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百家論道

易經(jīng)證釋坎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1:48:21

《易經(jīng)證釋》坎卦


坎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采峡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孔子《宣圣講義》

坎卦為文王八卦中代坤位之卦

。與離相對
。而在六十四卦序中
。與離卦接居上經(jīng)之末
。蓋自乾坤至坎離
。恰為一大循環(huán)數(shù)
。由乾坤至此兩卦。其氣交
。其象錯
。坎為陽而多陰
。離為陰而多陽
。以陰陽得上下正位故也。坎上下正位皆陽
。故為陽卦
。不獨少為貴也。反之
。離上下正位皆陰
。故為陰卦。合而觀之
。一陰一陽
。一升一降。正與乾坤等
。而坎離又系乾坤已交之卦
。故在八卦方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卜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離反代乾。所謂代者
。非謂坎離即乾坤也
。以坎離居乾坤之位。代乾坤而成其用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泊ぁ殛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由卦爻言之
。陽少陰眾。是所代者
。言如代領(lǐng)其眾耳
。坎陽代坤
。坤純陰也
。而用陽。是坎致乾之用于坤
。以竟其生化之功
。后天生化之例
。固如是耳
。唯坤以無成代終。順承乎乾
。既易以坎
。而后順承者以自主
。無成者以自成
。是乾坤之用。合見之離坎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搽m代坤。得乾之道
。本乾之德
。而直入坤中。居其正位
。先天之坤
。遂變?yōu)楹筇熘病6忍熘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變?yōu)楹筇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變則卦用以見。卦德以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仓媚撕侠づc乾。納陽于陰
。而見乾之功用于坤之地位矣
。坎孚先天五行之水
。為河圖五行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水之生成
。既非純陽
。亦非純陰
。而合之則為一。分之則為天者一
。為地者六
。一六乃水?dāng)?sh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藏运年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以爻言之。為乾者二
。為坤者四
。四二之比。同于二與一
。即一陽而二陰也
。此卦之象水
。與河圖相類。而取物以證之
。水固非一種原質(zhì)者
。雖所含不一。其為陽與陰之比數(shù)
。亦與卦爻相近
。卦原卦物象名。不必指坎即水
。凡后天之物有類是者
。皆坎也。在天之月
。在方之北
。在時之冬。在人身之腎
。在味之咸
。在色之黑。在聲之羽
。皆坎屬也
。以其皆為一陽二陰者也。

坎卦上下同

。自為一卦
。與乾坤離大小過中孚頤各卦同。不似他卦顛倒別為一卦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采舷潞先嬝詾橹乜病H嬝员緸槎幰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重之則為四陰二陽
。五二兩爻皆剛。余四爻為陰
。陽入陰中
。有類于陷。故名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勃q坑也。音之轉(zhuǎn)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蚕萦趦?nèi)。故字從欠土
。言陷入土中
。如土之缺欠不平
。陰陽停勻曰平。如泰卦只既平
。以其平勻無贏絀也
。坎陰多于陽
。陽在陰中為所陷
。乃不平之象。以承大過之后
。大過以陽多而連亙于中曰過
。言如土之墳起也。前有墳
。則后有坑
。地勢自然。前者隆
。則后必污
。前者盛。則后必衰
。泰卦所謂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fù)。天道自至
。非人所為
。此大過之后。必繼以坎
。且大過過也
。過猶不及。贏于彼者絀于此
。益乎東者損于西
。如人之盛。不思久保
。則衰繼至
。如月之滿
。不克久圓
。則虧繼來。此事物往復(fù)之理
。天人消息之?dāng)?shù)也
。以坎繼大過。則不平者平
。物不終過
。唯坎以劑之
。坤土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渤鲇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故從土而名坎。不必限于土也
。凡深陷者皆坎
。故坎謂之險。夫不平者
。以不平平之
。不齊者。以不齊齊之
。此天道之妙
。物理之巧。大過不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惨嗖黄健G笆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今失之少
。前因其高。今因其下
。多少合而恰宜
。高下并而正好。此兩不平合而為平
。兩不齊并而為齊也
。坎固險矣
。而以險成用
。為其能平不平。齊不齊
。以歸于道耳
。在坤則厚載。而坎則為薄陷
。在坤則周行
。而坎則為阻險。以坤之柔
。行乾之健
。故坎德不類坤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菜年幓蚍只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以包裹陽
。與離正反。陽居重圍之中
。而能據(jù)之不敗者
。為有險可守也。守險以自固
。則陷而不害
。因下以自藏。則深而不傷
。所得在上下正位故也
。二五爻位。內(nèi)外之樞機(jī)
。守之不失
。此所以克成其大用。譬之水也
。能浮能沉
。流而不涸。能方能圓
。波而不瀉
。則以其有防岸為之護(hù)固也。大者海洋
。小者溝渠
。必有畔岸。必有堵塞
。使之不泛不漏
。不至于涸或瀉者。是坎之功用也
。為其地污下
。而居深潭。外不可測
。內(nèi)不可竭
。故能成其大。汪洋萬頃
。騰為云雨
。沛為潤澤。此水之大用也
。汨流無盡
。灌于田野。行于舟渠
。此水之大利也
。推其至。則生化之德
。言其細(xì)
。則滋濡之功。而合諸離火
。以為天下造化主宰
。是坎之神通。有不可盡矣
。而皆系于坎之有守
。深入不泛。因于有險
。防固不泄
。此坎卦取二陽陷入陰中為象也。

坎以陽入陰中

。陰包乎陽
。內(nèi)剛外柔。以成險陷之象
。由卦爻言之
。上下二卦皆坎。是重險也
。而分別言之
。則四陰內(nèi)涵二陽。陽雖陷而得正位
。有其守也
。陰雖包乎外而若拱護(hù)。有其衛(wèi)也
。上下相應(yīng)以剛中
。內(nèi)外相接以健正。備剛健中正之德
。有其道也
。陰環(huán)四方。初上皆柔
。柔以為表
。順以為行。有其用也
。是坎之為卦
。能達(dá)于物。而通于道。固于內(nèi)
。而應(yīng)于四維
。以智為本。而行之以仁
。以義為方
。而施之以和。是雖局促于中
。而有推弘之志
。沉潛于下。而有升騰之思
。則猶藏寶玉于身
。外有光潤之美。懷明珠于腹
。表有文采之華
。其德可比于成行之士。出處不同
。而威儀則一
。又如守貞之女。剛?cè)岵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而堅潔則無殊
。為其有守善藏。因勢利導(dǎo)也
。故坎取象于水
。水外柔巽。而其力可以潰石壘
。傾堅防
。水性流下。而其激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缮嫌谏椒濉
?娠w于陸地
。則其中之陽。自成剛健之用也
。水可狎而不可狎
。能利于物。而害亦隨之
。唯在知其性
。明其用耳
。故水稱其智焉。人之德行
。唯仁之用全
。而必有智以輔益之。傳曰顯諸仁
。藏諸用
。謂外見其仁
。中藏其智也
。五德以智居中。仁義禮信配于四方
。智雖藏
。而用則憑四德以行。故仁者必有智
。禮義信亦必有智
。無智則德不立。唯不可顯諸外耳
。水之稱智
。正以其善藏。藏而不竭
。乃能成其用
。而備夫四德。四德推仁為首
。故與仁并稱
。外柔仁也。中剛智也
。智亦仁也
。藏謂之智。見謂之仁
。禮義信亦然
。藏謂之智。見謂之禮義信
。德雖眾名
。而出不二原。仁與智皆此陽也
。善藏善用
。則仁智德矣。水之善用
。乃以上智稱
。亦以其克賅仁也。老氏曰上善若水。仁智俱至
。謂之上善
。大學(xué)之至善亦指此。其德無名
。其象無形
。其去無垠。其止無停
。純亦不已
。譬之至誠。稱之至神
。此君子之所尚
。道之所成也。則比于太極
。喻于太一
。范于至中。而通乎天地之精
。乃清濁自分
。流止自平。潤澤萬物
。灌溉生成
。其善也。何可名
。今坎卦乃取象焉
。是坎之德用。足為后天之尊
。先天之源
。河圖天一生水。是其源也
。洛書一位居北
。是其尊也。如天之北辰
。眾星拱之
。如地之洋海。萬流歸之
。其尊也
。即其廣也。其廣也
。即其大也
。故周易以代諸坤
。謂猶地之厚載無疆耳。

坎之代坤在后天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菜ね猎嘀啤6谙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大地皆水
。是代坤系推本先天者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惨嘞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月與水相類。皆因日以為明暗溫涼
。是以坎代坤
。猶月照于地耳
。離之象
。以日照大地。亦合先后天之用
。而以陽盛
。故代乾。乾雖純陽
。在后天無生成之功
。必藉日之光照。而后見其生成
。是以離代乾
。不獨易卦之義。實本天日之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仓ぁ9逃伤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亦以后天純陰不用
。必藉水月之用。以竟其順承代終之道
。正如月之得日以明
。即順承代終之顯例。月承日光熱以為用
。代日光明以為時
。晝夜往來。代明之可徵者也
。后人于日月代明一語
。多渾淪讀過
。不知此即地道代終之用。所謂代終者
。言乾始坤終
。前后相繼。繼即承也
。故曰順承
。言順而承繼之。非別有所承也
。乾道既盡
。坤承之繼行。正如晝之與夜
。冬之與春
。此往彼來。此盡彼起
。乃代終之所稱也
。月代日而明于夜。即坤代乾而終其道之例
。天地?zé)o盡
。日月無盡。則代終者無終
。而順承者永承
。謂坤道本行地?zé)o疆。雖有晝夜
。乃地之一面
。有向背日光之別。日月原長明也
。不見者謂之夜與晝耳
。見者為承。不見者為代
。天無日月同時并明之理
。故貴乎代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正以能秉坤代終之志。而代明者非自明
。天以日明
。乃自明也。地以月明
。則皆代明
。而卦象乃取坎以象之
。謂坎中之陽。即所以承日而代明
。明必以光
。光必以陽。陽雖入陰
。正如日光之照于地與月
。其光所至。即陽也
。而又反為陰之光明
。是坎雖代坤。不得如坤之純陰矣
。上下二陽
。合則為明。分則為熱
。雖水月外寒
。中自熱也。與地體亦同
。陽藏于中
。則內(nèi)不冷寂。而外不荒涼
。而后生化之功見焉。是天地生化妙用
。不僅依日之光熱
。而在地面言。則賴日耳
。地中之熱
。非日比。必待日之光熱不足
。而后見其功用
。如天寒地而冰凍。物不能生
。而后地中之熱力始顯
。為以煦育物根。使不盡枯萎也
。水中之熱亦然
。井泉之溫。足勝地面之寒
。是其內(nèi)藏之陽
。至此昭其功用
。仍不異于坤道代終之?dāng)?shù)。謂天窮
。地必濟(jì)之
。陽盡。陰必繼之
。是坎之代坤
。不獨代其位已也。實已代其德用
。代坤之順承代終也
。先天五行。首判水火
。為足代陰陽二者之用
。而水又居先。為先天本純陽
。一動為陰
。陽存陰中。是陰出于陽
。而陽合于陰
。則水之象成矣。陽雖少仍不失其用
。故大地皆水
。而物仍滋生。不因其淹沒
。而絕其生機(jī)
。此生機(jī)所寄。即水中之陽
。亦即坎中之一陽也
。在五行俱備之后。萬物已繁之時
。其象仍未變
。則已入后天。主生化之樞紐
。是即已代坤之位
。而共離火成生成之源。此后天萬物
。不得復(fù)離水火
。即周易全卦之用。不得有乖坎離之道
。并可于人身中驗之也

人身中坎當(dāng)五藏之腎

。與心相對。心為離
。亦如卦象
。陽含陰。以氣血為陰陽二物
。血陰而統(tǒng)于心
。氣陽而出于腎。是即坎離相對
。以成生化之象
。坎屬水
。腎乃水藏
。而水中有陽。故水可蒸為氣
。上為津液
。猶日之照水而蒸為云霧也。心之陽下交于腎
。腎乃承之
。以為生化之源。是即月承日光以代明之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卜请x不克竟其用。腎非心不克見其功
。以陰者用必陽
。柔者用必剛。腎中藏精
。陽也。動而為熱
。行而為力
。化而為呼吸之氣
。蓄而為腦骨之髓
。存于身。則保命強(qiáng)身
。益智充慧
。瀉于陰。則生殖之功
。泄于外
。則損敗之害
。養(yǎng)于竅。則成丹結(jié)采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痜o登仙。是皆坎之一陽
。為人命之根源
。生死之樞紐。而必藉夫心以育之發(fā)之
。和之益之
。充實之。大化之
。而后生盡其年
。成登乎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晟裣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體魄托焉。幼者以壯
。愚者以賢
。弱者以強(qiáng)。偏者以全
。是皆生生之本
。化育之源
。而莫不歸于后天之坎
。先天之乾。蓋人生有身
。身必有養(yǎng)
。人心有神。神必有育
。智慧在內(nèi)
。精力在外。上接于腦
。周行全體
。為思慮之主。為運動之宰
。為藏畜之府
。為供億之庫。為因應(yīng)之官。為推播之紐
。是皆腎之職掌
。而本于坎之功用也。在昔以身之主唯心
。實則心共腎也
。心猶其華。腎則根本
。心猶其表
。腎則中極之境。如世界天雖在上
。人物必憑于地
。日月在空。光明必照于下
。以虛者必藉夫?q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賓者必依乎主。心也腦也。虛靈之處。而溯其原
。唯腎是祖。在先天本天一生水之義
。在后天為萬物憑依之主。故水可以濟(jì)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晕滞痢
?梢韵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可以溉木
。乃后天生化不可須臾離者
。亦本卦象之坎。而足代坤地之德用也
。夫坎義如坑
。音亦從之轉(zhuǎn)。而字旁有土
。明其用之所在。以水之用必賴土
。非土無以竟其功能
。如泛濫無堤防。則反利為害。汪洋無崖岸
。則反生為敗
。是水之用以土顯。而人身之腎
。亦與脾胃相制相成也

人身心腎為生命之源。不知者以為一藏之用而已

。實則腎有身中
。上通于腦。中應(yīng)于心
。而外合脾胃
。以為制承。內(nèi)孚肝肺
。以同生化
。是如木之本。水之源
。其重要已可見
。而其最有關(guān)者。則與心相連
。為一體二用
。蓋即卦象坎與離。分之為兩
。合之則一
。坎四陰二陽
。離四陽二陰
。合而復(fù)分。則為一乾一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驳们谩kx得坤之功
。上下流行
。周乎無垠。正如日月代明
。地天承平
。故心不得離腎。腎不得違心
。一本一末
。兩者原一
。如人有所作為。心主其思謀
。腎決其志力
。心定于上。腎動于下
。下以奉上
。則精氣上行。上以潤下
。則神息下納
。此全體生活。皆在乎心腎之息息相關(guān)
。心火不浮
。則腎中之氣永固。腎水不沈
。則心中之血永和
。是腎體靜而主動。心體動而主定
。一行一止
。一動一靜。二者合
。而后皆如其分
。若一不孚。心火自炎
。則陽亢而成災(zāi)
。腎水獨潛。則陰盛而致病
。蓋腎水無心火
。不能自化。心火無腎水
。不能獨明
。如燈之資于油。則心賴乎腎也
。如烹之待于火
。則腎賴乎心也。此陰陽交用之道
。亦卦象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之定數(shù)也。唯以互用之功
。故相需必殷
。唯以獨生之難
。故相成必大。此心與腎
。在平時即不可偏廢。而在修養(yǎng)之士
。尤為最宜兼顧
。且宜由主及賓。因體達(dá)用
。先明其本
。更培其枝。先浚其源
。更導(dǎo)其流
。是以在腎之用。必推于心
。養(yǎng)腎之方
。必及于心。心壯腎亦強(qiáng)
。心舒腎亦暢
。此理數(shù)一致。實本乎天地生成之序
。日月光照之規(guī)
。而見夫易卦坎離調(diào)劑之象也。圣人恐后世有未達(dá)
。于坎卦彖辭特著其義
。曰有孚維心亨。一語以明坎之用
。亦即示身中之腎
。必孚于心之亨通也。此心字
。指坎之用
。俟后詳解。要知此語
。不獨關(guān)乎生活之源
。并為指示修道之本。誠以修道必依離坎之象
。推溯坤乾之門
。而尤必先習(xí)于坎。次及于離
。明坎與離互易成用之序
。始明坤與乾同化
。以還于太極之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x乃卦象
。不可得。而求之必于己身中之心腎
。腎與心互用
。以成其生。則由此進(jìn)而推溯其同出之源
。更因之求其同化之道
。則后天之坎離。返夫先天乾坤
。以迄太極者
。正可因后天之心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錃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合其陰陽。以復(fù)于先天之太一
。而還于有生之初
。此工夫始終一以貫之。即本易卦坎離代坤乾而來
。乾坤固自太極出
。而坎離復(fù)自乾坤化。今溯而上之
。則化者返諸未化
。出者歸諸不出。則萬歸于一
。一歸于虛
。乃返本復(fù)始工夫。亦即由卦一陽來復(fù)之所推也
。復(fù)自坤出震
。坎亦自坤出
。而復(fù)代坤
。是皆一陽之升進(jìn)推發(fā)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惨魂栐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系由震進(jìn)一步。故復(fù)為習(xí)道始功
。而坎則修道本則
。修習(xí)必假于形
。必取于身。是以坎離合人身心腎
。而為修習(xí)者根本
。且坎較離為先。即腎較心為重
。腎治心已在其中
。此彖辭有維心亨之句也。維心亨
。可見亨由于腎
。吾人少壯之年
。心神最旺。精力最強(qiáng)
。智謀最足者
。以腎之方長育也。既老及衰
。腎已先敗
。心亦隨之。故心亨者
。腎之力也
。坎之用也
。明乎此
。不獨養(yǎng)生之要。亦即成道之階
。讀者務(wù)就卦爻之象
。辭句之旨。細(xì)玩味之

傳曰離上而坎下也

。此語后人多未明義。以為系指后天八卦方位而言
。離在上
。坎在下耳
。實則文王卦位
。與伏羲異。伏羲卦位
。乾坤分上下
。乃天地定位之象
。故有上下之分。若文王八卦
。乃為八方
。離南坎北。震東兌西
。乃四方之位
。不得以離為上。而坎為下也
。且以地勢與天體言
。北方在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簿颖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高于離。更不得稱離為上坎為下也
。而傳文此語
。乃指二卦之體用。及其升降往來之道
。蓋坎為陽
。陽主升。離為陰
。陰主降
。而體陽者用陰。體陰者用陽
。即以二卦所屬象言
。坎為水
。離為火
。火性炎上
。水性潤下
。不問在何地也。高山之泉
。必流于海
。積薪之火。必?fù)P于空
。此不問所居
。而其升降之道必然也。離雖陰體。其用反陽
。故象日與火
。坎離雖陽卦
。其德反陰
。故象月與水。此傳文為明其用
。及所自至也
。坎自上而下
。離自下而上
。乃理數(shù)自然。而揆諸二卦所出
。亦與是相合
。坎出于乾
。而下履坤位。以代地之德用
。離出于坤
。而上居乾位。以代天之生成
。是以坎稱中男
。而代母職。離稱中女
。而代父功
。斯皆離上坎下之所分也。水火者
。陰陽之標(biāo)準(zhǔn)
。寒暑者。剛?cè)嶂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一來一往
。以成其道。一升一沈
。以達(dá)其德
。此二卦一上一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jì)其用
。而后萬物生焉。百化著焉。則離坎上下之大功用
。足與乾坤相表里者也
。有坎之下。必有離之上
。左右升降
。以回圈不息。先后往來
。以配偶相當(dāng)
。故曰離上而坎下也。換言之
。則猶離升而坎降也
。離往而坎來也。譬之于日月
。朝日東升
。則夜月西沈。譬之于寒暑
。夏暑則前消
。則冬寒后長。此二者上下之例
。不得視為位之高卑
。方之上下也。是二卦主后天生化
。為萬有根源
。即在此一上一下之間。而發(fā)育滋長于無形也
。不然
。離固日也。而夜行于地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补淘乱病6鴷r麗于天中
。則豈又離下坎上之徵乎
。離火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其德用固有上下之別。而日光照臨于地
。是又下也
。云氣蒸騰于天。是又上也。地中有火
。是離亦可下居
。天空有霓。是坎原能上住
。則謂為二卦之位者
。將益不可通矣。故擬之先天乾坤定位
。本已不同
。即傳序后天八卦。只曰帝出乎震云云
。亦不似天地定位一章
。明指其位次也。茍就后天八卦次序言
。則先后之分有之
。而上下之序未有也。放之自成圓形
。合之乃為同列
。離與坎猶兄弟夫妻相配相得而已民。

坎卦用分賓主

。而以坎重在險
。則主用在設(shè)險以陷入。而賓則在出
。險以避禍。此二者志不同也
。蓋卦象四陰二陽
。其志各異。陽陷于陰
。則志求解脫
。陰包于陽。則志在俘獲
。是主賓鉤心斗角之象
。故重智而在善藏。用險者不以險示人
。履險者不為險所困
。總賴有其智耳
。如設(shè)陷阱待獸
。人之智也。獸越阱而不陷。入而能出
。則獸之智也
。所謂不智。則中庸驅(qū)而納諸罟擭陷阱
。而不知避之謂也
。故設(shè)險之智易。脫險之智難
。而其履險如夷之智尤難
。君子知智不可過用。險不可輕試
。則唯早知其陷而預(yù)避之
。先測其阱而遠(yuǎn)離之。是重在明哲保身
。不乖常道
。此中庸以知避為智也。中庸所稱
。重在能中庸
。舉此以喻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姴恢侵跻印H豢藏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正與中庸所語同
。君子因坎以常德行。即擇中庸而能守之至意
。常德行
。即包含中庸之士久守不失之道。為險臨于前
。而避之必早
。阱設(shè)于道。而行之必經(jīng)
。唯有預(yù)求防閑于自己
。以立于不傾不陷之地。更能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
。以保其中立不倚之強(qiáng)。蓋時有治亂
。國有興衰
。君子處之
。不悖于天。不乖于人
。天時有命
。人事有德。德行恒久
。則無一朝之患
。性命不渝。則寧懷終身之憂
。在乾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厲無咎。而中庸紹述其教
。以戒慎恐懼于不視不聞之時
。正為行不遇險。必有功而已
。故坎承乾
。而示人以險。代坤而反其道
。以陷窞替夫安厚之德
。以坎坷替夫靜平之用。其義固有在矣
。坤以厚德載物
。承天時行。而坎反其道
。示人以多憂多危
。易陷易沈。無非明后天之道
。有非先天之純一明允也
。然君子知幾。必有所自保之方
。雖險在前。而不為害
。雖陷或易
。而能自出。乃克達(dá)坎之用
。與離相濟(jì)
。以還于坤乾。此中動止
。一言蔽之
。本乎中庸而已
。中則不偏。而無傾陷
。庸則不改
。而永平安。此君子用坎必有所習(xí)也
。故辭特揭出習(xí)坎二字
。在坤厚而安行。故曰不習(xí)無不利
。此先天之性也
。在坎陷而多險。故曰習(xí)坎
。此后天之情也
。性至凈。則無惡
。情多欲
。則易陷。此險之發(fā)于己心
。而后見于事物也
。故曰唯心亨。心之所亨
。行靡不通
。心既平和。事物亦無坎坷
。行止亦無險陷矣
。故習(xí)坎者。先返求諸心

習(xí)坎

。有孚。維心亨
。行有尚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卦彖辭。明坎之大用也

。坤卦云不習(xí)無不利
。而坎則稱習(xí)坎。明其與坤同體異用
。先后天之有殊也
。坤乃先天。一而靜
。純而凈
。主陰儀而承天代行
。本地道而為母有終。其用不用而成
。不動而行
。不始而終。以有乾在上也
。故不習(xí)
。言其純乎自然。本乎天道
。法乎性命
。不待習(xí)而自知自能。不因習(xí)而有為有守
。不以習(xí)而可大可久
。此地道之大。異于他物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矂t不然。秉乾之剛
。而加于柔
。因陽之降。而入于陰
。既推乾之大生
。復(fù)代坤之克承。既紹坤之有終
。復(fù)明乾之中正元亨
。是其道非純一。其德非靜凈
。其體已調(diào)協(xié)陰陽
。其用乃翕辟柔剛。此所以貴夫習(xí)也
。夫習(xí)者求其熟也
。期其知且能也。重其和也
。要其練達(dá)而敏明也
。故小鳥學(xué)飛謂之習(xí)。而兒童有所學(xué)效
。必時時練習(xí)。士子志于學(xué)業(yè)
。必一一溫習(xí)
。且相熟識謂之習(xí)
。常經(jīng)歷謂之習(xí)。習(xí)見習(xí)聞
。習(xí)俗習(xí)慣
。皆言其非乍也。必久諳常遇
。而非生疏者也
。坤之不習(xí)。生而知之
。生而能之
。此先天也。性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材撕筇煲病G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既非生知良能
。則必待夫習(xí)。且有陰與陽之合辟
。多寡已分
。強(qiáng)弱已辨。既非一體原質(zhì)
。則必賴乎習(xí)
。習(xí)而后相安不亂。習(xí)而后可親不疏
。習(xí)而后有歷練
。而無捍格之嫌。習(xí)而后有條理
。而免悖戾之咎
。故重在習(x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捕Q習(xí)
。謂坎在后天代坤位。人或疑其與坤同
。乃加一習(xí)字
。示其正與坤異也。坤不習(x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矂t必習(xí)焉。他卦凡在后天物事均宜習(xí)
。而以坎位代坤
。特揭出之
。足見先后天卦位同。而卦用不同也
。卦以象物
。坎固地上之水
。水非地之全體
。水中有陽。非如坤之純陰
。故坎以習(xí)而后有孚
。孚者合也。陰與陽相合也
。且本中孚之義
。為坎習(xí)矣。二者安矣
。其用已大
。其功可弘。是其孚也
。言如鳥之孵雛
。可見其生成之力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泊ひ猿刑臁6扇f物
。則其有孚之功也
。人知坎為水。上下重坎皆水也
。而不知坎中互艮與震
。二者皆陽。合之則三陽俱備
。山雷頤養(yǎng)也
。養(yǎng)必以孚。反之為雷山小過
。小過與中孚
。一正一反。窮則必變
。是有孚乃取卦象也
。坎與離合用。一上一下
。天一生水之功
。先見于坎。然必孚于離
。而后致其生成之功。茍未孚
。水火背行
。則反既濟(jì)為未濟(jì)。生成乃息
。功用乃滅
。故必有孚。而后能竟其代坤之道
。完其有終之德
。此取卦用也。維心亨
。以卦上下中位皆陽
。中心相通故也。且坎為水
。以陽而見其大用
。如日照海而為云雨。是其功在得陽也
。日在中天
。即離照坎之象。亦猶心也
。在人心腎相生
。心之所育。腎以強(qiáng)壯
。腎之所養(yǎng)
。心以靈明。此體用互相生成也
。是以離坎二卦用不可離
。陽與陰必相合。水與火必相濟(jì)
。故曰維心亨
。維亦有維系之義。心通于腎
。腎乃竟其功用也
。行有尚者。以坎象水。水利于行
。而功用甚大
。利濟(jì)諸物。必賴于水
。尚者上也
。加也。高也
。大也
。以坎之用。足稱高大
。而重在能上也
。水上于火。乃為既濟(jì)
。云騰致雨
。乃成潤澤。是皆有尚之義
。不獨意志嘉尚
。利濟(jì)有功已也。習(xí)坎之德
。重在以坎交離
。為其孤行不達(dá)。必與離合而后亨
。此維心二句之微意
。亦即人身生存之妙理。道家修煉玄功
。不外以坎交離
。由后天返乎先天耳。故象辭次第引申其旨
。讀者當(dāng)細(xì)味之

又有孚乃指坎卦陽與陰協(xié)。雖陷不害

。故稱有孚
。即前所謂如鳥孵雛。必陰陽之和也
。孚和二字
。音轉(zhuǎn)義通。中孚即中和
。今南方讀和音
。仍近孚
。可資證也
。孚必和
。和必協(xié)。凡稱孚者
。必因其陰與陽克諧協(xié)也
。雌之孵雛。必先得雄之諧協(xié)
。未有獨生育者
。后天生化之例然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泊つ浮6秒x之諧協(xié)
。以生育萬物
。是孚者不獨指爻中之陰陽。亦兼及與離一陰一陽相合而有得也
。故下句維心亨
。即指明坎之用在與離通。離為心
。亨通也
。維心亨。即合離以通達(dá)其用
。而互成其德也
。因不能獨生。必有所合
。因不能獨成
。必有所孚。此坎與離在后天必時相通
。而后各致其功也
。行有尚之義。亦如上句
。以坎之志在離
。尚猶慕其上之離耳
。故曰行有尚
。茍不行則已
。行必尚乎離
。如人之腎
。不用則已
。用則通乎心
。以心腎不能分離獨生存也
。彖辭全義。在明坎卦全體大用
。而其所指
。實在明坎之用也。即離之用
。離上坎下
。合而為一。如日之與夜
。以成一日
。冬之與夏。以成一歲
。缺一不可
。人身心與腎。天地間水與火
。皆如是
。茍致其用。必求其所孚
。此即志之所尚也
。坎志尚離
。而與離通用
。此習(xí)坎有同于坤之順承乾而代終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搀w陽也
。而用陰。陽在內(nèi)而陰居外
。亦可比乎心
。謂凡物之心。能主持一切也
。故腎亦稱小心
。內(nèi)經(jīng)云七節(jié)之上。中有小心
。即腎竅也
。在兩腎之間。為元陽所存
。元炁所根
。原名丹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蚍Q氣海
。與血海為表里
。人息所出。呼吸之原
。即此小心也
。心為血統(tǒng)。故血出入其中
。小心為氣街
。故氣呼吸其內(nèi)。人知血之總樞在心
。而不知氣之總府在小心
。以血有質(zhì)。氣無形
。生可驗之
。解剖后則無有矣。唯靜坐時可以候之
。此坎亦可稱心也
。維心亨在人言。即心腎相交
。氣血相調(diào)之名象。固凡健壯無病之常態(tài)
。亦天地自然之現(xiàn)象
。水火既濟(jì)。地天同泰
。皆為此象
。讀者宜會通之。

彖曰

。習(xí)坎
。重險也。水流而不盈
。行險而不失其信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
。行有尚
。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
。地險山川丘陵也
。王公設(shè)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全卦彖辭之義

。明坎之大用也
。坎為險陷
。已詳前講中
。習(xí)坎重險句。乃申明六爻之坎
。為三爻之重
。故曰重險。亦含有重視之意
。謂習(xí)坎乃重視險陷之用
。凡學(xué)一業(yè)。而習(xí)之不舍者
。必所重之學(xué)也
。交一友。而習(xí)見之不輕疏遠(yuǎn)者
。必所重之人也
。坎而曰習(xí)
。正重之也
。以險固可畏。而足以為衛(wèi)
。固近害
。而足以避禍。固多憂虞
。而足以保平安
。固涉艱阻。而足以資固守
。此乃害中有利
。禍中有福。乃可以借重
。而竟其長
。略其短。故曰重險
。然易辭向包多義
。而必有主義。以文言
。則主義乃重復(fù)
。非重輕。為六爻重三爻也
。三爻之坎已為險
。今重之為六爻卦
。是重險也。所謂習(xí)坎
。亦含有重復(fù)之意
。書讀之又讀曰習(xí)。友見之又見曰習(xí)
。事物經(jīng)歷至三曰習(xí)
。風(fēng)俗傳摹已長久曰習(xí)。為其非乍也
。非偶爾也
。必重疊有加。重復(fù)所至
。始謂之習(xí)
。故卦為重。而名則稱習(xí)也
。然他卦固皆重矣
。而不稱習(xí)。重坤且曰不習(xí)
。抑又何也
。蓋易辭取義。必因于象
。唯坎為重險
。以卦上下同為險陷之象。如離上下同為離明之象
。故在坎曰習(xí)坎
。在離曰明兩作離
。以其上下相同而成雙也
。雙則非一。非一則重
。重則可稱習(xí)
。坤之不習(xí)。為純陰也
。與乾同
。相習(xí)者必有兩方。如人與人
。物與物
。今與昨。近與遠(yuǎn)之類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惨躁柸腙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而志尚乎離。心有所通
。行有所近
。則必其習(xí)也。不習(xí)不能通矣
。不能近矣
。故曰習(xí)坎。且坎險也
。人之所畏
。誰樂近之。事之所艱
。誰好共之
。而德用卻有適于人。有宜于事
。又不得不近不共焉
。則必貴夫習(xí)。如畜獅以賣戲者
。為其利而不避其害
。獅非不噬人。以其習(xí)也
。如弄蛇以售其技者
。為其利而試其毒。蛇非無毒
。以其習(xí)也
。是坎之用在險。必習(xí)而后能用之
。不習(xí)則將先受其害
。此坎曰習(xí)坎。有異于他卦者矣
。因害而為利
。皆習(xí)坎之象。易以習(xí)坎明其義
。故曰行有尚
。明其志有在也。志在因禍得福
。因敗得功
。處險不險。反以成其安全之備
。已陷不陷
。反以獲其進(jìn)取之基
。此習(xí)坎妙用。正在重險也
。夫數(shù)極則變
。氣偶則反。藥之毒者
。遇毒則解
。物之堅者。遇堅則破
。以重則相消也
。坎險矣
。因其重而反不險
。則天地間數(shù)理自然者也。茍明乎此
。又何憂乎險
。何畏乎陷哉。此坎在后天
。以重險而代厚載安平之坤
。成其生化無疆之用。其義已可知矣
。水流于川
。足以為利。若泛于陸地
。則害也
。雨潤以時。足以為生
。若淋為淫霖
。則敗也。此害反利
。禍反福
。生反殺
。成反敗之道也
。而坎離首見其例焉。故水火足以殺人
。亦足生人
。足以敗物。亦足成物
。視其用如何耳
。重險不險
。即水流于川。而不使泛濫之意
。故曰水流而不盈

行險不失其信者。謂坎象水

。水之行也
。即險之所在。人之涉水也
。即行險之事
。然水險矣。有堤防之
。則不泛
。有洼地蓄之。則不瀉
。有舟筏渡之
。則不沈。有溝澮引之
。則不留
。其性就下。無地方之異
。其德潤物
。無時日之殊。經(jīng)日光蒸而為云
。則能致雨
。因風(fēng)冷凝而為冰。則可渡人
。皆其信也
。故涉水深必以舟。淺則自揭
。取水多必以器
。少則自掬。過冬則解凍
。而不可試險
。行路則設(shè)橋。而不致中阻
。此人依其信
。可免其害。以收其利也
。推之運輸運近
。灌溉南畝。假其力以為工
。因其潤以作飲
。何一非水之有信。足為人物之利哉
。是水火之險
。乃成其用。實由其有信也
。心亨者
。一陽在中得正位。故曰乃以剛中
。乃以二字指其用也
。言坎之主用。因其剛中
。水之力能負(fù)重
。能潰堅。皆剛中之所見
。外固柔弱若無能者
。而力不可量。非以其剛中而何
。剛者乾也
。天一生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仓畡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乃天地之定數(shù)。而稱夫心亨焉
。前所講維心亨
。因腎與心通一義。心猶乾也
。心之精入腎中
。腎乃得剛陽居其內(nèi)。此生氣所自
。生機(jī)所存也
。設(shè)無此剛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膊豢酥缕溆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故維心亨。實剛中之所見也
。推之蒸云化雨
。被冷成冰。亦剛中之德
。見于外者焉
。行有尚往有功句。明坎之志有所為
。而其行有所成
。坤之代承。即此有尚也
。故水不動則已
。動必有用。無大小一也
。因功為害
。是用之者過也。非水之咎
。水固大險所在
。而大利乃存焉。天險不可升也
。明水之險不及天
。天險不可升。以其高也
。水險不可沈
。以其深也。地之有險
。山川丘陵
。水亦屬焉。是險在地
。必因山川丘陵
。必憑乎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补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而山川丘陵。凡地上不平者
。皆坎也
。無低不見其高。無平不見其陷
。是坎之為險
。推而至于山川丘陵
。為物不同。為險則一
。以其皆關(guān)夫坎也
。皆有所險陷也。而天地之險
。乃天地自成
。天地既有其險。人安得不有險以致其用哉
。故曰王公設(shè)險以守其國
。謂王公因天地之險。而推其用為守國之謀
。則山川丘陵自然之險
。固可資也。而城池關(guān)塞人為之險
。亦必重焉
。此假險以保其平安。正善用夫坎者矣
。物以險而遠(yuǎn)害
。人以險而遠(yuǎn)禍。守國者其大矣
。下至一鄉(xiāng)一村
。一家一室之安。亦必有賴乎險以為守
。是可見坎之大用也
。坎以險用
。故贊之曰險之時用大矣哉
。此時用二字最要。為險之必因時地而致其用也
。舟車未通
。偏地皆險。及其通也
。則非險矣
。草茅不翦。行路多險
。及其翦矣
。則非險也。國疆有蹙廣之異
。江河有深淺之殊
。是皆因時而見其險
。故曰時用。推之兵器軍謀
。交際起居
。莫非以時為險。而致其用
。時之不當(dāng)
。險用以失
。此善用險者所必知也
。今古異時。遠(yuǎn)近異地
。則設(shè)險者
。或反以自陷
。如獵人設(shè)阱
。必于人跡不到之處。若在通衢
。將何用為
。此設(shè)險為守。必先審夫時地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仓笥萌绱恕6每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亦必先明夫時宜
。無徒以坎險為長可恃也。

象曰

。水洊至
。習(xí)坎。君子以常德行
。習(xí)教事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卦象辭。明釋坎卦大用

。及人道之所先也
。洊猶浸也。浸潤漸及之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蜃鲗儭
;蜃鳚u
。其音皆相近
。以水之流泛。除天降霖雨
。山泉瀑布
。自上倒瀉。如傾盆外
。雖長江大河
。亦必連續(xù)漫溢而流。以其性然也
。洊至者
。浸淫漸漬。前后貫注也
。乃長流不斷之象
。以上下卦皆坎。有是象耳
。水流不盈
。則成其用。得其利
。水瀉不斷
。則溥其德。大其功
。則水之洊至
。正坎之功用所見也。夫溝澮之水
。非不流也
。一瀉即涸。池沼之水
。非不積也
。一決即干。為其源不遠(yuǎn)
。而來不永也
。唯河江之水。萬古不竭
。海洋之水
。大地同潤。以其有源有蓄
。不斷不絕也
。坎乃象之
。而見其永久不敗之道
。永字從水
。即緣其能久也。唯久能大
。唯恒能明
。水以洊至而常流。成其永久利物之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惨粤?xí)坎而時用。達(dá)其永久生物之德
。故在后天河圖天一生水
。為生化之始。而世間無物不資水以生
。此坎之德用
。實天地生成之所見也
。天地資坎以生成萬物
。人則資坎以育成人物。育成者亦生成也
。必賴乎備教
。德為本。教為用
。德為內(nèi)
。教為外。二者同出異名
。蓋由己言為德
。由人言為教。養(yǎng)之于身
。德乃日明
。施之于眾。教乃日大
。此君子之道
。與天地同不息也。而莫非法諸水之洊至
。源遠(yuǎn)流長
。以成其利物之用。生物之功
。老氏上善若水
。亦此謂也。水之利溥而用大
。取之至易
。君子之德教亦如之
。為其所蓄者厚。所育者久
。所備者多
。所行者平易。所制者久遠(yuǎn)也
。故象辭述坎之大用
。而曰君子以常德行習(xí)教事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娛ト擞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不以其險。而以其易
。不以其陷
。而以其行。德行之常
。期其易也
。教事之習(xí)。期其行也
。一人之德
。足為萬人之教。一人之行
。足為天下之師
。此師資所由出也。此師卦取坤坎之合
。以先后天同德
。而水能代地以范萬類也。唯其有常而能習(xí)
。故德行不息
。教事無疆。皆因坎之道
。以追坤之德也

洊至與前習(xí)坎重險。及下常習(xí)二字

。均一意
。為其德用必恒久。功行必綿遠(yuǎn)
。方能大也
。所謂重險。以險之用。由重而達(dá)于保安
。非一時一地之力也
。所謂洊至。以水之用
。由浸淫漸漬
。而達(dá)于長流不竭。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則常德行
。必如日月之明。亙古常新
。習(xí)教事
。必如春風(fēng)之暖。隨地同和
。以其無垠
。乃成其大。以其不息
。乃成其久
。久大者。德業(yè)之所期
。而坎離肇其德
。水火昭其功
。故坎離水火
。天地間無地可闕。無時可少者也
。人生日用至易得者
。莫如水火。而其功用較何物為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砸娋又陆獭R啾匕l(fā)于平易
。而貴于一切
。稱為高明。而習(xí)之至便
。此德教于人
。亦不可一時離也。正如坎曰習(xí)坎
。言其非生疏也
。明其至和易也。且浸漬已久
。則化行益便
。薰陶已熟
。則實踐無迕。此德行宜常
。而教事貴習(xí)也
。德行不常。則如法之刑人
。徒為一時治罪而已
。不足以防患于無形。教事不習(xí)
。則如味之適口
。徒為一旦解饞而已。不足以養(yǎng)生于平日
。君子計其遠(yuǎn)
。不務(wù)其近。求其易
。不馳于難
。因勢而利導(dǎo)之。則若引江湖以灌田畝
。雖墝地亦可有秋
。犯難而故為之。則若迫孺子以沒深淵
。雖智者亦難免禍
。故險可用。而必用于當(dāng)用之時
。水有功
。而必在于得利之際。此皆貴乎常習(xí)也
。坤以先天不用
。故不習(xí)無不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矂t必賴于習(xí)
。唯習(xí)始能。天下事皆然
。雖生知之圣
。或不習(xí)而諳而能
。然未常覯也
。坎以后天教人以習(xí)。亦足見圣人教民必有度矣
。至遠(yuǎn)自邇
。至高自卑。正以習(xí)之可尚
。如涉水必自淺濱
。渡河必經(jīng)斜阪。然后可安達(dá)彼岸
。不虞滅頂
。人情易溺。物欲易陷
。其險也
。不下于水。而圣人教民
。先常德行習(xí)教事
。正取象于坎。而求習(xí)于涉水之道焉
。故涉世亦猶涉水
。習(xí)教事亦猶習(xí)泳游。觀于坎之象辭
。當(dāng)知易教之微義也

《宗主附注》

坎象水而卦用為險。故彖辭稱為重險

。而象稱水洊至
。所謂重洊者。乃以六畫卦乃三畫之重
。亦猶習(xí)坎
。以非一度也。六畫卦合為兩截
。上卦下卦皆坎也。故曰重險
。曰洊至
。明其勢相積。其用相連
。非如三畫之坎
。勢單而用孤也。后天坎卦有異先天
。先天只云象水
。而不曰洊至。只云險陷。而不曰重險
。此由辭可推見其義矣
。然卦雖異先天。其用仍本先天而來
。故象辭仍稱水也
。上下皆水。猶曰前后皆水
。洊至者
。滔滔不已。猶曰后浪推前浪耳
。水流不斷
。故曰流而不盈。雖滔滔下流
。而不旁溢
。是其有德在不失其信也。則洊至非災(zāi)也
。以得其利
。避其害。則如江河日夜流
。不獨無患
。且大用存焉。此坎卦之德用如水也
。而人之用坎者
。亦當(dāng)師水之德用。務(wù)遠(yuǎn)其害
。而取其利
。則其功莫大矣。

又曰坎卦包羅其廣

。而其用在因險得安
。因傾得平。即不外因害為利
。因禍成福之意
。卦用如此。而易教則重在德教二者
。象辭曰君子以常德行習(xí)教事
。其言深切著明。蓋以坎稱習(xí)坎
。必有所必習(xí)
。必由于未習(xí)
。必習(xí)者。謂人生不可少之行也
。未習(xí)者
。謂非生知良能之事。故以常德行習(xí)教事六字
。指出人道大則于坎卦大用所必先也
。夫德行曰常。以必有不常者在
。教事曰習(xí)
。以必有不習(xí)者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埠筇熵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其代坤非所常習(xí)。故必常習(xí)而后知之能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搽U陷也。非平凡之規(guī)
。久慣之舉
。因險為安。必有其道
。因陷為夷
。必有其方。此圣人于致用之前
。特示以常德行習(xí)教事
。為坎之險。無德行不足以展其長
。為坎之陷
。無教事不足以躋于平。是用坎必有備也
。而圣人立教
。亦必因夫卦象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惨躁柸腙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得其正位。即有威可畏
。有儀可象之象。威儀者
。存于德行
。發(fā)于教事
。已有其德。以立其教
。人習(xí)其教
。以明其德。是君子成己成人之功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泊ひ陨扇f物。人用坎以育成天下
。其道一也
。坎之險陷
。如堤之防水
。使無泛流。而成其利
。人之德教
。亦如是也。禮義為堤防
。則情欲不至橫決
。而后生息無礙。心身和平
。此取坎以立教
。而必先德行與教事也。夫坎水也
。流于川
。注于海。不厭其多
。潰其防
。漫其田。則少亦害矣
。人心智巧
。人情勇毅。若發(fā)于德
。止于性
。則不厭其精。茍徇乎欲
。役于物
。則微細(xì)亦敗矣。故用坎者
。以情就正于性
。而必先常德行
。習(xí)教事。俾不惑于物
。不馳于欲
。此圣人修身大法。亦即人類生生大規(guī)
。而不外體坎之用
。成后天生化之功而已。故中庸首章
。致中和以成位育者
。實本于坎之卦象。二陽得中
。以和于陰
。而能有守有為。以施其德教耳
。讀者宜細(xì)味之

初六。習(xí)坎

。入于坎窞
。兇。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初六爻辭也

。其意在警行險僥幸
。而明坎之不易用耳。初六為全卦之始
。其位在下
。其勢正潛。而為陰爻
。陰柔用陰
。又當(dāng)下陷之地。則其易入難出可知
。窞猶穴也
。深而小。陷而曲折
。義取陷阱
。故字從臽。以初六居坎之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补滔菀印6趿葜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故稱為坎窞
。既經(jīng)深陷
。則難求出道
。乃占兇
。然習(xí)坎全卦。本以險用
。今初六以險為害
。何也。則其情之未約
。德之未昭
。教之未周。信之未孚
。一切初創(chuàng)
。未明其利害。未審其重輕
。驟然試險
。未有不陷者矣。如薄冰未堅
。而逕馳之
。深淵不測。而逕涉之
。是其過在冒昧孟浪
。焉得而不敗歟。此象辭于用坎之先
。必示以常德行習(xí)教事
。為必有備而后無患。有德以履尊位
。則高而不危
。有教以移萬民。則眾而不犯
。此君子履險如夷
。有其道也。人之情欲亦險矣
。必有禮以節(jié)之
。有學(xué)以明之。有德以范之
。有知以辨之
。而后御之有道。行之有度。此德教之效也
。初六德未立。教未行
。而慕乎尊榮
。求其優(yōu)美
。安有不溺者哉。故入窞者
。己之過也
。無罪于物。為己失道
。而不能審于事先
。辨于未發(fā)耳。

象曰

。習(xí)坎入坎
。失道兇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明初六之兇
。由于失道。本以習(xí)坎
。而終入坎(看不清
。28右起1)。猶習(xí)泅者而沒于淵
。習(xí)馳者而蹶于道
。以習(xí)于是。而竟遭其禍焉
。所謂行險以遇險者也
。人善權(quán)謀。則敗于權(quán)謀
。有強(qiáng)力
。則敗于強(qiáng)力。此智勇可恃而不可恃也
。明道則可恃
。失道則不可恃。人之情欲可用而不可用
。遵性則用
。悖性則不可用。初六之兇
。以失性道
。而無德教為之先耳。純陰柔而下陷。此猶殉情縱欲之行
。欲其免害得乎
。故入窞之兇。非關(guān)天道
。乃在人事
。學(xué)者當(dāng)有所審焉。

《宗主附注》

坎卦為險陷

。又當(dāng)初六入窞之?dāng)?shù)
。其象乃如人入陷阱。不易出
。而占為兇。以坎卦唯上下兩中爻為陽
。初六以陰在下
。陰降陽升。與九二背馳
。而不得協(xié)調(diào)
。故有入窞之喻。謂陽外向
。而陰下沈
。地下且陷。入深且穴
。是為坎窞之象
。窞亦坎也。而較深小
。初六本在地下
。因陷而不得出。故兇
。穴有所藏曰窞
。如今土人掘山洞以藏物之類。不徒陷也
。有深閉之意
。上不見天。下不及泉
。陷于土中
。乃絕地也。雖習(xí)者亦不易出
。況不習(xí)乎
。或以為坎曰習(xí)坎。則必所習(xí)也
。然初六之窞
。乃出乎意外。正如涉水而驟遇深潭
。非其預(yù)料
。乃易沈也。心所未思
。智所不達(dá)
。則雖習(xí)亦不習(xí)。為其掉以輕心
。而利昏其智也
。故曰失道。道即路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囊安浑U。為識途也
。大浸不險
。為識水也。若失所從
。焉得不為害乎
。是初六之兇。乃由失道
。失道者即陷于未習(xí)
。而遭其不意耳。大哉習(xí)乎
。非時時習(xí)之
。尚有百密一疏之失。況不習(xí)乎
。曾子曰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念茲在茲
。斯可謂之能習(xí)

九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灿须U

。求小得。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九二爻辭也

。九二在下卦之中
。得正位而屬陽。是為剛中之德。以上下皆陰
。陽雖得位
。不大得志。且群小包圍
。不能自脫
。故曰有險。而尚能求小得也
。二與四同功異位
。以陽應(yīng)陰。又得與九五正配
。此所以占有小得也
。小得猶小成之意。言可小成功也
。凡坎之用皆在陽
。以陽雖陷。而得正位
。此在陽爻皆為吉。雖有險
。尚可自免
。即彖辭維心亨之意。以心亨則百體從令
。雖四圍多阻
。而于中可自足。所謂得位乘時之士
。雖犯萬難
。猶可小有功。不過在乎善用耳
。茍知其難
。而不求其大。則小得
。若昧于時勢
。忘其艱險。以求大獲
。則終必敗
。此爻辭決其有險也。

象曰

。求小得
。未出中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九二得中位

。行中道
。而可小得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蛑^未出險中
。此亦爻中應(yīng)有之義。然依爻辭小得句
。未出中實指其未越中道
。出猶越也。言九二本剛中之德
。行中和之道
。雖在坎陷之中。仍能保其中行
。以求小得耳
。全卦用陰。而以險成功
。如九二即其例也
。讀者識之。

六三

。來之坎坎
。險且枕。入于坎窞
。勿用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卦六三爻辭也。六三居下卦之終

。以陰乘陽
。上接六四。兩陰相比
。下有九二
。陽升陰降。而與九五同功異位
。處多兇之際
。又類初六在下。有易陷之情
。此爻辭稱入于坎窞
。與初六同。來之坎坎
。則以九二之升
。有如人之來也
。陽升而就陰。是由升復(fù)陷之象
。故曰來之坎坎
。言陽來而往于坎陷也。兩坎字有分有合
。合則明其險陷之重疊也
。分則見其上下之同陷也。若連下句
。則為坎險
。明其屬陰陷而有險也。是坎坎二字
。連上連下讀均可
。而合之為一義。則坎坎猶乾乾之意
。言坎而又坎
。即陷而又陷。險而又險之意
。且來之坎坎
。明來者之入險。深而不覺
。陷而莫拔
。坎坎有逡巡下行之勢
。又有如由高墜下。滾滾不已之象
。詩曰坎坎伐檀兮
。亦言其伐而推之河下。猶轉(zhuǎn)碌碡也
。自上而下
。輾轉(zhuǎn)深入。以投于陷阱
。其勢既順
。挽回不易。其來既乍
。阻止不能
。故曰險且枕。枕猶梗也
。言其墜陷必達(dá)于所極之地而后止
。是其行險
。而為物梗阻不通。不可以中止
。如墜石也
。石力至梗。不可勒之復(fù)止
。乃曰枕
。言象枕也。枕與墊
。皆以物支物
。而使有所止也。今來之坎坎
。必達(dá)于坎窞而后已
。是其所止在極深。而所行為極險也
。故占勿用
。言無功也。六三在中
。上下兩陽不接
。以阻于陰。乃有此象
。雖志求用
。終無所成。在坎本乾所出
。乾九三以陽而曰乾乾
。言其剛而失中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擦齽t曰坎坎
。言其柔而失中也。失中則敗矣
。故勿用
。夫入坎者。貴能出
。已陷者
。貴復(fù)平。今六三入于坎窞
。是已無出平之道
。故勿用也。

象曰

。來之坎坎
。終無功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以六三入于坎窞

。與初六同
。雖有九二九五兩陽互照。仍無所成
。故曰無功
。然無功究非有咎也。以六三處險不易出耳
。非即受害
。此爻辭勿用。釋文解為無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娍仓笥谩V辉趦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得陽則免禍
。不得陽則為兇。六三雖陰柔
。以得二五之映照
。雖勿用。亦未見害
。此可以明處陰之要
。在能正大光明。不詭隨
。不貪功
。不應(yīng)詐力欺人。不以譎偽自用
。則待時之復(fù)
。猶可免也。若因入坎而竟自陷
。履險而猶自昏。是坎坎之險且枕
。決不止無功已也
。易教重在以德回天。以道濟(jì)時
。象辭常德行習(xí)教事一語
。固已盡其義矣。

六四

。樽酒簋貳
。用缶
。納約自牖。終無咎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卦六四爻辭也

。六四以陰居陰。而在外卦
。外柔為道行大則
。此六四較六三為善也。且四與二同功
。而近五之正位
。其志宜下。其行宜柔
。乾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
。明其在高宜自卑也。故當(dāng)位者宜屈己以從人
。有力者宜束身以利眾
。富則宜儉約以惜物力。豐則宜省節(jié)以保天命
。報施有度
。登降有格。廣狹以時
。損益以幾
。斯物得其平。而事不戾于道也
。六四志在求平
。行在求安。以履坎陷
。而求不險
。以處圍困。而求解脫
。故爻辭如此
。且言其終免于咎也。樽酒簋貳用缶
。明其儉也
。納約自牖。明其困也
。既待以禮
。而不豐于儀。為其在險中
。得免饑渴足矣
。既饋以食
。而不進(jìn)以正。為其有所困
。茍延其生已耳
。此爻辭所指。明酒食不愆
。行止被束
。雖得甘飽。卻難自由
。而其人能安以處之
。順以德之。則可終占無咎耳
。此辭含義最委宛
。為詳釋之如下。

需卦曰君子以飲食宴樂

。困卦曰困于酒食
。二卦皆由坎合成。需為坎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苍谏稀9曙嬍车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困為兌坎
。坎在下
。故酒食成困
。此其不同也。今坎六四
。本有酒食
。而以在外為陽所迫。在內(nèi)為陰所圖
。象有類于困
。雖得酒食。不快意
。故爻辭稱樽酒簋貳
。明其無多也。用缶明粗器也
。納約自牖。明其儉約
。而不由門戶也
。蓋六四以重陰近九五之陽
。其勢迫。其行促
。雖不便愆于飲食之儀
。而未能致其尊敬之禮。如貴人率臨草野
。鄉(xiāng)人所供
。不過免于饑渴而已。不可以責(zé)其禮節(jié)
。命其豐備也
。且六四雖有酒食。非所愿供
。雖已進(jìn)納
。非出正道。此君子處困之時
。不得不隨和以免咎
。如晉文公之受塊。猶當(dāng)嘉野人之誠
。村叟之獻(xiàn)曝
。猶可鑒愛上之意。是樽酒簋貳
。不為刻薄
。缶土之具。不為野蠻
。自牖納送
。不為簡褻。以其勢迫而禮數(shù)難尋
。時非而情意莫厚
。故爻辭揭此為喻。以明用坎至此
。必知自反而先盡諸己
。自厚而薄責(zé)于人。方可咎坎險之災(zāi)
。出坎窞之難
。以天道大平。高而不危
。滿而不盈
。必先有持盈保泰之道。調(diào)盈濟(jì)虛之方。此豐儉異于今昔
。榮辱殊于主賓也
。以往昭來。以下比上
。雖不同其分
。而恰得其平。此哲士重知因果
。而不為已甚于前也
。爻象因陰陽之分明。剛?cè)嶂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爻辭乃取賓主之互易
。飲食之節(jié)減。以喻回圈報復(fù)之理
。而見險道之不易行也
。然以施受之如其分。情性不亂
。隨遇而安
。剛?cè)嵋札R。茍免為志
。則雖辱不為咎
。而非禮不為過也。故曰終無咎

象曰

。樽酒簋貳。剛?cè)犭H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四之象。以在中爻
。為坎陷之中
。且當(dāng)上卦之始。亦猶初爻也
。故用缶與酒簋互比
。自牖與進(jìn)食相對。皆有一剛一柔之象
。酒食水也
。缶則土也。牖亦土也
。水與土比而成用
。進(jìn)食禮也
。節(jié)其物。粗其具
。納不以正
。則非禮也。禮與非禮對而成行
。此皆剛?cè)岣靼胫鳌
?惨言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是入土已深。土中之固有者
。非土即水
。則用缶自牖。猶其原物
。既居坎穴
。自不得由正道出入。而不可以求全于儀節(jié)
。此野俗與禮文有并行不悖之意
。既由穴入。剛?cè)嵯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出入所會
。一文一質(zhì)。一敬一慢
。原無足奇
。而以數(shù)言之。樽酒奇也
。簋貳偶也
。納約主也。自牖賓也
。一主一賓
。一奇一偶。亦可見剛?cè)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陰陽之際
。互相配也
。故釋文稱為剛?cè)犭H也
。際交也。兩者之交曰際
。以六四雖求平
。而猶未得平。其志在平也。故稱為際
。言既在其交
。自有致平之望。若至九五
。則已平矣
。故九五爻曰只既平。此可見易道重在平
。而坎用尤貴能平
。平則無陷矣。讀者當(dāng)會通各爻辭以釋之

《宗主附注》

六四以在剛?cè)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具有和平之象。雖若陷于囚獄

。而得賓主之和協(xié)
。雖接待不能致敬盡禮。而見樽簋之情
。是前雖有仇敵之心
。而今乃復(fù)成朋黨之勢。故雖入險
。終得脫險
。且不獨彼陷者無咎。而為陷者
。亦將偕以俱出
。此爻辭簋稱貳。明其有賓主共食也
。共食乃偕議之意
。非限于食而已。既有偕同之象
。自無仇怨之尋
。則被陷者與為陷者。皆可占無咎也
。以六四與九五接
。一剛一柔。志在于孚
。利在于合
。既相害于前。而不得不相偕于后
。所謂一往一復(fù)
。一平一陂
。自為回圈。數(shù)不容錯
。行不容亂
。故釋文曰剛?cè)犭H也。與泰卦九三釋文天地際也正相類
。泰九三以在乾坤之交
。陰陽交至。陽升陰降
。恰得其和
。而致于平。此爻辭稱為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fù)。與坎六四之因陷得出
。因險得安
。正是一義。故釋文皆以一際字明其用
。蓋謂交和也
。如兩國媾和。必先爭妬
。而勢不相下
。終至于講和。此際之所謂也
。一陰一陽
。一高一下。因其際而底于平和
。乃皆占無咎
。觀九五爻辭只既平之語。則可見六四之終得平矣

又曰坎卦六爻

。以二五兩陽得正位為用。亦為吉爻
。而他四陰爻
。雖若包圍。實如拱衛(wèi)
。以人事言
。則猶賓主君臣。相對相環(huán)
。以成其用
。故四陰視兩陽若主人
。而兩陽視四陰若徒仆。雖主陷于群陰構(gòu)難之中
。而以得守正位
。仍可因應(yīng)委蛇。以圖自全
。此在各爻辭
。吉兇利害皆不同也。在下卦陽主中
。猶多受協(xié)
。在上卦陽向外。已可自存
。故下之兩陰
。不及六四為近信也。六四如親君之臣
。侍主之仆
。日久情通。相習(xí)有素
。分定勢易
。相交有禮。爻辭酒簋納牖
。言如進(jìn)膳宴主
。又如治觴待客。雖儉約
。不闕其供億
。雖恭敬。不足于禮儀
。為其因近而狎
。因親而褻也。又如拘囚之給食
。卒伍之得犒
。雖曰示恩。不過見意而已
。此其處分不同
。行權(quán)有別。陰雖賤而行勢
。陽雖尊而失時
。故雖受供奉。不足以快意也
。而以尊卑早定
。權(quán)力攸分
。亦使陰不得不暫致敬盡禮。以圖不陷于相違之嫌
。相害之意
。則釋文所稱剛?cè)犭H也。際指分際
。亦含交際之義
。以六四九五分際固定。交際必行
。此如客已在門
。不得不接以禮。士以被系
。不得不惠以恩
。此為坎險之用。而達(dá)于德教之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杂闪呢侈o證其微意也。

九五

。坎不盈
。只既平
。無咎。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卦九五爻辭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藏砸躁柸腙幹小6枮橘F
。卦以二五為中位
。而九五為主。以得位乘時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仓盼濉Ec下九二對
。一陽一陰
。雖若不配。實則內(nèi)卦為陰
。猶有剛?cè)嶂畡e
。如甲乙丙丁是。九五屬剛
。九二屬柔
。以五為陽位
。二為陰位也。是兩陽亦得相配
。下陷而上平
。下絀而上盈。亦成往復(fù)平陂之象
。故九二雖陽得中位
。其道虛。其勢卑
。其德不及
。而九五則與之反。虛者應(yīng)盈
。卑者應(yīng)升
。不及者應(yīng)達(dá)乎中庸。此九五爻辭有既平之語也
。然坎本柔
。后天代坤。乃始終不足之象
。故仍不盈
。言不可盈也。唯不可盈
。乃稱曰坎
。以其本陷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v反而不陷
。亦不過平而已。盈則過矣
。有余曰盈
。今坎九五雖得位乘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擅庥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求其平。卻不能從而培之
。以高出大地如山也
。坎乃水
。水本在下
。不得與山比。若盈則為山矣
。水而如山
。是謂變亂之象
。況原不得乎。則不盈
。正其得位乘時
。能反險為夷。反陷為安
。雖不盈
。非過也。適乎中行
。而成坎之德用
。只志于平矣。因六四之得合
。而九五固已平矣
。所求既遂。所志既達(dá)
。故曰只既平
。言但求平。而既求矣
。以其平
。故不盈。若盈又非平矣
。是不盈與既平
。其義一也。由上言為不盈
。由下言為既平。此固水之本性也
。水無不平
。而不可堆積以高于物。故不可盈
。盈則溢
。溢則害。害與陷皆失中
。唯平得中
。此九五無咎。在克平也
。前數(shù)爻之占無咎
。亦由九五之平而來。茍無九五
。則永陷矣
。奚望其無咎哉
。然九五不盈。固水之性
。即坎之情
。坎以下陷為用
。志不過于平
。以其不得再大也。

象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膊挥V形创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五雖得正位。而困于群陰之中
。雖已得平
。而猶有坎陷之慮。故釋文稱為未大
。以坎之大用在險陷
。若棄其險陷。是失其用
。且九五雖得平
。而因限于坎之本德。不能求盈
。如人之用時
。雖免于困厄。而不克大用
。為其有所制也
。又不盈即未大之義。大猶達(dá)也
。以既不盈
。則用不達(dá)。只在中原之間
。而不能達(dá)于至極之地
。因坎代坤。其用止于承乾代終
。不得與乾之大比也
。唯乾為大。乾知大始。能大生
。坤雖行地?zé)o疆
。而不得包諸天外。故坤利牝馬之貞
。西南得朋
。明其有所限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仓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雖出于乾。卻化于坤
。德用亦同坤有限
。而不克稱大也。不然
。九五正位
。應(yīng)以大稱。而爻辭乃指為不盈
。足見其取坤也
。以人言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矠槟I而在下
。必得心之下交。而后充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膊唤浑x。則不能大其生化之功
。即如水不照日
。不能布其云雨之澤。則雖有灌溉之利
。仍不能大生萬物
。故唯乾大生。而后天唯離代之
。此離日代天之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煞Q大也
。九五雖得中。而猶未大
。其德不盈
。此天所限也。故日常圓。而月多闕
。僅望日一盈
。以代成之道如是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泊ざ笏c月
。雖九五不能盈。此數(shù)所定
。理所制
。天道之常也。若變易則災(zāi)害至矣
。是未大者
。非不足于九五之用。乃明九五之用原未大耳
。不當(dāng)大而故大之
。則不獨無功。且失其平
。終不免于坎險之禍
。故至上六又逢兇矣。此爻為坎主用所存
。亦為生化所系
。順以成用。逆以成道
。茍明不盈未大之義
。則立身處世。皆不違乎道矣
。道本常虛
。德本自小。大與盈為道德之害
。雖施之于物
。求其備至。而育之于我
。則務(wù)去其大盈
。老氏道德經(jīng)。悉昭是義
。而其要仍不外平陂往復(fù)之理
。小者大之。大者小之
。盈者虛之
。虛者盈之
。于物唯水與月。于卦唯坎
。有此德用
。讀者宜深味之。

上六

。系用徽纆
。寘于叢棘。三歲不得
。兇

孔子《宣圣講義》

此坎卦上六爻辭也。上居極地

。當(dāng)變之時
。而為坎險已過之后。因變而反入險
。已安而又逢難
。則由坎用之所必至也。然在前之險
。為下陷
。為沈沒。為不得出
。而上六之險則非也
。以既經(jīng)九五之后。陷者已平
。沈者已升
。不出者已脫然自寧。原可不再遇險
。而以數(shù)之所至
。時之當(dāng)窮。乃復(fù)攖于難
。而遭夫困逆
。雖非陷下。而被系于徽纆
。雖非沉淪
。而被寘于叢棘。是雖已出
。而又遇縲絏之災(zāi)
。雖得安。而又逢困辱之厄
。爻辭所稱
。明其始終被人囚拘。不獲自由
。出彼入此
。其害相等。則以坎之不易用
。險之不可試也
。系同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绽g皆索
。而以別于鐵鎖。明其相待
。猶以柔也
。寘同置。放也
。叢棘罪人所居
。而以別于囹圄。明其至此非干刑也
。又如居喪守禮
。在苫塊之中。而四圍以棘
。故稱棘人
。又如失途跋涉。行荊棘之間
。而縛于草木
。故稱草莽。是皆明上六失乎常道
。被群陰所困
。舉足不自如。而永在坎險之內(nèi)也
。三歲言其非一時
。如困與豐三歲不覿一義。凡數(shù)最大者稱十
。以上至萬
。次者稱三。以推至眾
。皆多也
。如十年勿用。十年勿字之類
。以其數(shù)甚大也
。今云三歲不得
。以其在近年中不易出也。且時已窮
。位已極
。不獨難出。且有兇也
。此上六因坎之用險
。與初六習(xí)坎入坎。皆為悖道棄德
。冒昧以行
。逞智用謀。強(qiáng)勉從事
。乃不得坎險之用
。而反自受其災(zāi)也。故坎重在心亨
。心有不亨
。行必不達(dá)。重險之道
。非德教不足以勝之
。此象辭稱其必習(xí)教事常德行也。唯德與教始孚心亨之義也
。不然
。縱有權(quán)位
。時過則敗
。此上六之兇。以過九五之時也
。雖不入坎
。而被幽囚。其沉陷同也
。故圣人因坎而先德教
。因險而先心亨。知其難而守其易
。見其利而思其害
。始能終不敗也。

象曰

。上六失道
。兇三歲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上六以位高
。而爻為陰
。下逼九五。不得中道
。故曰失道
。且坎以陽得正位。為心亨之象
。若失陽。即乖心亨之道
。陽瀋陽升
。乃成未濟(jì)。既不能濟(jì)
。則奚由以利涉乎
。故曰失道。言如人失渡涉之道
。而欲行于水
。安往而不溺哉。易卦取陽以涉水
。凡言利涉者
。皆本夫陽。若陽失勢
。則不利涉矣
。坎卦兩陽中陷
。已不利涉
。況上六陰極。而不得附于陽乎
。是雖不涉
。尚難免咎。況已在坎卦
。是已入水中
。既無舟楫之資。復(fù)乏厲揭之術(shù)
。則其失道
。不免于兇。理數(shù)所必至也
。然兇以三歲者
。謂上六居窮極之地。雖變必需三歲之久
。氣數(shù)固如是也
。由吉轉(zhuǎn)兇
。由兇轉(zhuǎn)吉。皆非一蹴而幾
。一歲由寒而暑
。必經(jīng)春溫。由暑而寒
。必經(jīng)秋涼
。此變之?dāng)?shù)理有定也。三歲固言其期之久
。亦以卦原三位
。遇三必變。如坎三變則為離
。是險陷變而光明
。則兇亦變而吉矣。此可于八宮卦序證之
。乾三變交坤
。坎三變交離
。其變必至三始交對宮
。而卦德亦與本卦反。故兇三歲
。明其必待交離
。方免于兇耳。爻辭不得得字
。即含變字意
。言不過三歲。不得變易此數(shù)
。而脫于徽纆叢棘之困也
。坎以在下象水
。本無徽纆叢棘之象
。以上六高出水面。而至于山
。乃有此喻
。言出坎而受困。與初六之入坎陷窞者正相對
。一高一下
。一水一陸。地雖不同。而險一也
。故用坎固重出坎
。而尤重出險。不坎之險
。無異于坎
。行而失道。則無往而非坎矣
。此君子先德教
。求其孚于道耳。

《宗主疏述》

坎與離對

。為后天八卦上下主位卦
。以代先天乾坤。在六十四卦中
。其重要不下于乾坤
。以周易次序言
。則尤過于乾坤
。蓋周易卦位。乾坤退居兩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搽x適在正位。全體以之定其序
。一切以之辨其方
。不特為八卦之南北二地也。南離北坎
。與先天上乾下坤
。同而不同。在先天分上下
。為天地定位
。而后天分南北。為水火定序
。以先天分上下四方
。為立體。后天則分九宮八方
。為圓形
。此離代乾坤居上下位。其用實不同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矠殛柖の弧kx為女而居乾宮。陽陰異方
。男女殊地
。不得復(fù)執(zhí)先天之?dāng)?shù)以繩后天。故先天乾坤可象天地
。而后天坎離則不能自為天地
。先天乾坤可稱男女。而后天坎離則不能視作男女
。為后天陰陽已交
。生化已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搽x在天則如日月
。在地則如水火。在數(shù)則如奇偶
。在德則如剛?c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一言以蔽之。為后天一陰一陽代表而已
。稱為后天
。為其非純陰純陽。稱為代表
。為其非原物原類
。故后天乾坤退處隅位。而讓坎離居其首者
。實由后天萬物非復(fù)先天之單純
。生化變遷。莫不由水火發(fā)其源
。日月主其力
。譬之物類。其生也
。莫不由日月光熱
。與水火蒸潤。其化也
。莫不由溫游泳醖釀
。與燥濕煦育。是皆坎離所主
。而為一切造化功能所本也
。設(shè)無坎離。即無造化
。遂無人物
。更無世界可言。是坎離在后天之重要。視乾坤尤明
。而其功用
。實足代乾坤之道。為天地之宰
。在卦雖以之象水火或日月
。其實為生化之源。握變化之紐
。正如先天之乾坤
。為一切之父母也。故在先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x不過中男中女。而至后天
。則已進(jìn)為大父大母之象
。其所關(guān)于此世界者。又豈止南北二位之主宰已耶

坎離二卦相對

。其稱名乃由三畫卦。以二陰包一陽為坎
。言陽陷陰中也
。以二陽包一陰為離
。言陽自離而附麗于陰也
。是二卦之稱名。皆本陽言
。而皆本三畫卦言者也
。若重之為六。則名雖是
。實已不然
。如坎上下二陽在中位。反因陷而得蓄藏遮罩之用
。離以初上及中爻四爻分合連接
。反因離而得配偶消長之功。是六畫卦有異于三畫者也
。就三畫言
。則六畫者謂之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矠橹仉U
。離為重明。重則反其德用。即極則必反之理
。重險者
。險之極。反則為安固之用
。重明者
。明之極。反則為下照之用
。以其重而用乃殊
。故周易因之以坎代坤。取其有坤土厚載之德
。以離代乾
。取其有乾元大生之功。是以坎陽也
。而代陰
。離陰也。而代陽
。中男也
。而代母。中女也
。而代父
。其體原異。其用則同
。蓋后天陰陽既交
。陽以陰用。陰以陽用
。理數(shù)固如是也
。此義人多忽之。遂不明文王卦位之奧妙
。而后天卦用
。亦因之不通。今講及坎離二卦用
。揭出其義
。以為讀者告耳。

坎離二卦

。在天為日月
。在物為水火。在時為寒暑
。在人身為心腎
。實則后天陰陽之代表
。稱后天者。以非先天之純陽純陰
。乃陰已交陽
。陽已合陰。如日月寒暑之類
。非純也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雖名陽而異乎純陽
。雖名陰而異乎純陰。則所謂陽者
。不過陽得勢耳
。所謂陰者。不過陰得時耳
。后天生化之原
。本在交合之后。坎乃陽得位以主陰。離則陰得中以主陽
。兩者互配以成其用。如人身心與腎是也
。心合乎離。為陽之長
。腎合乎坎
。為陰之帥。而心非純陽
。故血統(tǒng)于心
。腎非純陰
。故氣原于腎
。氣陽物。血陰物
。陰陽對行
。而自分主客。故腎之精
。心能發(fā)之
。心之神。腎能育之
。發(fā)育之機(jī)
。非一藏所主
。而心腎實共司之。此衛(wèi)生者所最重視也
。亦凡修道者所必先知
。道書所稱取坎填離。煉精化氣
。莫不以心腎為本
。心有離之光明。腎有坎之潤澤
。二者合則長生久視
。分則病衰老死。此即天地生化之機(jī)
。亦全易消長之?dāng)?shù)
。今講坎卦。有關(guān)道要及人生壽夭健病之處
。實最重要
。望讀者細(xì)玩味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藏宰窒蠹白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均與坑近似。在俗呼坑
。在文為坎
。而后世不知坎即坑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蚕菁纯酉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俗呼設(shè)計害人為坑陷。即設(shè)阱陷獸之意
。阱亦坑也
。為掘土成井。上蓋以草棘之類
。使獸不覺
。而落入其中。故稱阱
。明其為土井
。中無水也。一作穽
。明其為穴也
。阱陷即坎窞之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卜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土深下陷
。入不易出。入坎窞者
。猶墜于深穴
。因不知而墜焉。是在設(shè)者為不仁
。而墜者為不智
。此坎之用近乎忍。而用坎者
。則利其忍也
。故用坎謂之智。言以智侮不智也
。智在深藏
。若露于外。則非智
。如以力挾人投井
。乃暴也。武力以脅人
。非智者所為
。蓋用智則恥用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仓秒U
。即以智代力。明示人以不虞
。而使之自陷于窞
。非智過人而何。此坎雖險
。而用稱智
。中庸曰人皆曰予智。驅(qū)而納之罟擭陷阱之中
。而莫之知避也
。可見陷于窞者
。乃智不逮
。非力不足也。然智有大小
。小智猶不智。大智若愚
。唯其善藏
。乃若愚
。雖以險利人之陷。而必先使之不覺
。而后可致其功
。此善藏者也。茍明示有險
。人將避之唯恐不及
。尚敢以身試之哉。故大智必愚
。至剛必柔
。至勇必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惨匀岢善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下成其高。而達(dá)夫愚成其智之用
。故坎坑也
。坑乃土亢二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貉云溥^高過剛。而其實則至柔至下
。此坎之用有異乎他卦者也
。人但知其險陷。而不明其高明
。則未得圣人制卦之義
。豈能致夫易用。而達(dá)于大道乎

坎卦取象于水

。而字從欠土。明其為地之低洼處
。土所不足
。水乃注焉。海洋湖沼江河溝井
。無一非低洼之地
。卑深之處。故土多而隆起者為山
。土少而洼下者為水
。此地面兩大異形也。在卦艮為山
。一陽在上
。明其高出地面
。其下二陰。即坤也
。而坎乃象水
。一陽居中。明其深注地中
。其上下二陰
。亦坤也。不居下爻者
。以水原在地中
。非地下也。即海洋江河之水
。似在地面
。若合高岸山阜平均言之。仍居其中
。此一陽在中
。明水亦陽也。雖五行火陽水陰
。而氣實互根于陰
。水根于陽。后天體用如是耳
。以坎為水
。故凡卦言濟(jì)涉者。皆關(guān)乎坎
。如既未濟(jì)
。其明證也。即除二卦之外
。他卦中所稱利涉不利涉者
。亦指坎言。如需訟之類
。以皆有坎也
。其無坎者。則或因互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蛞?qū)Α
;蛞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或因用。有關(guān)乎坎
。故亦稱涉
。而大過上六則稱過涉
。則以大過之后即坎
。因過而涉。因極而變
。明已由大過變而交于坎矣
。非坎本卦之用。且系大過之余
。乃占為兇
。以別乎前五爻也。大過本非坎
。而類坎之大象
。亦稱疉象。以中孚本離大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虔A象。大過與之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蛴蓄惪病H环钦婵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唯上六已極
。由變而交坎。遂有過涉之兇
。謂其涉夫坎險也
。坎以險稱
。而象于水
。是凡水皆險。而險亦多資于水
。如江河海洋
。實大險所在。古之舟楫無論矣
。即今輪舶汽機(jī)
。似可履險如夷。而一遇天變
。亦不免有傾覆之慮
。以其本為險地也。坎雖不僅以水致其險
。而水之險
。實首屈一指。故言坎之用
。輒借水為喻
。而凡類乎水者亦同。為其能傾陷也
。如俗所稱禍水流言之類
。其險正不減于江海也。人身中腎屬水
。智慧所出
。神光所生。人之目珠如水
。即腎之精也
。腎衰則目不明。思不敏
。在體質(zhì)
。小為酸為飲為濕。大為腫為喘為汗脫
。皆病之所成
。亦水之為害。此即坎之見于人身中者
。利害各異
。禍福不同。是在善致其用
。而后可收其功
。故易辭心亨云云。實以坎之利在心亨也
。亨通也
。通則不窒。水之用在流
。而害在蓄而不瀉
。水之功在潤。而病在泛而無涯
。皆由不能亨也
。不能亨。非水之罪
。乃心之咎
。故曰維心亨
。言其用重在心也。

坎以九五最得中道

。前已言之矣
。至上六。則又入于險陷之中
。與初六相似
。以極則變。變則反始
。理數(shù)固如是
。而全坎各爻
。與困卦極相類
。因困為兌合坎。兌為澤
。亦水也
。且澤為水歸宿處。水聚成澤
。有澤即無水
。故困稱澤無水困。以澤即水也
。故困與坎相類
。困各爻所占。與坎亦相近
。如困初六
。困于株木。三歲不覿
。上六困于葛藟
。六三困于石。入于蒺藜等語
。皆與坎上六辭義近似
。又如坎初六入于坎窞。亦同困之困于株木之意
。而坎六四所稱
。又同困之困于酒食。茍取二卦相勘
。則可知坎之與困
。固大同小異也。蓋坎為水而下陷
。水為大險所在
。困亦因水成象。其險陷如坎也。不過坎包其眾
。困舉其一
。坎概其大
。困指其細(xì)
。微有別耳。以坎言
。本險為用
。則無在非險。而困則因險有限制
。茍離澤可免于險
。是坎之險無量。而困之險有限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擦潮窘噪U。以二五得中乃自免
。三四得協(xié)于二五
。亦足自保。唯初上既乖于二五
。復(fù)為陰之所始終
。乃占兇。讀者所宜知也

坎之用以險

。而險道不易行也。全卦各爻
。多兇少吉
。即此義耳。如知險而行安則吉
。知險而行險則兇
。君子行必有中以為準(zhǔn)的。故見其險
。乃求其安
。因其陷。乃志于平
。因其下
。乃志于升。以底于至中
。而后險可用
。而道不困
。為天下之不可無險也。故設(shè)險以為衢
。為人情之不可試險也
。故指險以為戒。無過不及
。始致中和
。此用坎之大要。而重在能合乎離
。離為光明
。為升平。為高尚
。為寬大
。皆與坎相反相應(yīng)。得其合
。則為道用
。此即一陰一陽之謂也。知雄守雌
。知黑守白。道之微妙
。不外一中字
。若徒偏于一。未有不違道而害生者
。故圣人序卦以離繼坎
。明二者之不可離也。離則不祥莫大焉


道家經(jīng)典.C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611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道家養(yǎng)生功法及功家必備驗方
道家主張遵循自然法則
,按照自然規(guī)律處理問題,這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道家養(yǎng)生功法更是人類用大自然來保護(hù)自己的一種生存方式
。 子午功道家養(yǎng)生功法
,按照宇宙運行規(guī)律和自然法則行功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詳解
《易經(jīng)證釋》中孚卦 孔子《宣圣講義》中孚上巽下兌。風(fēng)行澤上
。四陽二陰
。與渙節(jié)之三陰三陽者異。節(jié)兌在坎下
。中孚兌在巽下
。渙巽在坎上。中孚巽在兌上
。是中孚卦得渙節(jié)者各半
。即以渙之上。合節(jié)之下也
峨眉道家秘傳養(yǎng)生六字訣
《養(yǎng)性延命錄·服氣療病篇》曰:“凡行氣,以鼻納氣
,以口吐氣
,微而引之,名曰長息
。納氣有一
,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
,吐氣六者謂吹
、呼、唏
、呵
、噓、咽
,皆出氣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胺踩酥ⅲ缓粢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元有此數(shù)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道”
 一、"道”是生命的本質(zhì)自從文明誕生的那一天起
,人類就想知道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為什么會是這樣
?生命 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對自然和生命本原的認(rèn)識
易經(jīng)周易第60卦,水澤節(jié)原文卦辭爻辭卦象預(yù)測應(yīng)用詳解
《周易》第60卦 水澤節(jié)第60卦■■ ■■■■■■■■■ ■■■■ ■■■■■■■■■■■■坎上兌下水澤節(jié)節(jié):亨
。 苦節(jié)不可貞。初九:不出戶庭
,無咎
。九二:不出門庭,兇
。六三:不節(ji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