幾種藥材的炮制改進方法與舊法對比
醫(yī)案日記
2023-05-14 01:30:31
幾種藥材的炮制改進方法與舊法對比
加工炮制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
,必須與時俱進
,及時運用新技術改進以適應實際需求
,筆者將收集的幾種藥材的炮制改進方法及優(yōu)劣對比列下
,以拋磚引玉。
皂角刺 習用方法:不切片就進入藥房
,給藥材調配和患者攜帶造成不便方法
。改進方法:將皂角刺放入一容器中,加入8%~10%藥材重量的水
,攪拌均勻,悶潤過夜
。取下粉碎機的篩網(wǎng)
,上緊螺帽,把進料口完全打開
,活動電機運轉平穩(wěn)后均勻加入皂角刺
。粉碎完畢應立即將皂角刺飲片晾曬,以免霉變
。好處:飲片為粗絨塊
,手抓無刺感,便于調配
,且吸水性好
,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麻黃 習用方法:以蜜炙品用得最多
,但蜜炙品在貯存過程中
,特別是在基層醫(yī)院貯存條件不高的情況下常易吸濕變潮、超霉變質
。改進方法:每10kg麻黃
,用煉蜜2kg,黃酒0.5kg
。用黃酒稀釋煉蜜
,淋于麻黃段中拌勻,稍悶
,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時
,取出放涼即得。優(yōu)點:比傳統(tǒng)方法產生霉點的時間更長
,更耐于貯存
,適于基層醫(yī)院貯存。
水蛭 習用方法:一般用滑石粉燙法炮制
,此法炮制的水蛭腥味較濃
,入煎劑后產生不快氣味,難以服用
,且易吸潮回軟
,進而變質。改進方法:取水蛭段加黃酒拌勻
,悶透
,用文火炒至酒吸盡,取出
,放入烘箱或烘房內80℃烘至微鼓起
,質酥脆時取出
,放涼,密封保存
。優(yōu)點:酒炙后
,腥味減弱,便于煎服
;水蛭干燥充分
,利于粉碎;增強水蛭破血逐瘀通絡的功效
。
馬錢子 習用方法:多用砂燙法和烘烤法
,由于是手工操作,所以存在效率較低
、經(jīng)驗性強等缺點
。改進方法:取出馬錢子,適量放入爆米花機內(1/2容量)
,以中火加熱
,緩慢勻速旋轉,燥米花機(15r/min)
,加熱5min
,待氣壓表指針到152kpa時將馬錢子快速減壓爆出,冷卻后撞去絨長
。優(yōu)點:爆壓法只需掌握壓力和時間
,加工周期短,操作簡單較少受經(jīng)驗的影響
,可減輕勞動強度,節(jié)約燃料
。
鉤藤 習用方法:沒有法定的炮制方法
,藥典只注明:入煎劑宜后下。因鉤藤為莖木類藥材
,質地堅硬
,后下不宜煎出有效成分,且藥材有鉤刺
,調劑時容易刺手
。改進方法:取原藥材段,除去雜質
,用少許清水噴淋
,拌勻,以藥材潤透無多余水為宜
,用自制碾碾成絨狀
,取出晾曬
。優(yōu)點:碾絨后,吸水性好
,利于成分煎出
;無鉤刺,調劑方便
;操作簡單
。
鹿茸 習用方法:將鹿茸自鋸口灌酒后蒸約1小時左右,通常導致茸皮和茸體分離
,蒸出的藥液有效成分流失浪費
。改進方法:①取鹿茸用酒精燈及竹刀去除表面茸毛,將注射器套上7號針頭抽入黃酒
,沿鹿茸基部小孔注入
,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倒置于缸內密蓋,悶潤2天
,取出同上加酒1次包嚴
,平臥放入缸內,每天翻動
,使茸體各部分受酒均勻
,將鹿茸直接放在烘籠上,用布蓋上
,不斷翻動
,使茸體均勻受熱軟化。②切制時采用略長于鹿茸的黃芪抵夾同切
。優(yōu)點:步驟①保證鹿茸的有效成分不損失
,又提高工作效率;步驟②使鹿茸片不掉邊
,少碎片
。
金櫻子 習用方法:去毛去核,除去了非藥用部分
,有效成分易煎出
,但操作麻煩,費工費時
,效率較低
。改進方法:將金櫻子略灑水悶潤1~1.5小時使其潮濕,用粉碎機粉碎
。過6~8日篩除核及部分絨毛
,干燥,取出稍揉簸即得金櫻子肉。優(yōu)點:炮制時藥材未經(jīng)水泡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效成分
;毛核剔除完全;簡單易行
,提高了工作效率
;飲片較完整。
白術 習用方法:白術多生用或土炒
、麩炒
。炒制的白術具有焦斑和顏色不均的缺點。改進方法:蜜制麥麩炒法:取蜂蜜置鍋內中火加熱
,煉至沸騰
,投入麥麩(麥麩與蜂蜜用量5:1)不斷翻動,炒至麥麩手捏成團
、擲出即散為度
,投入白術片,炒至表面黃色取出
。優(yōu)點:減輕焦斑
;增加蜂蜜的滋補之性。
百合 習用方法的缺點:百合多生用或蜜炙
,因百合鱗片肉質肥厚
,在蜜炙過程中,蜂蜜主要附著在百合表面
,難以進入其內部
。改進方法:蜜蒸法,取百合
,用開水稀釋過的煉蜜拌勻稍悶
,置容器中蒸至蜂蜜吸干,表面黃白色
。優(yōu)點:蒸制使蜂蜜進入藥材內部
,增強了潤肺止咳的作用。
中藥炮制(二)
炮制方法是歷代逐步發(fā)展和充實起來的
。參照前人的記載
,根據(jù)現(xiàn)代實際炮制經(jīng)驗
,炮制方法一般來講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一
、修治
包括純凈、粉碎
、切制藥材三道工序
,為進一步的加工貯存、調劑、制劑和臨床用藥做好準備
。
1.純凈藥材
借助一定的工具
,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如挑
、篩
、簸、刷
、刮
、挖、撞等方法
,去掉泥土雜質
、非藥用部分及藥效作用不一致的部分,使藥物清潔純凈
,這是原藥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如揀去辛夷花的枝、葉
,篩選王不留行及車前子
,簸去薏苡仁的雜質,刷除枇杷葉
、石韋葉背面的絨毛
,刮去厚樸、肉桂的粗皮
,挖掉海蛤殼
、石決明的肉留殼,撞去白蒺藜的硬刺
。再有如西洋參
、天麻、冬蟲夏草等按藥材質量不同
,經(jīng)過挑選區(qū)分藥材的等級
。
2.粉碎藥材
以搗、碾
、研
、磨、鎊
、銼等方法
,使藥材粉碎達到一定粉碎度,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制的要求
,以便于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如貝母
、砂仁、郁李仁等用銅藥缸搗碎便于煎煮
;琥珀研末便于吞服
;水牛角、羚羊角等用鎊刀鎊成薄片或碎屑
,或以銼刀銼成粉末
,便于制劑或服用。現(xiàn)多用藥碾子
、粉碎機直接研磨成粉末
,如人參粉、貝母粉
、三七粉
、黃連粉等,以供散劑
、制劑或其他炮制使用
。
3.切制藥材
用刀具采用切、鍘的方法將藥切成片
、段
、絲、塊等一定的規(guī)格
,使藥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
,并便于進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
、貯藏和調劑時稱量
。根據(jù)藥材性質或制劑及臨床需要的不同,還有不同的切制規(guī)格要求
。如檳榔宜切薄片
,白術宜切厚片,甘草宜切圓片
,肉桂宜切圓盤片
,黃芪宜切斜片,麻黃
、紫蘇
、白茅根宜切段,葛根宜切塊等
。
二
、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藥材的方法稱為水制法。其目的主要是清潔藥物
、除去雜質
、軟化藥物、便于切制
、降低毒性及調整藥性等
。常見的水制方法有漂洗、悶潤
、浸泡
、噴灑、水飛等
。
1.漂洗
其方法是將藥物置于寬水或長流水中
,反復地換水,以除去雜質
、鹽味及腥味
。如將蘆根、白茅根洗去泥土雜質
,海藻
、昆布漂去鹽分,紫河車漂去腥味等
。
2.浸泡
將質地松軟或經(jīng)水泡易損失有效成分的藥物
,置于水中浸濕立即取出,稱為“浸”
,又稱“沾水”
;而將藥物置于清水或輔料藥液中,使水分滲入
,藥材軟化
,便于切制,或用以除去藥物的毒質及非藥用部分
,稱為“泡”
。如用白礬水浸泡半夏、天南星
。用膽巴水浸泡附子等
。操作時要根據(jù)浸泡的目的、季節(jié)
、氣溫的不同
,掌握浸泡時間及攪拌和換水次數(shù),以免藥材腐爛變質影響藥效
。
3.悶潤
根據(jù)藥材質地的軟堅
、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的不同
,而采用淋潤
、洗潤
、泡潤、浸潤
、晾潤
、蓋潤、伏潤
、露潤
、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
,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滲入藥物組織內部
,至內外的濕度均勻,便于切制飲片
。如淋潤荊芥
、泡潤檳榔、酒洗潤當歸
、姜汁浸潤厚樸
、伏潤天麻、蓋潤大黃等
。
4.噴灑
對一些不宜用水浸泡
,但又需潮濕者,可采用噴灑濕潤的方法
。而在炒制藥物時
,按不同要求,可噴灑清水
、酒
、醋、蜜水
、姜汁等輔料藥液
。
5.水飛
是借藥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藥材極細粉末的方法。將不溶于水的藥材粉碎后置乳缽
、碾槽
、球磨機等容器內,加水共研
,然后再加入多量的水攪拌
,粗粉即下沉,細粉混懸于水中
,隨水傾出
,剩余之粗粉再研再飛。傾出的混懸液沉淀后
,將水除凈
,干燥后即成極細粉末
。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
。常用于礦物類
、貝殼類藥物的制粉,如水飛朱砂
、爐甘石、滑石
、海蛤殼
、雄黃等。
三
、火制
火制是將藥物經(jīng)火加熱處理的方法
。根據(jù)加熱的溫度、時間和方法的不同
,可分為炒
、炙、煅
、煨等
。
1.炒
將藥物置鍋中加熱不斷翻動,炒至一定程度取出
。根據(jù)炒法的操作及加輔料與否
,可分為清炒法(單炒法)和加輔料炒法(合炒法)。
(1)清炒法
根據(jù)加熱程度不同分為炒黃
、炒焦和炒炭
。
炒黃:是將藥物炒至表面微黃或能嗅到藥物固有的氣味為度,如炒牛蒡子
、炒蘇子
。
炒焦:是將藥物炒至表面焦黃,內部淡黃為度
,如焦山楂
、焦白術、焦麥芽等
。
炒炭:是將藥物炒至外部枯黑
,內部焦黃為度,即“存性”
,如艾葉炭
、地榆炭、姜炭等
。藥材炒炭后要灑水
,以免復燃
。
炒黃、炒焦使藥材宜于粉碎加工
,并緩和藥性
。種子類藥材炒后則煎煮時有效成分易于溶出。而炒炭能緩和藥物的烈性或副作用
,或增強其收斂止血
、止瀉的作用。
(2)加輔料炒法
是根據(jù)所加輔料的不同而分為麥麩炒
、米炒
、土炒、砂炒
、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
。其中,加砂
、蛤粉或滑石粉炒的方法也稱“燙”
。它是先在鍋內加熱中間物體(如砂、蛤粉
、滑石粉等)
,溫度可達150℃~300℃,用以燙制藥物
,使其受熱均勻
,膨脹松脆,不能焦枯
,燙畢
,篩去中間物體,至冷即得
。如砂燙穿山甲
,蛤粉燙阿膠珠,滑石粉燙制刺猬皮等
。
2.炙
將藥物與液體輔料共置鍋中加熱拌炒
,使液體輔料滲入藥物組織內部或附著于藥物表面,以改變藥性
,增強療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稱炙法
。常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
、醋
、姜汁、鹽水等。如蜜炙百部
、款冬花
、枇杷葉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
、當歸
、牛膝可增強活血之功;醋炙香附
、柴胡可增強疏肝解郁之功
;醋制芫花、甘遂
、京大戟可降低毒性
;鹽炙杜仲、補骨脂可引藥入腎和增強補腎作用
;酒炙常山可減低催吐作用
;姜炙半夏
、竹瀝可增強止嘔作用
。
3.煅
將藥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松脆
,易于粉碎
,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發(fā)揮療效
。堅硬的礦物藥或貝殼類藥多直接用煅燒
,以煅至透紅為度,如紫石英
、龍骨
、牡蠣。間接煅是將藥物置于耐火容器中密閉煅燒
,至容器底部紅透為度
,如棕櫚炭、血余炭等
。
4.煨
將藥物用濕面或濕紙包裹
,置于熱火灰中或用吸油紙與藥物隔層分開進行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其目的是除去藥物中的部分揮發(fā)性及刺激性成分
,以緩和藥性
,降低副作用,增強療效
。如煨肉豆蔻
、煨木香、煨生姜
、煨葛根等
。
四
、水火共制
這類炮制方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藥物還必須加入其他輔料進行炮制
。包括煮
、蒸、燉
、燀
、淬等方法。
1.煮法
是將藥物與水或輔料置鍋中同煮的方法
。它可減低藥物的毒性
、烈性或附加成分,增強藥物的療效
。它又分不留殘液煮法
,如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盡為度
;棄殘液煮法
,即將藥物與輔料溶液共煮一定時間后把藥物撈出,棄除剩余液體
,如姜礬煮半夏
。
2.蒸法
是以水蒸氣或附加成分將藥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它分清蒸與加輔料蒸兩種方法
。前者如清蒸玄參
、桑螵蛸,后者如酒蒸山茱萸
、大黃等
。蒸制的目的在于改變或增強藥物的性能,降低藥物的毒性
。如何首烏經(jīng)反復蒸曬后不再有解毒
、截瘧、通便作用而功專補肝腎
、益精血
;黃精經(jīng)蒸制后可增強其補脾益氣、滋陰潤肺之功
。
3.燉法
是蒸法的演變和發(fā)展
,其方法是將藥物置于鋼罐中或搪瓷器皿中,同時加入一定的液體輔料
,蓋嚴后
,放入水鍋中燉一定時間。其優(yōu)點是不致使藥效走失、輔料揮發(fā)掉
,如燉制熟地黃及黃精等
。
4.燀 chǎn 法
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
。常用于種子類藥物的去皮及肉質多汁類藥物的干燥處理
。如燀杏仁、桃仁
、扁豆以去皮
;燀馬齒莧、天門冬以便于曬干貯存
。
5.淬法
是將藥物煅燒紅后
,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淬后不僅易于粉碎
,且 輔料被其吸收,可發(fā)揮預期療效
。如醋淬自然銅
、鱉甲
,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
五
、其他制法
1.制霜
中藥霜制品包括藥物榨去油質之殘渣
,如巴豆霜
、千金子霜;多種成分藥液滲出的結晶
,如將皮硝納入西瓜中滲出的結晶
,即西瓜霜;藥物經(jīng)煮提后剩下的殘渣研細
,如鹿角霜
。
2.發(fā)酵
在一定條件(如溫度等)下使藥物發(fā)酵,從而改變原來藥物的性質
,可增強和胃消食的作用
,如六神曲、建曲
、半夏曲等
。
3.發(fā)芽
將具有發(fā)芽能力的種子藥材用水浸泡后,經(jīng)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
,使其萌發(fā)幼芽
,稱為發(fā)芽,如稻芽、谷芽
、麥芽
。
4.精制
多為水溶性天然結晶藥物,先經(jīng)過水溶除去雜質
,再經(jīng)濃縮
、靜置后析出結晶即成。如將樸硝精制成芒硝
、元明粉
。
5.藥拌 藥物中加入其他輔料拌染而成,如朱砂拌茯神
、砂仁拌熟地黃
。
中藥炮制學的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主要指凈選與加工。
一
、凈選的含義:中藥材在切制
、炮炙和調配、制劑前
,應選取規(guī)定的藥用部位
,除去非藥用部位、雜質異物及霉變品
、蟲蛀品
、灰屑等,以達到藥用的純凈度要求的炮制工序
,即凈制
。
二、凈制的目的:1
、分開藥用部位蓮子肉與心
,分別能健脾補腎與清心火。2
、行分檔在凈選的同時將藥物大小分檔
,便于火制和水制時控制工藝質量,保證炮制均勻
,防止太過與不及
。3、除去非藥用部位凈制除去質次效差(厚樸粗皮
、訶子核)
、毒性大(蘄蛇頭)、副作用強(枇杷葉絨毛)的部位
,便于調劑準確
,制劑的安全有效
。4.除去雜質異物:清除采集、加工
、運輸
、貯存中混入的泥砂、異物及蟲蛀霉變等變異的藥物
。三
、現(xiàn)代研究概況:一些傳統(tǒng)的凈制方法費時費工,增大藥材損耗及成本
。對其要具體分析
,系統(tǒng)研究,不可輕易否定
,但也不要盲從
。實驗發(fā)現(xiàn):厚樸的粗皮占全重的15.47%,厚樸酚
、和厚樸酚
、β-桉葉醇的含量內皮遠遠高于粗皮。訶子的核占50%以上
,但鞣質僅含4.0%
,而果肉含26.06%.這些凈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則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僅占2.06%
,含微量的丹皮酚
,干燥后難于除去;過去都在產地趁鮮刮去
,商品稱“刮丹皮”
,結果含量測定發(fā)現(xiàn)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端幍洹肺匆?guī)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
。再如杏仁過去稱“皮尖雙仁者有毒”
,實驗證實杏仁的皮尖與仁的成分種類一致
,去皮是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稱馬錢子去毛可降低毒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寧和馬錢子堿的含量只有種仁的30.7%和16.1%
,《證類本草》中要求人參去蘆頭,曰“不去者吐人”
,以后歷代都去蘆
,參蘆占人參全重的12%~15%,研究發(fā)現(xiàn)參蘆沒有催吐作用
,且成分與人參沒有不同
,僅含量略有差別
,參蘆人參皂甙Rg含量高,參體人參皂甙Rb含量高
;兩者LD50也無差別
。《藥典》90年版人參已不要求去蘆
,但實際園參仍需去蘆
。
四、凈選與加工的方法: 中藥材大多來自于自然界
,在生長
、采集、加工
、運輸
、貯存過程中會混入泥砂、殘留的枝梗
、木屑及變異藥材
。這些雜質異物等必須用手工或機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
、挑選:指用手工挑揀的方法清除雜質
。挑選的對象是:⑴、挑出非藥用部位
;⑵
、揀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見的雜質,如木屑
、砂石
、雜草、枝梗
、蟲卵
、鼠糞等;⑶
、挑出霉爛蟲蛀等變質的藥材
;⑷、大小分檔
,按大小粗細
,手工挑揀分檔
2、篩選:根據(jù)藥物與雜質的體積大小不同
,選用不同規(guī)格的篩和羅
,用過篩的方法清除雜質。篩選的對象是:⑴
、與藥物的體積大小相差懸殊的雜質
;⑵
、藥渣和殘留的輔料;⑶
、用不同規(guī)格的篩羅對藥物進行大小分檔
。
3、風選:利用藥物與雜質的質量不同
,借助風力清除雜質
,其對象是與藥物的質量相差較大的雜質。
4
、水選:用水沖洗除去雜質
,或利用藥物與雜質的比重不同,借助水的浮力清除雜質和分離非藥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