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醫(yī)進行到底》是中南海保健醫(yī)生胡維勤教授幾十年行醫(yī)經驗的總結
。保健醫(yī)生的工作就是要將疾病消除在形成之前
,也就是中醫(yī)所說的“治未病”,這也是本書的特色所在
。幾十年的保健工作下來
,作者對中醫(yī)“司內揣外”的體會越來越深
,積累了很多自我診斷的經驗
,可以幫你發(fā)現身體的警訊
,更好地預防和治療疾病。本書作者還將自己治病救人的絕招傾囊相授
,并對很多慢性病的日常調理提供了指導性的經驗。本書將治病救人的知識
、方法與一些生動的醫(yī)案結合起來講述
,讓你在輕輕松松學習中醫(yī)保健的同時,也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希望本書的知識能夠轉化為大家的健康
,這也是作者的最高期待!
西醫(yī)是一門技術
,中醫(yī)是一門藝術
西醫(yī)治病靠的是技術
,聽診器、血壓表
、X光機
、CT、核磁共振……醫(yī)生根據這些醫(yī)療設備檢測出的結果來判斷你身體的狀況
。西醫(yī)的手術更是一門技術
,它與建筑工程技術沒什么兩樣
,開刀割掉盲腸就相當于建筑工程上的定向爆破,心臟搭橋手術就相當于“二戰(zhàn)”時美國大兵在搭浮橋
。
生談養(yǎng)生:將中醫(yī)進行到底.png)
中醫(yī)則完全不同
,它不需要任何醫(yī)療設備,只憑一個人的火眼金睛
。所以
,中醫(yī)是一門藝術。技術靠什么
?技術靠科學的發(fā)展
。藝術靠什么?藝術靠人的悟性
。以把脈來說
,人有浮、沉
、遲
、數、濡等二十多種脈象
,什么是浮脈
,什么是沉脈,全靠醫(yī)生自己去領悟
。悟性高的人領悟得就好
,悟性低的人領悟得就差。有時候
,明明是浮脈
,悟性低的人則會誤認為是遲脈或數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秲冉洝分姓f“春日浮
,如魚之游在波”。春天
,人的脈象應該浮弦一些
,就像魚兒游浮在春天的水面,你們看
,多么有詩情畫意
,但是,這些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
。中醫(yī)不像西醫(yī)那樣,膽固醇是多少就是多少
,不需要你去體會
,而中醫(yī)離開了悟性便寸步難行
。
正常人的脈象是一呼氣脈搏跳動兩次,一吸氣脈搏跳動兩次
,呼氣與吸氣之間加跳一次
,也就是說,一呼一吸脈搏要跳動五次
。這只是一般而論
,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就像音樂
,雖然只有1
、2、3
、4
、5、6
、7幾個音符
,卻能變幻出美妙的音樂世界。人有二十多種脈象
,而且四季的脈象又不一樣
,所謂春弦、夏洪
、秋毛
、冬石。春弦就是脈搏從容柔和中兼有弦象
;夏洪就是脈搏從容柔和中兼有洪象
;秋毛就是脈搏從容柔和中兼有輕浮之象;冬石就是脈搏從容柔和中兼有沉象
。弦就是弓弦
,弦象就是脈搏跳動時要有弓弦一樣的感覺;洪就是洪水
,洪象就是脈搏跳動時要有洪水一樣的感覺;毛就是羽毛
,秋毛就是脈搏的跳動有羽毛浮動的感覺
;沉象就是石頭下沉,冬石就是脈搏的跳動有石頭下沉水中的感覺
。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的脈象也會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而變化。春季雖然陽氣已升
,但寒未盡除
,氣機有約束之象
,故脈稍弦,同時也顯示出體內的生機經過冬天的儲藏有一種蓄發(fā)之勢
;夏天陽氣隆盛
,脈氣來勢盛而去勢衰,故脈稍洪
;秋天陽氣欲斂
,脈象來勢洪盛已減,輕而如毛
,故脈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欢礻枤鉂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脈氣來勢沉而搏指
。所以,如果你的脈象四季顛倒
,那就應該去醫(yī)院好好檢查一下了
。不要以為醫(yī)生把脈很輕松,他跟藝術家一樣
,“臺上十分鐘
,臺下十年功”。鋼琴誰都會彈
,把脈誰都能把
,但水平高低卻有天壤之別。同一首曲子
,你彈是一個味兒
,鋼琴家彈就是另一個味兒。同一個病人
,你把脈是這樣的解釋
,而讓扁鵲和張仲景來把脈,他們的解釋很可能會完全不同
。關鍵就兩個字——悟性
。
《內經》上說:“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
,如循瑯玕
,曰心平,夏以胃氣為本
。病心脈來
,喘喘連屬,其中微曲
,曰心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毙呐K的正常脈象像一顆顆連續(xù)不斷滾動的圓珠一樣,往來圓滑
,如同手摸溫潤的美玉一般
;如果脈搏疾數相連,如同急促的喘氣一般
,而且?guī)в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這就說明心臟有了疾病。肺臟的脈象輕虛而浮
,如同榆葉飄落
,倘若脈搏不上不下,如同按雞的羽毛
,中間空而兩邊實
,這就說明肺有了疾病。肝臟的脈象像一個人手持一根長竹竿的末端的感覺一樣
,柔軟有彈性而又綿長
;如果脈搏充盈滑利,就像撫摸長竹竿末端一樣
,這就說明肝臟有了疾病
。脾臟的脈象從容、和緩
、均勻
,如同雞足踏地一樣;如果脈搏堅實充盈而疾數
,像雞提腳一樣迅速
,這就說明脾臟有了疾病。腎臟的脈象應該圓滑流利兼有回曲之象
,把脈時有一種堅實的感覺
;如果脈搏堅硬,如同牽引葛藤一樣
,這就說明腎臟有了疾病
。什么是圓滑、從容
、和緩
、疾數……這一切全靠人的悟性。
中醫(yī)把脈
,左手寸關尺是心、肝
、腎
;右手寸關尺是肺
、脾、命門
。人體的一切情況都匯集在兩只手上
。中醫(yī)把脈就像是音樂家聽音樂一樣。莫扎特五歲就能準確無誤地分辨出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
、雙音與和弦音
,他靠的不是技術,而是天賦
。中醫(yī)也需要天賦和悟性
。春弦、夏洪
、秋毛
、冬石,脈的跳動需要有悟性的人慢慢去體會
。一個沒有音樂耳朵的人欣賞不了音樂
,一個沒有悟性的人一定把不準病人的脈。學音樂要有音樂細胞
,學中醫(yī)要有中醫(yī)細胞
。中醫(yī)是“至精至微之道”。所以千百年來名醫(yī)很少
,扁鵲
、華佗、張仲景
,他們像莫扎特
、肖邦一樣稀少。
我常說“聰明人學不好中醫(yī)
,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
。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內觀
,就是定
,就是靜,就是悟性
。北京有個“定慧寺”
,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訴你
,定下心來才有智慧
。《內經》就那么一點字數,你讀了一遍
,甚至背了一遍
,但你真正懂得書上所說的話了嗎?如果你不是一個有慧根
、有悟性的人
,根本就讀不懂《內經》。李時珍說
,只有內觀才能理解經絡
,這是一個偉大的真理,學中醫(yī)的人一定要時刻牢記
。
相反
,西醫(yī)就不一樣了,它是一門技術
,強調邏輯推理
,強調思辨,只要人聰明就能學好
。正因如此
,西醫(yī)人才可以批量造就,西醫(yī)才能成規(guī)模
。
我說中醫(yī)是一門藝術
,還因為中醫(yī)把脈開方也需要靈感,需要創(chuàng)造
,有時這種靈感和創(chuàng)造是不可復制的
。一張?zhí)幏骄褪且黄恼拢行乃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段落大意
、修辭手法等都一應俱全,高明的醫(yī)生開出的藥方思路清楚
,主題突出
,詳略得當,君
、臣
、佐、使各得其位
,和諧統(tǒng)一
,療效自然就好。好處方就像好詩文
,不可多得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是絕妙好詞
,可以流傳千古
。“六味地黃丸”是完美配方
,可以造福萬代。你仔細去品味“六味地黃丸”的方子
,就會發(fā)現其選藥之精
、組合之美、劑量大小之和諧
,無不體現出天地之妙意
,堪稱處方極品。而有的醫(y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
,好藥貴藥一齊上
,高、大
、全
,這種處方對人體的傷害極大。有的時候
,君
、臣、佐
、使都得當
,可就是缺少畫龍點睛的那一筆,藥效也不能發(fā)揮
,這就像寫文章缺少了文眼一樣
。我給大家講一個中醫(yī)歷史上最有名的醫(yī)案——葉天士治難產。
二
、舌為“心”之苗
如果你去中醫(yī)院
,醫(yī)生把完脈之后總會讓你伸出舌頭來,這是因為中醫(yī)診病特別重視舌頭
,認為“舌為心之苗”
,這兒的“心”不僅僅是心臟,人體五臟六腑的變化都會在舌上相應地呈現
。
舌尖為心
、肺的反映區(qū),當一個人上火或咽喉疼痛時
,舌尖往往會發(fā)紅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比如扁桃體發(fā)炎)
,舌尖就會潰瘍。舌的兩邊是肝
、膽的區(qū)域
,如果舌兩邊發(fā)紅,甚至發(fā)紫
、潰瘍
,說明此人肝火旺盛,近來脾氣大
。舌的中間反映脾胃
,這一點我特別有體會,如果舌中間有裂紋
,說明脾胃虛
;如果是前半部分有兩條裂紋,我敢肯定你有脾胃方面的疾病
。舌根為腎
,如果一個人的腎陽氣不足,舌根就會發(fā)白
,這樣的人容易手腳發(fā)冷
;如果一個人的手腳愛出汗、尿黃
、腰酸
,舌根就會發(fā)紅。
我呢
,仗著有點醫(yī)術在手
,經常成為一些經理、老總的座上賓
。一番必要的寒暄客套之后
,總要把把脈,看看舌苔
,往往能從舌頭上看出不少問題
。有一回,在一家海參大酒店與一位四十多歲的老總吃飯
,他舌尖紅
,舌兩側都有齒痕,而且很明顯
,這是陽虛
;除了這個,舌頭后面還有條溝
,是腎虛的表現
;舌苔也很薄
,說明他還有點陰虛。這位老總是典型的陰陽兩虛
,而且體內還有火
。吃完晚飯,結賬的時候
,旁邊的女服務員怯生生地問我能不能也給她看看
。我呢,一把年紀了
,不圖名
,不圖利,就那么一點好生之德
。說看就看,一下子圍上來三五個女孩子
,有的嫌自己太瘦
,有的要減肥,叫我給出主意
。
那個瘦瘦的女孩子說自己胃不好
,什么也不想吃,消化也不好
。我看了看她的舌頭
,舌頭很紅,說明胃火大得很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捌⑴聺瘢概略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她這是犯了胃怕燥的忌諱
。所以,治療胃炎必須要去胃火
。我又把把她的脈
,脈搏很細,沒有力氣
。她們的收入都不高
,不能開太貴的藥,我就為她開了點乳酶生
。我還囑咐她用蓮子煎水
,加冰糖服用,這也能去胃火
。晚上用熱水泡腳
,做做腳底按摩
,效果也不錯。睡覺前按摩一下腹部
,可以活絡血脈
。記住,按摩之前一定要把兩手搓熱
。
那個胖胖的女孩子呢
,舌頭粉嘟嘟的,看不出有火氣
,但上面有一層唾沫
、發(fā)黏,而且泡較大
,看樣子是“痰濕”
。中醫(yī)認為,胖人多痰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減肥
,我就拿出了壓箱底的保健瘦身湯(也叫五行湯)。這個湯
,金木水火土的顏色都有了
,陰陽氣血的平衡也照顧到了,而且營養(yǎng)均衡
。我告訴她
,喝了這個湯后第一個月能減二十斤,第二個月能減五斤
。
這個湯的制作和服用步驟如下:第一個七天
,把芹菜半斤、圓白菜半斤
、西紅柿兩個
、黃瓜一根、洋蔥一個
、辣椒三兩(忌辣的人可以用柿子椒)
、胡蘿卜一根、魔芋半斤
、山藥半斤放在一起煮成湯
,加點鹽,加點雞精
,不準加油
;每頓只能吃這個,不要吃米飯
;每天至少走路走一小時
。第二個七天
,按上述方法食用瘦身湯,可以在湯里加一塊豆腐一起煮食
,早晚各加一杯酸奶
。第三個七天仍要服用瘦身湯,早晨中午各吃一兩米飯
,晚上吃一點水果
。此后,早
、中
、晚飯不能超過一兩米飯,每天保健按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如果感覺餓了可以吃些水果
。一般前兩個月能減掉二十多斤,接下來的力度會緩和一些
,堅持下去的話就能減到標準體重
。
三、眼睛
,透視疾病的窗口
我聽一位同事說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
,一位女士帶兒子去醫(yī)院檢查眼睛
,十五分鐘的常規(guī)檢查過后,醫(yī)生告訴她:“你兒子有食道逆流的問題
,將來可能會發(fā)展成為糖尿病
。”這位女士怎么都不相信
,一個眼科醫(yī)生又是如何判斷出食道內的問題呢
?雖然有些將信將疑,她還是不敢怠慢
,于是又帶著兒子做了內科檢查
。內科檢查的結果與眼科的診斷保持了驚人的一致。這個小孩果然有輕微的食道逆流
,盡管空腹血糖檢查沒有問題
,但如果不注意飲食
,將來極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
對于那些習慣了以化驗數據評判健康狀況的人們來說,這件事情有些匪夷所思
。但對于懂點中醫(yī)的人來說
,這一點都不奇怪
。我們中醫(yī)歷來就重視眼睛的健康預報意義
。中醫(yī)認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當人體出現疾病的時候
,眼睛也會有相應的變化
。
眼睛能反映五臟六腑的變化,是因為有眾多的經脈與之相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秲冉洝分惺沁@樣論述的,“十二經脈
,三百六十五絡
,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目者
,宗脈之所聚也”(《靈樞·口問篇》)。那與眼睛有關系的經絡有哪些呢
?集中于眼或眼附近的經絡有大腸經
、心經、三焦經以及任脈
、陰陽蹺脈及陽維脈
;起于眼部的經絡有胃經、膀胱經和膽經
;途經眼部的經絡有心經
、肝經;止于眼部的經絡有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總之,十二經脈中有八條經脈
,奇經八脈中有四條經脈
,都與眼睛有關系。
根據我多年的臨床經驗
,眼睛幾乎與全身疾病都有關
。如眼結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征兆
;肝炎
、肝癌、肝硬化患者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動脈硬化尤其是腦動脈硬化
、腎炎、糖尿病、高血壓
、妊娠中毒癥患者的眼底血管都有改變
;腦卒中患者的瞳孔會有所變化;耳源性眩暈患者的眼球會震顫
;癌腫塊轉移的時候
,視力會有所改變;癲癇病人抽搐時瞳孔散大
;梅尼埃病人眩暈時水平性眼球震顫
;等等。
眼睛及周圍的顏色也是很好的指示燈
。失眠病人的眼眶會發(fā)黑
,有一分發(fā)黑就有一分腦缺氧,有一分腦缺氧就有一分煩躁
;慢性肝內膽汁淤積病人的眼眶下會出現黃瘤
;缺鐵性貧血病人會有白睛藍斑,等等
。
可見
,眼睛不僅僅是心靈的窗口,還是透視疾病的窗口
。難怪西方醫(y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這樣認為:“眼睛如何
,身體即如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四
、心臟有疾病,耳朵露馬腳
在人的面部器官中
,耳朵是最缺乏表情的了。眼
、鼻
、口都可以搞點小動作,只有耳朵傻傻地待在那兒
。但耳朵絕對不可小視
。
中醫(yī)認為,“耳主貫聰而通心竅
,為心之司
,為腎之候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蓖ㄋ滓稽c說就是
,耳朵與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息息相關。《內經》中有“視耳好惡
,以知其性”等記載
,并認為耳與經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地經過耳朵
,所以有“耳者
,宗脈之所聚也”的說法。清代張振鋆的《厘正按摩要術》中也有“耳珠屬腎
,耳輪屬脾
,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
,耳背玉樓屬肝”的說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代生物全息理論也發(fā)現了耳朵與人體器官的對應關系,并確認了八十多種內外科疾病與耳朵的變化有關系
,再次印證了中醫(yī)的神奇
。
耳朵與人體的經脈和穴位密切相連,所以人體有病時
,耳朵就會有反應
。耳朵的形態(tài)、色澤和紋路的變化都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耳朵是一份完整的人體病歷
。關于具體的耳診
,很多中醫(yī)書籍中都有記載,不再重復
。不過有一點
,我特別有體會,想跟大家分享
,那就是“冠脈溝”
。
冠脈溝是耳垂上的一條紋路,如果沒有這條紋路
,說明你的心臟很好
;如果耳垂上出現了紋路,就說明你有患冠心病的可能
,紋路越清晰說明問題越嚴重
。大家如果發(fā)現自己耳垂上出現了縱向或斜著的紋路,就應該注意了
。
冠脈溝是判斷冠心病的有效指標
。一次,北京軍區(qū)的一位副司令員在參加一個重要會議時突然昏厥。我急忙趕去一看
,他的頭耷拉著
,嘴巴擱在桌子上,人已經沒有了知覺
。匆忙中
,我一眼就看見了他耳垂上明顯的冠脈溝。我馬上讓人給他做心電圖
,果然是冠心病
。
有意思的是,倫敦一家醫(yī)院的主治醫(yī)生拉金達拉·夏爾馬也發(fā)現了這個秘密
。他說:“耳垂里有很多毛細血管
,這些血管如果不能吸收到適量的養(yǎng)分就會凝固,皺紋就會形成
。年輕人耳垂上出現這種皺紋
,應去做心血管檢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個征兆對老年人和年輕人都適用。我觀察過二百多名患者的冠脈溝
,其中有老年人
,也有年輕人,準確率達90%
。拉金達拉醫(yī)生之所以強調年輕人
,是因為他們不像老年人耳朵上會有一些自然的褶皺,更要重視
。
既然提到了西方的研究
,在這兒不妨多講兩句。現在西方國家越來越認可中醫(yī)
,通過耳朵診病治病也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