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家族中有一類特殊的成員——微生物。近年來
,隨著生命科學對于微生物的研究越來越快、越來越深入,微生物除了作為中藥材以外微生物相關中藥培養(yǎng)引人注目
近年來
研究發(fā)現
而且
中藥微生物轉化研究初步展開
目前
,已有一些學者注意到開展中藥微生物轉化研究的巨大價值并付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云南大學的王興紅等認為可以借助不同真菌產生的豐富酶系來炮制中藥,達到產生新的藥用成分、提高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不良反應的目的,并應用這一理論開展了薏苡仁的微生物轉化研究。結果表明,經轉化后的薏苡仁不僅原有抗癌組分的量提高,還出現了新的抗癌組分。中國藥科大學的余伯陽教授提出將天然藥物的生物轉化研究與組合化學理論相結合,提出“中藥生物組合化學”的概念,并建議將其用于復雜天然藥物的篩選和研制,開發(fā)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高效活性先導化合物。他利用微生物對延胡索中鎮(zhèn)痛成分延胡索乙素進行了轉化,有兩個菌株的轉化物活性高于底物,經進一步分離,最終得到了兩個轉化產物,活性明顯高于延胡索乙素。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用真菌研究中心的莊毅建議以不同的中藥材料為固體基質,通過接種不同的真菌獲得不同的“藥性菌質”微生物應用于藥理研究前景廣闊
由于一些微生物具有與動物和人相類似的代謝途徑,能產生相同或類似的代謝產物
,利用這些微生物對中藥的一些有效成分進行藥理和毒理研究就變得十分可行,特別是可以在難合成藥物和輔助確定代謝途徑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藥物開發(fā)的早期階段提供藥物代謝的可能途徑。中藥以口服為主
,它們必然在消化道中與腸道菌接觸,腸道菌的代謝對中藥的作用不容忽視,有些中藥可能通過人體的消化酶或腸道菌的代謝后才起作用。如消化道對天然藥物中的糖苷吸收較差,糖苷首先必須經腸道菌水解為相應的苷元才能被吸收。柴胡皂苷在大鼠體內經腸道菌轉化成代謝產物后才能被吸收并發(fā)揮其藥理作用;淫羊藿苷的腸菌代謝產物對白細胞介素-6產生的促進作用比原藥更強;口服人參皂苷的抑瘤效應源于人參皂苷被腸菌轉化的代謝物能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誘導Lewis肺癌細胞凋亡。目前,人們已研究了腸內細菌對苦杏仁苷類、香豆素類、黃酮類、蒽醌類以及萜類化合物的代謝作用,并鑒定了其代謝產物微生物誘生中藥有效成分大有可為
用組織培養(yǎng)方法來生產中藥的有效成分是解決中藥資源緊張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植物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
微生物對中藥栽培意義重大
內生菌主要指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階段存在于健康植物的組織中
、不形成明顯侵染的一類微生物。內生菌可以促進宿主的生長、發(fā)育例如
菌根是植物和真菌的共生體,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現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777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幾丁質藥理作用研究新發(fā)現
下一篇:
美發(fā)現早期檢測前列腺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