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家園編輯手記:根據(jù)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其中缺漏之處,尚有待專家研究補充 |
《黃帝四經(jīng)?道法》
原文: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口執(zhí)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
。
□能自引以繩,然后見知天下
,而不惑矣。虛無 (刑)形
,其冥冥
,萬物之所從生
。生有害
,曰欲
,曰不知足
。生必動
,動有害
,曰不時,曰時而
□ 。動有事
,事有害
,曰逆
,曰不稱,不知所為用
。事必有言
,言有害
,曰不信
,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夸
,以不足為有余
。故同出冥冥
,或以死
,或以生
;或以敗
,或以成
。禍福同道
,莫知其所從生
。見知之道,唯虛無 有。虛無有
,秋稿(毫)成之
,必有形名
。形名立
,則黑白之分已
。故執(zhí)道者之觀於天下(也)
,無執(zhí)(也),無處也
,無為(也)
,無私(也)。是故天下有事
,無不自為刑(形)名聲號矣
。刑(形)名已立
,聲號已建
,則無所逃跡匿正矣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
。至正者靜
,至靜者圣
。無私者知(智)
,至知(智) 者為天下稽
。稱以權衡
,參以天當。天下有事
,必有巧驗
。事如直木
,多如倉粟
,斗石已具
,尺寸已陳
,則無所逃其神
。度量已具
,則治而制之矣
。絕而復屬,亡而復存
,孰知其神
。死而復生
,以禍為福
,執(zhí)知其極,反索之無刑(形)
,故知禍福之所從生
,應化之道
,平衡而止
。輕重不稱
,是(胃)謂失道。天地有恒常
,萬民 有恒事
,貴賤有恒位
,畜臣有恒道
,使民有恒度
。天地之恒常
,四時、晦明
、生殺、(柔)剛
。萬民之恒事
,男農(nóng)
,女工
。貴賤之恒立(位)
,賢不宵(肖)不相 放(妨)
。畜臣之恒道,任能毋過其所長
。使民之恒度
,去私而立公
。變恒過度
,以奇相御
。正
、奇有立(位)
,而名口弗去。凡事無大小
,物自為舍
。逆順死生
,物自為名
。名刑(形)已定
,物自為正
。故唯執(zhí)(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
,當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
,而弗為主
。故能至素至精
,(浩)彌無刑 (形)
,然后可以為天下正。
譯文:
作為宇宙本原的道產(chǎn)生了各項法度,法就像繩墨辨明曲直一樣決定著事物的成敗得失。因此既然制定了各項法度就不可違犯,法度一旦設立便不可廢弛。所以說如果能夠以繩墨法度自正
,然后就可以識天下萬物之理而不會迷惑
。
道體虛空無形,寂靜深遠
,萬物賴之以生。人一降生便有患害隨之
,這是因為人的本性中存在著欲望且這種欲望永無止境
。人生則好妄動
,妄動必有患害
。具體表現(xiàn)
在不能相識而動 ,甚至還逆時而動
。妄動必然妄舉事
,舉事則患害隨之
,具體表現(xiàn)在行事違逆事理或舉事不量力而行
,甚至行事不知功用何在
。凡人舉事必有言說
,
有言說即有患害,具體表現(xiàn)在言無征而爽信或口出大言不知尊敬他人
,或者明明做不到的事卻稱能做到
,或言過其實浮夸
,或力所不及卻揚言力量大有余
。
宇宙萬物萬事都生于道,其死生成敗都是由道決定的。禍福同出一門,人們卻不知道它們產(chǎn)生的原因。要想明白死生、成敗、禍福的道理 ,只有依靠道了。依靠道
,
就能把握所出現(xiàn)的細微事物的形和名,形和名的觀念一旦確立,那么是非黑白的分界也是隨之確定了。所以懂得大道的人示范天下的便是變通而不固執(zhí),功成而不依 賴它,順時而動不妄為,處事公正不以私意。因此天下之事便可以在形名確立、名實相符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各項法令制度都已確立,官職都已建置,那 么天下萬物就都在正道中了。
心胸廣闊,能包容一切的人是精明的,最為精明的人總能建立功業(yè)。遵循正道的人總能達到因時而靜的最高境界(至靜)
,至靜的人就是圣人
。大公無私的人總是睿
智的,至智的人可以成為天下所取法的榜樣。如果用法度來審定是非
,并且參照自然
、社會的必然規(guī)律
,那么天下之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證驗了
。事物繁多
,多得如
同倉中的粟米,然而法律制度一一設置具備了,那么再隱秘微妙的東西也無法逃脫。所以說法度已經(jīng)具備了,所有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和治理。斷絕了的世祀會重新接續(xù),滅亡了的國家會重新出現(xiàn)
,誰能知道其中的奧秘呢
?衰敗的國家又變得興盛了
,禍事又變成了福事
,誰能知道其中的究竟呢
?只要反求于道,便可以懂得
上述禍福、死生、存亡等產(chǎn)生的原因了
。應付事物變化的方法在于掌握平衡和適度
,輕重不當
,便是失道。
天地之間存在著永恒的規(guī)律,天下百姓各自從事著自己的本職,貴賤高低也都有它們確定的位置
,使用下臣有確定的方法,統(tǒng)治百姓有既定的守則
。四季更迭
、晝夜
交替,榮枯變換
、柔剛轉(zhuǎn)化便是天地間所存在的固有規(guī)律
。男耕女織便是老百姓所從事的固定工作
。有才德和無才德的人不能處于同等的地位
,就是貴賤都有它們確
立的位置。選任官吏時,職位的高低要與他們的能力相符,這便是使用下臣的確定方法
。去私門而行公道
,這是統(tǒng)治人民的既定守則
。如果一旦出現(xiàn)了不正常或超越
了常規(guī)的事情 ,就要相應地采取非常規(guī)的手段加以控制
。而治理國家所使用的常規(guī)和特殊方法是因事而施的
,明白了這一點,那么判定事物時也就不會發(fā)生偏頗了。
事物無論巨細大小都有它們各自存在的理由,而逆順死生等一切情況的發(fā)生都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的
;根據(jù)性質(zhì)就可以準確界定事物的名稱和概念了
,因而也就
可以對該事物做出正確處理。
圣人不但能體悟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還能了解君道和臣道所應存在的分界,又能詳察萬物發(fā)生及終結(jié)的內(nèi)在原因
,然而卻從不以天地萬物的主宰自居
,所以他能深遠廣泛的體悟萬事萬物
,并成為天下的楷模
。
《黃帝四經(jīng)?國次 》
原文:
國失其次,則社稷大匡 。奪而無予
,國必遂亡
。必盡天極
,衰者復昌
。誅禁不當,反受其央(殃)
。禁伐當罪當亡
,必虛(墟)其國
。兼之而勿擅
,是胃(謂)天
功。天地無私,四時不息。天地立,圣人故載。過極失(當),天將降央(殃)。人強勝天,慎辟(避)勿當。天反勝人,因與俱行,先屈后信(伸),必盡天極, 而毋擅天功。兼人之國,修其國郭,處其郎(廊)廟,聽其鐘鼓,利其資財,妻其子女。是胃(謂)□逆以芒(荒),國危破亡。故唯圣人能盡天極,能用天當。天 地之道,不過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又(有)央(殃)。故圣人之伐(也),兼人之國
,隋(墮)其城郭
,棼(焚)其鐘鼓
。布其資財
,散其子女
,列(裂)其 土地,以封賢者
,是胃(謂)天功
。功成不廢
,后不奉(逢)央(殃)
。毋陽竊
,毋陰竊
,毋土敝
,毋人執(zhí),毋黨別
。陽竊者天奪(其光)
,(陰竊)者土地芒(荒)
,土敝者天加之以兵
,人執(zhí)者流之四方
,黨別(者)
□內(nèi)相功(攻)。陽竊者疾,陰竊者幾(饑)
,土敝者亡地
,人執(zhí)者失民
,黨別者亂
,此胃(謂)五逆,五逆皆成
,
□□□□ ,
□地之剛,變故亂常
,擅制更爽
,心欲是行
,身危有(央)(殃),(是)胃(謂)過極失當
。
譯文:
為政治國如果失去正常的法則,天下就會不安定
。攻奪他國之地而不進行分封
,便不能真正滅亡其國并長久地占有它
。在征伐他國時,如果不能最終達到天道所限定
的準度,則經(jīng)過征伐本已衰落的國家會重新振興起來
。在討伐亂逆禁止暴虐時如果未達到準度
,反而會招惹禍患
。在誅禁理當治罪理當滅亡的國家時
,必須一鼓作
氣 ,使其成為廢墟。兼并了其他國家但不能獨自占有,因為這是冥冥天道所促成的功績
。由于天地的公正無私
,才有了四季
、晝夜
、存亡、生死等現(xiàn)象的正常循環(huán)
。
因為萬物各當其位,圣人才能夠成就萬物。任何事情如果超過了天道所限定的準度,都會受到天降禍患的懲罰
。在敵國尚處于強盛時
,要謹慎地避開它
。當敵國由強
轉(zhuǎn)弱時,就應該乘機去征討它,這便是先屈后伸的道理,而這也是由天道所決定的 ;由于受到天道的指導
,所以一切功德人都不能獨自占有
。
兼并他國后 ,便修治它的城郭
,占據(jù)其宮室
,享用其鐘鼓音樂
,貪取其資財,霸占其子女,這些做法是大逆天道的取敗之道
,必然導致國家危殆而最終滅亡
。所以
說,只有圣人在治國用兵時能夠合于天道。天地間的道理概括起來不過是“三功”而已。如果成就此三功再覬覦其他,那么就難免有禍殃之危了。
所以圣人的征伐之道是,兼并他國后,要拆毀它的城郭,焚毀它的鐘鼓,均分它的資財,散居其子女后代,分割其土地賞賜有賢能之人,總之不能獨自占有,因為這功績是天道促成的
。這樣才能功成而不去
,然后方能沒有患禍
。
在誅伐征討敵國時,不應從護生存繼對方的角度去審度問題(就是不能存亡繼絕,沽名釣譽;儒家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黃帝四經(jīng)》則很少講“祀”,多講 道、法、戎——錄者注),而在務耕農(nóng)桑,不要從刑虐死殺的角度去審視問題
。不要過度地使用地力而使土地凋敝
,為政治民,不可偏執(zhí)一己之私
。治臣馭下
,不使其拉幫結(jié)派
。征伐敵國不盡天極而空懷存繼之心
,則天反奪其名,勸農(nóng)而有刑虐之意
,則必導致土地荒蕪
,過度使用地力莊稼沒有收成
。國力貧弱
,則必有外兵侵 侮
。人主偏執(zhí)一己之私
,強奸民意,必被人民逐放而流徒四方
。君主馭下無術
,臣下結(jié)幫營私
,黨派紛爭,則必有內(nèi)外相攻之患。違逆誅伐之道
,必受其殃
。違反耕種之宜
,必導致饑饉年荒
。用地失度,必被侵失土
。偏執(zhí)己見
,必失民心
。黨派紛爭
,必導致國家大亂
。這些做法被稱為五逆,即是攪亂違背天地的常道
,改變破壞 常規(guī)的做法:專斷法令
、私設制度
,更動律令無常,一意孤行
,不知改悔
,最終會殃及自己
。這些的作法叫作違反天道
。
《黃帝四經(jīng)?君正》
原文:
一年從其俗,二年用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