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玉碑子
經(jīng)名:太清玉碑子 。撰人不詳,約出于唐宋間
。假托葛洪與鄭思遠問答
,含內(nèi)外
丹道。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眾術(shù)類
。
太清玉碑子
葛稚川稽首鄭思遠曰:洪切聞之,權(quán)輿陰精陽精,陽精魂立,陰精魄成,兩精相薄,而生神明。神以形用,形以神生。神之云逝,形亦斯斃。敢問先生,其神可全乎,其形可延乎。
曰:神以道全,形以術(shù)延。
又問:道術(shù)之旨何如。
曰:道隱無名,衛(wèi)彰有實。術(shù)彰有實,其術(shù)可行。道隱無名,而道可成。道成而神自全,術(shù)行而形自延。
洪曰:道隱無名,始存乎象外。衛(wèi)彰有實,末在乎殼中,唯愿先生少垂開獎。
曰:夫術(shù)俯仰屈伸,胎息漱津,御少女以還精,餌朱兄以存身,過此以往,非吾所聞。
洪曰:還精之衛(wèi),昔已聞命
。存身之法,今愿發(fā)蒙
。
鄭君曰:取金之精,合石之液,結(jié)為夫婦
,列為魂魄
,一體混沌,兩情感激
,河車覆載
,鼎喉私咽,洪爐烈火
,炎焰煽赫
,煙未及黑,焰不霞碧
,如畜扶搖
,若
藏霹靂,詫女氣索
,嬰兒聲寂
,透出兩儀,麗乎四壁
。時歷幾多J馬馳一驛
,宛其死矣,釋然從革
。惡黜善遷
,情回性易。紫色內(nèi)達
,赤芒外射
。照若火生
,又疑血
滴。號曰中還
,可超大厄
。退藏於密,服之無教
。霧散五內(nèi)
,川流百脈。骨變金石
,顏回玉澤。陽德乃敷
,陰功私積
。南宮度名,北帝落籍
。為道之首
,為仙之伯。
勿授非人
,恐招譴謫
。
洪曰:天地至大,比身由小。制至精以成藥
,孰淺識之能了,夫何慮乎
。氣雙乃和
,氣獨則悄。和則增壽
,悄則速夭
。命之一絕,難為再紹
。然則理以意求
,意
在言表。今試言之
。夫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金一石之謂丹。石則乘陽而熱
,金則乘陰而寒
。其服食也,取表陽而伏陰
。其征應也
,俾魂散而魄嬋
。類水流而就濕,火
動而赴乾
,其勢必然
,其理可觀。伏望先生
,更容請益
。
曰:吾子之言,精義可采。彼陽之終巳
,此陰之極亥,分為四時
,周行不殆
,天地相感,日月相配
,胡可闕諸
,略舉其大。且石液鬼隱
,金精山在
,皇孤陰之獨
化,一諷九幽之可待
。曷若君子之好述
,類淑女之良配,然后陰陽得中
,魂魄無外
。嗟世人之電光,指桑田之變海
。爾言合於仙訣
,吾道得之真宰。
洪曰:率臆之言,偶符真理
。伏煉石液,其術(shù)奈何
。
曰:有物有狀,可大可久,采乎蠶食之前
,用乎火化之后
,盛湯自上以淋下,注釜虛中而見受
,日月周旋
,五伏伺候
,崇鑰疾鼓,金汁不走
。水以沃之
,則從有
而入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鹨陨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則自無而生有。素粉輝而雪暫
,黃酥凝而金丑
,轉(zhuǎn)制不已,神趨鬼驟
,提挈意氣
,反復衰朽,金歟石歟
,天年地壽,勿著於文
,訣之在口
。
瑤瓶歌曰
瑤瓶圓固,瓷蓋全光。上下相得
,犬牙相當。三分之一
,天地之常
。徑寸闊狹,一外之強
。非論高綱
,豈論原陽。勿棄純元
,外際是急
。藉藤攪和,終令相入
。
固至再三
,每盡內(nèi)濕。審是銖兩
,銷鑠相得
。乍紫乍黃,或白或黑
。攪和渾沌
,不辨南北
。天地之常,圣人之則
,立制唯火
,蠣粉唯膩,但令堅牢
。不必五二
,際會
欲固。應須引氣
,圣賢傳法
。消息在意,始定城郭
。修竟武陳
,先巡五節(jié)。后傳六神
,上下騰躍
。赫然有文,形體消化
。乃變靈真
,靈真悟難。迷徒不易
,失在抽
添
。得在受氣,不死之道
。非人須秘
,余傳天師。崆峒石記
,從古歷今
。學者如麻,不得其妙
。竭力傾家
,欲知其要。須猛三花
,渾沌昏黑
。霧散煙霞,欲得靈通
。
七返乃妙
,危奪電紅。輝光迥照
,棱角挺生
。徹禮全耀
,古賢秘傳。神仙之要
,寒泉沉伏
。驅(qū)出太陽,溫飯飛騰
。辟除陰殤
,研之唯細。藥之非常
,九如篆菽
。不可
令強,每旦三粒
。甲子為始
,至于千日。通靈徹視
,容色紅白
。顏如童子,安神定息
。千秋永祀
。
太上訣付天師二首
五符三花并軸轄,兼之北方自相煞 。更足一日成半月,黑金逐出白如雪
。黃金滿堂無斷絕
,奴婢相投赤如血。父子不得相傳說
,神道幽冥相謫罰
,與汝緣探傳口訣。
太清經(jīng)口訣符
八水八火,二八成斤。日魂月華,漸自相因。不貴貨財,莫遣家貧。后土有感,皇天無親。猶戀世榮,不死老人。郁郁青青,長保陽春。
陰長生歌
天生牙,白丹砂,合其氣,同一家。路不錯,智無華,道在此,起云霞。汝死緣我命,我死緣汝生。金因黑白功,得我全五行。
五金歌及龍虎訣
夫修道者,求長生之理,若不得大還,終無成日。遇此訣者,多生積福,方值此訣,探宜秘之。若傳非道之人,七祖受罪,殃及子孫。夫修事大藥
,不在藥味多
事,在法象合度
,君臣相使
,得神仙之要,合道之宗
,大還之力也
。久服延年,得神仙之功
。不解消息
,其石藥終有毒,不可行
,用之必傷
,如何更得長生耳。君臣
相使篇云:夫鉛汞者,是大還之根
,能與金為本
。八石為主,無性而熱
。陰居其陰
。有性而玲,腸居其陽
。故云:陰腸相反
。以陰即是君,陽即是臣
。石浮金沉
,君
臣相得,浮沉合度
,藥物和會
,即是神仙之要妙。若不知君臣
,不悟和會
,徒費千金,終無得成理
。若知君臣
,合乾坤,且以鉛為君
,能引五藏
。汞為臣,能煞三
賊
。且曾為使
,能存其神,而明其耳目
。雄為將,能爭四夷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參同契》云:用鉛不用鉛
,五金出自鉛
。用鉛不用鉛,還丹出於鉛
。用鉛不用
鉛
,更向鉛中作。用鉛不用鉛
,金自出於鉛
。賢者審思之
,方知道可成。用鉛不用鉛
,鉛是五金之筋髓
,七寶之良媒,五金切忌錫
,亦不得用之
。大還丹二味,與天
地畢
。既五金切忌
,而用何物所制。答曰:欲得制之
,黃芽為根
。黃芽是何藥物,所制用何鼎器
。
五金歌曰
鼎鼎元無鼎,藥藥元無藥。黃芽不是鉛
,不離鉛中作
。胡歪子又問:黃芽不離鉛,不離鉛中作
,是何物所制
。又云:不用五金八石,黃芽從何而生
。魏公答曰:
種禾當用粟
,狐兔不乳馬,幫雀不生鳳
,異類不知種
,安能合本居。點金須用金
,點銀須使銀
。若也世人盡用五金八石,并不成矣
。
大還丹歌曰
鉛若是真,不失家臣。鉛若不真
,其汞難親
。青腰使者,赤血將軍,白虎為腦
,黃芽為根
。若也世人直下用鉛,舉世不識汞及青腰使者
。此云:是曾青空青
,又
云赤血將軍者,黃丹也
。綠世人愚迷
,方盡患惑,用此黃藥變換
,無有得成
。曰:夫大還丹本源,青腰使者是水
,赤血將軍是火
,白虎為腦是汞,黃芽為根是鉛
。若
說還丹本源
,黃芽是一,汞是二
,分兩是三
,水是四,火是五
,此者是象五行
。其合陰陽,十月滿足
,離母胞胎
。汞屬束方,鉛屬西方
,水屬北方
,火屬南方,黃芽
屬中方
,此象金木水火土
。黃白各居一邊,能依此法
,萬不失一。其於口訣
,吾欲書於竹帛
,上恐泄天機,下恐沉劫罪,世人不合聞之
。道本養(yǎng)貧濟生
,余有剩者,
即布施供養(yǎng)
。若以奢華分外漫用
,即立有禍生。受道不著藥主
,立生禍患
。夫大丹兩物共成,不入雜藥。若用五金八石,各別有用處
。并不入大還丹
。綠世人不會,
錯用合煉丹藥
,以充點化。此是小術(shù),不得為大丹
。良有所以,其硫黃是太陽之精
,水銀是太陰之精
,一陰一陽,合為天地
。硫黃者能制水銀
,內(nèi)含赤氣。硫黃一
制
,變成丹砂
。為先從水銀,卻反丹砂
,為之九轉(zhuǎn)
。綠是后硫黃是太陽之精,不得伏火
,將陽制陽
,陽乃漸衰,陰力即玨
,得硫黃制之
,便成丹砂。雖被制成丹元
,
未能伏火
,事須易過九轉(zhuǎn)
,然可得伏火者,是水銀也
。每一轉(zhuǎn)用硫黃
,至九轉(zhuǎn)用水銀,分兩不折
,硫黃不見形影
,何以水銀長存。蓋水銀是陰
,硫黃是陽
,乃至九
轉(zhuǎn),被陰伏盡
,陽既衰敗
,其汞乃伏火矣。一名九轉(zhuǎn)丹砂
,二名小還丹
。此藥并不堪乾水銀,只可點鐵成金
,點銀成金
,亦甚堪服食,更不堪諸用
。
又金歌曰
丹砂丹砂,濟命濟家。養(yǎng)得姹女,嫁與黃芽。其丹砂安一粒在掌中,曠野之處,得百禽歸奏,烏食成鳳,蛇食成龍,人餌長生,與天地同畢。收人魂魄,反老歸
童,得姥女玉童來侍藥,其中四十九種為丹田,內(nèi)有一十四般,化為銅鐵及金銀等。此并不干大道之數(shù),是以列之於后。一一用之 ,各有去處。綠世人不會
,所以纂
集,將來欲造還丹
,若用此藥
,舉世不成,皆定之本緣
。
李真人與淮南王劉安受道曰:從太虛將來,此五金八石定本,知通靈合於神理,審詳之方知定本。愚迷之者,切不得傳之。神當減籌,殃及子孫。
《黃帝陰符》云:同師者受,閉在於金口金柜,千金勿傳,萬不失一。
五金歌曰
家有紫河車,黃金滿我家。更有福相感,萬世自榮華。
五金相類贊曰
硫黃堪點化,此藥定不虛。不干還丹事,出在舊方書。又云:雄黃點化,亦不入大還丹之數(shù)。何以不入,乃別有用處。此雄黃變得九轉(zhuǎn)之丹,勿以非之,即有術(shù)也。余有一百二十六般金石。
大還丹歌曰
白馬牙,好丹砂,卯酉二八和一家
。知上下
,猛三花,一刀圭
,定君夸
。此道遞相傳受,一一慕至
,感神曉會其義
,方知大道難求。若會大道根元
,即解掩閉其
口
,藏於金柜。嗟此世人愚迷
,不見其義
。此道非遠,廣覽方書
,及習古人糟粕
,何以無成。謂之下流
,錯藥草
,不會其義,是以無成
。何以知之
,蓋歌曰:不怕藥
不圣,只恐藥不正
。不怕藥不神
,只恐藥不真。藥若真正
,的有神圣
。曉會其義,此乃通靈之人
,何愁大道不成
。九霄君曰:南方之水,北方之金
,陰以處陽
,陽以
處陰。往來不別
,一浮一沉
。年經(jīng)歲往,共枕同裊
。此
金丹秘要言也。鉛汞二陰
,還丹之心,不遇道者
,徒費千金
。覺者思之,水土相臨
,有無相貫
,仙圣相尋。留
思精確
,知道幽深。
軒轅於峨眉山授皇人三一法
心不妄兮神自安,魂魄伏兮鬼無綠
。至藥成兮道自玄,霜雪凝兮保萬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鹑昭踪怙w九天,不在靈符隱化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