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中醫(yī)辨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臟,以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病變?yōu)橹鞯募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內膜炎癥改變
。以神疲乏力,面色蒼白
,心悸氣短
,肢冷多汗為臨床特征。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
,輕者可無明顯的自覺癥狀
,只出現心電圖改變,重者心律失常
、心臟擴大
,少數發(fā)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屬中醫(yī)“風溫”、“心悸”
、“怔忡”
、“胸痹”范疇
。筆者中醫(yī)辨治方法如下:
邪毒上犯心神
辨治.png)
癥見低熱延綿
,鼻塞流涕,咽紅腫痛
,咳嗽有痰,或腹痛腹瀉
,肌痛肢楚
,短氣心悸,胸悶胸痛
,舌紅,苔薄黃
,脈細數或結代
。治宜清熱解毒,益氣養(yǎng)心
。方用銀翹散和生脈散加減。藥用金銀花
、連翹
、薄荷
、淡豆豉、板藍根
、貫眾
、虎杖
、玄參
、太子參、麥冬
、黃芩
、丹參
、柏子仁
、車前子等。
濕熱侵淫心脈
癥見寒熱起伏
,肌肉酸痛,惡心嘔吐
,腹痛腹瀉
,心慌胸悶,肢體乏力
,舌紅,苔黃膩
,脈濡數或結代
。治宜清熱化濕,透邪寧心
。方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合菖蒲郁金湯化裁。藥用葛根
、黃連
、山豆根、板藍根
、苦參、黃芩
、陳皮、石菖蒲
、郁金
、瓜蔞、薤白
、丹參
、柏子仁、龍骨等
。
心臟氣陰虧虛
癥見心悸不寧
,動則尤甚,少氣懶言
,神疲倦怠
,頭暈目眩,煩熱口渴
,夜寐不安,舌紅少苔
,脈細數或促或結代
。治宜益氣養(yǎng)陰,寧心安神
。藥用炙甘草湯合生脈散出入。藥用炙甘草
、黨參
、桂枝、生地黃
、阿膠、麻仁
、麥冬
、五味子、酸棗仁
、丹參、磁石
、柏子仁
、桑椹等。
心腎陽氣虛衰
癥見心悸怔忡
,神疲乏力,畏寒肢冷
,面色蒼白
,頭暈多汗
,肢體浮腫
,呼吸急促
,舌質淡胖或淡紫,脈細無力或結代
。治宜溫補心腎,利水寧神
。方用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增損
。藥用附子、干姜
、炙甘草、白術
、茯苓
、澤瀉、丹參
、柏子仁、龍骨
、桂枝
、人參、黃芪
、豬苓、蘇子等
。
心脈瘀血阻滯
癥見心悸不寧
,胸悶憋氣,心前區(qū)痛如針刺
,面色晦暗,唇甲青紫
,舌質紫暗
,或舌邊尖見有瘀點,脈結代
。治宜行氣活血,寧心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湯合冠心二號方進退
。藥用當歸
、丹參
、桃仁、紅花
、赤芍
、川芎、柴胡
、延胡索、蒲黃
、五靈脂
、桂枝、瓜蔞
、甘松、降香
、莪術等
。(伏新順)
病毒性心肌炎要怎樣治療?
目前主要采用綜合診斷及除外診斷診斷病毒性心肌炎。因為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但對診斷具有特殊意義的卻很少
。因此,在排除風濕性
、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其他心肌炎之后
,結合發(fā)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腸道病毒感染史
、近期的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尤其是多樣
、易變的異常心電圖和血清抗體滴定度增高等),做出推論性的臨床診斷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多可痊愈
,少數人會有后遺癥或演變成慢性病變。治療手段以綜合性措施為主
,分西醫(yī)藥和中醫(yī)藥治療
。
病毒性心肌炎怎么治療好
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變
。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對發(fā)病率不斷增加
。病情輕重不同,表現差異很大
,嬰幼兒病情多較重
,成年人多較輕,輕者可無明顯病狀
,重者可并發(fā)嚴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
急性期或亞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驅癥狀
,病人可有發(fā)熱、疲乏
、多汗
、心慌、氣急
、心前區(qū)悶痛等
。檢查可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
。谷草轉氨酶
、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
。心電圖
、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
。治療包括休息
,改進心肌營養(yǎng)、控制心功能不全與糾正心律失常
,防止繼發(fā)感染等。
病毒性心肌炎
參考資料:
心肌炎是心肌發(fā)生的局限或彌漫性炎癥
,可原發(fā)于心肌
,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
、理化因素
、藥物等,最常見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又以腸道病毒
,尤其是柯薩奇B病毒感染最多見。
1
、 癥狀:疲乏、發(fā)熱
、胸悶
、心悸、氣短
、頭暈
,嚴重者可出現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
。
2、 體征:心率增快
,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擴大
,雜音改變
,心律失常。
1
、 原發(fā)病的治療:很關鍵。病毒感染者可予抗病毒藥
,金剛烷胺
,每天200mg;瑪啉胍0.1g
,口服
,每日3次
,伴細菌感染者
,可予抗生素。
2
、 對癥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在癥狀
、體征好轉
,心電圖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活動,予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飲食
。出現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
、休克時應積極糾正
。
3、 促進心肌代謝
(1) 維生素C:4~5g加入250ml液中靜脈滴注
,每日1次,10~15天為1個療程
,可重復
。
(2) 能量合劑:ATP20mg+輔酶A100u+細胞色素C3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
,10~15天為1個療程
,可重復。
(3) 肌苷:200~400mg口服或肌肉注射
,每日2次
。
(4) 環(huán)化腺苷酸(CAMP):20~40mg,肌肉注射
,每日2次
。
(5) 極化液: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島素8u,15%氯化鉀10ml靜脈滴注
,7~10天為1療程
。
(6) 免疫抑制劑:用于慢性、遷延型病例
。糖皮質激素:一般發(fā)病10~14天內不主張應用
,但如有高熱、心力衰竭
、嚴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者可使用
,可予強地松40~60mg
,每日頓服,或氫化考的松400~600mg/日
,靜脈滴注,病情好轉后逐漸減量
,月26周后停藥
。
加強身體鍛煉
,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以預防病毒
、細菌感染。發(fā)病后注意休息
,進營養(yǎng)豐富之飲食
,以利心臟恢復。
春天要防心肌炎
近年來
,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因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風濕熱逐漸減少
,風濕性心肌炎發(fā)病明顯減少
,而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卻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種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以柯薩基病毒B最常見,水痘
、EB病毒也可引起。據研究
,約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臟心臟發(fā)生心肌炎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蔀椴《靖腥竞蟮闹苯忧忠u心肌
,也可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應所致。前者以兒童多見
,后者以青少年多見
。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發(fā)季節(jié)
,應引起人們的警惕
。
病初與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癥狀,7-10天后出現胸悶
、心悸、極度乏力
、易出汗等癥狀。此時,如做心電圖
,可能發(fā)現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損害表現
。作血沉、心肌酶測定可能升高
。2-4周后查柯薩基病毒抗體、抗心肌抗體可為陽性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變輕重不一
,所以癥狀也千差萬別。輕度
、局限性病變者可毫無癥狀,心電圖無異常表現
,血沉
、心肌酶也無升高。有些人是因為意外事故尸體解剖時才發(fā)現曾有心肌炎病變
。重者則有明顯癥狀,出現心臟彌漫性擴大
,心力衰竭
,以致有顯著氣急,不能平臥
;有的嚴重心率失常,以致發(fā)生反復暈厥
,甚至猝死
。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續(xù)緊張
、過度勞累
、從事重體力勞動與劇烈運動
,易發(fā)生病毒性心肌炎
。此外,營養(yǎng)不良也是誘因
。發(fā)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須絕對臥床休息
,否則可使病情加重
,引起嚴重并發(fā)癥。
患病毒性心肌炎后
,一般應休息3個月
。以后如無癥狀,可逐步恢復工作與正常學習
,但仍應注意不要勞累
,1年內不能從事體力勞動與運動。此外
,要注意合理飲食,多食新鮮蔬菜
、水果
,保證營養(yǎng)平衡。要保證有足夠的睡眠與休息
,避免感冒,否則易復發(fā)
。反復發(fā)作可轉變?yōu)槁孕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心肌病、危害終身
參考資料:
回
晚上睡覺的時候突然覺得喘不上氣被憋的醒了
如何防治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臟病變的一組疾病
。它分感染性
、風濕性
、過敏和變態(tài)反應性以及理化因素引起的心肌炎
,但臨床上絕大部分心肌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心肌非特異性間質性炎癥為主的病變
。目前已證實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如腸道的柯薩奇
、埃可
、脊髓灰質炎病毒
,蟲媒病毒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風疹病毒
,皰疹病毒
,腺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
,腦心肌炎病毒等
。近年來
,心肌炎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
。在對心肌炎的抗病毒治療及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方面,中醫(yī)藥有獨到之處
,利用中醫(yī)藥防治心肌炎在臨床上有較好的療效
。
目前認為心肌炎發(fā)病過程包括2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病毒經血流直接侵犯心肌
,引起心肌損傷和功能障礙。此外
,病毒也可能在局部產生毒素
,導致心肌纖維溶解
、壞死
、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第二階段主要為免疫變態(tài)反應期
,本期內病毒可能已不存在
,但仍有持續(xù)性心肌損害
,表明免疫反應在發(fā)病中起重要作用
。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做心內膜心肌活檢,也證實細胞免疫在本病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
在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過程中,某些誘因如細菌感染
、營養(yǎng)不良
、劇烈運動、過度疲勞
、妊娠和缺氧等
,都可能使機體抵抗力下降
,病毒易感而致病
。
心肌炎的發(fā)病年齡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且年齡越小
,往往病情越重
,男性多于女性
。半數患者病前1~3周內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
,即所謂“上感綜合征”
。心臟受累常表現為心悸、氣促
、心前區(qū)不適或隱痛。還有部分病例癥狀表現不典型
,主要為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
、心肌痛、發(fā)熱
、關節(jié)痛
、少尿、昏厥等全身癥狀
。
根據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表現
,本病大致可分為隱匿、猝死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暴發(fā)
、慢性
、后遺癥等7型。按病程可分為急性
、恢復
、慢性、后遺癥4期
。
西醫(yī)治療主要是應用改善心肌細胞營養(yǎng)與代謝藥物如輔酶A
、肌苷、細胞色素C
、三磷酸腺苷、輔酶Q10
、極化液,廣譜抗生素
,抗病毒藥物
,調節(jié)細胞免疫功能的人白細胞干擾素、基因工程制成的干擾素等
,糾正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用胺碘酮
、心律平等
。
中醫(yī)治療需根據病毒性心肌炎病程的長短
、臨床表現不同的急性期、恢復期
、慢性期及后遺癥期的脈證及病機特點進行辨證施治。
急性期的熱毒侵心見發(fā)熱身痛
,鼻塞流涕
,咽癢喉痛,咳嗽咯痰或腹痛泄瀉
,肌痛肢楚,繼之心悸惕動
,胸悶氣短
,舌質紅,舌苔薄黃或膩
,脈細數或結代。治宜清熱解毒
,滋養(yǎng)心陰
,用銀花、連翹
、大青葉
、貫眾、太子參
、麥冬、生地
、炙甘草等加減
。
陽虛氣脫表現起病急驟,氣喘心悸
,倚息不得臥,口唇青紫
,煩躁不安
,自汗不止,四肢厥冷
,脈微欲絕
,舌質淡白。急以回陽救逆
,益氣固脫
,用參附龍牡湯加減:人參、制附子
、炙甘草、生牡蠣
、丹參
、茯苓等。血壓下降者可配合應用參脈注射液
,每次用10~20ml加入葡萄糖液20~30ml緩慢靜脈注射
,或配合西藥
。該證見于病毒性心肌炎重型急性期
,起病急、變化快
,嚴重者很快出現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需爭取時間搶救
,湯藥未備時先以中藥靜脈注射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在恢復期或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日久遷延不愈或病情反復
,臨床表現兼夾證頗多
,病機較為復雜,但總以正虛為主
,治則當以扶正為主
,或標本兼顧。
氣虛兼表證可見反復感冒
,氣短乏力
,胸悶憋氣,自汗
,惡風
,咳嗽,舌淡紅
,苔薄白
,脈虛浮無力
。治宜益氣解表,解肌化痰,用參蘇飲加味:太子參
、蘇葉
、半夏
、葛根
、木香、陳皮
、茯苓
、枳殼、前胡
、桔梗、甘草
。
氣陰兩虛證見心悸怔忡
,胸悶氣短,神疲乏力
,動則自汗,失眠多夢
,舌質淡紅少津
,苔薄白,脈細數或結代
。治宜益氣養(yǎng)陰
,安神定悸
,用炙甘草湯和生脈散加減:太子參(或西洋參)
、麥冬、黃芪
、丹參
、生地
、五味子
、阿膠、炙甘草
、大棗
。
心脾兩虛見心悸怔忡,肢體倦怠
,納呆腹脹
,自汗氣短,面色無華
,舌淡苔薄
,脈細或結代。治宜健脾益氣
,養(yǎng)心安神,用歸脾湯加減:黨參
、白術
、黃芪、龍眼肉
、茯苓
、酸棗仁
、遠志
、木香、甘草
。
陰虛火旺見心悸不寧
,五心煩熱
,頭目眩暈
,潮熱盜汗,失眠多夢
,顴紅口干
。舌紅少苔
,脈細數或結代
。治宜滋陰降火,養(yǎng)心安神
,用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
、當歸、丹參
、玄參、炒棗仁
、柏子仁
、麥冬、沙參
、茯苓
、五味子、遠志
。
痰濕內阻見胸悶氣憋
,胸痛心悸,頭暈目眩
,脘痞納呆。舌體淡胖
,舌苔白膩,脈濡滑或結代
。治宜祛濕化痰
,溫通心陽,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瓜蔞
、半夏、陳皮
、枳殼
、茯苓、薤白
、甘草
、桂枝
、膽南星
、石菖蒲。
氣虛血瘀見心前區(qū)隱痛或刺痛
,痛有定處
,胸悶心悸,氣短乏力
,動則尤甚,唇色暗淡
,舌質淡暗或有瘀斑
、瘀點,脈細澀結代
。治宜益氣通陽,活血化瘀
,用補陽還五湯合生脈散加減:黨參
、黃芪
、丹參、桃仁
、紅花、當歸
、生地
、川芎、赤芍
、五味子
、炙甘草
。
陰陽兩虛見心悸怔忡
,氣短乏力,面色?白
,四肢清冷
,大便溏泄
,腰酸乏力
,舌質淡,苔薄白
,脈沉細無力或結代
。宜溫陽益氣,滋陰通脈
,用參附養(yǎng)營湯加減:人參、附片
、桂枝
、干姜、五味子
、生地
、當歸
、白芍
、麥冬、沙參
、黃芪
。
中成藥配合治療可用金銀花露
,每次10~15ml
,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