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多是心臟病末期的表現
(1)限制鈉鹽的攝入。為預防和減輕水腫
(2)限制水的攝入。充血性心力衰竭時
,患者的液體攝入量一般限制在每日1000~1500毫升(夏季可為2000~3000毫升),但應根據病情及個人習慣而有所不同。對于嚴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腎功能減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減低,在采取低鈉飲食的同時,更應控制水分的攝入,否則可能引起稀釋性低鈉血癥,導致頑固性心力衰竭。一旦發(fā)生稀釋性低鈉血癥,宜將液體攝入量限制為500~1000毫升,并采用藥物治療。(3)調節(jié)鉀的攝入。鉀平衡失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出現的一種電解質紊亂現象
另一方面,當鉀的排泄量低于攝入量時
,可產生高鉀血癥,見于嚴重的心力衰竭,或伴有腎功能減損以及不恰當地應用保鉀利尿劑。輕度患者只需控制飲食中鉀和鈉以及停用保鉀利尿劑即可,中度或重度高鉀血癥者,宜立即采用藥物治療。(4)熱量和蛋白質不宜過多。一般說來
(5)碳水化合物適量。每天供給300~350克碳水化合物較為適宜
。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時間短,排空快,可減輕心臟受胃膨脹的壓迫。宜選食含淀粉及多糖類食物,避免過食蔗糖及甜點心等,以預防脹氣、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6)限制脂肪
。肥胖者應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因為脂肪產熱量高,不利于消化(7)補充維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納較差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757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康復訓練不是體育鍛煉
下一篇:
中風康復期護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