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此為熊春錦版本馬王堆出土的《德道經(jīng)》
德篇
第一章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
第二章 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fā),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第三章 聞道(41)
第四章 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五章 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自名也。 勿或之而益,或益之而 。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
第六章 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致堅。 無有入于無閑,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
第七章 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第八章 請靚(45)
大成若缺
第九章 知足(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第十章 知天下(47)
不出于戶,以知天下;不規(guī)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遠,其知也少。 是以圣人
第十一章 無為(48)
為學者日益
第十二章 德善(49)
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第十三章 生死(50)
出生
第十四章 尊貴(51)
道生之
第十五章 守母(52)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第十六章 盜桍(53)
毋道身殃
第十七章 善觀(54)
善建者不拔
第十八章 含德(55)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十九章 玄同(56)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坐其兌而解其紛
第二十章 治邦(57)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奇物茲起;法物茲彰,而盜賊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
第二十一章 為正(58)
其正,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訞。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第二十二章 長生(59)
治人事天,莫若嗇
第二十三章 居位(60)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也。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二十四章 處下(61)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 牝恒以靚勝牡,為其靚也,故宜為下。 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
第二十五章 道注(62)
道者
第二十六章 無難(63)
為無為
第二十七章 輔物(64)
其安也
第二十八章 玄德(65)
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
第二十九章 江海(66)
江海所以能為百浴王者
第三十章 安居(80)
小邦寡民
第三十一章 不積(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
第三十二章 三寶(67)
天下皆謂我大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zhì)真如渝
夫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