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盞花注射液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的主要損害之一是長期高血糖造成的微血管病變及其所促發(fā)
、加重的大血管病變。血管活性物質(zhì)中的血漿內(nèi)皮素(ET)
、血栓素E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在糖尿病血管病變過程中起著調(diào)節(jié)作用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觀察了燈盞花注射液對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血漿ET
、TXB2和6-K-PGF1α的影響
,為該藥在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jù)
。
選擇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33例,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23例用燈盞花注射液30毫升加人生理鹽水250毫升靜滴,日一次
,加基礎治療(美吡達5毫克
,日兩次
,口服)
,14天為一個療程
;對照組10例用基礎治療
,14天為一個療程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ET、TXB2
、6-K-PGF1α變化。

結(jié)果顯示
,治療前患者ET
、TXB2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值
,6-K-PGF1α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值
,治療后患者血漿ET、TXB2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
燈盞花注射液是菊科飛蓬屬植物燈盞花的乙醇提取物水溶液
,主要成分是黃酮
、燈盞甲素
、燈盞乙素
。燈盞花注射液中所含的燈盞乙素具有減少血小板計數(shù)、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體內(nèi)凝血功能及促進纖溶活性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過程中存在血管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是較一致的看法
。由于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
,導致脂質(zhì)過氧化物增多
,脂代謝和前列腺素代謝異常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各種蛋白糖化沉積于血管內(nèi)膜
,使血管基底膜增厚。
ET是一種具有強烈縮血管和促進細胞生成增殖作用的多肽
,在人體廣泛存在
。在高糖狀態(tài)下ET水平明顯增高
,可導致基底膜增厚
;血栓素具有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縮的功能,血栓素增多可引起血小板功能亢進或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
,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則釋放前列腺素(PGI2)減少
,而PGI2具有擴張血管和拮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而會加劇血管收縮和血小板聚集
。這些變化將進一步激活凝血系統(tǒng),形成局部血栓
,導致管腔狹窄和栓塞
。
微血管病變在中醫(yī)理論屬氣滯血淤范疇
,而燈盞花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燈盞花具有舒張血管
、改善微循環(huán)的作用,并可以調(diào)節(jié)血脂
,降低血小板及紅細胞聚集
,降低血液粘度,促進纖溶活性
,改善血液流變性
,還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組胺介質(zhì)的形成
,降低血管阻力,擴張微血管
。通過燈盞花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觀察發(fā)現(xiàn)
,燈盞花注射液可顯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患者ET
、TXB2的含量,同時可明顯提高6-K-PGFlα的水平
,說明燈盞花具有抑制ET分泌
,調(diào)節(jié)TXA2-PGI2平衡的作用
。但燈盞花是如何使ET含量下降的
,有待進一步研究。
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中成藥有哪些?
(1)燈盞花注射液:用燈盞花單味草藥制成具有消炎止痛
,活血化瘀功效
,對腦血栓形成及冠心病有一定作用。本藥能擴張腦血管
、冠狀血管
、外周血管、使血流增加
,減輕心臟負荷,同時增加機體耐缺氧能力
,抑制血小板聚集
。
(2)脈絡寧注射液:由牛膝
、玄參等組成
,具有擴張血管,提高纖溶活性
,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用于腦血栓形成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靜脈血栓形成
,據(jù)報道上述疾病的總有效率為88%
、97%、100%
,用法為每日10 ~ 20ml 稀釋后靜滴,10 ~ 14 天1 療程
。
(3)夏天無注射液:本藥能擴張冠狀動脈和腦動脈
,有持久的降壓和明顯鎮(zhèn)痛作用
。并有類似“土的寧”樣興奮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
,尤具能興奮脊髓的反射機能。臨床報道用于腦血管偏癱有較好療效
。對于高血壓病
,頭痛
,坐骨神經(jīng)痛也有效
。用法每次2 ~ 4ml,肌注,每日1 次
,亦可口服片劑每次4 ~ 6 片,1 日3 次
。
(4)醒腦再造丸:由黃芪
、三七
、紅花
、人參、菖蒲
、全蝎、天麻
、珍珠等組成
。本藥能擴張腦血管
,改善腦血液循環(huán)
,溶栓作用。臨床用于神志不清
,半身癱瘓的腦血栓形成恢復期及后遺癥期。
報道100 例腦血栓形成
,服70 ~ 100 丸后療效顯著
,表現(xiàn)頭痛
、頭暈
、迷糊癥狀減輕或消失,肌力明顯改善
,總有效率為94%。用法
,每次1 丸
,每日兩次,25 日為1 個療程。
(3)人參再造丸:由人參
、烏蛇
、肉桂、當歸、穿山甲
、牛黃
、丁香、血竭等組成
,功能祛風化痰、活血通絡
。用于中風偏癱
,手足麻木
,對出血性
,缺血性中風,冠心病均有效
,每次8g,每日2 ~ 3 次
。
(6)中風回春片:由丹參
、忍冬藤
、金錢草
、紅花、地龍
、白花蛇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
,祛風鎮(zhèn)驚
,舒筋通絡功能。用于中風偏癱
,陰虛陽亢者療效較好。有報道129 例中風患者
,總有效率為94%
。用法
,每次5 ~ 6 片
,每日3 次,1 個月為1 個療程
。
(7)其他:腦塞通
、清眩治癱丸(活血降低,化痰息風)
,通絡活血丸(尤適用于頭痛,睡眠障礙
,記憶力下降者)
,化痰通腑飲(適用于偏癱兼便秘者),腦血栓丸均可應用
。
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怎樣治 、我大腿肌肉皮膚疼痛請問吃什么藥效果好,謝謝
輸液【丹紅注射液加彌可保注射液】最好
服藥燈盞花素加彌可保片【日本株式會社】
還可以服復方血栓通膠囊加彌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疽卜Q甲鈷胺】
腦心通加尼莫地平片
甲鈷胺是治療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
燈盞花素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燈盞花素藥典標準 3.1品名3.2分子式結(jié)構式3.3來源3.4制法3.5性狀3.6鑒別3.7檢查 3.7.1溶液的顏色3.7.2干燥失重3.7.3熾灼殘渣3.7.4有關物質(zhì) 3.7.4.1樹脂 3.7.5相關物質(zhì) 3.7.5.1檢查法 3.7.6丙酮殘留物 3.7.6.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3.7.6.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3.7.6.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3.7.6.4測定法 3.7.7大孔吸附樹脂有機殘留物 3.7.7.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3.7.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3.7.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3.7.7.4測定法 3.7.8重金屬及有害元素3.7.9熱原3.7.10過敏反應3.7.11降壓物質(zhì)3.7.12異常毒性3.7.13溶血與凝聚 3.7.13.1溶液的制備3.7.13.2試驗方法3.8含量測定 3.8.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性適用性試驗3.8.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3.8.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3.8.4測定法 3.9貯藏3.10制劑3.11版本 4燈盞花素中藥部頒標準 4.1拼音名4.2制法4.3性狀4.4鑒別4.5檢查4.6含量測定4.7貯藏4.8制劑 5燈盞花素說明書 5.1藥品名稱5.2英文名稱5.3燈盞花素的別名5.4分類5.5劑型5.6燈盞花素的藥理作用5.7燈盞花素的藥代動力學5.8燈盞花素的適應證5.9燈盞花素的禁忌證5.10注意事項5.11燈盞花素的不良反應5.12燈盞花素的用法用量5.13燈盞花素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5.14專家點評 6參考資料 1拼音 dēng zhǎn huā sù
2英文參考 breviscapine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scutellarin [湘雅醫(yī)學專業(yè)詞典]
3燈盞花素藥典標準
3.1品名
燈盞花素
Dengzhanhuasu
BREVISCAPINE
3.2分子式結(jié)構式
C21H18O12 462. 37
3.3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短葶飛蓬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Hand. Mazz.中提取分離所得。按干燥品計算
,含野黃芩苷(C21H18O12)不得低于90.0%(供口服用)或98.0%(供注射用)。
3.4制法
取燈盞細辛
,粉碎成粗粉
,加75%乙醇(6倍
、4倍
、4倍)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時
,合并提取液,濾過
,濾液濃縮至無醇味
,加等體積水攪勻,靜置過夜
,濾過,濾液通過大孔吸附樹脂(聚苯乙烯型)柱
,用水洗脫
,收集洗脫液
,濃縮
,沉淀
,濾過,沉淀用10%硫酸溶液調(diào)pH值至2.0~2.5,靜置過夜
,濾過
,沉淀用乙醇洗滌,再用水洗至中性
,干燥,干燥品用乙醇精制
,重結(jié)晶
,結(jié)晶用乙醇、丙酮洗滌
,干燥,粉碎
,混合
,即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蛉舯K細辛粉碎成粗粉,加入2~6倍量70%乙醇
,加熱回流提取三次,每次3小時
,濾過
,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0℃)的清膏
,加水適量,攪勻
,加熱至80℃
,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8
,攪拌使溶解
,靜置24小時,濾過
,濾液用10%硫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1~3
,攪拌,靜置48小時
,抽濾
,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或先用3~4倍量乙醇洗2~3次
,再用水洗滌至中性。加入20倍量85%~95%乙醇及1%量的活性炭
,或加入適量甲醇溶解后
,加0.1%量的活性炭
,加熱回流1小時
,濾過,濾液濃縮至原體積的60%~80%
,靜置使析出結(jié)晶,濾過
,將所得結(jié)晶用45%乙醇洗滌5次
,于50~80℃減壓真空干燥。取結(jié)晶物
,加水適量,用30%精氨酸溶液或10%碳酸氫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7.0~7.5
,加熱使溶解
,離心
,取上清液
,濾過,濾液通過大孔吸附樹脂(聚苯乙烯型)柱
,用水洗脫,收集洗脫液
,濾過
;或用5%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1~3,靜置
,濾過
,沉淀用水洗至中性
,取沉淀
,加入適量的水攪勻
,加熱
,用20%~30%磷酸氫二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6.5~7
,煮沸
,冷卻至35~55℃;減壓濃縮
,加入8~10倍量的丙酮
,攪勻
,靜置,抽濾
,用丙酮洗滌沉淀。取沉淀
,加入適量50%~70%丙酮溶液使成混懸液
,用10%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1~2,靜置
,抽濾。取沉淀
,用注射用水洗至中性
,再用90%乙醇洗滌
,烘干
,即得。
3.5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至黃色粉末
,有一定吸濕性;無臭
,無味或味微咸
。
本品在甲醇、吡啶
、稀堿溶液中溶解,在熱水
、乙醇
、乙酸乙酯中略溶
,在水
、乙醚
、三氯甲烷、苯
、丙酮等有機溶劑中幾乎不溶。無明顯熔點
。在284±2nm和335±2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
3.6鑒別
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供試品色譜圖中
,應呈現(xiàn)與野黃芩苷對照品色譜峰保留時間相同的色譜峰。
3.7檢查
3.7.1溶液的顏色 取本品
,加1%碳酸氫鈉溶液溶解并稀釋成每1ml含0.02mg的溶液
,在5分鐘內(nèi)依法檢查
,應澄清
,與黃綠色6號標準比色液(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Ⅺ A第一法)比較,不得更深(供注射用)
。
3.7.2干燥失重 取本品約0.5g,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
,減壓干燥至恒重
,減失重量不得過2.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G)。
3.7.3熾灼殘渣 不得過0.5%
;供注射用不得過0.2%(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J)。
3.7.4有關物質(zhì) 取本品
,加1%碳酸氫鈉溶液溶解并稀釋成每1ml含0.02mg的溶液
,除“樹脂”外
,依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S)檢查
,應符合規(guī)定(供注射用)。
3.7.4.1樹脂 取本品
,加1%碳酸氫鈉溶液溶解并稀釋成每1ml含0.02mg的溶液,取溶液5ml,加三氯甲烷10ml振搖提取
,充分放置
,分取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于
,殘渣加冰醋酸2ml使溶解,置具塞試管中
,加水3ml
,混勻,放置30分鐘
,不得出現(xiàn)沉淀(供注射用)。
3.7.5相關物質(zhì)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供注射用)
。
3.7.5.1檢查法 取本品適量(相當于野黃芩苷20mg)
,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
,超聲處理(功率300W
,頻率50kHz)45分鐘
,放至室溫,加甲醇稀釋至刻度
,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
。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
,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
,搖勻,作為對照溶液
。照[含量測定]項下的色譜條件
,取對照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
,調(diào)節(jié)檢測靈敏度,使主成分色譜峰的峰高為滿量程的10%
,再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各5μl
,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
,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峰保留時間的2.5倍
。供試品溶液色譜中
,其他成分峰面積的和不得大于對照溶液主峰峰面積的2倍。
3.7.6丙酮殘留物 照殘留溶劑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P第二法)測定(供注射用)
。
3.7.6.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為固定相,采用彈性石英毛細管柱(柱長為30m
,內(nèi)徑為0.32mm
,膜厚度為0.5μm)
;柱溫為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60℃
,維持16分鐘
,以每分鐘20℃升溫至200℃
,維持2分鐘;檢測器溫度300℃
;進樣口溫度240℃
;載氣為氮氣
,流速為每分鐘1.0ml
。頂空進樣,頂空瓶平衡溫度為90℃
,平衡時間為30分鐘。理論板數(shù)以丙酮峰計算應不低于10000
。
3.7.6.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丙酮對照品適量
,精密稱定,加0.5%的碳酸鈉溶液制成每1ml含100μ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精密量取5ml
,置20ml頂空瓶中
,密封瓶口
,即得
。
3.7.6.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約0.1g,精密稱定
,置20ml頂空瓶中,精密加入0.5%的碳酸鈉溶液5ml,密封瓶口
,搖勻
,即得。
3.7.6.4測定法 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頂空瓶氣體1ml
,注入氣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
,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
,即得。
本品含丙酮不得過0.5%
。
3.7.7大孔吸附樹脂有機殘留物 正己烷、苯
、甲苯
、對二甲苯
、鄰二甲苯
、苯乙烯和1,2二乙基苯照殘留溶劑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P第二法)測定(供注射用)。
3.7.7.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為固定相
,采用彈性石英毛細管柱(柱長為30m,內(nèi)徑為0.32mm
,膜厚度為0.5μm);柱溫為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60℃
,維持16分鐘
,以每分鐘20℃升溫至200℃
,維持2分鐘
;檢測器溫度300℃;進樣口溫度240℃
;載氣為氮氣,流速為每分鐘2.5ml
。頂空進樣
,頂空瓶平衡溫度為80℃,平衡時間為30分鐘
。理論板數(shù)以鄰二甲苯峰計算應不低于10000,各待測峰之間的分離度應符合規(guī)定。
3.7.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正己烷
、苯
、甲苯、對二甲苯
、鄰二甲苯、苯乙烯和1,2二乙基苯對照品適量
,精密稱定
,加二甲亞砜制成每1ml中分別含20μg
、2μg
、20μg、20μg
、20μg
、20μg
、20μ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儲備液。精密量取上述貯備液5ml
,置50ml量瓶中,加入2%碳酸鈉的25%二甲亞砜溶液稀釋至刻度
,搖勻
,精密量取2ml,置20ml頂空瓶中
,密封瓶日,即得
。
3.7.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約0.2g
,精密稱定,置20ml頂空瓶中
,精密加入2%碳酸鈉的25%二甲亞砜溶液2ml,密封瓶口
,搖勻
,即得。
3.7.7.4測定法 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頂空瓶氣體1ml
,注入氣相色譜儀
,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
,即得
。
本品含苯不得過0.0002%
,含正己烷
、甲苯、對二甲苯
、鄰二甲苯、苯乙烯和1,2二乙基苯均不得過0.002%
。
3.7.8重金屬及有害元素 照鉛
、鎘、砷
、汞、銅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B)測定
,鉛不得過百萬分之五
;鎘不得過千萬分之三;砷不得過百萬分之二
;汞不得過千萬分之二(供注射用)
。
3.7.9熱原 取本品,按100mg加1%碳酸氫鈉溶液2.3ml的比例加入1%碳酸氫鈉無熱原溶液
,在50℃水浴振搖使溶解
,再加氯化鈉注射液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
,依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III A)檢查
,劑量按家兔體重每1kg注射1ml,應符合規(guī)定(供注射用)
。
3.7.10過敏反應 取本品
,按100mg加1%碳酸氫鈉溶液2.3ml的比例加入1%碳酸氫鈉無菌溶液
,在50℃水浴振搖使溶解,再加氯化鈉注射液制成每1ml中含3mg的溶液
,依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Ⅻ G)檢查,應符合規(guī)定(供注射用)
。
3.7.11降壓物質(zhì) 取本品
,按100mg加1%碳酸氫鈉溶液2.3ml的比例加入1%碳酸氫鈉無菌溶液
,在50℃水浴振搖使溶解,再加氯化鈉注射液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
,依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Ⅻ F)檢查,劑量按每1kg注射0.2ml
,應符合規(guī)定(供注射用)
。
3.7.12異常毒性 取本品,按100mg加1%碳酸氫鈉溶液2.3ml的比例
,加1%碳酸氫鈉無菌溶液,在50℃水浴振搖使溶解
,再加氯化鈉注射液制成每1ml含12mg的溶液
,依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Ⅻ E)檢查,按靜脈注射法給藥
,應符合規(guī)定(供注射用)
。
3.7.13溶血與凝聚 2%紅細胞混懸液的制備取家兔心臟血,置有玻璃珠的容器內(nèi)
,振搖數(shù)分鐘,除去纖維蛋白原使成脫纖血
。加入0.9%氯化鈉溶液約10倍量
,搖勻,每分鐘1000~1500轉(zhuǎn)離心15分鐘
,傾去上清液,沉淀的紅細胞再用0.9%氯化鈉溶液按上述方法洗滌3~4次
,至上清液不顯紅色
,將所得紅細胞用0.9%氯化鈉溶液制成2%的混懸液。
3.7.13.1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
,按每25mg加10%精氨酸溶液0.1ml溶解,加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
3.7.13.2試驗方法 取潔凈試管5支
,1、2
、5號管中各加供試品溶液2.5ml,第3管加0.9%氯化鈉溶液2.5ml作為陰性對照管
,第4管加蒸餾水2.5ml作為陽性對照管
,然后1~4號管分別加2%紅細胞混懸液2.5ml
,第5管加0.9%氯化鈉溶液2.5ml作為供試品對照
,搖勻
,立即置恒溫箱內(nèi),保持37℃±0.5℃
,在3小時內(nèi)不得有溶血現(xiàn)象和凝聚現(xiàn)象(供注射用)[1]
。
試管號
1
2
3
4
5
2%紅細胞混懸液(ml)
2.5
2.5
2.5
2.5
氯化鈉注射液(ml)
2.5
2.5
蒸餾水(ml)
2.5
供試品溶液(ml)
2.5
2.5
2.5
3.8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
3.8.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性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
;以甲醇0.1%磷酸溶液(40:60)為流動相;流速為每分鐘1.0ml;柱溫40℃
;檢測波長335nm。理論板數(shù)按野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于5000
。
3.8.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野黃芩苷對照品10mg
,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
,加甲醇70ml,超聲處理(功率300W
,頻率50kHz)45分鐘
,取出,放置室溫
,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即得
。
3.8.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10mg,精密稱定
,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70ml
,超聲處理(功率300W
,頻率50kHz) 45分鐘,取出
,放置室溫
,加甲醇稀釋至刻度
,搖勻
,濾過,取續(xù)濾液
,即得。
3.8.4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5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
,測定,即得
。
3.9貯藏
遮光,密閉
。
3.10制劑
口服制劑? 注射劑
3.11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4燈盞花素中藥部頒標準
4.1拼音名
Dengzhanhuasu
本品為燈盞細辛中提取的黃酮類成分
。
4.2制法
取燈盞細辛,粉碎成粗粉
,用3~4倍量的7.5%乙醇冷浸三次,第一
、二次為72小時
,第三次為48小時,冷浸液在80℃以下減壓濃縮成浸膏
,于蒸氣浴上揮去乙醇,按生藥:水= 1:0.4加入沸蒸餾水攪拌使溶解
,緩緩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
,調(diào)pH值至約6.5,趁熱濾過
,濾液加熱,緩緩加入20%硫酸溶液
,調(diào)PH值至2.0~2.5
,在50~55℃保溫15分鐘,析出棕色沉淀物
,傾取上層液,靜置48小時后
,析出棕色沉淀物
,再次傾取上層溶液,靜置24小時后
,析出棕黃色沉淀物
。分取棕色沉淀物和棕黃色沉淀物,分別用3~4倍量的乙醇洗滌2~3次
,用蒸餾水洗至pH值中性
,再用乙醇洗至乙醇液呈淡黃色,將沉淀物在80℃以下烘干
,加適量甲醇,于水浴中加熱回流15~20分鐘使沉淀溶解
,趁熱濾過
,濾液回收甲醇,冷卻
,靜置24小時,析出燈盞花索結(jié)晶
,濾過
,母液再回收甲醇,冷卻
,靜置24小時,析出結(jié)晶
。將結(jié)晶物在80℃以下烘干
,即得。
4.3性狀
本品為黃色的粉末
,有一定吸濕性;無臭
,無味或味微咸
。
4.4鑒別
(1)取本品約1mg,用甲醇1ml溶解
,加少許鎂粉及數(shù)滴鹽酸
,置水浴中稍加熱
,顯橙紅色
。
(2)取本品約2mg,用甲醇2ml溶解
,加0.1mol/L氯化鍶甲醇溶液3滴及10%氨性甲醇溶液1~2滴,立即生成橙紅色沉淀。
(2)?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酆繙y定]項下的溶液
,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測定,在284±1nm和335± 1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
4.5檢查
干燥失重 取本品約0. 5g
,在105℃干燥至恒重
,堿失重量不得超過8.0%(附錄 Ⅸ G)。 無菌 取本品100mg
,用1%碳酸氫鈉的無菌水溶液1.4ml溶解后
,加注射用水制成每1ml 中含5mg的溶液20ml
,依法檢查(附錄ⅩⅢ B)
,應符合規(guī)定。
4.6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本品10mg
,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
,干水浴50℃左右振搖使溶解
,放冷,用甲醇稀釋至刻度
,搖勻
,精密量取1ml
,置25m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置1cm吸收池中
,以甲醇為空白
,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
,在335nm±1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
,按燈盞花乙素(C21H18O12)的吸收系數(shù)(E1%1Cm)為570計算
,即得
。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燈盞花乙素(C21H18O12)應為95.0~105.0%。
4.7貯藏
避光
,密封。
4.8制劑
(1)注射用燈盞花素
(2)燈盞花素注射液
(3)燈盞花素片 注:燈盞細辛 為菊科植物短葶飛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 )Hand.Mazz
,的全草
。
云南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遼寧省藥品檢驗所
5燈盞花素說明書
5.1藥品名稱
燈盞花素
5.2英文名稱
Breviscapine ,Erigeron Breviscapus
5.3燈盞花素的別名
燈盞乙素;燈乙素
5.4分類
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 > 腦血管擴張藥物 > 其他
5.5劑型
1.片劑:20mg
;
2.注射劑:5mg(1ml),5mg(2ml)
。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BMI指數(shù)計算及評價女性安全期計算器預產(chǎn)期計算器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孕期用藥安全性分級(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壓評價體溫水平評價糖尿病飲食建議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基礎代謝率計算補鈉計算器補鐵計算器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藥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yī)學百科
,馬上計算!
5.6燈盞花素的藥理作用
為燈盞細辛提取的燈盞甲素
、燈盞乙素混合物,主要成分為燈盞乙素
。具有擴張腦血管
、改善腦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
、降低腦血管阻力、提高血腦脊液屏障通透性
,以及增加營養(yǎng)性心肌血流量
、提高抗體和巨噬細胞免疫吞噬功能的作用,并可對抗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
5.7燈盞花素的藥代動力學
肌內(nèi)注射和口服吸收分布相同,以肝
、腎
、膽中分布較多,大腦中亦有一定的分布
,在脂肪組織中分布較少
。隨糞便及尿排泄
。
5.8燈盞花素的適應證
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
,如腦血栓形成、腦栓塞以及腦出血恢復期癱瘓患者
。 對病程在6個月以內(nèi)的療效比6個月以上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