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 ,有生于無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
,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進道若退
,夷道若颣,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
,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
,善貸且成
。

三品聞道的人
這一章,是與上經(jīng)“道經(jīng)”相互輝映 、互為注解的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上善的人
,一聽到“道”,他就曉得修道了
。這也就像是禪宗
,釋跡牟尼佛一拈花,不用說話
,大迦葉尊者就開悟了
。這就是“上土聞道,勤而行之”
。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另有些人
,一聽到哪里在論道
,不管什么人講,都跑去聽
;如果叫他修道的話
,他又要把事情都做好了再來。然而他太太的事辦完了
,又有兒子的事來了
,了了兒子的事,女兒又生了孩子
,又有外孫的事了
,如此便永遠完不了。如果說他不修道嘛,任何修道的地方
,都看得到他
;若是說他修道嘛,空的地方都沒有他
,有的地方他都在
。這就是“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有時候不陰不陽
,半像修道的,半像入世的
,講不出來他究竟是什么
。世界上,像“中士”這一類的人非常之多
。
“下士聞道,大笑之”,有些人聽到大家聚集一堂研究道,聽經(jīng),聽講《老子》,他認為像是一群神經(jīng)病,他哈哈。大笑就跑掉了。老子說:“不笑 ,不足以為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蹦阍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我這個“道”越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雌饋砝献邮亲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但是,講句老實話
,世界上最高的東西
,是很難講清楚的;最世俗的東西
,反而是大家最喜歡的
。
我經(jīng)常說,你只要看鈔票 ,就懂得世間的道了
。世界上哪一種鈔票最走運,那種鈔票就又臟又臭,雖然快要破了
,還是一天到晚走運得很
。用這樣的鈔票買菜,菜販?zhǔn)盏揭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又趕快把它用出去
,因為它又臟又臭。如果是一張新的鈔票
,就包好存放
,舍不得用出去。所以
,一個人要想得志
,就趕快學(xué)做那一張臟鈔票,一身都臟
,就像那一張在市場上滿天飛的鈔票一樣
。如果把自己搞得太干凈了,一定給人家包起來
,放在抽屜里不用
,最后更銷進鐵柜里去了。悟到了這個道理的人
,便會前途無量了
。老子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開始從正反的論辯,說明道之用。所謂正反的論辯,看起來是講正反的相對,亦就是陰陽的相對,其實是四個現(xiàn)象:正面、反面、正面的反面、反面的正面。這就要各人自己去體會了。
黎明前的黑暗
他下面又說,“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老子每一句話的文字都很明白,你仔細研究道理,都非常深奧。什么叫“建言”?用現(xiàn)在的話 ,就是格言。老子說我們老祖宗的文化
,是有格言的
,格言如何講呢?不曉得是幾千萬年前
,老祖宗講的“明道若昧”
,真正的大道,光明的大道是看不見的
。所以
,你不要認為白天才叫做光明,真正的光明就像黑夜
,所以現(xiàn)在太空發(fā)現(xiàn)有黑洞
。這宇宙的黑洞,現(xiàn)在還不曉得是怎么一回事
,所有宇宙的光明
,一進入黑洞就變黑了,這個里頭是什么東西不知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的科學(xué)家在懷疑,是否整個的宇宙是從黑洞中放出來的?西方人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我們老祖宗,也就是上古的道家,早就知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兜啦亍分姓f“明道若昧”,大光明里頭等于黑暗
,黑暗是真正大光明的根本
。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老子文章的寫作方法,是楚國的文化,現(xiàn)在說是南方的文化,都是有韻腳的,每一句都是押韻的韻文,很好聽。“明道”,真正的大明之道“若昧”
,“昧”不是完全黑暗,是有一點模糊,有一點不明
,就是我們現(xiàn)在一句通俗的話
,“天亮以前,有一段黑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一段黑暗,文學(xué)專門的名稱叫做“昧爽”
,就是要亮而未亮之間
,也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黎明。這種“昧”是自然物理的現(xiàn)象
,也說明了道的作用
。
這個“明道若昧”的道理,引申到為人處事方面,就是事情在成功以前.常有很艱苦的一段
。在科學(xué)研究工作上,要發(fā)明一項東西時
,研究到最后似乎絕望
,當(dāng)自己將要放棄時,忽然一個靈光來臨
,發(fā)明成功了
。這就是“明道若昧”。打坐修道的人
,也許修了幾十年
,一點影子都沒有,毫無進步
。但在毫無進步當(dāng)中
,絕不要放棄!這一句話可以給自己當(dāng)作一個安慰
,也許快要悟道了
,因為“明道若昧”,自己越來越采了
。這雖然聽起來像笑話
,但的確有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過程。
“進道若退”,學(xué)任何一樣?xùn)|西
,做任何一件事情,進步到一個程度
,成果快要出現(xiàn)的時候
,你反而覺得是退步
。比如說寫毛筆字,開始寫的三天
,越看寫得越有味道
,越寫越漂亮,自己也贊嘆自己快要變成書法家了
。到了第四天越寫越難看
,第五六天自己都不想練了,越看越不成樣子
。在這個時候
,千萬不要放棄,寫的字雖然越看越難看
,那正是你書法上的進步過程
。
學(xué)拳也是一樣,不管太極拳、少林拳
,學(xué)了半月就想打人,覺得自己的武功天下第一
,好像都可以飛檐走壁了
。三個月后慢慢發(fā)懶了,半年以后
,所學(xué)的通通丟光
。所以,在進步以前就有這個現(xiàn)象
,人情物理都是如此
。古人只是拿人世間的經(jīng)驗,以及物理的狀況
,加以說明而已
。
“夷道若纇”,“夷”就是平坦的道路 ,例如我們開辟一條新的馬路
,像建造橫貫公路,未開辟以前有種種困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袄h”就是堆積起來,沒有辦法開發(fā)
;及至開好以后
,就是平坦的大道了。換句話說
,在平坦的大道要完成以前
,我們會感到工程十分困難。
上面老子引用這些話,都是中國的上古文化
,老子稱之,為“建言”
,引用古代的格言
,藉以講到人的修養(yǎng)品德方面。
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
“上德若谷”,真正有修養(yǎng)的人
,所謂道德的完成,反而太像是空空洞洞的
,什么都沒有
;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滿罐子不響
,半罐子響叮當(dāng)”
。學(xué)問真正充實的人,反而覺得自己像是一無是處
。所以一個真正有道德之士
,不會表示自己有道德,或者表示自己有功夫
。這就是“上德若谷”的道理
。一個人真到了虛懷若谷,才能夠包羅萬象
。學(xué)問的道理
,人品的修養(yǎng),都是同一個原則
。
“大白若辱” ,“白”是明白的意思。我們讀歷史
,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人一輩子受冤枉
,甚至把冤枉帶到棺材里去,生前沒有辦法洗雪清楚的
。這還不可憐
,更可憐的是,歷史上不少人物
,一生的冤枉留存千秋萬代
,永遠是個冤枉。但是
,在一個有道之士看來
,也無所謂冤枉
;因為“大白若辱”,明白與冤枉差不多
,沒有什么了不起
。比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宋代的岳飛,如今我們知道是忠臣
,可是在岳飛這件冤案發(fā)生之際
,他硬是被處死了。在那個時候
,他雖蒙不白之冤
,但是萬代千秋之后,不們成為清清白白的一個人
,而且成為一個神
,這就是“大白若辱”。白居易詩中說:
周公恐懼流言 王莽謙恭下士時
若使當(dāng)時身便 一生真?zhèn)斡姓l知
我們的歷史上,有周公輔助成王的故事
。周武王死時,他的兒子成王只有十二歲
,就繼承王位當(dāng)皇帝
,全靠叔叔周公的輔助。因為成王是個小孩
,還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
,這個叔叔就把他軟禁起來。周公身為輔相
,權(quán)力很大
,在家庭的地位是皇帝的叔叔,但在政治體制上
,他是這個侄子皇帝的部下
、宰相。現(xiàn)在他把皇帝軟禁起來
,讓小皇帝去讀書學(xué)習(xí)
,致使天下人議論紛紛,認為周公企圖自己接掌王位
,所以把侄子都關(guān)起來了
。最后證明不是那么一回事,當(dāng)他把成王教育成功后
,還是把權(quán)力交還給了成王
。
所以白居易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當(dāng)時被眾人誤解,以及漢朝王莽篡位以前“禮賢下士”的時候,都看不出來他們內(nèi)心真正的想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叭羰巩?dāng)時身便死” ,假使這兩個人當(dāng)時死了的話
,“一生真?zhèn)斡姓l知”
,他們這一生是真好人或者是假好人,有誰知道呢
?
中國有句名言 ,說明人的一生很難評論,所謂“蓋棺論定”
,棺材蓋起來的時候
,這個人是好是壞,才可以下一個定論
。不過
,我加上幾十年的讀書以及做人經(jīng)驗,并不太相信這些話
,有時蓋棺還不能論定
。因為,對人下一個定論很難
,尤其讀多了歷史
,更覺得在愛惡是非之間,是很難對人下斷語的
。所以老子告訴我們“大白若辱”
,青年人了解這個道理,要做一番事業(yè)
,就要忍得住
。佛學(xué)有個名稱,叫做“忍辱”
,人能夠忍得住才行
。因為一個人要做一番真正對國
家社會有貢獻的事業(yè),其間被人誤解,以及各方面的壞話,最難聽最痛苦的,你都要受得了;受不了這個辱,就不必指望成功。
“廣德若不足”與“上德若谷”的道理一樣,“上德”就是崇高遠大的升華,“廣德”就是廣博寬大,一個人的好德性是寬大的,普遍照應(yīng)了萬方。以佛家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無量無邊。真正有這樣厚德的人,反而覺得自己不夠廣德,所以真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就是這種胸襟。
“建德若偷”,這個“偷”不是做小偷,是奸巧的意思。真正建立一個德業(yè)時,也就像剛才譬喻寫毛筆字一樣,一寫到進步的時候,反而覺得退步了
。有時候旁人看起來,好像偷工減料
,因為人多半是看成果的
,在成果沒有出來以前,似乎是偷工減料
,使用奸巧
。
“質(zhì)真若渝”,一個東西本來是好的質(zhì)地,無任何污點,但看起來好像變質(zhì),像是假的。所以,世界上物質(zhì)的東西,好與不好很難鑒定;真好的東西,我們往往把它看成假的。其實人類用的東西多半是假東西,又把假東西看得非常寶貴。佛學(xué)的道理,說這是“眾生顛倒”,眾生就是那么顛倒。做人做事也是一樣,對人非常誠懇的人,往往會被人家懷疑——這個家伙干什么呢?難道?是什么意思……這就是人情的現(xiàn)象。
大器晚成 小時了了
“大方無隅”,什么叫“大方”?這個地球,東南西北四方,你看大不大?這個不算大,比不上虛空那么大。那么虛空有沒有東南西北呢?虛空根本沒有東南西北;所謂東南西北是人為的
,人類自己假定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按蠓綗o隅”
,虛空也沒有方隅,也沒有轉(zhuǎn)角的地方
,任何一面都是虛空
,當(dāng)然就沒有東南西北。
“大器晚成”,這一句話
,青年同學(xué)可以拿來安慰自己了。書讀不好的人
,事業(yè)做不成功的
,自認為是“大器晚成”,自認將來一定會成功的
。其實“大器晚成”這句話
,是以物理來講人生,一個大的建筑物
,不會建造得那么快
。我們現(xiàn)在喜歡用西方的一句話做比喻:“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逼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萬里長城也不是一天造成的,人類的歷史
,更不是一天構(gòu)成的
。古代的教育,時常引用這句話,不過
,現(xiàn)在家庭教育要注意
,因為現(xiàn)代的孩子太聰明了,真是嘆為觀止
。幾十年前
,在我們幼小的時候,笨得不得了
,什么也沒有看過
,泥巴是第一等的玩具。幾十年后的現(xiàn)在
,那么多玩具
,是我們小時候做夢也想不到的,所以小孩子都變得特別的聰明了
。
但是我發(fā)現(xiàn)另外一句古人說的話,似乎也有道理,就是“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很多小孩子,看起來非常聰明
,等到讀大學(xué)的時候就差了
。我教大學(xué)的時候,教得連我也煩起來了
,因為發(fā)現(xiàn)學(xué)生比我還采
。打聽之下,這些學(xué)生在兒童時期
,都是聰明絕頂
,長大卻有問題,實在顛倒了
。所以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
,“大器”未必“晚成”,這在教育上一定要正當(dāng)才對
。
我經(jīng)常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太聰明了,教育上要小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許多家庭的父母
,看見自己的孩子聰明,便高興做很
,拼命去培養(yǎng)
。實際上
,教育孩子和種一棵好花一樣,一棵好的花苗
,如果肥料用得太多
,澆水過勤,反而害了這個好花苗
。教育的道理
,也和用兵一樣,“置之死地而后生”
,要經(jīng)過艱難困苦
,他才能站得起來;好的環(huán)境長大
,成績單上的分?jǐn)?shù)非常好看
,但這在將來的事業(yè)上等于零。幼年的聰明和成績單
,并不等于能做事
,能創(chuàng)業(yè)。所以千萬要注意
,大器固然晚成
,到底成個什么,就看小時候的教育了
。
聲音 形象 見道
“大音希聲”,最大的聲音反而不能聽見,我們?nèi)祟悓O大的聲音是聽不見的
,倒是有許多小昆蟲,可以聽到大聲有
。螞蟻比我們聽力好
,它聽得見的我們聽不見。比如科學(xué)上都曉得
,銀河系統(tǒng)晝夜都有聲音
,聲音其大無比,除非透過科學(xué)的儀器
,否則我們的聽力是承受不了的
。人類所聽見的不是真正的大音,像宇宙有自然的音聲
,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