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糖尿性高血壓患者患上早期腎病的重要指標,嚴重者可能會導致腎衰竭
。因此,香港醫(yī)學專家建議市民每年進行尿蛋白測試,以便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譽助理教授陳諾日前表示,糖尿病是一種隱形都市疾病
他介紹說,全港大約有八成的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
陳諾說
尿蛋白高是指尿液里發(fā)現尿蛋白超出正常量
糖尿病人尿蛋白高的癥狀表現 糖尿病腎病的癥狀表現有蛋白尿
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癥狀為無水腫
,隨著尿蛋白增加,血漿蛋白降低,出現水腫。水腫主要發(fā)生在面部、下肢和踝部、腰背部,少數病程進展較快者可有低蛋白血癥而出現全身水腫。蛋白尿出現后,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開始出現腎功能減退,尿素氮升高,出現氮質血癥,并可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有人報道此外,糖尿病腎病的癥狀可能還有輕中度貧血
糖尿病尿蛋白高的診斷的方法 專家表示,糖尿病操控很差時可引起微量白蛋白尿
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腎病無臨床蛋白尿
,只有用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檢測出微量蛋白尿。臨床糖尿病腎病早期惟一的表現為蛋白尿,蛋白尿從間歇性逐漸發(fā)展為持續(xù)性。 糖尿病人病程超過5年以上者要經常查腎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測量血壓做眼底檢查。有條件時應做尿微量蛋白測定和β2-微球蛋白測定
。以早期發(fā)現糖尿病性腎病。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3~6個月內連測3次。以確定是否為持續(xù)性微量白蛋白尿。如果確定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運動原發(fā)性高血壓者,應高度警惕并注意努力控制血糖,使之盡可能接近正常。若血壓>18.7/12kPa,就應積極降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同時還應強調低鹽、低蛋白飲食,以優(yōu)質蛋白為佳。預防蛋白尿的方法
平時注意避免過高蛋白飲食。定期體檢
,如有蛋白尿盡早發(fā)現。糖尿病和高血壓、痛風5~10年以上者應至少每半至1年化驗一次尿常規(guī)。注意盡量避免可能導致腎損害的藥物:如解熱鎮(zhèn)痛藥、部分抗生素和不明成分中藥。如必要使用,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蛋白尿的危害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腎衰模型中,可以觀察到血清蛋白在腎小球系膜中的蓄積
(2)蛋白尿對近曲小管細胞的毒性作用:
發(fā)生蛋白尿時
,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體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體溢入小管細胞漿,隨后的細胞損傷可刺激炎癥和疤痕形成。(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細胞生物學變化:
出現蛋白尿的許多腎臟病都存在著細胞過度增生
,代表著一種非適應性反應,導致腎衰。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蛋白質可直接調理小管細胞功能,改變其生長特性及其細胞因子和基質蛋白表型表達,可導致小管基底側釋放PDGF、FN和MCP-1,誘導纖維化過程。(4)蛋白尿引起小管間質缺氧加重:
尿蛋白是檢驗腎功能早期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如果尿檢查出尿蛋白反復有+號,呈陽性,就要進一步明確尿蛋白漏出情況,及腎功能相關檢查,以盡快了解病情的發(fā)展。尿蛋白漏出反應出腎臟的濾過功能受損了
,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會加速惡化。但有些腎友常常遭遇“頑固”尿蛋白,降下去又復發(fā),很難搞定
關于尿蛋白檢查的一些分析
尿常規(guī)尿蛋白有“+” 不少人體檢時或腎病患者們復查時
但如果檢查出尿蛋白2+或3+甚至更多加號
因為很多人一看到尿蛋白有+
24小時尿蛋白定量 這項指標腎友們應該都很熟悉,反應的是不同階段整體尿蛋白的情況
,排除病理因素的影響,一般漏出的越多,說明腎功能越差而判斷腎功能的預后
尿蛋白肌酐比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反應的內容相同
尿微量白蛋白檢查 有部分人疑惑
可以這樣說
其實這項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一些早期存在尿蛋白但又不明顯的類型的腎病,比如糖尿病腎病
當然如果明確腎功能受損的患者,直接查24h尿蛋白就可以
如果這項指標出現異常
以上這三類尿蛋白指標
尿比重;
尿滲透壓
非糖尿病性尿糖
尿β2-微球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99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