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中醫(yī)治療高脂血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醫(yī)案日記 2023-05-16 18:52:50

      中醫(yī)治療高脂血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高脂血癥目前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發(fā)生的促進因素

      。中醫(yī)認為本病是因痰濕
      、濕濁及痰瘀所致
      ,主要與肝
      、脾
      、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運用以下方法,可獲滿意療效

      1.益氣健脾祛瘀降脂法:用來治療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患者

      ,其發(fā)病機理為先天脾胃虛弱,脾胃運化輸布水液功能失調
      ,以致痰濕內生,血脈瘀阻而發(fā)病
      。運用益氣健脾祛瘀降脂法,可振奮脾胃
      ,疏通脈絡
      ,達到降脂目的。常用藥物為黨參
      、白術
      、茯苓
      、黃芪
      、赤芍
      、當歸
      、丹參
      、生山楂
      、桃仁
      、紅花等。痰濕重者
      ,加陳皮、法半夏
      、澤瀉、郁金
      ;瘀阻甚者
      ,加蒲黃、大黃
      、三七;胸悶胸痛明顯者加全瓜蔞
      、薤白
      、延胡索。

      2.化痰(祛痰)活血降脂法:主要用來治療繼發(fā)性高脂血癥患者

      ,為過食矢屎裎叮躺凳⒉ ?患者體形多見肥胖
      ,舌質紫暗
      ,或有瘀點
      、瘀斑
      ,舌苔厚膩
      。故擬化痰(祛痰)活血降脂法
      ,常用藥物為蒼術
      、白術
      、半夏、茯苓
      、郁金、薏苡仁
      ,膽南星、丹參
      、生山楂
      、蒲黃
      、澤蘭
      、川芎、桃仁
      、紅花等。氣虛者可加黨參
      、黃芪; 肝腎不足者可加何首烏
      、黃精
      ; 血虛者可加當歸
      、赤芍

      3.滋肝補腎降脂法:一些原發(fā)性高脂血癥體形消瘦者,其發(fā)病多為素體肝腎陰虛所致

      ,故擬滋肝補腎降脂法治療
      。常用藥物為何首烏
      、黃精
      、桑寄生、地黃
      、枸杞子、山茱萸
      、草決明、澤瀉等
      。若兼肝陽上亢者
      ,加珍珠母
      ,或鱉甲
      、龜甲

      4.滋肝補腎活血降脂法:有些高脂血癥患者,本因肝腎陰虛而發(fā)病

      ,卻屢次使用化痰燥痰之劑
      ,致使肝腎精血更傷
      ,陰涸成瘀
      ,形成陰虛夾瘀癥
      。故在治療上既要滋肝補腎
      ,又要活血化瘀
      ,常用藥物為何首烏
      、黃精、桑寄生
      、桑椹子、澤瀉
      、丹參
      、生山楂、赤芍
      、當歸、劉寄奴
      、澤蘭
      、大黃
      、紅花
      、水蛭等。兼氣虛者
      ,加太子參、黃芪
      ;兼痰濕者,加郁金
      、石菖蒲

      5.滋肝補腎祛瘀清熱利濕降脂法:部分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患者本屬肝腎陰虛的體質

      ,卻偏又喜肥甘厚味
      ,嗜酒酗酒
      ,造成濕熱內生
      。癥見頭暈耳鳴,腰酸膝軟
      ,心煩失眠,口干口苦
      ,舌苔厚膩而黃
      ,舌有瘀點、瘀斑
      。故擬滋肝補腎、祛瘀、清熱利濕降脂法
      ,常用藥物為何首烏、枸杞子
      、冬蟲夏草
      、桑寄生
      、生山楂
      、草決明
      、丹參
      、姜黃、茵陳
      、澤瀉、黃柏
      、黃連、大黃
      、石菖蒲等

      6.清肝利濕降脂法

      ;有些高脂血癥患者
      ,既嗜食辛辣香燥
      、肥甘厚味
      ,又沉溺于酗酒之樂,終致肝失疏泄,濕熱蘊積而發(fā)生本病
      。其不僅血脂升高
      ,并有脂肪肝
      。癥見體形肥胖
      ,口干口苦,脅肋脹滿或疼痛
      ,頭暈心煩,舌質紅、苔厚膩而滑
      。故擬清肝利濕降脂之法,常用藥物為茵陳
      、梔子
      、黃柏、澤瀉
      、龍膽草
      、黃芩、山楂
      、草決明、郁金等

      高脂血癥的治療

      高脂血癥的治療
      因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對高脂血癥進行治療

      ,這些措施包括飲食治療
      、改變生活方式
      、服用降脂藥物
      、血漿凈化治療
      、外科手術和基因治療等。

      1. 飲食療法
      調節(jié)飲食結構有原則:
      限制攝入富含脂肪
      、膽固醇的食物
      選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
      增加維生素
      、纖維(水果、蔬菜
      、面包和谷類食物)

      2. 改善生活方式

      減肥:肥胖就是脂過剩
      ,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外在標志
      戒煙:煙草中的尼古丁
      、一氧化碳引發(fā)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控制酒精:酒對人體少飲有利
      、多飲有害
      。酒的熱量高
      ,多喝加重肥胖
      有氧運動

      3. 藥物治療

      通過采用飲食療法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療6個月后血脂仍不能降至正常時,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決定采用藥物調脂治療時,不僅要考慮血脂水平,還要分析病人的臨床情況
      ,即要了解病人是否存在冠心病和冠心病危險因素。

      臨床上可供選用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為主的調脂藥物有:①膽汁酸螯合劑:如考來烯胺(cholestyramine)
      ,又名消膽胺,4~5g
      ,每天3次
      ;考來替泊
      ,又名降膽寧
      ,5~10g,每天3次
      。②煙酸及其衍生物,如煙酸
      ,1~ 2g,每天3次
      ;煙酸肌醇酯
      ,0.2~0.6g
      ,每天3次
      ;阿西莫司,又名氧甲吡嗪
      ,樂脂平,0.25g
      ,每天3次。③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
      ,已在臨床上使用的洛伐他汀(lovastatin)
      ,又名美降之
      ,10~40mg,每天晚飯后服
      ;辛伐他汀(Simvastatin),又名舒降之,5~20mg
      ,每天晚飯后服
      ;普伐他汀
      ,又名普拉固
      ,10~40mg
      ,每天晚飯后服
      ;佛伐他汀(fluvastatin )
      ,20~80mg
      ,每天晚飯后服。

      可供選用的以降低血漿甘油三酯為主的調制藥物有:①苯氧芳酸類或稱貝特類(fibrates)如氯貝特(clofibrate)
      ,又名安妥明,冠心平
      ,0.25 ~0.5g,每天3次
      ;非諾貝特(fenofibrate)又名立平脂
      ,0.1g
      ,每天3次
      ;吉非貝齊,又名諾衡
      ,康利脂,又名特調脂
      ,洛尼特,0.25
      ,每天3次
      ,苯扎貝特
      ,又名必降脂
      ,0.2g,每天3次
      。②魚油制劑
      ,如多烯康膠囊,1.8 g
      ,每天3次。

      、其他降脂措施

      1. 外科手術2. 血漿凈化療法3. 基因治療

      高脂血癥的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高脂血癥治療的基礎,無論是否采取任何藥物治療之前
      ,首先必須進行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無效時或病人不能耐受時
      ,方可用藥物治療
      。在服用降脂藥物期間也應注意飲食控制
      ,以增強藥物的療效


      (1)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是控制熱量的基礎。減少動物性脂肪如豬油
      、肥豬肉、黃油
      、肥羊、肥牛
      、肥鴨
      、肥鵝等
      。這類食物飽和脂肪酸過多
      ,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
      ,增加血液的粘稠度
      ,飽和脂肪酸能夠促進膽固醇吸收和肝臟膽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
      。飽和脂肪酸長期攝入過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
      ,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進血栓形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茖W家發(fā)現(xiàn)北極圈內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以魚獵為生
      ,在他們中間冠心病的死亡率僅5.3%
      ,遠遠低于丹麥人的35%。他們吃的食物中
      ,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飽和脂肪酸很高
      ,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們存在于海魚的魚油中


      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譜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能夠減少血小板的凝聚
      ,并增加抗血凝作用
      。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護神經系統(tǒng)
      。因此提倡多吃海魚,以保護心血管系統(tǒng)
      ,降低血脂。烹調時
      ,應采用植物油
      ,如豆油
      、玉米油
      、葵花籽油、茶油
      、芝麻油等,每日烹調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
      ,但攝入過多的確害處不少
      ,膳食中的膽固醇每日不超過300亳克
      ,忌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如動物內臟
      、蛋黃
      、魚子
      、魷魚等食物


      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
      、小麥、玉米
      、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現(xiàn)游離狀態(tài)
      ,確有降低膽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顯降血脂的作用
      。提倡多吃豆制品


      (3)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蛋白質的來源非常重要
      ,主要來自于牛奶、雞蛋
      、瘦肉類、禽類應去皮
      、魚蝦類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
      。但植物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在50%以上


      (4)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要過多吃糖和甜食
      ,因為糖可轉變?yōu)楦视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每餐應七、八分飽
      。應多吃粗糧
      ,如小米、燕麥
      、豆類等食品,這些食品中纖維素含量高
      ,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5)多吃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的食物
      。應多吃鮮果和蔬菜
      ,它們含維生素C
      ,無機鹽和纖維素較多
      ,能夠降低甘油三酯
      、促進膽固醇的排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蛇x用降脂食物,如酸牛奶
      、大蒜
      、綠茶
      、山楂
      、綠豆、洋蔥
      、香菇、蘑菇
      、平菇、金針菇
      、木耳
      、銀耳
      、猴頭等食物
      。近年發(fā)現(xiàn)菇類中含有豐富的“香菇素”
      。學者們做過實驗
      ,當人們吃進動物性脂肪后,血液中的膽固醇都有暫時升高的現(xiàn)象
      。同時吃些香菇,發(fā)現(xiàn)血液中的膽固醇不但沒有升高
      ,反而略有下降
      ,并且不影響對脂肪的消化。國外學者認為
      ,中國菜肴中常用木耳
      、香菇等配料
      ,是一種科學的配菜方法
      。每3朵~4朵的香菇中含香菇素100毫克
      ,具有降脂和保健作用
      。山楂、花生
      、淡菜、蘿卜
      、玉米、海帶
      、豆腐
      、牛奶
      、黃豆等食物均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要避免飲酒、酒能夠抑制脂蛋白酶
      ,可促進內源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導致血脂升高


      要采用蒸、煮
      、燉
      、氽
      、熬的烹調方法
      ,堅持少鹽飲食,每日食鹽6克以下


      高脂血癥
      郭卜樂 CPO生理健康網

      人的血液中,血漿內所含的脂類稱為血脂,包括膽固醇
      、膽固醇脂、甘油三脂
      、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數(shù)種
      。當膽固醇
      、甘油三脂等均超過正常值時
      ,則統(tǒng)稱為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發(fā)病因素
      。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嚴重的后果
      ,如冠心病
      、糖尿病、腦血管意外、頑固性高血壓及腎病綜合癥
      、胰腺炎
      、結石癥
      、脂肪肝等
      。動脈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血脂過高有著密切的關系


      養(yǎng)生指南:
      一.合理飲食調養(yǎng):人體脂類包括脂肪和類脂兩種。高脂血癥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
      。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
      。只有一部分類脂是在體內合成的
      ,稱為內生性類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刂骑嬍硨Ω咧Y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飲食提倡清淡
      ,基本吃素。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飲食成分不完善
      ,反而可引起內生性膽固醇增高。宜限制高脂肪
      、高膽固醇類飲食
      ,如動物腦髓
      、蛋黃
      、雞肝
      、黃油等
      。脂肪攝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糖類食品也要限制
      ,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宜低鹽飲食,食油宜用豆油
      、花生油
      、菜油
      、麻油等
      。饑飽適度,每餐進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時有饑餓感為度
      ,不宜采用饑餓療法,過度的饑餓反而使體內脂肪加速分解
      ,使血中脂酸增加

      二.絕對戒煙忌酒:香煙中的尼古丁
      ,能使周圍血管收縮和心肌應激性增加
      ,使血壓升高
      ,心絞痛發(fā)作
      。不適當飲酒能使心功能減退,對胃腸道
      、肝臟
      、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均有損害
      ,應絕對戒煙忌酒。
      三.提倡適量飲茶:茶葉中含有的兒茶酸有增強血管柔韌性
      、彈性和滲透性的作用,可預防血管硬化
      。茶葉中的茶堿和咖啡堿能興奮精神
      ,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減輕疲勞和具有利尿作用
      。適量飲茶能消除油膩飲食而減肥。但過多喝濃茶
      ,會刺激心臟,使心跳加快
      ,對身體有害。
      四.適當運動減肥:控制肥胖是預防血脂過高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飲食控制外
      ,提倡堅持體育鍛煉
      ,如慢跑、五禽戲
      、太極拳、打乒乓球
      、老年迪斯科等
      。平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
      。要控制體重的增長


      參考資料:
      如何用中藥進行高脂血癥的治療?
      高脂血癥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病名,是冠心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
      。祖國醫(yī)學無此病名,也無類似記載
      。但從多年的臨床實踐觀察,與臟腑氣血功能失調和人體陰陽消長失衡而產生濕濁、瘀濁有關
      。據(jù)臨床所見
      ,以高脂血癥而引發(fā)冠心病者比率有逐年上升趨勢,所以治療高脂血癥對冠心病而言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
      ,中醫(yī)對高脂血癥的治療究竟有哪些方藥呢?
      (1)消脂減肥茶:生首烏30g
      、生山楂15g
      、草決明15g
      、冬瓜皮20g
      、烏龍茶3g
      。先將首烏等四味共煎,去渣
      ,以其湯液沖泡烏龍茶,代茶飲用
      ,每日1劑
      。連續(xù)飲用二月為一療程
      ,一般服用3~5療程
      。此方有降脂
      、活血
      、降壓、利水等功用

      (2)決明子海帶湯:草決明20g、海帶30g
      。水煎濾藥除渣,吃海帶飲湯
      ,每日1次
      ,一月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3療程
      ,此方有祛脂降壓作用
      ,適用于高血脂
      、高血壓
      、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首烏片:每次口服5片
      ,一日3次,連服2~4個月
      。本藥的降脂作用,主要機理是滋補肝腎
      ,調整人體陰陽平衡
      。有關實驗研究表明
      ,首烏含大黃根酸
      ,能促進腸道運動,阻止或減少脂類在腸道吸收
      ,因而血脂下降


      如何防治高脂血癥?
      在現(xiàn)代醫(yī)療條件下,高脂血癥是可以防治的
      ,其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合理飲食:合理的飲食是治療高脂血癥的基礎
      ,任何高脂血癥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都應先行飲食治療
      ,只有在飲食治療無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時方才使用藥物治療,因為飲食治療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
      。不論何種降脂藥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而且
      ,即使在用藥物治療時
      ,也不應放松合理的飲食措施

      2、適量的體育運動:運動鍛煉可增加消耗
      、改善脂質代謝
      ,防止體脂和血脂增多
      。運動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癥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
      。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人體血液中一種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
      ,改善心臟功能,增加心臟的側支循環(huán)
      ,從而也起到防治冠心病的良好作用。健康情況良好
      ,又無冠心病的高脂血癥患者
      ,應該進行經常性運動
      ,如長跑
      、騎自行車、游泳
      、打球、爬山等
      。但對已合并有冠心病以及有嚴重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者則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這類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
      ,根據(jù)病情進行適當?shù)尼t(yī)療體操
      、太極拳
      、氣功等鍛煉

      3、適當?shù)睦懑煟涸趯嵭猩鲜龇椒ㄐЧ缓脮r
      ,應輔以其它的物理治療,如礦泉浴
      、肝區(qū)電磁療法等。肝區(qū)電磁療法可以調節(jié)肝臟代謝紊亂
      ,從而糾正高脂血癥

      4、藥物治療:對頑固而嚴重的高脂血癥
      ,可適當給予藥物治療
      ,目前還沒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藥物
      。多數(shù)降脂僅有短時療效
      ,而長期用則出現(xiàn)明顯副作用。所以
      ,藥物治療應被看作是治療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謝紊亂的萬不得已的措施,且需與非藥物療法聯(lián)合進行


      高脂血癥如何進行合理的飲食治療?
      所謂合理的飲食包括著兩方面的意義:第一是,所采取的飲食措施既要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又要使病人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供給
      ,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那種以素食為主或“三不吃” (肉不吃
      、蛋不吃、魚不吃)的片面做法
      ,決不可取。第二是
      ,飲食治療應根據(jù)不同的高脂血癥的類型而異,還要因人而別
      ,不可生搬硬套
      ,更不可道聽途說
      。下面對不同類型高脂血癥的飲食治療
      ,作一個原則性介紹:
      (1)高膽固醇血癥 僅有血膽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的患者
      ,飲食治療的要點是限制食物膽固醇,每天總攝入量少于200mg
      。病人應忌吃或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如動物的腦子
      、脊髓
      、內臟
      、蛋黃(每只雞蛋蛋黃含250~300mg膽固醇)
      、貝殼類(如蚌
      、螺螄等)和軟體類(如魷魚
      、墨魚、魚子等)
      。另一方面病人應該攝食適量的膽固醇含量不太高的營養(yǎng)素,如瘦的豬肉
      、牛肉、鴨肉
      、雞肉
      、魚類和奶類
      。這些食物膽固醇含量并不高
      ,例如,每瓶牛奶僅含30mg
      ,其他幾種食物每100克中也僅含膽固醇100mg左右,不必過分忌口
      ,當然也不要吃得太多。其次是限制動物性脂肪
      ,適當增加植物油
      ,計算表明
      ,如烹調不用動物油
      ,則每個患者每月可吃植物油(豆油、玉米油
      、菜油等)500~750g比較理想。素油雖好
      ,但也不宜吃過多,否則也會帶來不利的作用
      。第三
      ,多吃蔬菜、瓜果
      ,以增加纖維的攝入
      。第四
      ,多吃些有降膽固醇作用的食物
      ,如大豆及其制品、洋蔥
      、大蒜、金花菜(草頭)
      、香菇、木耳等
      。這些食物中
      ,有的還同時具有抗凝血作用
      ,對預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也有好處

      (2)高甘油三酯血癥 對于僅有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膽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
      ,其飲食治療的要點與上面不同。關鍵在于限制進食量
      ,降低體重
      ,達到并維持在標準范圍的體重
      。標準體重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男性:身高(厘米)-105(公斤)
      女性:身高(厘米)-107.5(公斤)
      其次是限制甜食
      ,此類患者對糖類特別敏感,吃糖可使其甘油三酯含量更加增高
      。因此
      ,白糖、紅糖
      、水果糖
      、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藥物等應盡量少吃或不吃。第三
      ,禁酒,酒可使這類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第四
      ,適當增加蛋白質,尤其是大豆蛋白
      。第五,適當限制膽固醇
      ,每天低于300mg,允許病人每周吃3個雞蛋
      ,其他含膽固醇食物也可適當食用
      ,只要總攝入量不高于上述界限即可
      。第六
      ,適當限制脂肪
      ,尤其是動物脂肪

      (3)混合型高脂血癥 此型患者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將上面兩型結合起來
      。即適當限制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控制食量以降低體重
      ,忌吃甜食
      、戒酒
      ,適當增加植物油
      、豆類及其制品
      ,多吃蔬菜
      、瓜果和某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高脂血癥對病人有哪些危害?
      (1)腎小球硬化等:高脂血癥可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灶狀脫落
      ,導致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漿脂蛋白得以進入并沉積于血管壁內膜
      ,其后引起巨噬細胞的清除反應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并形成斑塊,而導致動脈硬化
      ,腎動脈硬化
      、管腔狹窄,可使腎臟發(fā)生缺血
      、萎縮
      、間質纖維增生。若腎血管阻塞則相應區(qū)域梗死
      ,梗死灶機化后形成瘢痕。如此導致腎小球硬化
      。在腎外則可加速冠狀動脈硬化的發(fā)生,導致冠心病和增加患者發(fā)生心肌梗塞的危險性
      。同樣
      ,其他部位的動脈硬化則致相應的疾病
      ,如腦動脈硬化
      、腦梗塞等。
      (2)腎小球損傷:高脂血癥可引起脂質在腎小球內沉積
      ,低密度脂蛋白可激活循環(huán)中單核細胞并導致腎小球內單核細胞浸潤,而引起或加重炎癥反應
      ,同時腎小球的系膜細胞、內皮細胞均能產生活化氧分子
      ,促進脂質過氧化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具有極強的細胞毒作用
      ,導致腎組織損傷
      。另外,高脂血癥還能引起腎小球系膜基質中膠原
      、層粘連蛋白及纖維蛋白增加,這些成分均與腎小球硬化直接相關


      減肥有助于降血脂嗎?
      眾所周知
      ,高脂血癥和低HDL血癥是動脈硬化最危險的因子之一
      ,而肥胖者常常合并脂代謝的異常
      ,并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
      ,高脂血癥越表現(xiàn)明顯
      ;相反
      ,過高的血脂
      ,也同時促進脂肪的過度積累
      ,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僅如此
      ,人們還發(fā)現(xiàn)血脂的升高與脂肪的分布狀態(tài)有密切的關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Kissebah,AH)等人認為:“根據(jù)人的脂肪分布進行分類,可分為有體干脂肪沉著顯著的中心性肥胖
      ,四肢明顯的末稍性肥胖;還有上半身脂肪堆積較多的上半身肥胖和下半身脂肪堆積較多的下半身肥胖
      。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等病,以中心性肥胖和上半身肥胖為主
      ,故而積極地采取措施進行減肥
      ,有助于降低血脂

      減肥降脂應以綜合療法為主
      ,包括使用中藥利濕化痰劑,限制吃高脂肪的飲食
      ,多吃蔬菜,豆制品
      ,瘦肉、雞肉
      、海蜇等
      ,盡可能地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
      ,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
      ,洋蔥、大蒜
      、木耳、山楂
      、香菇都有較好的降脂作用
      ,炒菜用油最好以植物油為主。限制病人的飲食熱量
      ,少食甜食
      ,加強運動
      ,增加消耗
      ,戒煙酒,避免過度緊張
      ,生活要有規(guī)律,選用降脂藥物如脈通
      、益壽寧
      、月見草油丸等
      ,平素常飲澤瀉湯(澤瀉10g
      、干荷葉一張)能保持較好療效
      ,同時也減少了誘發(fā)其他疾病的危險


      哪些中藥可以降低血脂?
      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許多中藥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如草決明、澤瀉
      、何首烏、蒲黃
      、山楂
      、大黃
      、紅花
      、銀杏葉、虎杖
      、月見草、茵陳
      、麥芽等

      (1)草決明 又叫決明子
      ,為豆科一年生植物鈍葉決明或決明的成熟種子
      。是一種味甘苦微寒的中藥
      ,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類物質
      ,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
      ,降血脂效果顯著
      。臨床上常用草決明50克
      ,加水適量,煎后分2次服用
      。連服1月,可使膽固醇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2) 何首烏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根塊,氣味苦寒
      ,含有大黃酸
      、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蒽醌類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膽固醇吸收
      ,加快膽固醇排泄,從而起到降低血脂
      ,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臨床常用何首烏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連用 1~3個月
      ,有效率可達89%。何首烏有補肝腎
      、益精血,通便瀉下等功效
      ,尤其適用于老年高血脂癥兼有肝腎陰虛、大便秘結的病人

      (3)澤瀉 為澤瀉科多年生沼澤植物澤瀉的塊莖
      ,味甘淡性寒
      ,含有三萜類化合物
      ,能影響脂肪分解
      ,使合成膽固醇的原料減少
      ,從而具有降血脂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常用澤瀉降脂片
      ,每次3片,每日3次
      ,2~3個月為1療程

      (4) 蒲黃 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水燭蒲黃的花粉
      ,性味甘平
      ,含有谷甾醇、豆甾醇
      、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腸道吸收外源性膽固醇
      ,從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黃有作用
      ,蒲黃油及殘渣無此藥效
      。臨床上所用片劑或沖劑,每日量相當于生蒲黃30克
      ,1~2個月為1療程
      ,有顯著的降膽固醇作用。
      (5)山楂 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野山楂的果實
      ,性味酸甘微溫,含山楂酸
      、酒石酸
      、檸檬酸等類物質。有擴張血管
      ,降低血壓
      ,降低膽固醇,增加胃液消化酶等作用
      。臨床上常用山楂片
      ,每次2~3片,每日3次
      ,1個月為1療程
      。也可用山楂果50克
      ,加水煎
      ,代茶飲。
      (6)大黃 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葉大黃或唐古特大黃的根狀莖
      。味苦性寒,含大黃素
      、大黃酸
      、大黃酚
      、大黃素甲醚等蒽醌衍生物
      。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作用。臨床治療高脂血癥病人
      ,口服大黃粉每次0.25克,每日4次
      ,1個月為1療程,降低膽固醇有效率84%
      ,甘油三脂也有一定程度下降。生大黃有攻積通便
      ,活血化瘀作用。所以
      ,尤適用于偏實證及大便干結的高血脂病人

      (7)紅花 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花,味辛而性溫
      ,含有紅花甙、紅花油
      ,紅花黃色素
      、亞油酸等,其有擴張冠狀動脈
      ,降低血壓以及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
      。臨床上常用量每次20毫升
      ,每日3次
      ,口服
      ,連續(xù)4~5個月
      ,降膽固醇有效率為72%。
      (8)銀杏葉 為銀杏科落葉喬木植物銀杏樹的干燥葉
      ,含莽草酸、白果雙黃酮
      、異白果雙黃酮
      、甾醇等成分
      。實驗研究和臨床證明
      ,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擴張冠狀動脈的作用
      。對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及冠心病心絞痛有一定作用
      。單用或配川芎
      、紅花
      。如銀川紅片
      ,用量每日5~10克


      哪些常用食品有降脂作用?
      血脂過高危險性很大
      ,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
      ,因此,除應給予降脂藥物治療外
      ,家庭膳食治療也不可忽視
      。下面介紹幾種能夠降脂的食品。
      (1)豆制品 包括豆?jié){
      、豆腐
      、豆芽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營養(yǎng)學研究證明
      ,豆制品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如果每日攝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顯著降低血清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脂水平
      ,而不影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研究者指出,大豆的降脂作用明顯地與原來血脂水平高低有關
      。原血脂越高者,大豆的降脂作用越顯著

      (2)大蒜 具有舒張血管
      ,化解血小板過度聚集的功效
      ,并有阻止膽固醇生物合成及抗氧化的作用
      。有報告指出
      ,每天服用大蒜粉或大蒜精以及堅持吃大蒜
      ,經過4~5周后,血壓會降低10%
      ,血清總膽固醇會降低8%~10%。如果每人每天吃一頭大蒜
      ,即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

      (3)洋蔥 具有促進血凝塊溶解
      ,降低血脂,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外周血管血流量的作用
      。國外學者研究認為,中老年人多吃洋蔥,可以防止高脂血癥
      、動脈硬化
      、腦血栓
      、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4)黑木耳 近年來研究證實
      ,黑木耳有抗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脂和防止膽固醇沉積的作用。同時
      ,還發(fā)現(xiàn)黑木耳有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脂質過氧化與衰老有密切關系
      ,所以
      ,老年人經常食用黑木耳
      ,可防治高脂血癥
      、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并可延年益壽

      (5)海帶 具有軟堅散結,利水降壓
      ,降低血脂
      ,促進腦血管病患者康復的作用
      。經常食用
      ,對預防高血壓
      、高脂血癥和動脈硬化有益

      (6)山楂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具有活血化瘀
      、消食健胃、降壓降脂及擴張冠狀血管的作用
      。 高脂血癥合理的飲食習慣與膳食結構 2003年7月3日 10:19 [關鍵詞] 高脂血癥 合理飲食 膳食結構 健康網訊: 高脂血癥合理的飲食習慣與膳食結構應該是:①保持熱量均衡分配
      ,饑飽不宜過度
      ,不要偏食
      ,切忌暴飲暴食或塞飽式進餐,改變晚餐豐盛和入睡前吃夜宵的習慣
      。②主食應以谷類為主
      ,粗細搭配,粗糧中可適量增加玉米
      、莜面、燕麥等成分
      ,保持碳水化合物供熱量占總熱量的55%以上
      。③增加豆類食品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以干豆計算
      ,平均每日應攝入30g 以上
      ,或豆腐干45g或豆腐75-150
      。④在動物性食物的結構中,增加含脂肪酸較低百蛋白質較高的動物性食物
      ,如魚、禽
      、瘦肉等
      ,減法陸生動物脂肪
      ,最終使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量占每日蛋白質總量攝入量的20%
      ,每日總脂肪供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⑤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為主
      ,每人每日用量以25-30g為宜。⑥膳食成分中應減少3飽和脂肪酸
      ,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如以人造奶油代替黃油
      ,以脫脂奶代替全脂奶)
      ,使飽和脂肪酸供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
      ,單不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7--10%
      。⑦提高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值
      。西方膳推薦二者的比值為0.5-0.7,我國傳統(tǒng)膳食中因脂肪含量低
      ,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值一般在1以上。⑧膳食中膽固醇含量不宜超過300mg/日
      。⑨保證每人每日攝入的新鮮水果及蔬菜達400g以上
      ,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綠色蔬菜比例
      。⑩減少精制米
      、面、糖果
      、甜糕點的攝入,以防攝入熱量過多
      。(11)膳食成分中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
      、植物纖維及微量元素
      ,但應適當減少食鹽攝入量。(12)少飲酒
      ,最好不飲。(13)少飲含糖多的飲料
      ,多喝茶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Х瓤纱碳の敢悍置诓⒃鲞M食欲
      ,但也不宜多飲。 健康網心腦血管專臺 (.00024000X06.) 高脂血癥飲食療法選擇的標準與目標 2003年7月3日 10:19 [關鍵詞] 高脂血癥 飲食療法 健康網訊: 治療高膽固醇血癥
      ,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視為降低膽固醇治療的主要目標
      。根據(jù)血清LDL-c水平,要達到的降低LDL-c的目標以及是否患有冠心病
      ,選擇飲食療法的標準與目標也不同
      ,分如下3類: ①無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癥,伴有兩種以下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者
      ,血清LDL-c的降低目標為<4.1mmol/L;②無冠心病,伴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者
      ,LDL-c的降低目標為<3.4mmol/L;③ 患有冠心病者
      ,LDL-c的降低的目標為<2.6mmol/L。 健康網心腦血管專臺 (.00024000X06.) 高脂血癥患者的食物烹飪方法 2003年7月3日 10:18 [關鍵詞] 高脂血癥 食療 健康網訊: 食物的加工制作方法很多
      ,根據(jù)高脂血癥患者需用低脂低熱量飲食要求
      ,下面介紹幾種適合高脂血癥患者的烹調方法: (1)燉:將食物洗凈切塊后下鍋,并注入適量清水
      ,放入調料,置武火上燒開
      ,撇去浮沫
      ,再置文火上燉至熟爛
      ,其食物特點是質地軟爛
      ,原汁原味。 (2)煨:是指用文火或余熱對食物進行較長時間加熱的烹制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有二:一是將食物置于容器中,加入調料和適量的水
      ,再放置文火中慢慢煨熟至軟爛
      ,一是傳統(tǒng)的方法
      ,用菜葉
      、荷葉等將食物包裹扎緊,外敷黃泥糊
      ,再置火灰中,利用火秋的余熱將其煨熟
      。其食物特點是熟酥
      ,味香濃
      。 (3)蒸:是利用水蒸氣的高溫烹制
      。具體操作是:將食物拌好調料后,隔水煮熟
      。有用米粉包蒸的叫粉蒸,有用荷葉或菜葉包扎蒸的叫包蒸
      ;也有將食物直接放入容器中隔水蒸的小哺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稍谑澄镏屑尤肭逅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也可不加入清水或湯汁蒸
      。蒸食的特點也是原汁原味
      ,是飲食保健的烹調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
      。 (4)煮:煮也是最常用的烹制方法之一
      ,將食物下鍋加水
      ,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熟
      。一般適宜于體小易熟 的食物制作
      ,煮的時間較燉為短
      。其食物特點是味道清鮮,食物的有交成分較好地溶解于湯汁中
      。 (5)熬:熬是在煮的基礎上進一步用文火熬至汁稠粑爛,比燉的時間更長
      。多適用于含膠質重的食物
      。其食物特點汁稠味濃
      ,粑爛易化
      ,適宜于老弱之人食用。 (6)涼拌:是生食或近于生食的一種烹制方法
      。一般將食物 清洗干凈、切細之后
      ,有開水燙過,再加調料拌勻即可
      。此種加工方法一般適用于蔬菜類食物
      ,它能較好地保持食物的營養(yǎng)素和有效成分。其特點鮮嫩而脆
      、清香可口。 高脂血癥患者不宜采用的烹飪方法有:燜
      、炒
      、炸
      、燒等
      。 健康網心腦血管專臺 (.00024000X06.)

      血脂高怎樣治療

      高脂血癥治療
      低膽固醇和低脂肪飲食可減低LDL水平

      。鍛煉有助于降低血中LDL膽固醇水平并增加HDL膽固醇水平。每天飲少量的酒可升高HDL膽固醇水平并降低LDL的水平
      ,但每天超過兩杯可能會出現(xiàn)相反的影響。
      總的來說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過高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如果超重可減輕體重
      、停止吸煙
      、減少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總量
      、加強鍛煉,如有必要
      ,服用降血脂藥物。然而
      ,如果血脂水平很高或常規(guī)治療無效時
      ,應用特殊的血液檢查方法鑒別是否有特殊的疾病,以便采取相應的治療

      所謂合理的飲食包括著兩方面的意義:第一是,所采取的飲食措施既要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
      ,又要使病人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供給
      ,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那種以素食為主或“三不吃”(肉不吃
      、蛋不吃、魚不吃)的片面做法
      ,決不可取。第二是
      ,飲食治療應根據(jù)不同的高脂血癥的類型而異
      ,還要因人而別
      ,不可生搬硬套
      ,更不可道聽途說。下面對不同類型高脂血癥的飲食治療
      ,作一個原則性介紹:
      (1)高膽固醇血癥
      僅有血膽固醇含量增高,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的患者
      ,飲食治療的要點是限制食物膽固醇
      ,每天總攝入量少于200mg。病人應忌吃或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如動物的腦子
      、脊髓
      、內臟
      、蛋黃(每只雞蛋蛋黃含250~300mg膽固醇)、貝殼類(如蚌
      、螺螄等)和軟體類(如魷魚、墨魚
      、魚子等)
      。另一方面病人應該攝食適量的膽固醇含量不太高的營養(yǎng)素
      ,如瘦的豬肉、牛肉
      、鴨肉
      、雞肉
      、魚類和奶類
      。這些食物膽固醇含量并不高,例如
      ,每瓶牛奶僅含30mg,其他幾種食物每100克中也僅含膽固醇100mg左右
      ,不必過分忌口
      ,當然也不要吃得太多
      。其次是限制動物性脂肪
      ,適當增加植物油
      ,計算表明
      ,如烹調不用動物油,則每個患者每月可吃植物油(豆油
      、玉米油、菜油等)500~750g比較理想
      。素油雖好
      ,但也不宜吃過多,否則也會帶來不利的作用
      。第三
      ,多吃蔬菜、瓜果
      ,以增加纖維的攝入。第四
      ,多吃些有降膽固醇作用的食物
      ,如大豆及其制品
      、洋蔥
      、大蒜、金花菜(草頭)
      、香菇
      、木耳等。這些食物中
      ,有的還同時具有抗凝血作用,對預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也有好處

      (2)高甘油三酯血癥
      對于僅有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而膽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
      ,其飲食治療的要點與上面不同
      。關鍵在于限制進食量,降低體重
      ,達到并維持在標準范圍的體重。標準體重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男性:身高(厘米)-105(公斤)
      女性:身高(厘米)-107.5(公斤)
      其次是限制甜食
      ,此類患者對糖類特別敏感
      ,吃糖可使其甘油三酯含量更加增高。因此
      ,白糖、紅糖
      、水果糖
      、蜜糖以及含糖的食品和藥物等應盡量少吃或不吃。第三
      ,禁酒
      ,酒可使這類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第四
      ,適當增加蛋白質,尤其是大豆蛋白
      。第五,適當限制膽固醇
      ,每天低于300mg
      ,允許病人每周吃3個雞蛋
      ,其他含膽固醇食物也可適當食用
      ,只要總攝入量不高于上述界限即可。第六
      ,適當限制脂肪,尤其是動物脂肪

      (3)混合型高脂血癥
      此型患者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都增高
      ,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將上面兩型結合起來
      。即適當限制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控制食量以降低體重
      ,忌吃甜食
      、戒酒
      ,適當增加植物油
      、豆類及其制品,多吃蔬菜
      、瓜果和某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高脂蛋白血癥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廣泛

      、反復的健康教育,提倡科學膳食
      、均衡膳食
      ,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防止肥胖
      ,戒煙、酒
      ,并與心血管病
      、肥胖癥
      、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衛(wèi)生宣傳教育相結合
      ,使人群中的血脂保持在適當水平。此外
      ,定期健康檢查亦有助于及早檢出血脂異常者,及時治療

      1.調脂目標
      (1)一級預防的調脂目標:
      ①無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也無冠心病危險因素者:TC<5.72mmol/L(220mg/dl),TG<1.70mmol/L(150mg/dl),DLC-C<3.64mmol/L(140mg/dl)

      ②無動脈粥樣硬化疾病
      ,但有冠心病危險因素者:TC<5.20mmol/L(200mg/dl),TG<1.70mmol/L(150mg/dl),LDL-C<3.12mmol/L(120mg/dl)

      (2)二級預防的調脂目標:有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者:TC<4.68mmol/L(180mg/dl),TG<1.70mmol/L(150mg/dl)
      ,LDL-C<2.60mmol/L(100mg/dl)。
      目前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和我國血脂防治建議均將冠心病患者的LDL-C目標水平定為2.60mmol/L(100mg/dl)
      ,若LDL-C≥3.12~3.38mmol/L(120~130mg/dl)就應開始他汀類藥物治療
      。但目標水平下限尚未明確
      ,曾有學者提出
      ,就冠心病的防治而言,膽固醇降得越低越好
      。提出這一觀點是基于下列3點考慮:
      ①在一定范圍內,膽固醇降低幅度愈大
      ,則臨床所獲益處會增大

      ②現(xiàn)有的藥物不可能使膽固醇降至極低。
      ③目前大多數(shù)冠心病患者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降膽固醇治療

      最近有些試驗表明將LDL-C水平控制在比2.60mmol/L(100mg/dl)更低時可能臨床得益更大
      。冠狀動脈搭橋后試驗(Post-CABG)是首次比較了一般降脂與積極降脂臨床療效。積極降脂者服用洛伐他汀40~80mg/d
      ,以使LDL-C降至1.6~2.5mmol/L,追蹤觀察7.5年
      ,積極降脂治療者的血管再建術減少30%
      。聯(lián)合終點減少24%
      ,該研究結果支持積極降脂治療
      ,使LDL-C降至2mmol/L(77mg/dl)左右。在AVERT(阿托伐他汀與血管再通療效比較)試驗中
      ,用阿托伐他汀將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LDL-C降至2mmol/L(77mg/dl)(積極降脂組),1.5年時死亡
      、腦卒中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比LDL-C降至3.09mmol/L(119mg/dl)者(常規(guī)降脂加PTCA治療組)減少36%
      ,發(fā)現(xiàn)積極降脂能明顯降低心肌缺血事件發(fā)生率
      ,其療效與PTCA基本相當甚或更好。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將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的LDL-C水平降至平均2.2mmol/L(85mg/dl)時
      ,臨床效益更大,而且內膜增厚減輕
      。然而
      ,CARE試驗結果表明
      ,將LDL-C降至3.25mmol/L(125mg/dl)時,心血管事件降低最顯著
      ,進一步降脂并未看到得益增加。因此
      ,一些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之中
      ,如TNT所驗證的LDL-C目標值為2mmol/L(77mg/dl),IDEAL為2.08mmol/L(80mg/dl)
      ,以探討LDL-C的新的目標值水平。
      有人全面復習了膽固醇與冠心病相關研究的文獻后,推測TC<4.14mmol/L(相當于LDL-C<2.0mmol/L)
      ,可能很少發(fā)生冠心病
      。其依據(jù)是
      ,在日本于1960~1970年
      ,人群平均TC為4.14mmol/L,冠心病發(fā)病率非常低
      ,因此,提出TC<4.14mmol/L(<160mg/dl)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目標值
      。中國心血管病流行病多中心協(xié)作研究綜合血清TC對冠心病
      、腦卒中
      、惡性腫瘤以及總死亡影響的定量分析結果
      ,首次提出對于健康人群來說,TC在3.64~5.17mmol/L是適宜的
      。高于5.2mmol/L,將會使發(fā)生冠心病
      、腦卒中的機會大大增加
      ,并進一步造成死亡
      。低于3.64mmol/L
      ,可能因惡性腫瘤發(fā)生的增加,造成相對過高的死亡機會

      調整TG及HDL-C的目標水平國內外有很大差異。從TG過高時使LDL-C亞型sLDL增多
      ,到現(xiàn)在暫定目標值為<1.7mmol/L(150mg/dl)
      ,對國人也是有待探索的。HDL-C目標值是越高越好
      ,但亦無足夠證據(jù),一般認為至少應>1.04mmol/L(40mg/dl)為宜

      2.血脂異常治療
      降血脂治療方法包括兩大類:藥物性降脂治療和非藥物性降脂治療
      。通過采用藥物使過高的血脂降至正常
      ,這在臨床上較為常用
      ,其降脂效果肯定
      ,病人常易于接受
      ,但也有其局限性

      非藥物性降脂治療包括飲食控制、血漿凈化
      、外科手術和基因治療等。其中飲食治療因為是高脂血癥治療的基礎
      ,所以已被普遍采用
      。血漿凈化和外科手術治療則是藥物性降脂治療的補充
      ,應用并不廣泛
      。基因治療僅適應于極少數(shù)嚴重的高脂血癥

      (1)降脂藥物:
      ①膽酸螯合劑:這類藥物也稱為膽酸隔置劑,主要為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
      ,在腸道內能與膽酸呈不可逆結合
      ,因而阻礙膽酸的腸肝循環(huán)
      ,促進膽酸隨大便排出體外
      ,阻斷膽汁酸中膽固醇的重吸收。同時伴有肝內膽酸合成增加
      ,引起肝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含量減少,反饋性上調肝細胞表面LDL受體表達
      ,加速血漿LDL分解代謝
      ,使血漿膽固醇和LDL-C濃度降低。本類藥物可使血漿總膽固醇(TC)水平降低15%~20%
      ,使LDL-C降低20%~25%,但對三酰甘油(TG)無降低作用甚或稍有升高
      ,故僅適應于單純高膽固醇血癥
      ,或與其他降脂藥物合用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

      A.考來烯胺(Cholestyramine)又名消膽胺,4~5g
      ,3次/d
      ,總量每天不超過24g。為了減少副作用
      ,增加病人的耐受性
      ,可從小劑量開始用藥,1~3個月內達最大耐受量
      。該藥的主要缺點是含有異味
      ,常引起消化道不良反應如惡心、厭食
      、便秘,大劑量時可致脂肪痢

      B.考來替泊(Colestipol)又名降膽寧
      ,常用劑量為10~20g
      ,1~2次/d
      。該藥與煙酸長期聯(lián)合應用的效果良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紒硖娌吹牟涣挤磻旧吓c考來烯胺相似。
      ②煙酸及其衍生物:屬B族維生素
      ,當用量超過作為維生素作用的劑量時
      ,可有明顯的降脂作用。煙酸的降脂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明確
      ,可能與抑制脂肪組織中的脂解和減少肝臟中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和分泌有關。此外
      ,煙酸還具有促進脂蛋白脂酶的活性
      ,加速脂蛋白中三酰甘油的水解
      ,因而其降TG的作用明顯

      臨床上觀察到,煙酸既降低膽固醇又降低三酰甘油
      ,同時還具有升高HDL-C的作用。常規(guī)劑量下
      ,煙酸可使TC降低10%~15%
      ,LDL-C降低15%~20%,TG降低20%~40%
      ,并使HDL-C輕度至中度升高
      。所以,該類藥物的適用范圍較廣
      ,可用于除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及Ⅰ型高脂蛋白血癥以外的任何類型的高脂血癥。
      A.煙酸(Nicotinicacid
      ,又名Niacin):常用劑量為1~2g
      ,3次/d。為減少服藥的不良反應
      ,可從小劑量開始,0.1~0.5g
      ,3次/d
      ,以后酌情漸增至常用劑量
      。有研究表明
      ,煙酸3.0g/d,使TC和TG分別下降9.9%和26.1%
      ,尚未證實煙酸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但可防止冠脈病變的進展
      ,促使已有的冠脈病變逆轉
      ,降低冠心病事件的發(fā)生率
      。本藥常見不良反應為面紅
      、皮膚瘙癢及胃部不適。
      B.阿昔莫司(Acipimox):又名氧甲吡嗪
      ,樂脂平
      。常用劑量為0.25g
      ,2~3次/d
      。該藥是一種新合成的煙酸衍生物,其降脂作用機制與煙酸相同
      ,臨床適應范圍也與煙酸相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筎C降低25%
      ,TG降低50%,HDL-C升高20%
      。阿昔莫司的常見不良反應與煙酸基本上相同
      ,但發(fā)生率較低
      。服藥后部分病人可出現(xiàn)臉部潮紅,皮膚瘙癢或胃部灼熱感
      ,上腹部不適和輕微頭痛

      ③苯氧芳酸類或稱貝特類:貝特類能增強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VLDL分解代謝
      ,并能抑制肝臟中VLDL的合成和分泌。這類藥物可降低三酰甘油22%~43%
      ,而降低TC僅為6%~15%
      ,并有不同程度升高HDL-C作用。其適應證為高三酰甘油血癥或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癥

      A.氯貝丁酯(氯貝特
      ,安妥明,冠心平);0.25~0.5g
      ,3次/d
      ,是臨床上應用最早的一種貝特類降脂藥物。由于早年的WHO試驗提示服用該藥者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危險增加
      ,因而影響該藥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

      B.非諾貝特(Fenofibrate)0.1g
      ,3次/d
      ,有微粒化制劑
      ,又名力平之,O.2g/d;微粒型非諾貝特可使TG下降15.2%~52%
      ,TC下降12%~29%左右
      ,LDL-C降低12%~25%,小而致密的LDL-C(sLDL-C)降低21.5%
      ,VLDL-C降低54%~63%,HDL-C升高26%~29%
      ,ApoB下降22%~23%
      ,并且降低Lp(a),升高ApoAⅠ
      。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侵Z貝特降低TG及LDL-C的效用與TG及LDL-C基礎水平成比例關系。少數(shù)患者使用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侵Z貝特后1周出現(xiàn)輕度腹脹,并于4周后消失
      。絕大多數(shù)病人服用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侵Z貝特耐受性較好。長期應用貝特類藥物可能誘發(fā)類似Ⅰ型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
      ,停藥后可逐漸恢復。微粒型非諾貝特可引起谷草轉氨酶與谷丙轉氨酶的輕度升高
      ,偶爾也可引起肌病

      C.吉非貝齊(Gemfibrozil)又名諾衡,康利脂0.6g
      ,3次/d。赫爾辛基心臟研究(HHS)證實
      ,吉非貝齊降低TG43%
      ,也降低冠心病事件發(fā)生率
      。退伍軍人管理局HDL-C干預試驗(VA-HIT)觀察到吉非貝齊(1200mg/d)治療后TG降低31%
      ,HDL-C升高6%,LDL-C無明顯變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一級終點)發(fā)生的相對危險率下降22%;同時伴卒中發(fā)生的危險性下降;但總死亡的危險性下降(11%)無顯著性意義

      D.苯扎貝特(Bezafibrate)又名阿貝他或必降脂,0.2g
      ,3次/d
      ,緩釋長效制劑商品名為脂康平。苯扎貝特在顯著降低TG后
      ,能夠減慢局限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尤其是基礎狹窄<50%的輕到中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病灶
      ,并降低心肌梗死后存活的年輕病人冠心病事件的發(fā)生率
      。苯扎貝特心肌梗死預防研究(BIP)觀察苯扎貝特緩釋制劑(400mg/d)對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一級終點)發(fā)生率的作用
      。受試者為3090例冠心病患者
      ,苯扎貝特治療后,TG降低21%,TC降低4%
      ,LDL-C降低6%,HDL-C升高18%
      。但治療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一級終點)相對危險性僅降低9%

      ④三羥基三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這類藥物是細胞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還原酶的抑制劑
      ,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類調脂藥
      ,由于這類藥物的英文名稱均含有“statin”
      ,故常簡稱為他汀類
      。自1987年第1個他汀藥物即洛伐他汀(Lovastatin)被批準用于治療高脂血癥以來
      ,現(xiàn)已有5種他汀類藥物可供臨床選用
      。他汀類降脂作用的機制目前認為是由于該類藥能抑制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早期階段的限速酶即HMG-CoA還原酶,造成細胞內游離膽固醇減少
      ,并通過反饋性上調細胞表面LDL受體的表達,因而使細胞LDL受體數(shù)目增多及活性增強
      ,加速了循環(huán)血液中VLDL殘粒(或IDL)和LDL的清除

      A.洛伐他汀(Lovastatin):商品名有美降之、羅華寧
      、洛特、洛之特
      ,此外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
      。常用劑量為10~80mg/d
      ,每晚頓服
      。對于Ⅱ型高脂蛋白血癥患者,洛伐他汀20mg/d使TC
      、LDL-C、TG分別降低17%
      、24%10%
      ,升高HDL-C6.6%;洛伐他汀40mg/d使TC、LDL-C
      、TG分別降低22%、30%和14%,升高HDL-C7.2%;洛伐他汀80mg/d使TC
      、LDL-C
      、TG分別降低29%
      、40%和19%
      ,升高HDL-C9.5%?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哲?得克薩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預防研究(AFCAPS/TexCAPS)表明,對于65歲以上的普通血脂濃度的健康者
      ,洛伐他汀20~40mg/d(治療5.2年)
      ,使主要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降低37%,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發(fā)生的危險性降低40%
      。該藥副作用很少見,偶有腹痛
      、腹瀉
      、便秘
      、肌肉痙攣
      、疲乏無力、皮疹和視力模糊等
      。可有肝功能異常
      ,CK升高
      。偶可出現(xiàn)肌病臨床表現(xiàn)并伴顯著的CK升高(超過正常值上限10倍)。
      B.辛伐他汀(Simvastatin):商品名為舒降之
      、理舒達、京必舒新
      、澤之浩
      、蘇之。5~80mg;每晚頓服
      。辛伐他汀自1988年問世以來,在臨床上應用已有10余年
      ,許多研究和臨床觀察都證實該藥長期應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辛伐他汀治療可使TC平均降低28%~30%;LDL-C平均降低36%~39%;TG平均降低11%~16%;HDL-C平均升高10%~14%。北歐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中63%患者服辛伐他汀20mg/d
      ,37%服40mg/d
      。證實辛伐他汀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使TC和LDL-C分別降低28%和38%
      ,并能顯著降低總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心臟保護研究(HPS)結果表明
      ,辛伐他汀40mg/d治療使LDL-C平均降低37%
      ,并使冠心病事件降低24%
      ,卒中發(fā)生的危險性降低27%
      ,總死亡率降低12%。受試人群為冠心病或心血管病高危者
      ,血漿總膽固醇(TC)>3.5mmol/L。HPS發(fā)現(xiàn)
      ,不論受試者的基礎LDL-C水平如何,即使受試者的基礎LDL-C已低于2.6mmol/L
      ,通過辛伐他汀治療
      ,LDL-C在降低1mmol/L后,都能獲得明顯的臨床益處
      。所以
      ,HPS重要貢獻在于拓寬了需要進行積極降脂治療的人群:凡屬冠心病及心血管病高危者,都應給予積極降脂治療

      辛伐他汀不良反應少見,包括便秘
      、腹痛
      、消化不良、腹脹和惡心
      。辛伐他汀引起肝臟受損并不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
      。大約5%患者接受辛伐他汀治療可出現(xiàn)肌酸磷酸激酶一過性輕度升高(大于正常參考值的3倍)
      ,通常無臨床意義。極少數(shù)服用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者可發(fā)生肌炎
      ,伴或不伴血清CK水平升高
      ,但這種肌炎常為自限性。
      C.普伐他汀(Pravastatin):商品名為普拉固
      ,美百樂鎮(zhèn)。10~80mg/d
      ,每晚頓服
      。普伐他汀多國研究觀察1062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降脂效果,表明普伐他汀(20mg/d)治療13周
      ,可使TC、LDL-C和TG分別降低19%
      、26%和12%
      。西蘇格蘭冠心病預防研究(WO-SCOPS)、膽固醇和冠心病復發(fā)事件試驗(CARE)和普伐他汀對缺血性心臟病的長期干預(LIPID)均證實普伐他汀40mg/d可使TC下降18%~20%
      ,LDL-C降低25%~28%,HDL-C增加5%
      ,TG降低11%~14%
      。同時明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殘率

      主要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肝臟轉氨酶升高
      ,且與藥物劑量有關,但至今尚未見本藥所致的長久性肝損害的報道
      。服用普伐他汀者需監(jiān)測轉氨酶,轉氨酶超過正常上限3倍時慎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颊呖沙霈F(xiàn)肌病甚至無力,以致不能站立;CK可明顯升高
      ,大于正常上限10倍。罕有橫紋肌溶解和免疫性肌病的報道

      D.氟伐他汀(Fluvastatin):又名來適可;20~80mg
      ,每晚頓服
      。對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病人每天給予20~40mg氟伐他汀可降低LDL-C19%~3l%
      ,降低TC15%~21%
      ,降低TG1%~12%,增加HDL-C2%~10%
      。氟伐他汀劑量增加至40~80mg/d,可使LDL-C繼續(xù)降低6%以上
      。LIPS研究是第1項針對首次經皮冠脈介入(PCI)術后立即開始降脂治療的臨床試驗
      。該研究證實應用氟伐他汀(40mg
      ,2次/d)治療
      ,在4年的隨訪時間內可使冠心病患者在PCI術后的心臟事件絕對減少5.3%,相對減少22%

      氟伐他汀引起的副作用通常較輕且短暫
      ,包括頭疼(8.9%)、消化不良(7.9%)
      、腹瀉(4.9%)
      、腹痛(4.9%)、惡心(3.2%)
      、失眠(2.7%)。臨床試驗中因副作用而停用氟伐他汀的占3.5%
      。雖然很少報道氟伐他汀的嚴重副作用
      ,但仍有關于氟伐他汀引起肌痛(肌炎)的報道
      ,服氟伐他汀的病人中,0.3%的病人出現(xiàn)無癥狀性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比正常上限高10倍)
      ,應迅速停藥

      E.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又名立普妥
      、阿樂
      。2.5~20mg,每晚頓服
      。通常劑量下(10~80mg/d)
      ,阿伐他汀可使LDL-C降低40%~60%
      ,TG降低23%~45%
      ,HDL-C升高5%~9%,ApoB的變化和LDL-C的變化平行
      ,對Lp(a)無明顯作用
      。對于原發(fā)性高三酰甘油血癥
      ,單用阿伐他汀也能獲得療效顯著。AVERT試驗比較阿伐他汀(80mg/d)與PTCA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療效
      ,發(fā)現(xiàn)PTCA組21%(37例)患者發(fā)生缺血性事件,而阿伐他汀治療組僅13%(22例)發(fā)生此事件;并且后者發(fā)生第1次缺血性事件的時間較前者晚
      。此結果證實在預防冠心病患者缺血性事件發(fā)生方面
      ,積極的降脂治療至少有和PTCA同樣的功效。積極降脂治療減少心肌缺血事件研究(MIRACL)是他汀類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第1項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
      。受試對象為3086例不穩(wěn)定心絞痛或無ST段上抬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于住院96h內隨機分為阿伐他汀(80mg/d)治療組和安慰劑組
      。研究的主要聯(lián)合終點為死亡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肺復蘇或再次發(fā)作心絞痛并觀察證據(jù)需住院治療
      。平均觀察16周。研究結果阿伐他汀積極降脂治療可降低主要終點發(fā)生的危險性16%
      。盎格魯-斯堪的那維亞的心臟終點試驗(AngloScandinavianCardiacOutcomesTrial
      ,ASCOT)評價阿伐他汀(10mg/d)對膽固醇水平正常或輕度升高的高血壓患者的益處
      。主要終點是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聯(lián)合發(fā)生率
      ,次級終點包括腦卒中發(fā)生率等
      。平均追蹤觀察3.3年的結果顯示
      ,阿伐他汀治療組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聯(lián)合終點發(fā)生危險性降低36%
      ,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腦卒中發(fā)生的危險性降低27%

      阿伐他汀的耐受性好,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藥物劑量無明顯相關性
      。約0.7%服藥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3倍以上,多發(fā)生在治療后16周內
      ,偶有肌病發(fā)生

      F.各種他汀類藥物調脂療效比較:目前在國內臨床上可供選擇的他汀類降脂藥有5種制劑,他們各自的降脂效果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
      ,但在某種劑量范圍內
      ,這5種他汀類藥的降低總膽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以及升高HDL-C的療效具可比性(表6)
      。同時
      ,也發(fā)現(xiàn)他汀類藥物降低總膽固醇和LDL-C的作用雖與藥物劑量有相關性
      ,但并非呈直線相關關系
      。當他汀類藥物的劑量增大1倍時,其降低總膽固醇的幅度僅增加5%
      ,降低LDL-C的幅度增加7%。
      ⑤其他降脂藥物:
      A.普羅布考:又名丙丁酚
      。常用劑量為0.5g
      ,3次/d。本品吸收入體內后
      ,可滲入到LDL顆粒核心中,因而有可能改變LDL的結構
      ,使LDL易通過非受體途徑被清除
      。此外,該藥可能還具有使肝細胞LDL受體活性增加和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的作用
      。有人觀察到,普羅布考(丙丁酚)還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寡獫{TC降低20%~25%,LDL-C降低5%~15%
      ,而HDLC也明顯降低(可達25%)。主要適應于高膽固醇血癥尤其是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用藥期間,患者跟腱及皮膚黃色瘤可見消退
      。普羅布考(丙丁酚)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惡心、腹瀉
      、消化不良等
      ,亦可引起嗜酸細胞增多,血漿尿酸濃度增高
      ,最嚴重的副作用是引起QT間期延長
      。有室性心律失常或QT間期延長者禁用

      B.魚油制劑:國內臨床上應用的魚油制劑有多烯康
      、脈絡康及魚烯康制劑,用量為1.8g
      ,3次/d。主要含二十碳戊烯酸(EPA)和二十二碳乙烯酸(DHA)
      。其降低血脂的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與抑制肝臟合成VLDL有關
      。魚油制劑僅有輕度降低TG和稍升高HDL-C的作用
      ,對TC和LDL-C無影響。主要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癥
      。常見副作用為魚腥味所致的惡心
      ,一般難以長期堅持服用
      ,服藥后約有2%~3%的病人出現(xiàn)消化道癥狀如惡心
      、消化不良、腹脹
      、便秘,少數(shù)病例出現(xiàn)轉氨酶或肌酸激酶輕度升高
      ,罕有引起肌病的報道

      (2)降脂藥物的臨床應用:臨床上目前主要是根據(jù)病人高脂血癥的表型而選擇用藥。為了方便起見
      ,可分3種情況:
      ①單純性高膽固醇血癥:是指血漿膽固醇水平高于正常,而血漿三酰甘油則正常
      。這種情況可選用膽酸螯合劑
      、他汀類、普魯布考
      、彈性酶和煙酸,其中以他汀類為最佳選擇

      ②單純性高三酰甘油血癥:輕至中度高三酰甘油血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赏ㄟ^飲食治療使血漿三酰甘油水平降至正常,不必進行藥物治療。而對于中度以上的高三酰甘油血癥
      ,則可選用魚油制劑和貝特類調脂藥物。
      ③混合型高脂血癥:是指既有血漿膽固醇水平升高又有血漿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這種情況還可分為兩種亞型:以膽固醇升高為主或是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
      。若是以膽固醇升高為主,則首選他汀類;如果是以三酰甘油升高為主
      ,則可先試用貝特類。煙酸類制劑對于這種類型血脂異常也較為適合

      ④聯(lián)合用藥:對于嚴重的高脂血癥患者
      ,單用一種調脂藥
      ,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調脂效果
      ,這時可考慮采用聯(lián)合用藥。簡單說來
      ,只要不是同一類調脂藥物
      ,均可考慮聯(lián)合用藥
      。而臨床上常采用聯(lián)合用藥是:
      A.對于嚴重高膽固醇血癥
      ,若單種藥物的降脂效果不理想,可采用他汀類+膽酸螯合劑或+煙酸或+貝特類

      B.對于重度高三酰甘油血癥者
      ,可采用貝特類+魚油

      ⑤用藥注意事項:對于具體的病人
      ,應根據(jù)其血脂異常的類型及其冠心病危險性的高低而選擇合適的降脂藥物。目前尚沒有確定合適的降脂藥物的公認標準
      ,從冠心病防治的角度來說,一般認為合適的降脂藥物應具備下列的特點:A.降脂效果尤其降膽固醇效果確切;應用常規(guī)劑量在4~6周內能使TC降低20%(LDL-C降低25%)以上
      ,并具有降低TG和升高HDL-C的作用;B.病人耐受性好
      ,不良反應少見,不產生嚴重的毒
      、副作用;C.已被證實能明顯地降低心血管病死率和致殘率,不增加非心血管病死亡率;D.具有良好的費用效益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有的大量臨床證據(jù)表明,為了防治冠心病
      ,應首選他汀類降脂藥

      血脂異常的治療一般需要長期堅持,方可獲得明顯的臨床益處
      。服藥期間應定期隨診
      ,在開始藥物治療后4~6周內,應復查血漿膽固醇
      、三酰甘油和HDL-C,根據(jù)血脂改變而調整用藥
      。如果血脂未能降至正常
      ,則應增加藥物的劑量或改用其他降脂藥物,也可考慮聯(lián)合用藥
      。若經治療后血脂已降至正常或已達到目標值
      ,則繼續(xù)按同等劑量用藥
      ,除非血脂已降至很低時,一般不要減少藥物的劑量
      。長期連續(xù)用藥時
      ,應每3~6個月復查血脂
      ,并同時復查肝腎功能和測肌酸激酶

      (3)冠心病防治中調脂治療指南:現(xiàn)有的大量研究證實,冠心病的防治中
      ,降脂治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國對冠心病預防時開始調脂治療的血脂水平和要求達到的目標值并不完全相同
      。有些國家建議根據(jù)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的多少進行分層治療
      。例如美國國立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ATP)建議,對于少于2個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個體和對于已有2個或2個以上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個體
      ,開始藥物降脂治療的血脂水平不同(表7)。我國于1997年發(fā)表了“血脂異常防治建議”
      ,提出了有關冠心病預防的降脂治療的血脂水平與防治目標水平(表8)
      。歐洲也提出了冠心病防治指南中降脂治療的準則。
      ①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第三次制定的標準(ATPⅢ):這一標準(表7)已被世界許多國家借鑒并采納
      ,對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血漿LDL-C>3.4mmol/L(TC>5.2mmol/L)就應進行調脂治療。
      ②中國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我國的心血管病專家參考了美國的ATPⅡ方案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方案
      ,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
      ,制定出了適合我國醫(yī)藥衛(wèi)生人員對血脂異常防治需要的統(tǒng)一指南(表8)。此外
      ,在我國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中,制定了將血漿三酰甘油降至1.70mmol/L(150mg/dl)的防治目標水平

      ③歐洲心臟病學會制定的冠心病預防指南中血脂干預建議:對于已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患者
      ,將血漿TC降至5.0mmol/L(190mg/dl)以將血漿LDL-C降至3.0mmol/L(115mg/dl)以下。雖然認為HDL-C<1.0mmol/L(40mg/dl)和TG>2.0mmol/L(180mg/dl)是患冠心病危險性增加的標志
      ,但尚未制定出有關HDL-C和TG的治療目標值。
      (4)非藥物降脂療法:
      ①飲食療法:飲食療法是各種高脂血癥治療的基礎
      ,尤其是對原發(fā)性高脂血癥患者
      ,更應首選飲食治療。即使是在進行藥物性降脂治療時
      ,飲食療法仍然應同時進行。飲食治療除能使血清膽固醇降低2%~8%
      ,以及使血脂調節(jié)劑更易發(fā)揮良好作用外
      ,尚具有改善糖耐量、恢復胰島功能和減輕肥胖者體重等多方面功效

      A.飲食治療原則:合理的膳食應以維持身體健康和保持體重恒定為原則。
      B.飲食治療的標準與目標:需要進行飲食療法的血清LDL-C水平以及要達到的降低LDL-C的目標
      ,還按是否患有CHO加以分類(表9)

      C.飲食療法方案:美國膽固醇教育規(guī)劃(ATPⅢ)提出的高膽固醇血癥的飲食治療方案,可供我國臨床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時借鑒
      。ATPⅢ中的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TLC)具有下列特點:a.少飽和脂肪酸攝入(<總熱量的7%)和膽固醇攝入(<200mg/d);b.提倡從飲食中補充stanols/固醇(2g/d)和增加黏性(可溶性)纖維(10~25g/d);c.減輕體重;d.增加體力活動。
      ②血漿凈化療法:高脂血癥血漿凈化療法亦稱血漿分離法
      ,意指移去含有高濃度脂蛋白的血漿
      ,也稱之血漿清除法或血漿置換。近年來發(fā)展起來了LDL去除法
      ,其優(yōu)點是特異性高,副作用少
      ,不需補充血漿
      ,但需每間隔7~14天進行1次
      ,且需終身治療。
      LDL去除法已成為對于難治性高膽固醇血癥者的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可使血漿膽固醇水平降低到用藥物無法達到的水平
      。LDL去除法治療的適應證:
      A.冠心病患者經最大限度飲食和藥物治療后
      ,血漿LDL-C>4.92mmol/L(190mg/dl)。
      B.無冠心病的30歲以上的男性和40歲以上的女性
      ,經飲食和藥物治療后
      ,血漿LDL-C>6.48mmol/L(250mg/dl)者
      ,并在一級親屬中有早發(fā)性冠心病者
      ,以及有一項或一項以上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包括血漿脂蛋白(a)>40mg/dl者

      C.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
      ,即使無冠心病
      ,若同時有血漿纖維蛋白水平升高者

      D.此外,對于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
      ,凡對降脂藥物治療反應差而血漿膽固醇水平又非常高者
      ,均可考慮為采用該法的適應證

      由于該療法的費用十分昂貴
      ,且需反復進行,故不宜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③基因治療:通過利用特定的重組DNA
      ,在基因水平治療遺傳性疾病
      。有多種方法
      ,例如可將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并使之表達
      ,以治療內源性基因所致的異常;或用同源重組的方法
      ,用外源性正常基因代替突變的基因或序列;或將某種特殊功能的基因加入特定的靶細胞中
      ,以對抗異常基因引起的病理狀態(tài);也可利用反義核酸技術降低變異基因的表達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蛑委熯€未成熟
      ,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發(fā)展。

      關于高血脂的解決方法

      高脂血癥是一種常見而多發(fā)的代謝性疾病

      ,主要表現(xiàn)為血漿脂質中一種或多種成份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多發(fā)于中老年人
      ,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因而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癥是防止老年心腦血管病的重要途徑。1 高脂血癥的病因病理高脂血癥屬于祖國醫(yī)學“痰濕”
      、“濁阻”、“血瘀”范疇
      。中醫(yī)學認為高脂血癥的發(fā)生與年齡
      、飲食、體質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其病雖然錯綜復雜,但其基本病理變化為本虛標實
      。即腎
      、肝、脾之虛損為本
      ,痰瘀為標
      。1.1 腎虛與高脂血癥發(fā)病的關系中醫(yī)學認為年齡在40歲以上,腎氣逐漸虛衰
      。中老年人中醫(yī)學臨床流行病學的調查已初步證實
      ,腎虛與年齡呈非常顯著正相關關系。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
      ,血清膽固醇(TC)
      、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載脂蛋白aPOB-100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高密度脂蛋白(HDL)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
      。許多研究還證明
      ,腎氣盛則HDL—ch含量高,而血脂不易升高
      ,并且抗動脈粥樣硬化(As)能力強;反之
      ,腎氣衰則HDL—ch含量低
      ,而血脂易升高
      ,抗AS能力弱。研究結果表明
      ,TC增高與腎陽虛有關,TG增高與腎陰虛有關
      ,且均呈正相關關系
      。1.2 痰濁、血瘀與高脂血癥的發(fā)病關系現(xiàn)已證實
      ,血脂增高和脂蛋白的異常與中醫(yī)學的“痰”有關,而血脂和脂蛋白的異常又常并發(fā)血液流變學的異常
      。脾主運化,為生痰之源
      ,脾虛失運
      ,水谷肥甘之物無以化生氣血糖微,則痰濁內生
      。在腎虛為主的多臟器虛損的衰老過程中,氣化功能減退
      ,氣血失調
      ,故血行不暢,易致血癖
      。肝腎同源,腎陽不足
      。肝失涵養(yǎng)
      ,肝失疏泄,氣機不暢
      ,則直接影響脾之運化及血脈之暢達
      。痰瘀同病
      ,是引起高脂血癥的重要因素
      。2 高脂血癥的中醫(yī)藥治療2.1 中醫(yī)的辨證論治翁氏辨證分為6種治法:① 清熱利濕法:藥用金銀花、荷葉
      、菊花
      、連翹
      、玉米須
      、澤瀉
      、草決明、茯苓
      、虎杖
      、忍冬藤等
      。② 祛痰除濕法:藥用陳皮
      、半夏、竹茹
      、茯苓
      、枳殼、瓜萎
      、膽星
      、杏仁等。③ 清里通下法:藥用川軍
      、山檀
      、麥芽
      、茵陳
      、黃苓、枳殼
      、胡黃連
      、番瀉葉、芒硝等
      。④ 滋陰補腎法:藥用何首烏、拘杞
      、麥冬
      、生地、沙參
      、菟絲子、黑芝麻
      、桑寄生
      、黃精、杜仲等
      。⑤ 活血化瘀法:藥用丹參
      、川芎、紅花
      、降香、赤芍
      、生蒲黃
      、茺蔚子、姜黃
      、五靈脂
      、三七等
      。⑥ 清肝瀉火法:藥用鉤藤
      、葛根、草決明
      、生地
      、龍膽草,澤瀉、山扼子
      、黃苓
      、大黃等。2.2 近年來
      ,眾多學者將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藥
      ,按功效歸納為5類:① 利濕化痰類:苗陳
      、澤瀉
      、澤漆、車前草
      、石菖蒲
      、桔梗
      、瓜蔞
      、海藻、昆布等
      。② 行氣消導類:郁金
      、陳皮、山楂
      、萊菔子
      、大黃等。③ 活血化瘀類:丹參
      、桃仁
      、紅花、赤芍
      、水蛭等。④ 補益類:人參
      、冬蟲夏草
      、香菇、甘草
      、當歸、何首烏
      、靈芝
      、淫羊藿、杜仲
      、骨碎補
      、桑寄生
      、女貞子
      、黃精、玉竹等
      。⑤ 其他:桑葉
      、菊花、柴胡
      、葛根等。2.3 按其不同的降血脂作用又可分為以下幾類:① 以降TC為主的藥物有:何首烏
      、甘草
      、枸杞、杜仲
      、銀香葉、沒藥
      、葛根
      、桑寄生等。② 以降TG為主的藥物有:金銀花、大黃
      、冬青子
      、大麥根須等
      。③對TC
      、TG均有效的藥物:何首烏、決明子
      ,蒲黃
      、靈芝
      、香菇
      、冬蟲夏草、人參
      、女貞子
      ,蜂乳.茵陳,虎枝
      、丹參、柴胡
      、茺蔚子
      、海藻、昆布
      、絞股藍
      、山揸
      、澤瀉、三七
      、姜黃
      、淫羊藿、黃精
      、綠豆、荷葉
      、花粉等
      。2.4 降脂復方現(xiàn)在臨床上常用的有效降脂方有數(shù)十種,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為:①降TC為主的代表方藥
      ,復方山楂片:山植30g、葛報15g、明礬1.2g
      、為1日量
      。制成片劑,分3次服
      ,療程4~6周
      ;降脂湯:何首烏15g
      、枸杞子10g
      、草決明30g、水煎分2次服
      ,療程2個月
      ;血通片:何首烏、茵陳
      、紅花、川芎
      、赤芍
      ,按2 :2 : 1 :1 :1比例制成片劑,每片0.35克(相當于生藥1.8克)
      。每日3次,每次5片
      ,治療1~3個月
      。② 以降TG為主的代表方藥,黃山合劑(黃精
      、山楂
      、五靈脂)
      ;玉楂沖劑(山楂
      、玉竹);復方靈芝湯(靈芝
      、桑寄生
      、香附)。③對TCT
      、G均有效的代表方藥,三七復方:三七3g
      、山楂24g
      、澤瀉l8g、草決明l5g、虎杖15g
      ,每日1劑,療程1個月
      ;茵陳合劑:菌陳
      、澤瀉、葛根各15g
      ,水煎服
      ,1個月為一療程
      ;天山丹(天竺黃
      、山楂、丹參
      、澤瀉)
      ;血脂寧膠囊(山藥、山楂
      、何首烏、決明子
      、胨皮
      、豬膽粉)。2.5 分清標本輕重
      ,主次兼顧在治療高脂血癥常以標本兼顧
      ,補虛瀉實為原則
      ,或益腎固本為主
      ,或化痰祛瘀為主,或二者并舉
      。① 益腎固本
      、佐以化痰祛瘀
      ,方用神仙服餌何首烏丸合杞菊地黃丸加減:制何首烏30g、枸杞子15g
      、熟地黃20g
      、黃精30g、淫羊藿30g
      、澤瀉40g、生山楂30g,水煎1日1劑
      ,分2次服
      。② 化痰祛瘀,佐以益腎固本
      ,可用澤瀉湯
      、失笑散
      、神仙服餌何首烏丸加減:澤瀉40g
      、生蒲黃12g、五靈脂12g
      、大黃10g(后下)
      、決明子30g、制首烏30g
      、郁金15g、生山楂30g
      、水煎1日1劑
      ,分2次服。3 問題與解決方法近l0余年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證明
      ,中醫(yī)中藥對高脂血癥的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藥物副作用較少
      ,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① 起效時間緩慢,大都需要1個月左右才有效果
      。② 大多采用中藥復方治療
      ,給患者的飲用帶來不便,湯水難以下咽
      ,長期服用很是痛苦
      。③ 是藥三分毒,復方飲用即便副作用很低
      ,但長期服用
      ,仍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
      。④ 高脂血癥是因為肝
      、腎
      、脾之虛損為其病之根本,在治療的同時往往很難兼顧三者的調補
      ,所以無法事半功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50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眼之間就要到了,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
      。野菜的吃法很多
      ,可清炒,可煮湯
      ,可做餡
      ,營養(yǎng)豐富,物美價廉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