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藥油紗治療閉合性骨折264例臨床應(yīng)用
醫(yī)案日記
2023-06-08 20:13:42
紅藥油紗治療閉合性骨折264例臨床應(yīng)用
[作者小傳]成其友1969年中專畢業(yè)
,1988年任外科主任醫(yī)師
。82年在市級醫(yī)院進修顱外科多年
。從事處科臨床三十多年
。擅長骨科。對肩
、頸
、腰、腿痛治療有所研究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采用多種方法,選擇治療
,取得較好成就
。
[論文摘要]閉合性骨折是傷科中常見的一種損傷。治療的目的除恢復骨折端本身的生理位置
,更重要的是恢復受傷肌體的生理功能
,早期恢復后
,要求骨折端良好的復位
、因定
。選擇的療效好作用方便的中藥藥物直接用于治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s短骨折的愈合過程。中醫(yī)傷科認為“血活則瘀去
、瘀去則折續(xù)”
。本油紗藥物組成具有活血祛瘀
,活血止血
、清熱瀉火、消除腫脹之功能
。制成油紗,臨體使用方便
、不影響骨折外固定
。經(jīng)多年臨床應(yīng)用
,確為治療閉合性骨折良方
。
用.png)
[論文]閉合性骨折是傷科中較多見的一種損傷病例。特別是當今
,由于建筑、工業(yè)
、交通等各種原因造成的損傷中閉合性骨折顯上升趨勢
。因此,一種對閉合性骨折治療效果確切
,而又經(jīng)濟方便的藥
,無疑會受到患者和醫(yī)師的歡迎
。多年來我院根據(jù)自己的臨床實踐
,在不斷總結(jié)提高的基礎(chǔ)上
,自制出紅油紗
。該藥對閉合性骨折療效令人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
1資料和治療方法
1.1一般資料:治療264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12例
,最小年齡12歲
,最大63歲
,平均年齡34歲
,其中上肢骨折106例
,下會骨折83例
,軀干骨折75例,病人受傷至就診時間最長14d
,最短2h。
1.2臨床癥狀:局部疼痛
、腫脹
、瘀黑
、功能障礙等
。
1.3藥物組成:紫草
、黃柏
、大黃、側(cè)柏葉經(jīng)提取與凡士林
、生油最后加麝香制膏浸附于紗塊備用。
1.4治療方法:骨折患者復位后,直接將油紗外敷于損傷部位
,加外固定,3~5d換藥1次
。
2治療結(jié)果
2.1療效評定標準
;
顯效:經(jīng)貼油紗1個療程(14d為1療程)
,臨床癥狀及體癥基本消失
,局部無明顯壓痛,能負重進行功能鍛煉
。
有效:經(jīng)貼抽紗1個療程,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
,局部疼痛腫脹明顯減輕
。
無效:經(jīng)貼抽紗1個療程
,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局部疼痛
、腫脹無明顯減輕,活動障礙
。
2.2治療結(jié)果
;
顯效
;156例占59.1%.有效:98人占37.1%
,無效10人占3.8%。
3典型病例
例1陳某某
,男,28歲.始興縣劉私廠干部
。因車禍致左小腿腫痛
,功能活動障礙
,傷后3h入院
,查左小腿中段腫脹
、瘀黑
、壓痛明顯。X光照片示:左股骨中上1/3骨折
,未見分離移位
,入院后給予紅藥抽紗外敷,小夾板外固定
,3d換藥1次,6d后腫痛明顯減輕
,治療15d腫脹消失只輕微疼痛
,42d后下地負重行走
,無明顯不適
。
例2王某某,男
,45歲.始興縣建筑公司職工。因從事建筑作業(yè)
,從4.5m高處跌落于地
,致右上肢腫痛2d入院
,查右上臂中段腫脹
,壓痛明顯
,旋轉(zhuǎn)縱軸叩壓痛
。X光照片示:右肱骨中段橫形骨折,未見分離移位
,伴有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入院后給予紅藥油紗外敷患處
,骨折端小夾板外固定
,4d后腫痛明顯減輕
,2d后軟組織損傷局部腫痛消失
,35d后拆除右上臂小夾極能平舉2kg重物無明顯不適
。
5討論
創(chuàng)傷骨折
,治療的目的除恢復骨折端本身的解剖生理位置,更主要的是恢復受傷肌體的生理功能
,尤其是關(guān)節(jié)內(nèi)骨折,要求在整復骨折之后盡早的功能鍛煉,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關(guān)節(jié)僵硬
、畸形愈合,這就要求在骨折端良好的復位基礎(chǔ)上
,選擇療效好
、使用方便的藥物直接局部用藥治療,縮短骨折的整個愈合過程
。中醫(yī)傷科學科認為“血活則瘀去,瘀去則折續(xù)”
。骨折的愈合過程亦即“瘀去
、新生
、骨合”的過程
,紅藥抽紗選用紫草清熱涼血及活血之功效;大黃能活血祛瘀且新瘀
、宿瘀均佳;側(cè)柏葉涼血止血
;黃柏清熱瀉火
、消除腫脹之功
;麝香活血散結(jié)
,開經(jīng)絡(luò)之壅滯而止痛。五藥配伍合秦活血涼血
、散瘀止痛之功效,制成抽紗使用方便
,不影響骨折外固定
,確為治療閉合性骨折良方:在臨床上有非常廣的應(yīng)用推廣價值
。
正骨水配方制作方法
一
、正骨水
成份:九龍川、木香
、 海風藤、 土鱉蟲 、豆鼓姜
、豬牙皂、 香加皮
、莪術(shù)
、買麻藤、過江龍
、香樟、徐長卿
、降香
、兩面針
、碎骨木
、羊耳菊、 虎杖
、五位藤、千斤拔
、朱砂根
、橫經(jīng)席
、穿壁風
、鷹不撲
、草烏
、薄荷腦、樟腦
。
功效:活血祛瘀
,舒筋活絡(luò)
,消腫止痛
。
主治:用于跌打扭傷以及體育運動前后消除疲勞。
用法:用藥液輕搽患處;重癥者用藥液濕透藥棉敷患處1小時
,每日2~3次。
特別注意事項:
1
、該藥品為外用藥
,忌內(nèi)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br>
2
、用畢洗手
,切勿接觸眼睛
、口腔等黏膜處。不能搽入傷口
。
3
、兒童
、孕婦
、經(jīng)期及哺乳期婦女
、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br>
4、該藥品不宜長期或大面積使用
,用藥過程中如有瘙癢起疹,暫停使用
。
二
、正天丸
成份:鉤藤、白芍
、川芎、當歸
、地黃、白芷
、防風、羌活
、桃仁
、紅花
、細辛
、獨活、麻黃
、附片
、雞血藤。
功效:疏風活血
,養(yǎng)血平肝,通絡(luò)止痛
。
主治:用于外感風邪
、瘀血阻絡(luò)
、血虛失養(yǎng)
、肝陽上亢引起的偏頭痛、緊張性頭痛
、神經(jīng)性頭痛、頸椎病型頭痛
、經(jīng)前頭痛
。
用法:飯后服用
,一次6克
,一日2~3次
,15天為一個療程
。
特別注意事項:
1、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
,本品不宜長期服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2
、高血壓
、心臟病患者慎服
。有肝病、糖尿病
、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br>
3
、兒童、孕婦
、哺乳期婦女及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4
、高血壓頭痛及不明原因的頭痛,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br>
5
、初發(fā)頭痛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
,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經(jīng)常性頭痛服藥15天癥狀無緩解
,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三
、正柴胡飲
成份:柴胡、防風
、陳皮
、芍藥
、甘草
、生姜。
功效:表散風寒
,解熱止痛
。
主治:主治外感風寒初起或太陽少陽病:微惡風寒
,發(fā)熱,無汗
,頭痛
,身痛
,鼻塞,噴嚏
,清涕
,咽癢咳嗽,四肢酸痛
,舌苔薄白,脈浮等
。
(本方常用于感冒
、流行性感冒、瘧疾初起以及婦女經(jīng)期
、妊娠、產(chǎn)后感冒等屬外感風寒而氣血不虛者
。)
用法:每服1~2袋
,一日3次
,開水沖服
。小兒用量酌減。
四
、八正合劑
成份:瞿麥、車前子(炒)
、篇蓄
、大黃
、滑石
、川木通、梔子
、甘草、燈心草
。
功效:清熱
,利尿
,通淋
。
主治:濕熱下注,小便短赤
,淋瀝澀痛,口燥咽干
。
用法:口服
,一次15~20毫升,一日3次
,用時搖勻
。
特別注意事項:
1
、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溫補性中成藥
。
2、心臟病
、肝病、糖尿病
、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3
、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
,小兒、哺乳期婦女
、年老體弱患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五
、扶正化瘀片
成份:丹參
、發(fā)酵蟲草菌粉
、桃仁、松花粉
、絞股藍、五味子(制)
。
功效:活血祛瘀
,益精養(yǎng)肝
。
主治:主要用于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屬瘀血阻絡(luò)
,肝腎不足證者,癥見脅下痞塊
,脅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斑
,腰膝酸軟,疲倦乏力
,頭暈?zāi)繚噘|(zhì)暗紅或有瘀斑
,苔薄或微黃
,脈弦細
。
用法:口服
,一次4片,一日3次
,24周為一療程。
特別注意事項:濕熱盛者慎用
。
六
、正心泰片
成份:黃芪
、葛根
、槲寄生、丹參
、山楂、川芎
。
功效:補氣活血
,化瘀通絡(luò)
。
主治:適用于冠心病
、心絞痛表現(xiàn)為氣虛血瘀或兼腎虛證侯者,證見胸痛
、胸悶、心悸
、氣短
、乏力
、眩暈
、腰膝酸軟等。
特別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七
、正清風痛寧片
成份:鹽酸青藤堿。
功效:祛風除濕
,活血通絡(luò)
,消腫止痛
。
主治:用于風寒濕痹證
,癥見肌肉酸痛,關(guān)節(jié)腫脹
、疼痛,屈伸不利
,麻木僵硬等及風濕與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具有上述癥候者
。
用法:口服
,一次1~4片
,一日3~12片,飯前服或遵醫(yī)囑
。
特別注意事項:
1、孕婦或哺乳期婦女忌用
。
2
、有哮喘病史及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3
、糖尿病、高脂血癥
、再生障礙性貧血者慎用。
4
、定期復查血象(建議每月檢查一次)
,并注意觀察血糖和膽固醇
。
5
、如出現(xiàn)皮疹,或少數(shù)患者發(fā)生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時
,停藥后即可消失。
八、藿香正氣水
成份:蒼術(shù)
、陳皮
、厚樸(姜制)
、白芷
、茯苓、大腹皮
、生半夏、甘草浸膏
、廣藿香油、紫蘇葉油
。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
主治:用于外感風寒
、內(nèi)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
,癥見頭痛昏重
、胸膈痞悶、脘腹脹痛
、嘔吐泄瀉;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
用法:口服
。一次半支(5毫升)~1支(10毫升)
,一日2次
,用時搖勻。
特別注意事項:
1
、 忌煙、酒及辛辣
、生冷
、油膩食物
,飲食宜清淡
。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
、 有高血壓、心臟病
、肝病
、糖尿病
、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4、兒童
、孕婦、哺乳期婦女
、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
。
5
、吐瀉嚴重者應(yīng)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
6、有些含乙醇(酒精)40%~50%
,服藥后不得駕駛機、車
、船
、從事高空作業(yè)
、機械作業(yè)及操作精密儀器
。
中草藥:蒴藋的功效與作用
蒴藋
(《別錄》)
【異名】接骨草(《履巉巖本草》),接骨木(《東醫(yī)寶鑒》)
,真珠花、珊瑚花
、排風藤
、鐵籬笆(《植物名實圖考長編》)
,吳草(《草木便方》)
,英雄草(《分類草藥性》),苛草(《天寶本草》)
,走馬箭
、赤苓葉(《嶺南采藥錄》),公道老(《中國樹木分類學》)
,排風草、雞罅風(《中國藥植志》)
,掃地風
、八棱麻(《貴州民間方藥集》),葛辣
、五甲皮、龍州三七(《廣西中獸醫(yī)藥植》)
,大臭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七葉麻(《江西民間藥草》)
,馬鞭三七
、落得打、珍珠連(《浙江民間草藥》),秧心草(《四川中藥志》)
,八里麻
、臭黃金(《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烏雞腿
、水馬桑、小接骨丹(《陜西中草藥》)
,走馬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血滿草
、大血草
、珍珠麻(《云南中草藥選》),小臭牡丹(《四川中草藥通訊》(4):28~30
,1972)。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全草或根
。
【植物形態(tài)】蒴藋
灌木狀草本
,高達3米
。主根垂直
,副根不多
。莖具棱
,平滑無毛
,多分枝。葉對生
,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9
,長橢圓狀披針形
,長8~15厘米,寬3~5厘米
,先端漸尖
,基部偏斜稍圓或闊模形
,邊緣具密而尖銳的鋸齒
,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
,兩面均平滑無毛,或葉脈上有短柔毛
;葉柄長約3厘米
,無托葉
,小葉柄短或近于無柄
。復傘房花序頂生,直徑約20~30厘米
,有短柔毛或幾為絨毛;小苞片細小
,卵狀披針形
;花小,白色
,萼5裂,下部愈合成鐘狀:花冠輻射
,5裂
,裂片卵形
;雄蕊5
,與花冠裂片互生
,花絲短,藥室向外開裂
;雌蕊1,子房卵圓形
,柱頭頭狀
;花間雜有黃色杯狀的腺體
。漿果球形
,紅色,直徑3~4毫米
。花期8月
。果期10月
。
生長于山腳
、河邊
。分布山東、河南
、江西
、湖北
、湖南、江蘇
、浙江、福建
、廣東
、廣西
、云南
、貴州、四川等圪
。
本植物的花(陸英)
,果實(蒴藋赤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類
、酚性成分
、鞣質(zhì)
、糖類、綠原酸
。種子含氰甙類。根含大量鞣質(zhì)
、還原糖外
,還含生物堿。又從干葉分離出β-谷甾醇
,豆甾醇、菜油甾醇
、α-香樹脂醇棕櫚酸酯
、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鉀
。
【藥理作用】①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家兔用人工方法造成骨折
,經(jīng)夾板固定后,外敷散落得打(酒調(diào))
,3日更換1次。每日內(nèi)服落得打煎劑
,第4周末有圓形較致密之多量骨痂及顯著鈣化(X線照片)
,組織切片上可觀察到
,大塊骨痂組織己大部分骨化
,多量的骨小梁形成。從骨折局部血腫中注入磷32
,用落得打后
,脈沖消散率較快
,說明有"活血散瘀"作用
。組織中磷的沉積也高于對照組,說明落得打能促進磷在骨痂中的沉積
,因而加速骨折愈合
。
②消腫作用
家兔外敷落得打醇糊劑未出現(xiàn)局部血管擴張現(xiàn)象。其煎劑對蟾蜍下肢血管的收縮作用不顯著
,較高濃度對離體兔耳血管有顯著的收縮血管作用
,其油膏劑在家兔及小鼠的實驗中
,均有輕度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上述作用可能與其消腫的療效有關(guān)。
③其他作用
落得打煎劑對小鼠熱板法并不表現(xiàn)鎮(zhèn)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