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造型講究立面線條和平面形態(tài)的變化
。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喝茶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而且一般來說
,泡茶的茶具有著茶壺和蓋碗兩種,兩種茶具大家都各有喜愛
。下面看看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
。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1一個人喝茶用茶壺,茶壺泡茶只需要將茶葉放入茶壺
,然后注入燒開的水
,然后蓋上壺蓋,最后出湯即可飲用
,茶壺適合一人飲茶
;而蓋碗適合3~6人喝,蓋碗泡茶需要使用整套功夫茶具
,如公道杯
、茶杯、茶濾等
,沖泡步驟相對繁瑣
,不適宜一人飲用。
蓋碗泡茶的步驟:
1.洗碗
使用蓋碗泡茶,每次沖泡前都應(yīng)使用滾燙的開水沖洗一下
;清潔
、消毒蓋碗的同時,還能提高蓋碗的溫度
。
2.置茶
根據(jù)實際情況(多人飲用還是個人飲用)
,放入適量的茶葉。若是個人飲用
,我建議放1-2克茶葉
。多人飲用,可根據(jù)人數(shù)酌量增減
。此外
,還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口味稍作調(diào)整。
3.沖泡
加入適當(dāng)溫度的熱水
,蓋上蓋碗悶泡
。這個熱水溫度,一般根據(jù)所沖泡的茶類決定
。
4.品飲
悶泡足夠的時間后
,打開碗蓋,用蓋子輕輕撥動茶湯
,觀賞茶湯的顏色
、茶葉舒展后的優(yōu)美姿態(tài)。把蓋子斜蓋碗上
,留出一道縫隙
,大小足以出水
,倒出茶湯
,方可品飲。
茶壺泡茶喝蓋碗泡茶的區(qū)別:
從茶湯上來看
,用壺泡的鐵觀音湯色比用蓋碗泡的湯色深
,飽滿。用蓋碗泡的茶可以聞蓋香
,這也是喝鐵觀音最享受的一刻
。
用紫砂泡的茶也可以聞蓋香,可是香味就不一樣了
,蓋碗的香味是蘭花香和甜香
,蓋碗是不會吸收味道的,如有雜味的話
,一聞就能聞出來
,紫砂壺蓋的香味是花果香,紫砂比較容易吸收味道,前者比較容易接受
,后者較沉穩(wěn)持久
,當(dāng)蓋碗的香味散了,壺蓋還有茶香
。
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比蓋碗泡出來的茶濃郁
,醇厚。甘甜和回甘和蓋碗相同
,但是杯底香比蓋碗持久很多
。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2 一、結(jié)構(gòu)不同
蓋碗上有蓋
、下有托
、中有碗,三件一體
,又稱“三才碗”
,蓋為天、托為地
、碗為人
,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蓋碗造型獨特
,多為瓷制作
,上大下小,蓋可入碗
。
銀品生活銀瓷蓋碗
,傳承傳統(tǒng)器型,進行適度創(chuàng)新
,以瓷為衣
,內(nèi)部鑲嵌足銀,或精制潔白銀膽
,或鏨刻精美圖案
,把銀瓷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
足銀陶瓷蓋碗
茶壺有壺身和壺蓋兩個部分
,常見造型有提梁壺和側(cè)把壺,壺形變化豐富
,壺身常會有精美圖案裝飾
。茶壺質(zhì)地多樣,但煮水以銀壺為貴
,泡茶以銀壺為尊
。
銀品生活茶壺足銀材質(zhì)
,器表鏨刻紋飾題材豐富,古典人文
、花卉草木
、蟲魚鳥獸等等,每一幀都飽含故事
,寄托美好
。
二、功能不同
蓋碗沖泡與飲用功能合二為一
,分為個人使用和多人使用
。
1、個人使用
即直接往杯中放入適量茶葉
,沖水之后自用或端給客人飲用
。飲用時直接撥動茶蓋,端碗品飲
。
2、多人使用
即把蓋碗當(dāng)作茶壺使用, 茶葉沖泡之后
,碗蓋斜蓋
,留出一道縫隙,大小足以出水過濾茶渣
。拇指
、中指扣住蓋碗,食指按住蓋鈕
,快速傾倒碗身
,分茶飲用。
茶壺除了沖泡茶葉的功能之外
,部分還具有煮水的功能
,比如足銀茶壺能在電陶爐上煮水、煮茶
,操作簡單
,使用方便
。
三、沖泡不同
蓋碗泡茶一是自由直觀注水的角度和位置,水流的大小都能隨心所欲
;二是容易觀察到茶湯顏色
、濃度,茶葉舒展后的姿態(tài)
,做到察色
、嗅香
、品味、觀形
。
茶壺泡茶人性化
,設(shè)計有把手,容易拿握
,操作相對簡單
,茶壺泡茶使茶葉和水的接觸面積大,利于出湯
,完美詮釋茶味
。茶壺還能帶來儀式感,展示茶道藝術(shù)
。
蓋碗推崇去繁從簡
,專注于茶,節(jié)奏稍快
,但需要注意正確的握碗壓蓋的手勢
,避免防燙和傾茶不當(dāng)。
茶壺主張茶道儀式的和美感
,以茶為媒
,以茶修身,過程較為繁瑣
,相對蓋碗節(jié)奏稍慢
。
蓋碗與茶壺兩者各有千秋,沒有優(yōu)劣之分
,都是茶具中的經(jīng)典之經(jīng)典
,是每個愛茶人不可或缺的茶具。
一些講究的茶人
,會根據(jù)不同的茶性選擇不同的茶具沖泡
,兩者相比較,初學(xué)者泡茶選用茶壺更為合適
,待熟練之后可嘗試蓋碗泡茶
。
茶是世人脫離凡塵,洗滌心靈的一劑良藥
,在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
,不如抽空泡一壺茶,在清清涼涼的茶中世界
,驅(qū)散疲勞
,怡然自得。
一個人喝茶用蓋碗還是茶壺3《1》
在武夷山時
,認(rèn)識了一位愛喝茶的姐姐
,她是北方人
。
很早之前, 她就專門去學(xué)習(xí)茶藝
,考了證
。
然后,游歷了各大產(chǎn)茶省份
。
最后將落腳點選在了武夷山
,并且將家也安在了這座城市。
一回
,我們到她的店里喝茶
,她聊到紅茶的沖泡。
她說
,之前在學(xué)茶藝時
,普遍聽到的觀點都是紅茶不能用沸水泡。
但是這些年
,在實際喝茶沖泡
,以及平時和客人在交談討論,發(fā)現(xiàn)情況并非如此
。
其它產(chǎn)地的紅茶
,她不好斷言。
但武夷山這邊的紅茶
,像正山小種
、小赤甘、大赤甘
、老叢紅茶
,甚至以數(shù)萬顆芽頭做成一斤茶出名的'金駿眉,都是講究用沸水沖泡才能展現(xiàn)出最佳的茶香和茶味
。
所以她認(rèn)為
,在泡茶這件事
,還是不能教條地按茶藝教程的泡法
。
實踐出真知
,在泡紅茶時
,當(dāng)然是怎么泡茶好喝,就按怎么來
。
盡信書
,不如無書
。
既然提到泡紅茶
,泡茶時
,為了讓泡出來的茶湯更清甜可口
,應(yīng)該怎么做
?
那天在和朋友喝茶閑聊時
,陸陸續(xù)續(xù)有提到不少實用竅門。
《2》
泡紅茶時
,蓋碗比茶壺好用
。
那位朋友說,早十幾年在她還沒來福建這邊工作時
,她平時泡茶都是以壺為主
。
尤其是紅茶,看到那些外國片里
,下午茶都是用一個花紋漂亮的瓷壺來泡茶
,覺得特別有格調(diào)。
但是現(xiàn)在
,她早已經(jīng)不這么認(rèn)為
,因為她用了多年蓋碗后,已然用得非常順手
。
現(xiàn)在再讓她繼續(xù)用回瓷壺來泡紅茶
,她反倒會覺得哪哪都別扭。
因為
,蓋碗泡茶
,可以揭蓋聞香。
正山小種的花蜜香
、桂圓香
、松煙香、竹林香等
,都能清晰地在蓋上出現(xiàn)
。喝茶先聞香,既有儀式感
,又能讓你對一款好茶多一分了解
。
但是用壺泡茶時,就沒有聞蓋香一說了
。
另外蓋碗泡茶時
,可以更快更順暢倒出茶湯。并且
,就連底部剩下的些許茶水
,也能傾倒干凈。
要是茶壺的話
,茶湯通過壺嘴流出
,哪怕是一把寬嘴的壺,也倒不了這么快
。
并且當(dāng)你急于傾倒茶湯時
,部分茶水還會從壺口處涌出
,欲速則不達(dá)。
最后再加上
,底部茶湯難瀝干
,茶壺內(nèi)壁以及壺嘴內(nèi)部等,洗起來特別麻煩
,每次刷洗沖洗半天
,還是擔(dān)心里面會不會沒洗干凈。
比起來
,蓋碗洗起來就像洗碗那樣
,碗口大敞,用納米擦輕輕擦拭
,瞬間光潔如新
!
不管怎么說,在泡紅茶時
,蓋碗在方方面面
,都比茶壺省心省事好用多了。
《3》
不能迷信所謂的鐵壺補鐵
,用正規(guī)不銹鋼壺?zé)莶杓纯伞?/p>
那位朋友還提到
,早幾年,她跟風(fēng)入手過一把鐵壺
。
當(dāng)時聽說用鐵壺泡茶能夠補鐵(現(xiàn)已辟謠)
,然后她就專門托人,代購了一把日本鐵壺
。放在泡茶桌前
,再一個底座,就可以燒水泡茶
。
但沒用了多久
,不少來店里喝茶的客人有反映到,說他們在茶湯里
,喝到一點微微的腥味
。
當(dāng)時,朋友也覺得不大對勁
,仔細(xì)檢查了一通
,才發(fā)覺是從那把鐵壺上,帶來的鐵腥味
。
于是她當(dāng)即就把那把壺撤下
,繼續(xù)用回之前的不銹鋼壺。
那一樁茶湯里帶腥味的懸案,就算解決了
。
至于那把花了高價買入的鐵壺放在架子上
,有一段時間沒照看到,它就銹了
。
一打開壺蓋
,壺底處的鐵銹
,星星點點
,蔓延成片,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才好
。
經(jīng)過這件事
,朋友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泡紅茶時
,還是選擇簡單點
。
與其迷信太多鐵壺、銅壺
、銀壺等被包裝出來的功能
,不如選擇不銹鋼壺。
《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泡紅茶時
,燒水壺也很關(guān)鍵。
當(dāng)朋友在提到
,她之前那把容易帶出鐵腥味的燒水壺時
,村姑陳想到了另一點。
作為“泡茶熟練工”
,之前有一次在外面泡茶時
,村姑陳還是被燙到了手。
原因無它
,因為那把燒水壺
,非常不好用。
壺嘴特別寬
,一往下傾倒
,沸水就嘩啦啦地往下流,稍不留神
,就會注水過滿
。
那天在注水倒茶時,按往常的泡茶習(xí)慣
,一手持蓋
,一手持水壺,原本打算注水一完成,就合蓋倒出茶湯
。
但是在倒出沸水的剎那
,熱氣奔涌而出。
滾燙的水蒸氣
,瞬間飄到那個持蓋的手
,被燙紅了一片。
說到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類寬嘴的家用燒水壺,在用于泡茶時并不完美
。
適合泡茶的燒水壺
,壺嘴出水口不能太寬,一般是選長頸細(xì)嘴一些為好
。
能避免注水時
,因水流過急過猛,發(fā)生意外
。
《5》
飄逸杯
、玻璃杯、保溫杯
、大壺泡等懶人快手泡茶法
,不是紅茶沖泡最優(yōu)選。
泡紅茶
,白瓷蓋碗是最優(yōu)選擇
。
但市面上有關(guān)泡茶的茶具,琳瑯滿目
。
之前在網(wǎng)上
,看到所謂的“自動泡茶機”,功能原理與咖啡機類似
,投進一包茶后
,稍等一會,就能直接去底下接出一杯茶湯
。
但看完這樣的懶人泡茶機后
,心里很納悶:這機器泡出來的茶,和手工泡出來的茶
,風(fēng)味能比嗎
?
且,這樣的泡茶機
,不大適合家用
。
又不是同時有十幾人一同喝茶
,與其這樣喝茶,還不如用杯泡省事
。
最后
,從經(jīng)驗看,這樣主張 “懶人
、省事
、方便”的機器,它們一概是非常難清洗的
,好比是榨汁機
,每用一次,光是清洗過程就是大工程
。
除此外
,在泡茶選擇時
,沖泡紅茶還有人用飄逸杯
、玻璃杯、保溫杯
、大壺泡等
。
說句實話,如果上班工作忙
、出門在外不方便等情況
,那么用這類快手簡單泡茶的方式,倒也無可厚非
。
要是有空暇
,并且有閑情,當(dāng)然還是用蓋碗泡紅茶
,才能享受到更好的茶味
!
《6》
泡紅茶時,茶桌上有必要準(zhǔn)備一把克秤
。
那位朋友說
,她發(fā)現(xiàn),平時有很多人在泡茶時
,是不稱茶的
。
隨手取一些,大致估摸著量
,就直接放進蓋碗內(nèi)泡茶
。
但對于泡紅茶來說,這非常不靠譜
。
以桐木紅茶為例
,小赤甘、大赤甘、花香小種
、桐木野茶等
,它們的條索外觀,相對是細(xì)巧的
。
而為數(shù)不多的老叢紅茶
,條索則粗獷些。
這些有大有小的紅茶
,單從手感看
,要做到“一抓一把準(zhǔn)”,非常難
。
那位已經(jīng)開店十多年的朋友
,都跟我們直言,紅茶隨手抓一把
, 誤差很大
。
經(jīng)常是看著覺得不算多,但實際放到克秤上去稱
,足足有快8
、9克,超出了標(biāo)準(zhǔn)投茶量快一半
。
要知道
,平時用蓋碗泡紅茶時(特指標(biāo)準(zhǔn)容量110毫升蓋碗),一次放5克茶就夠了
。
投茶太多
,反而會把茶味泡得很濃,失去了桐木紅茶的清爽
、清甜
、鮮美的韻致。
并且
,一罐二兩裝的茶
,原本能喝上大半個月。
但隨手抓茶
,容易導(dǎo)致浪費
,喝個一個星期就見了底。
所以
,除非已經(jīng)用泡袋獨立包裝成5克
,那么在泡紅茶時,準(zhǔn)備一把克秤稱茶
,很有必要
!
《7》
快到六月了
,南方進入多雨季。
雨打在窗外時
,泡一杯今年來自桐木的新茶
。
正山小種的清雅花香,桂圓清香
,伴著雨聲
,層層揭開。
驟雨過
,推開窗
。
被雨水洗過后,玉蘭樹發(fā)散出好聞的香氣
,悠悠然然
。
享受一段美好的飲茶時光,前提之一
,在于泡好茶
。
而為了將紅茶泡出更好的風(fēng)味,關(guān)于茶器的擇取
,是一門學(xué)問
。
從蓋碗到燒水壺
,從瓷壺到一把小小的克秤
。在茶具選擇上,順手
、實用
、好用,始終是重點
。
茶
,需好茶。
器
,需實用
。
飲茶的環(huán)境,需清幽安靜
。
三者俱全
,泡一杯茶喝,清歡盡顯
!
蓋碗茶具怎么選
蓋碗茶具怎么選
蓋碗茶具怎么選
,蓋碗是中國傳統(tǒng)茶具的一種,它在生活中
,十分常見
,而且那些喜歡喝茶的人也都知道品茶時有好茶配好具的說法
,一套好的蓋碗,不僅在沖泡時盡顯高端典雅
,蓋碗茶具怎么選
蓋碗茶具怎么選1 第一點:蓋碗杯身的弧度
選擇蓋碗時
,蓋碗杯身的弧度小,手指捏上去容易燙手
,所以選擇杯身弧度大的蓋碗
,高溫才不至于迅速傳到杯口,捏碗時不燙手
。
第二點、蓋與碗口的距離
蓋與碗口的距離稍大一點,這樣才能將熱量阻斷在中間
,杯口溫度不會太高
。拿蓋碗才不容易被燙。如果這個距離太小
,那么杯中的水溫很快就傳到蓋碗邊緣
,容易燙手。
第三點蓋紐要高
蓋紐就是蓋碗上突起的部分
。如果蓋紐是凹的
,蓋紐離蓋短,手指按在上面就燙
。而蓋紐做的比較高的話
,就不那么容易燙手。
第四點、盡量選白瓷蓋碗
白瓷蓋碗是品茶
,鑒茶的必備茶具,便于觀賞辨別茶的好壞
,以及茶在碗中的變化
。所以,每個愛茶人都應(yīng)該有一個白瓷蓋碗
。白瓷蓋碗再配個玻璃公道杯
,白瓷品茗杯,茶香不損
,茶湯不失味
,玻璃與白底瓷看湯色也方便。
第五點、蓋碗容積
蓋碗容積可以根據(jù)自己喝茶人數(shù)的多少來決定
,不過市面上最多見的,就是140cc標(biāo)準(zhǔn)7克蓋碗
,如果蓋碗160cc
,就是8克標(biāo)準(zhǔn)蓋碗
,容量與投茶量20:1。
蓋碗怎么拿不燙手
1
、三指法
新手推薦先學(xué)三指法
,食指放在蓋鈕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兩側(cè)
,無名指和小指彎曲并在中指邊上
,不與蓋碗直接接觸,否則燙手
,把蓋碗垂直過來
,即可出湯。
2
、抓碗法
抓碗法適用于男性
,有大權(quán)在握的意味。女子使用此法更顯野性
。使用抓碗法的人不多
,因為整個手抓住蓋碗比較燙手,難度大
,初學(xué)者不容易掌握
。左手將蓋碗拿起,調(diào)整好蓋子開口大小
,右手拇指壓住蓋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