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符經(jīng)三皇玉訣
軒轅黃帝制
序
朕詔文武百官同理國事,有護(hù)國岐師出班奏,表有奇怪鳥獸 ,銅頭鐵額
,坐高三丈,兩翅如刀
,飛騰遮蔽日月皆昏,在地吞石揚(yáng)沙,江河枯干
,又傷害人民性命甚多,天下無治
。遂詔文武百官車駕親出
,觀天下人民痛傷,視見蚩尤果有怪鳥難治
。朕前去至一大山
,夜見紅光紫霧
,白氣青霞圍繞不散。再詔文武盡視皆見
。岐師奏言:此山有名虛天壇第一洞天
,上臨玉清元始之宮。朕親駕到山
,有一石洞
,不知深淺,差勇猛壯士名重山
,身長三丈五尺
,使入洞內(nèi),用燭火前去
,經(jīng)三日三夜方出
。重山奏言:中有大石匣,金甲神人八員守定
,各執(zhí)斧銊
,仗劍喝云:不得到此。重山奏畢
,朕發(fā)心燒香
,上奏三清,愿臣有分開取石匣
,不避兇吉
,要知天地秘密天機(jī)之事。焚香告禮三清
,朕遂同入洞
。亦有紅光遶定,不見金甲神人
,朕于石匣見一卷經(jīng)
,號曰《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訣陰符經(jīng)》即將經(jīng)出洞,焚香拜禮
,上謝三清
。開看見字不常,盡是天文篆書
,三百余字分
,為三卷,上卷天皇
,中卷地皇
,下卷人皇。上卷按神仙抱一之道,中卷按富國安民之法
,下卷按強(qiáng)兵戰(zhàn)勝之術(shù)
。與天地陰陽萬物為祖宗,治國齊家持身不死之道皆從
。此經(jīng)乃青陽秀炁自然結(jié)成文
,每字方圓一丈。朕復(fù)回皇都
,再集文武百官
,議此經(jīng)事之理。盡言不知此義理
,不曾聞此經(jīng)出處
。朕遂行宣文天下,名山洞府恐有玄妙高士并世賢人
,深曉經(jīng)義之事
,曾收此經(jīng)者,便許奏呈解義
,如通此《陰符》經(jīng)義者
,朕賞金賜命。天下盡無此經(jīng)
,豈通道理
?朕遍訪名山洞府修道之士,盡拜為師
,求長生之路
,要解此經(jīng)之義,絕無人知義理
,盡是旁門小法
。自此四十余年,入道身衰
,皓發(fā)如銀
,道也難成。朕聞崆峒山有一高圣先生
廣成子,妙道深玄
,朕車駕親詣,自心屈弱
,膝行肘步
,禮拜侍立
,告求廣成子先生指教:臣自石室中得《陰符經(jīng)》一卷
,不曉義理,在世盡不通曉此經(jīng)
。今遇先生
,感天不忘
,要通此經(jīng)之妙道。廣成子先生言:此經(jīng)者
,是上天所秘
,在世洞天隱此經(jīng)一卷,鎮(zhèn)天下妖魔龍神精怪
,當(dāng)與世上有德行之人
。遇此經(jīng)者,修長生之路
,復(fù)升天道
,永世流傳天下通道有緣之人。此經(jīng)要知義理
,天下莫能知
。見今峨媚山有一高圣天真皇人,深曉經(jīng)義理
。廣成子同去侍見天真皇人
,朕問此《陰符經(jīng)》天皇、地皇
、人皇
、陰陽造化,治國
、治家
、治身、長生不死
,復(fù)升于天界
,如何修道?朕聞高圣廣成子先生說
,高圣天真皇人答
。朕當(dāng)時深曉陰陽造化成道之理心朕道成升天之日,恐后人通道修真者
,憑何經(jīng)文
,朕乃留此經(jīng)徧行于世,復(fù)隱此經(jīng)一卷于崆峒山
,又留九宮入卦
,分陰陽五行,奪造化
,動天機(jī)
,入室登壇,九宮局式,璇璣立斗
,時分候節(jié)氣
,金木生殺,擇真至寶
,取時造化
,內(nèi)煉輕清化神純陽之體,返金靈之虎變
,赫火龍?zh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騰炎天之上,入圣朝元之道
,集成文序
。又分造化陰陽,日月為象
,天地為父母
,八卦為子孫,太一行干坎艮震巽離坤兌
,天發(fā)殺機(jī)
,移星易宿,九宮之圖
。如后人獲遇此經(jīng)者不得輕泄不信之人
,若傳下愚之人者,墮九玄七祖入輸回
,永不得出期
,后殃及子孫也。
陰符經(jīng)三皇玉訣卷上
黃帝問曰:陰符者,何也?廣成子曰:此陰符二字,上可通天,下可察地,中可化生萬物,為人最尊。陰者,暗也;符者,合也。古之圣人,內(nèi)動之機(jī),可以明天地造化之根,至道推移之源
、性命之本。生死之機(jī)
,知者可究合天地之機(jī),操運(yùn)長生之體
。故曰陰符也
。
黃帝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夫神仙抱一之道者
,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之
。神仙抱一者
,乃是太一含真之炁。太一者
,乃是北極太淵之源
,乃虛無煉神之道,上天所秘
,世人不可得知
。子在人間,安曉此語
?一者
,天炁也。人將太一真炁與我真炁相濟(jì)
,更要知天時受
,天氣接人氣,人氣接天氣
,與天氣相接而不死也
。人若包含太和真炁,久而煉之
,乃為大丹純陽也
。陽者天道,故神炁合道
,乃為神仙抱一之道也
。
黃帝曰:中有富國安民者,何也?廣成子曰:富國安民者
,乃煉炁之道也。凡人將真精煉成神胎
,名曰胎仙
。故聚而成形
,散而成炁,故與道相通
。道者養(yǎng)炁
,養(yǎng)炁者,保神合于
大道。故曰真炁相濟(jì)
,久而用火緞煉成丹。若能全精炁
,煉作純陽
,故乃成丹換形,萬神皆安
,國中有寶
,故曰富國安民也。
黃帝曰:下有強(qiáng)兵戰(zhàn)勝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強(qiáng)兵戰(zhàn)勝者,乃真炁戰(zhàn)退陰氣也
。煉體純陽
,金筋玉骨,鶴體松形
,謂之純陽
,故得不死,以身為國
,以心為君
,以精為民,以形為爐
。首者
,鼎也。精滿于腦
,故用火煅煉成丹
。因精體見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鹫?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陽炁;息者
,風(fēng)也
。以風(fēng)吹火,久煉形神俱妙
。故曰:煉神之道
,存心于內(nèi)
,真炁自然沖和不死。故曰:煉百關(guān)精髓
,純陽也
。九竅炁定下關(guān),精炁不泄者勝也
。
黃帝曰:天皇者 ,何也?廣成子曰:天皇者
,先天之前
,五劫開化
,混沌之始也
。天皇一炁,圣化萬象
,主天圣玉虛圣境
,明皇之祖炁也。
黃帝曰:地皇者,何也
?天真皇人曰:地皇者,天皇一炁下降于地
,地炁受之
,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
,乃是洞神真境
,真皇之祖炁也。
黃帝曰:人皇者,何也
?廣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間
,虛無至理
,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
,太空虛中相合化
,金木五星為中宮,合乾坤八卦保護(hù)化神
,乃仙境主中元
,人皇之祖炁也。
黃帝曰 ;觀天之道
,執(zhí)天之行
,盡矣,何也
?天真皇人曰:觀天者
,乃丹陽之炁,純陽之物
,精氣運(yùn)而不絕
,升沉往還,周時復(fù)始
,包含萬象
,乃青陽之炁。天地者
,陰陽之精
,天氣下降,地氣復(fù)升
,升而復(fù)降
,人在其中而不知其理。天之陽精為日
,地之陰精為月
。日月運(yùn)而不休,寒暑煎而無息
。凡人不知身內(nèi)亦有天地之炁
,天氣升降有時。人知者
,觀天之道
,執(zhí)天之行,盡矣
。
黃帝曰:何謂不知?廣成子曰:頭以象天,清陽之本,足以象地,濁陰之源。人能內(nèi)含天地之道,與天地齊年。人身中有真陽之炁,藏于陰精之內(nèi)。精炁者,真炁之母;真炁者,精炁之子。常將子母相守,故不死。復(fù)歸其源為人,不知時日。天樞之上,天元一炁主之;天樞之下,地元一炁主之;天樞之中,陰陽真源主之。人用天時,混元正一之炁上下無窮,與天地齊年。乃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 ,盡矣
。
黃帝曰:人用者 ,何也
?天真皇人曰:圣人存精養(yǎng)氣以保形神,人不知者
,貪欲亡精
,用心失神,勞形散氣
,更不能使其神氣合道
,不知天地之升沉,日月之運(yùn)轉(zhuǎn)
,故死也
。以其分受日月之炁,若能觀此天地
,與我同耳
。為人不知天地之理、陰陽之旨
,若合地天之體則至矣
。此乃人之用也。
黃帝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何也?廣成子曰:天受一炁,內(nèi)含五星之正炁,而稟清濁之源;地受一炁,故生二儀,復(fù)升于天,造化以成三元。布列四時,中有五炁推運(yùn),共成五行。五賊者,則五行之正炁也。人能賊天地之炁,奪陰陽之造化,混三元之返覆,復(fù)四門之往來,一炁皆同,故成道也,乃五賊也。
黃帝曰:天有五賊,如何用也
?天真皇人曰:五賊者,是五炁也
。長養(yǎng)萬物生殺之機(jī)權(quán)造化之本
,始天以五炁聚而成形,散而為風(fēng)
,子能知道之源者藏于身中分而滿于體內(nèi)
,精氣與天炁相濟(jì),久而煉成丹
,是五行之正炁也
。天炁下降,地炁受之而不相離
,人在其中
,五炁之內(nèi),若能賊之
,故不死也
。吾今二十萬二千歲矣,皆因知五賊造化返復(fù)之理也
。吾今傳受五賊之理
,子與吾皆同,子若不知五賊之理,故有死矣
。若能從吾之言
,賊天地五星之炁,則不死也
。乃五賊之理也
。
黃帝曰:五賊在心,施行于天,何也?廣成子曰:人身中亦有五行之正炁,五行正炁者,五臟之氣也;五臟之氣者,五賊也。水得其一者
,人腎屬于水。未生之前
,道為之本
,先生左腎,象北方大淵之源
,造化之本
,為青陽之炁,號曰青龍
,屬木
。次生右腎
,屬金
,內(nèi)有真精,主五行之正炁
,號曰白虎
,乃是白元君一炁。二腎內(nèi)生白脈二條
,上涌朝元
,通靈陽之宮,復(fù)降下通于巽
。坤中有五炁聚四時合于干
,艮出天甲入戊己之內(nèi),乃道生神之始
。人按天時相接天地之炁
,頭圓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炁
,聚而入于絳宮
,達(dá)于筋骨,升而朝于鼎內(nèi)
,復(fù)降涌泉
,入于中黃之宮,混合萬神
,故青陽至首群陰皆散
,更用五行正炁,內(nèi)濟(jì)共一鼎煉成丹
,故不死矣
,乃施行于天也。
黃帝曰:宇宙在乎手,何也
?天真皇人曰:宇宙者,天地
,陰陽萬物之本
,受陰陽而成形。陰者地炁
,陽者天炁
。天炁下降,地炁受之
,地炁上騰
,天炁接之。天炁地炁相交
,陰陽感契
,萬神生化成象。上古圣人把握天地陰陽造化之元機(jī)
,機(jī)者在于用
,知者得而守也。守者
,道也
,而不死也。故曰宇宙在乎手也
。
黃帝曰:宇宙在乎手者,如何用也?廣成子曰:天地交合
,宇宙不散內(nèi)
,造化生神,立陰陽神機(jī),則成大道
。大道者
,無為也。無為則命不亂
,命不亂則神不移
,神不移則精不散,精不散則氣不絕
,更以道氣通行而固身
,若運(yùn)于精火相隨,緞煉成金丹者
,乃自然也
。吾知宇宙之機(jī)運(yùn)
,而連連行之
,合于天地之作
,勿令放也,久而神自朝元
,故不死矣
。乃宇宙在乎手者也。
黃帝曰:萬化生乎身者 ,何謂也
?天真皇人曰:萬化者,神也
,精不散而神不離
。神室者,萬神聚會之鄉(xiāng)
,在昆侖之中
。五炁聚于內(nèi),人能將真精炁結(jié)成神胎
,朝于鼎上
,故曰至圣。萬神皆聚而為一
,凡人移精失炁而不能保神,是不知生身之法
。生身之法
,陰陽之道,故曰:萬化生乎身也
。
黃帝曰:何者生身之法也?廣成子曰:從一炁所生,而不知一炁之造化,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人受一炁
,化成三炁
,神氣精此,乃生身之法也
。
黃帝曰:一者,何也?天真皇人曰:一者,天地之根,陰陽之祖,萬物之首,乃生神也。子能知真一之炁,而萬物自生則不死,故曰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