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 道德經(jīng)注解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一章

      德玄 2024-12-23 20:27:39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為物
      ,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匈忏辟?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
      ?以此。


      大德的狀態(tài)完全跟隨著“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暗馈边@種東西,是恍恍惚惚的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谢秀便卑。@當中又有形象
      ;恍恍惚惚啊
      ,這當中又有實物;深遠昏暗啊
      ,這當中又有精氣
      。這精氣非常真實,這精氣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煽?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從古代一直到現(xiàn)代,它的名字永遠不會消失
      ,根據(jù)它可以認識萬物的本質
      。我憑什么知道萬物的本原呢
      ?就是憑借它(“道”)啊。0350.jpg

       這一段文字寫得很美

      ,好比一首優(yōu)美的
      、押韻的詩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暗馈焙汀暗隆笔鞘裁搓P系呢
      老子一開始就做了說明:“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翱椎隆本褪谴蟮隆
      !暗隆笔琼槒挠凇暗馈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道”是統(tǒng)領“德”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暗馈笔菬o形的
      、恍惚的;“德”是有形的
      、有容的
      。“道”外顯出來就是“德”
      ,“德”是“道”顯現(xiàn)出來的功能屬性
      ,是“道”落實在人生、萬物層面的具體行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暗馈笔腔谢秀便保豢勺矫?而“德”卻是實實在在,可以看見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暗馈蓖ㄟ^“德”的表現(xiàn),證明其是真實可靠的。

      “道之為物

      ,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匈忏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其中有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是對“道”的描述
      。“道”究竟是不是一個東西
      ?是不是一個“物”
      ?這里說“道是一個東西
      ,是一個“物”。而第十四章說“道”又不是一個東西
      ,不是一個“物”
      ,“復歸于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
      ,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好多人就問這個“道”究竟是唯物
      ,還是唯心?有的人按照“道”是“無物”的說法
      ,說“道”是唯心的
      ,道是“無”,“無”就是唯心的
      ,它不是一個物
      。有的人按照這一章的說法,“道之為物··其中有物”
      ,說“道”是唯物的
      。兩派吵得很厲害。其實用“唯物”和“唯心”的分類法來分析《老子》本身就是錯誤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独献印愤@里說的“道之為物··其中有物”的“物”不是指一個有形體的東西,而是指有內(nèi)容的
      、有精氣的
      、真實可信的存在。

             “道”是恍惚的

      。大家想一想
      ,我們在入靜的時候,一開始就是恍恍惚惚的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
      。好多人問我,為什么前面說“惚兮恍兮”
      ,后面又說“恍兮惚兮”
      ,為什么要顛倒過來?兩種說法是不是不一樣
      ?其實是一回事
      ,意思是一樣的
      。那為什么倒過來說?是為了押韻
      。西方人說哲學就是詩歌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老子《道德經(jīng)》就充分體現(xiàn)出來,哲學是很美的
      ,不僅是真善美
      ,而且還有一種韻律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般辟饣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其中有象”,“恍”和“象”押韻
      ,都是陽部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惚”和“物”押韻
      ,都是入聲字。其實意思都一樣
      ,就是恍恍惚惚的
      ,但是恍恍惚惚當中有個象,這個象就是你可以感受到的景象
      、物象
      、形象;而恍恍惚惚當中又有個物
      ,這個物就是真實的存在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榜骸笔怯倪h幽深,“冥”是混沌昏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榜嘿廒べ狻笔菍秀钡倪M一步描述,但恍惚
      、窈冥不等于什么都沒有
      ,而是“其中有精”,“精”是什么
      ?它原意是一種細米
      ,“精”所對應的詞是“粗”,粗,就是一種粗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熬焙髞硪隇榫毜臇|西,在這里是指精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捌渚跽妗保暗馈碑斨杏?/span>一個精氣
      ,這個精氣是真實存在的
      ,“其中有信”的“信”就是真實不虛的意思,

      是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尚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他沒有騙你,老子沒有必要騙我們
      ,他說這個“道”就是有的,只是我們要去體會出來
      。所以后來道教有一個功夫
      ,那就是在自己身上體會精和神。我們所說的精氣神
      ,其中精就是根本
      ,得道之人就會體會到精氣神的發(fā)生和變化。天地大宇宙
      ,人身小宇宙
      ,我們的生命跟整個宇宙是一回事,你自己身上體會到的
      ,都是非常真實的
      ,也是非常可信的

             “自古及今

      ,其名不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馑际钦f從古到今
      ,它的名字永遠也不會消失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耙蚤啽姼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甫”帛書本寫作“父”,兩字意思相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氨姼?父)”就是萬物之父,萬物的起始,萬物的本原
      。意思是說按照這個道可以看到蕓蕓眾生
      、萬事萬物的開端,也就是說所有生命的本質你都可以認識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蛘哒f,憑借“道”
      ,我們就可以認識萬物的本原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馑际钦f我怎么知道萬事萬物的本質和開端呢?“以此”的“以”就是憑借的意思
      ,“此”就是道的意思
      ,意思就是說,憑借這個道去認知

            我們知道了“道”是真實存在的

      ,但是它的存在方式是說不出來的,也是看不見的
      ,只能去感受它
      、去體悟它。當然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看不見甚至感覺不到
      ,就覺得它沒有
      。請相信只要你靜下心來,就一定能體悟到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5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
      ,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
      ,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復歸其明
      ,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 金丹一物
      ,豈有它哉?只是先天一元真氣
      ,古人喻為真鉛
      、為金花、為白雪
      、為白虎初弦之氣——種種喻名
      ,總不外乾坤交媾之后,乾失一陽而落于坤宮
      ,坤得此
      2024-11-14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五十二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語》四十八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
      ,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有為之道須落著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
      ,不相往來。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重復。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
      ,無所乘之;不遷
      。雖有甲兵
      ,無所陳
      2024-12-20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八十一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
      ,但見風雨霜露益於世人
      ,亙古至今不息,未見天有自生者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
      ,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為之容
      2024-12-18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
      、不穀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