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五大流派

      北派丹法:《上品丹法節(jié)次》衡陽道人李德洽原述
      ,金蓋山人閔一得續(xù)纂
      ,受業(yè)孫閔陽林校訂。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上 品 丹 法 節(jié) 次
      衡陽道人李德洽 原述
      金蓋山人閔一得 續(xù)纂
      受業(yè)孫  閔陽林 校訂


      煉 己 存 誠 第 一
      嘗觀紅塵之中

      ,紛紛擾擾,大抵皆汨于利欲
      ,非滯功名事業(yè)
      ,即自玩忽年華,不知復還本性
      ;間有夙生智慧希求大道者
      ,而機緣不偶,卻遇庸流指引
      ,陷入曲徑 旁蹊
      ,終身莫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酥恋乐幻饔谑酪簿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予因夙世良緣,幸遇真師
      ,得參《上品丹法功夫節(jié)次》
      。今已效驗
      ,不敢自私,務為剪荊除棘
      、辟門引路
      ,直指坦 平大道,便人按步循行
      。如有好道之士
      ,立心誠篤,信受無疑
      ,須即澹嗜好
      、寡言語、省思慮
      、薄滋味
      、慎寒暑、均勞逸
      ,以期志氣清明
      ,乃可希登仙品。務必先存 誠以煉己
      ,煉凈后起之習染
      ,獨露先天之真體,即孔子所謂克已復禮之意
      。學者果能煉去凡心
      、獨存真性、無論行住坐臥
      、應事按物
      、立身行己之際,將平日七情六 欲種種妄想念頭刻刻掃除
      ,當不見不聞之際
      ,默默檢攝己心,于忽起忽滅時提防
      ,馴致乎不識不知之際,尋其趣味
      ,則萬般虛妄幻想更無從起
      ,即是起首慎獨功夫。 直待俗緣頓息
      、神思漸清
      、收拾身心退藏于密、即歸中宮祖竅
      ,從此勿復外地
      ,一味凝神定慮
      ,養(yǎng)我本來一點靈光,常應常靜如太虛之有容而無礙
      ,乃可以深造無窮 盡圣境也
      。此節(jié)功夫,或一二年
      、三年四年
      ,積久益善,磨煉過一番
      ,方可入圜修煉
      ,行下節(jié)功夫矣!
      [ 閔陽林曰:煉己存誠
      ,核即克已復禮心傳
      。原本說法浮游,未見功訣
      ,且云與孔子克己復禮之意有別
      ,定是訛舛,謹遵師命改訂切實
      。至此節(jié)功法
      ,專為養(yǎng)開玄竅而 設。學有體質(zhì)利純之不齊
      ,故有“一二年或三年四年
      ,積久益善”之切訓也。其下十一節(jié)
      ,悉遵先師纂定
      ,校訂無訛。]



      筑 基 培 藥 第 二
      學者既有前功
      ,方可擇靜地為圜室
      ,遠避塵氛、供設東華帝君
      、正陽帝君
      、純陽帝君、海蟾帝君
      、重陽帝君
      、紫陽張祖、杏林石祖
      、道光薛祖
      、泥丸陳祖、玉蟾 白祖
      ,以及北派諸祖神位
      ,本支經(jīng)籍度師
      ,長燈香火祀之,日漸收拾身心
      、斂藏神氣
      ,同歸中宮祖竅之中,存抱元守一之訣

      [閔小艮曰:謹按上品丹法
      ,乃以身為壇爐鼎灶者。今謂入圜
      ,又令設供列祖列宗
      ,尚為中下學人說法,令從洋洋如在無形與聲之靜境直造無無亦無地位
      ,倘或中 懈
      ,藉以觸目警心、不敢廢撤
      、念復恒誠焉爾
      !上智之士,動與天俱
      ,自強不息
      ,斯所謂“上帝臨汝
      ,敢貳爾心”乎
      ?]
      夫人之元性
      ,即是金丹
      ,即是大道,即是無位真人
      。世人不明修煉金丹是修個甚么
      ,所以到底無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蓱z無人指點
      ,埋沒了多少有志氣的人。若知
      丹道之元神即 是自己元性
      ,是吾固有之物
      ,借身中先天一氣點化煉成純陽之體,安有修煉而無成者乎
      ?王祖師云“本來元性喚金丹
      ,四假為爐煉作團”是也。中宮祖竅
      ,即是太上 所謂玄牝之門,修煉金丹
      ,全在此竅
      。所謂“守一而萬事畢者”此也

      [閔小艮曰:謹按中宮祖竅,洵是玄牝之門
      。但此中字
      ,須要認得真,不要認做有形有所
      ,乃是不偏不倚
      、無過無不及之中。故無方所
      ,亦無內(nèi)外
      。曰珠、曰黍 米
      ,又曰牟尼
      、舍利、金丹
      、太極
      ,許多假名別號,皆在此中取得種得煉得圓得脫得化得也
      。但此中宮
      、此祖竅、開之入之
      ,端在克己功純
      ,造至自然,以致虛極而 靜篤
      ,則已深入彀中矣
      !一失虛靜,便墮竅外
      。惟隨機動靜
      ,不雜己念,則自頭頭合道
      。蓋此一竅
      ,道曰立和,核即儒之人禽
      ,釋之魔佛
      ,都在幾希之間。第此玄竅 左陽而右陰
      ,故曰玄牝
      ,則與人禽魔佛究有異者,何以故?陽乃真陽
      ,陰乃真陰
      ,均屬先天,故可統(tǒng)曰玄竅

      泥丸氏曰:“‘機動則人玄
      ,機靜則入牝’,此乃自然之至道
      。然而《修仙辯惑論》乃有‘念頭動處為玄牝’
      ,斯議為何?蓋自靜中觀動而言
      ,是即儒釋所謂人禽魔佛也歟
      !若夫《金丹四百字序》乃曰‘在人身中,莫向他求’
      ,故其正文有云‘此竅非凡竅
      ,乾坤共合成’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泥丸氏又曰:“此是假法
      ,然不于此處尋求,萬無得入之理
      。何以故
      ?此一竅也,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
      ,故爾黍米能藏大千、能納三才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得體各訓,紫陽所示
      ,切且近矣
      !我祖泥丸慈示假法,旨哉旨哉
      !三才都在玄竅之中
      ,我身豈在玄竅外哉?我身既在竅中
      ,我身祖竅反在玄竅外乎
      ?得故信:從祖竅直入,隨而念絕情忘以事之
      ,果頭頭自在矣
      !不敢自秘
      ,謹以告諸同志,惟愿同志息心體之
      。 ]

      在人身中
      ,心下腎上,中余一寸二分之中
      ,此乃先天元始祖氣之竅。學者認清一條門路
      ,方可修行進于大道
      ,又須從形體上—一收提,則元神方有正位可居
      。古 人云:“有一寶珠
      ,閉在形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獠恢艘粚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即在六根門中,時時放大光明
      ,人多不悟
      ,所以虛生浪死,吾今指出路頭
      ,顯然明白
      。人身雖有六根,總從一根 所發(fā)
      ,機要惟是:三元混一
      ,四象合和,歸于虛無
      ;使身心意不動
      ,收攝我后天之神,歸于中官
      ;時時覺照
      ,刻刻規(guī)中,存抱元守一功夫
      ;久久純熟
      ,精氣神全,玄 牝立基
      ,能生真氣
      ,化生真鉛,再究以下功訣
      ,其功方應
      。此是天仙修證之妙機,得之者立躋圣域,非具大智慧者
      ,安得領悟此中玄奧哉

      [閔小艮曰:此節(jié)所述,雖屬假法
      ,若不假此作為
      ,學無進路。立關玄奧
      ,萬難得開
      ,而開法不在有為,乃在虛無不動四字
      。所謂門路
      ,乃是一根;所謂作為
      ,乃是 混一合和
      ,與夫歸使收攝等字也。及既歸宮
      ,蓋已透入玄竅
      ,是為假法之初步。若夫時時覺照
      ,乃是二步要訣
      ;刻刻規(guī)中,乃是三步功法
      。學者遵此修持
      ,而所持者 抱元也,守一也
      。元者何
      ?元始祖氣也;一者何
      ?本來元性也
      。功夫久久,自造純熟
      ,既造純熟
      ,三寶乃全。而下不曰基立者
      ,尚是玄牝初立之始基
      ,氣未化氣、元 命未復也
      。追至氣返化氣
      ,真鉛始至
      ,到得真鉛將至,即可從事下訣
      。學者務須體認
      ,只此活子片響,頓然鉛至汞應
      、遂爾凝結
      ,全賴夫煉己筑基功足耳!太虛氏 曰:“陽生則陰應
      ,理有不期自至者也
      。”泥丸氏曰:“不愁真陰不我應
      ,只恐陽生未必真”。學者可以悟矣
      ! ]
      前功嫻熟
      ,然后體認存神入氣穴功夫。將眼耳鼻三者皆收拾向里
      ,目不外視
      、耳不外聽、鼻不外臭
      ,俾元神都歸于氣穴之中
      ,自然呼吸調(diào)勻,綿綿若存
      ,是培藥 之真口訣
      。陳虛白云;“垂簾塞兌
      ,窒欲調(diào)息
      ,離形去智,幾于坐忘
      。勸君終日默如愚
      ,煉成一顆如意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卑子耋冈疲骸拔嵩鰩熣婵谠E
      ,只要存神入氣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 言筑基口訣也

      昔者明庵劉祖師云:“下手立丹基,休將子午推
      ,靜中才一動
      ,便是癸生時”
      。此種語意皆為初入圜者而言也。所謂“立丹基”者
      ,止言培藥時事
      ,非謂采大藥 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靶輰⒂谖缤啤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恐人疑于身中升降之子午周天、或疑是子時午時下功之事
      ,故以休將兩字醒之
      ,以別其用功之次第也。其所謂“時”者
      ,即《入藥鏡》所 云:“十二時
      ,意所到,皆可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敝畷r也,何須拘走子午二時耶
      ?“靜中才一動”
      ,所謂陰極陽生、虛極靜篤之際也
      。故其動也
      ,便是“癸生時”也。祖師指破迷 津
      ,教人一見陽生
      ,即當采取,勿俟癸足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談谏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若至癸足而采,止是順時發(fā)生之陽氣
      ,非大藥也
      。惟能于靜處一動便采者,斯為萬物未生時元陽
      ,即生天生 地生人物之神母
      ,即先天一氣是也。
      [閔小艮曰:謹按下手之陽生
      ,雖出自然
      ,尚屬假法。故所生采乃屬一身之陽
      ,雖號先天
      ,猶屬后天
      。即如《入藥鏡》之陽生,雖非假法
      ,而曰“意到”
      ,尚屬因意 而發(fā)。其所感發(fā)
      ,尚屬先天之后天
      ,曰“非大藥”,辨析極精
      。泥丸有言曰:“十二時中
      ,機發(fā)于勃然者,是先天之氣
      ,不可小視
      。人能及時而采得者,乃即至寶
      。 古哲得之
      ,或形神末充者,用以修飾完鄞鄂
      ,或修神室黃房等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钦f也
      ,屢經(jīng)門下陽林稟陳甚悉,凡我同志可與參之
      。若夫真正子陽生
      ,得大藥,亦非定 論
      。太虛有言曰:“相值應感而體本虛極
      、時際靜篤者,則其得也無量
      ,而所生也莫測
      。茍或未虛而靜、或僅虛未靜者
      ,斷無得理
      。”(得)故每與人言觀復之法
      , 總不外乎“至虛極
      、守靜篤”二句功訣,知此訣者有幾人哉
      ?(得)年已老
      ,一旦歸空
      ,訣不傳世,徒似無毛獅子
      ,大吼無聲
      ,不無遺憾?爰將此節(jié)所論時字
      ,詳晰 改明
      ,并為注釋于此,見者幸珍體之
      。]
      丹經(jīng)曰:“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長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鄙w此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又非虛空全無
      。謂守靜極于虛無
      。身居恍惚沓冥之中,混沌大定
      ,神明自來
      ,一靈常湛,是先天真空而不空者也

      [閔小艮曰:按此先天
      ,非僅一身先天,直是太極之祖氣
      ,并非是兩造虛實之氣
      ,故能空而不空者也。愚按:“此先天”一句
      ,乃指太極之氣
      ;“又非”一句,乃指 三才流行之氣
      。今述功法
      ,乃云致靜于虛,其旨甚玄
      ,蓋虛為體
      、靜為功,非靜不能得
      ,非靜于虛則不全也
      。余恐學人疑與前注功法相背,故特筆以釋之

      至夫太極之祖氣得可為母
      ,太極流行之氣得則乳哺
      ,皆屬大藥而自有別者。蓋太極為兩造所自生
      ,而此祖氣又太極所從出
      ,得可結胎,故謂之母
      ;流行之氣
      ,乃 太極內(nèi)三才所發(fā)之氣也,在造物為先天
      ,在道為后天
      ,個中清濁不齊,只可收作培養(yǎng)
      ,故曰可作乳哺
      。中下之士,得此成胎
      ,乃是幻影
      ,非圣嬰,所以須行此后三篇 功訣
      ,愛為辨別而詳述之
      ,以明人品有不同、丹品有各別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蓋壬為陽水
      ,是虛無清氣,癸為陰水
      ,是藥老成質(zhì)。丹家喜陽而不喜陰
      ,癸水為丹道所忌
      。故真陽所生乃有氣無質(zhì),純陽之氣也
      ,稍遲則生質(zhì)矣
      !生質(zhì),便為癸 水——重濁之物豈能逆流而上升
      ?此紫陽祖師有“鉛遇癸生須急采
      ,金逢望遠不堪嘗”之口訣也。凡言癸生者
      ,恐其生也
      ,非喜其生也,勿錯認癸生為陽生方妙
      。凡 陽既生
      ,便當以真意攝入中宮
      ,與離中真陰會合,便龍虎交媾之初功也

      [ 閔小艮曰:論丹道喜陽而忌陰
      ,所述洵屬不磨之定論。若為養(yǎng)生而事
      ,即或過時亦可勿棄
      ,第別有功法——俟透巔后,惟一任散布周身
      ,遂自忘形以養(yǎng)氣
      ,則涼趣到 心便化真陰,暢于四肢
      、放歸百絡
      、滋潤筋節(jié),亦屬培補色身之妙訣
      ,惟切戒留宮變飲云爾
      。太虛翁為老年學道者言有此一說,謂與石杏林真人所云歸復法相似
      ,少 壯之士斷勿安此可也
      。]
      《丹經(jīng)》云“龍從火里出”,謂龍生于離中也
      。又云“虎向水中生”
      ,謂虎生于坎中也。作丹之法:其始也
      ,以龍召于虎
      ;其繼也,以虎而應于龍
      。當虛極靜篤 之時
      ,但將元神沉于氣穴,聽其自呼自吸
      ,著不得一些作為
      ,及有意見功之心,務要悠揚自在
      ,不可執(zhí)著
      ,反生不和,方合神用
      。日久之時
      ,息不用調(diào),自然充和。 若要起身行動
      ,必要閉目靜坐
      ,聽其復歸舊穴,直待至靜而后起
      。切記切記
      !倘有不得已而起身,事過時仍補前功
      ,亦是斡旋之法

      [ 閔小艮曰:謹按“其始”云云,乃即《金丹四百字》之“以真土擒真鉛”也
      ;“其繼”云云
      ,乃即“真鉛制真汞”也;“但將”云云
      ,乃即“鉛汞歸真土”也
      ;“聽 其”云云,乃即“身心寂不動”也
      。修丹功法
      ,至要宗旨,已全備矣
      !學者未明龍虎
      ,必須明師指點,方知是喻未煉時之心身也
      。此節(jié)口訣在二聽字
      ,一曰“著不 得”,二曰“吸有意”
      ,戒之至也
      。曰“務要”、曰‘不可”
      、曰“反生”
      、曰“方合”,何等叮嚀
      !又恐求效心切,故又有“日久”云云
      。我輩讀書
      ,志在明了, 何可草草滑過
      ,舉世學人都犯此病
      ,爰贅數(shù)言,謹以奉勸,愿同志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焉
      。古云:讀書具只眼,不過精體焉爾
      。 ]
      自冬至前
      ,先期下功四十九日,而一陽來復于五陰之下
      ,以此先天一氣點化后天之神而成陽神
      ,此世間稀有之法,其微妙豈易言哉
      !但筑基時培藥與采取大藥功夫各有分別
      ,不可一概混行,方為明徹吾道者矣

      [ 閔小艮曰:按此先期下功
      ,乃即行夫克己也。蓋修至道
      ,必自啟竅
      ,此竅不啟,功難越入
      。然非運行能啟
      ,必藉克己。已凈念自無雜而志始純一
      ,志念克一
      ,玄竅必 自洞敞矣。我?guī)熖撐萄灾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然恐存有期效心者
      ,茲故不得已述有四十九日之說。學直自問
      ,茍心未凈
      ,何妨起自夏至乎?且何妨起自上一年冬至前乎
      ?此即第 一篇“積久益善”之談
      ,并非刻期定程者也。
      其培藥與采大藥功夫各別
      ,前已注明
      ,茲不復贅。第尚有一大疑竇
      ,古今丹書罕述
      ,是書亦不述及
      ,不知誤了多少志士。(得)知不敢不辨
      。即如白紫清祖師《修仙 辯惑論》
      ,凡吾門下已為家弦戶誦之書,無如誦皆滑過者
      。疑竇惟何
      ?一采字也。不知身體者
      ,但如走馬看花
      ,字且不疑,更何必辨
      ?若求體認者
      ,謂有作為,盲參 瞎訪
      ,因墮勞蹊
      ,翻置此論于腦后,是可悲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墩摗凡辉坪酰骸耙陨頌殇X,以心為汞
      ,以定為水
      ,以慧為火”。又曰:“以精神魂魄意為藥材
      ,以行住坐臥為火 候
      ,以清靜自然為運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把詿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則曰:“以身為壇爐鼎灶,以心為神室
      ,以端坐習定為采取
      ,以操持照顧為行火,以作止為進退
      ,以斷續(xù)不專為堤防
      ,以運用 為抽添,以真氣薰蒸為沐浴
      ,以息念為養(yǎng)火
      ,以制伏身心為野戰(zhàn),以凝神聚氣為守城
      ,以忘機絕慮為生殺,以念頭動處為玄牝,以打成一塊為交結
      ,以歸根復命為丹 成
      ,以移神為換鼎,以身外有身為脫胎
      ,以返本還原為真宗
      ,以打破虛空為了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蔚让黠@
      !是采取只在端坐習定,此疑不解
      ,致有南轅北轍之誤
      。畢世無成,委 諸福薄而廢
      ,大可哀也
      。愿諸同志,先體培字
      。乘雖有三
      ,采取功訣并無二說也。]



      坎 離 交 媾 第 三
      修真之士
      ,筑基有效
      ,不可懈弛,仍照前調(diào)鼻息
      、緘舌氣
      、凝耳韻、閉谷道
      ,四象和合
      ,歸于虛無。務使身心不動
      ,收后天之神歸于真人呼吸之處
      ,守之勿失, 與氣交合
      ,自然虛極靜篤
      。忽覺海底蠕蠕而光透。渾似一鉤新月掛于西南之鄉(xiāng)
      ,如初三日月出庚方
      ,此金氣初現(xiàn)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仓杏幸稽c熱氣上沖心主
      ,以意順下由黃道穿尾 閻
      、經(jīng)夾脊、透玉枕
      、入泥丸
      、游九宮,自上騰而下
      ,溫溫然如滴水之狀
      ,香似醒醐,味如甘露
      ,目送于虛
      ,意迎于無,自歸點內(nèi)
      ,此坎離交媾之妙也

      [ 閔小艮曰:此歸復法,即胎息入手功法
      。言“到虛極靜篤后
      ,則有光透簾幃,似有一鉤新月”云云
      ,成說如此
      ,未必盡然。蓋有或現(xiàn)如粟如珠者
      ,而現(xiàn)總在腹
      ,曰坤 位、曰庚方
      ,不過發(fā)明金氣初現(xiàn)耳
      !謂“有一點熱氣沖心”,亦非定說
      ,第須以意順下
      。至如原本“穿尾閭由黃道過玉枕”則大謬,定屬錯脫
      。(得)故改以“由黃 道穿尾閭”
      ,再加“經(jīng)夾脊透玉枕入泥丸”字樣。

      蓋按人身有三道:曰黑
      、曰赤
      、曰黃。黃道循腎前臍后中縫直升
      ,是由脊前心后中縫直透泥丸者
      ;赤道則由綠逆循、會黑附黃順升抵鎮(zhèn)
      ,復又會黑附黃而歸絳
      ; 黑道由海會赤附黃逆循
      ,穿閭而透枕,復由鎮(zhèn)位會赤附黃循額抵池
      ,順下絳宮復歸于海
      。三道蹊徑如此,而其得名這之由世鮮知之
      ,其實身心意三寶是也。心屬乾
      , 乾之本位在離
      ,其色赤,故名赤道
      ,實即我身任脈也
      。任性炎上,學必使之下降
      。身屬坤
      ,坤之本位在坎,其色黑
      ,故曰黑道
      ,實即我身督脈也。督性潤下
      ,學必使 之上升——此之謂顛倒陰陽
      ,蓋以督陽而任陰也。曰督曰任者
      ,義取乾健坤順焉爾
      。意屬土,其色黃
      ,故曰黃道

      成說如此,個中玄義亦難盡說
      ,即如《經(jīng)》以赤黑曰人道
      ,而以黃曰仙道,其旨所在何可勿悉
      ?(得)門下陽林體釋《金丹四百字》甚為詳晰
      ,其釋曰:“坎者 身也,離者心也
      ,坎離基者意也
      。坎在先天居西為魄
      ,至后天居北
      ,是魄已流而為精——今統(tǒng)先后天
      、混精魄為一家者,身也
      。離在先天居東為魂
      ,至后天居南,是 魂已顯而為神——今統(tǒng)先后天
      、渾神魂為一家者
      ,心也。惟土居中央
      、會合四象
      ,實為先后天坎離之基——未嘗因先后天而變其所者,意也
      。上土舉以宅身
      、以收 心,使身心意三者渾歸一處
      ,不貳不息
      ,鞠養(yǎng)成真,以致盛大而能生物
      ,豈非萬物已備于我
      、三界歸于一身耶!”其釋如此
      ,舉以會體三道
      ,了如指掌。
      呂祖曰:“欲修仙道
      ,先盡人道
      ;人道不修,仙道遠矣
      !”泥丸氏曰:“仙道人道
      ,不外一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笔廊苏`會
      ,身外尋繹,無從著手
      。蓋昧赤黑為人
      ,人凈返白乃 可歸黃之義。太虛氏曰:“丹道圣功
      ,不外還返
      。”(得)體赤黑發(fā)乎離坎,學事還返必自離坎淘洗
      ,務要后盡返先
      ,凡自化圣也。而世學通病在于欲速
      ,每每躐等 取進
      ,致有鬧黃驚疑之失。余于《天仙心傳》注中詳述矣
      !同志取以參之
      ,知余非得已而故創(chuàng)此說也。
      此本頗有精義
      ,信為丹道家難得之作
      。無如輾轉傳錄,致有字錯句脫之訛
      。(得)不改正必有鬧黃等弊,關系非細
      。茲雖訂正
      ,不為詳述精義,后學尚難循行
      ,或因 此阻功
      ,不可不慮。并將過玉枕“過”字改作“透”字
      ,以此玉枕一關竅小而骨堅
      ,一名鐵壁,學者后凡未化
      ,若任逾越而降
      ,必致鬧黃之害——小則腦脹,大則傷 腦——其禍猶烈
      ,不可不知
      。其下文“目送意迎”云者,乃收拾心目同歸虛無也
      。其下篇“鼎”字
      ,乃指正位凝命,勿速誤會頭腦為乾鼎可也
      。此為胎息入手功法
      , 然已不可輕視,茍不虛極靜篤
      ,胎息斷不能得也
      。長春邱祖之小周天正是此節(jié)所述,只是真常不貳
      、心息相依焉爾
      。 ]





      采 藥 歸 鼎 第 四
      既得坎離交媾
      ,已自身心混合,恃未妙合而凝
      。此時目送意迎之際
      ,仍以致虛為體、守靜為功
      、不計時刻
      ,造至虛極靜篤,漸歸杳冥混沌
      、自然淵默之際
      ,頓起 雷聲,中似裂帛
      ,即是天根機動
      。登時丹田火熱、兩腎湯煎
      ,得此證候
      ,即自全身頓于海底,目送轉閶
      ,意迎上透
      ,三關轟轟,龍雷如火
      ,直上云衢
      ,旋覺翁然,翕 聚泥丸
      ,即是月窟風生
      。隨覺眉間內(nèi)涌圓光,不知不覺
      ,經(jīng)由鵲橋而下重樓
      ,第覺味如冰片之美、薄荷之涼
      ,沁入心脾
      ,即是絳宮月明。旋即送歸土釜
      ,是為采藥歸 還
      。曰鼎者,易象之卦名也
      ,即先哲丹訣內(nèi)所謂“一時辰內(nèi)
      ,二候得藥”。還復默運周天火候,是謂四候封固
      。然所得者謂之玉液還丹
      ,無形而尚有形可象者。紫陽 真人所謂“取將坎位中心實
      ,點破離中腹內(nèi)陰”
      ,又曰“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
      ,即此購料貯材之法訣也

      [ 閔小艮曰:此煉取谷神之法,即是取坎填離
      ,謂取后天之坎填滿后天之離
      、以復完先天乾坤本位是也。 ]






      周 天 火 候 第 五
      薛祖師曰:“月之圓存乎口訣
      ,時之子妙在心傳
      。”又曰:“周天息數(shù)微微數(shù)
      ,玉漏聲寒滴滴符
      。”此即口口相傳之周天火候也
      。是以翠虛真人云:“萬賴風初起,千山月正圓
      ,急須行正令
      ,便可運周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贝耸鍪鎺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以證薛祖師之口訣,教人行功于自然符合之密旨也

      衡陽子以謂“凡煉丹
      ,隨正子時陽氣起火則火力全,他時不然
      。蓋夜半正子時
      ,太陽在北方,人身正氣到尾閭關節(jié)
      ,此時起火又正值身中陰極陽生之候
      ,以天地 間之正子時值人身之活子時一齊發(fā)動,則內(nèi)外相合
      ,方是天人合發(fā)妙機
      ,得以全盜天地之造化而成丹。”其說甚明
      ,頗為的確
      ,雖得者不必盡然,尚堪以疏薛祖師心 傳妙訣
      。第其所論周天之數(shù)
      ,謂在自子至巳陽時六位,應乾之策共得二百一十六數(shù)
      ,內(nèi)除卯陽三十六數(shù)應沐浴息火不用
      ,實行一百八十數(shù);其在自午至亥陰時六位
      , 應坤之策共得一百四十四數(shù)
      ,內(nèi)除酉陰二十四數(shù)應沐浴停符不用,實行一百二十數(shù)
      ;合成三百息
      ,連沐浴總計之,合成三百六十息
      ,閏余尚有二十四數(shù)
      ,即為三百八 十四息。以釋“周天息數(shù)微微數(shù)”之句
      ,固為親切詳明
      ,但將此息數(shù),教人于行功之際留心數(shù)計
      ,則進火已嫌太旺而煩雜
      ,其退符必至紊擾而失調(diào),何異治絲而棼 之
      ?不與白紫清行火進退抽添沐浴之說異耶

      要知薛祖師說了“周天息數(shù)微微數(shù)”一句,隨說“玉漏聲寒滴滴符”一句
      ,以醒學人下手功訣
      ,原教人喻息數(shù)于平時準周天而神運。白紫清謂以清靜自然為運用 者是也
      。張紫陽所謂“火候不用時
      、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
      ,卯酉時虛比”是也
      。(得)故將原本圖說以及鼻吸吞咽陷掌輪位種種瑣碎字句,全行刪棄
      ,免得障人 心目
      。只期學者功夫到此
      ,但將“微微滴滴”字樣默會循行,自然意無滲漏
      ,只覺心息相依
      ,息調(diào)心靜,即是玉液還丹告成之候矣

      薛祖師又曰:“圣人傳藥不傳火
      ,從來火候少人知。莫將火候為兒戲
      ,須共神仙仔細推
      。”是可知不傳火者
      ,正恐學人習用其說
      ,而有礙于火候,故曰:“莫為 兒戲
      ,須共細推
      。”學人要知藥即是火
      ,火即是藥
      ;自身心既交而采取,則謂之藥
      ;身心既妙合以凝而刻意保合太和
      ,則謂之火。豈可以吸天風
      、吞地液
      、掐掌輪 位、逐宮運行以為運周天之火候
      ?幾同于唱籌量沙
      、撓亂真意
      ,竟犯火候為兒戲之戒耶
      ?吾宗學士須明辨之。
      [ 閔小艮曰:世至中古
      ,已鮮真陽不破之身
      ,是以立有坎離交媾、采藥歸鼎
      、周天火候三篇功訣
      ,是為玉液還丹,只是補還后天破漏之陽精陽氣陽神
      ,復與童身一般而 已
      。若有妙齡聞道
      ,即肯下手,但先煉己筑基
      ,即可乾坤交媾
      ,自是最上一乘,實為上品直截丹法
      。世無其人
      ,不得不于上品丹法之中,插此中品丹訣三篇
      ,以補后 天之虧缺
      ,方與童真一體,乃可從事下文乾坤交媾功法也
      。若原本所載
      ,顯是下品丹法,必非衡陽原筆
      ,茲故刪去不存
      。 ]



      乾 抻 交 媾 第 六
      自上三篇功法言坎離既交而成藥、采藥歸鼎以行火
      ,行到周天滿足
      ,則先天乾坤之位已定。從此絕不可從形相推求
      ,仍自虛其心以致虛之極
      ,實其腹以守靜之 篤,誠于中以自觀其復
      ,自得凝然大定
      。純粹以精,勃然機發(fā)
      ,頓失我與天地現(xiàn)存形相
      ,第覺虛靈朗耀,無際無邊
      。一覺急收
      ,登時冥息,即自入于竅中
      ,混混冥 冥
      、不識不知、無聲無臭
      ,斯為大開玄關
      、深入一竅。頃久一點自落黃庭
      ,才是先天氣復
      ,自然周流六虛
      ,方知此身原是壇爐鼎灶、心為神室
      ,我處其中只是一個真 意
      。覺得氣爽神清、身和心暢
      ,天地日月仍軟如綿
      ,是謂金液還丹。只覺圓陀光爍
      ,渾如元珠之在晶盤
      ,其實無形無象,圣人所云“虛靈獨露”是也
      ,先師所謂“乾 坤混合完我太極者”是也

      學士此際更宜慎守精微,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無思無為
      ,自然虛而不屈——法為十月養(yǎng)胎。白紫清曰:“片晌凝結
      ,十月胎圓
      ,既無卦爻、亦無斤兩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浞ê喴祝┥鲜靠梢詫W之
      ,甚易成者此也





      十 月 養(yǎng) 胎 第 七
      前者靈丹既歸神室,古人所謂“丹灶河車休矻矻
      ,鶴胎龜息自綿綿”之候
      王重陽曰:“圣胎既凝,養(yǎng)以文火
      ,安神定息
      ,任其自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闭柪献嬖疲骸安豁毿? 火候
      ,爐里自溫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毙恿肿鎺熑眨骸盁挌馔绞┝Γ嫔裢饔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豈知丹訣妙
      ,鎮(zhèn)日玩真空
      。”以上皆是養(yǎng)胎真口訣
      。蓋以前雖得大藥
      ,五彩并現(xiàn),時人便謂之結 胎
      ,然未經(jīng)變化也
      。是以仙師曰:“丹田有寶非真寶,重結靈胎是圣胎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得丹之后,為十月養(yǎng)胎之始
      。此后當刻刻操持
      、時時照顧,如龍養(yǎng)珠
      、如雞抱卵
      ,暖氣不絕,始得靈胎日漸堅固
      。一意溫和為主
      ,念不可起,念起則火炎
      ;意不可 散
      ,意散則火冷。第令無過不及
      ,惟以爐里溫溫為是
      ,別無他法也。若有作為
      ,危險立至
      ,慎之哉,慎之哉
      !十個月功夫
      ,自始至終須得猶如一日,時時全此七情未 發(fā)之中
      、刻刻保此八識未染之體
      ,方謂修之煉之而得以神全胎化也。如遇丹火發(fā)熱
      ,存兩眉間有一黑球如碗大
      ,收攝入于神室,其熱自退
      ,不可不知






      移 神 換 鼎 第 八
      十月養(yǎng)胎之功既畢
      ,則氣足神全、嬰兒現(xiàn)相
      ,既出其胞
      ,便可移神而換鼎。長春邱祖以為即由中宮直升上黃——上黃曰泥丸
      ,又曰天谷
      ,人身至清之境也。按此嬰 兒
      ,全是先天凝結
      ,并非凡精凡氣凡神,隱現(xiàn)隨心
      ,金鐵能透
      ,毫無蹤跡。得體曰胎曰嬰
      ,喻義而已
      。薛祖故云:“《太上心傳》存若嬰兒者,言須養(yǎng)若嬰兒
      ,乃是 假實證虛之慈旨
      。然而端陽有言:‘法身已凝,神更宜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视刑旃戎凭樱堑谌∑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乃法自然
      。世味其旨,故有出入隱現(xiàn)
      。學者仍自寂定
      ,正位居體,不為 魂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而中外清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捵咸撛疲骸耙粕裉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正以煉性。方其三華聚頂
      、五氣會無
      、直有一刻萬幾之擾,而能端供無為者,慧以鎮(zhèn)之
      ,乃有機到自寂之驗。然 而學鮮保安者
      ,每為丹家述有陽神現(xiàn)形之神說以擾之爾
      。”薛祖故曰:“大道無形
      ,有何形相
      ?大道無名,有何靈圣
      ?種種名號
      ,無上神說,無非即此明彼
      ,是即假 幻成真妙用
      。而其致極之神功,全在移神天谷時煉之
      。無如此種交旨
      ,世失其傳久矣!后學得之
      ,慎毋視性學理論與命無干
      。不知紫磨金身,即是虛無一氣之所凝現(xiàn) 爾
      ,故能欲隱而立釋
      、欲現(xiàn)而立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毖ψ嬗衷唬骸皞€中玄義
      ,有能體會于大動大靜間者,乃可心領
      ,莫雜擬議
      ,凜之慎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泥丸養(yǎng)慧第九
      泥丸為一身之天谷
      ,猶斗之有北極、世之有天鎮(zhèn)
      ,天之有玉清天也
      。學既神移天谷,別無功法
      ,一雜作為
      ,立墜幻妄,先哲言之詳矣!法惟冥心而寂定者
      。蓋以人尚 寓形在世
      ,真我未化、真神未全
      ,未能如星斗之歸其有極
      ,更未能如諸天之三境同清,且猶與天鎮(zhèn)未能合一也
      。天鎮(zhèn)無我
      ,我尚有我。天上鎮(zhèn)星為大塊真金所結
      ,塊 而非塊
      ,故能一順天心、隨生隨化
      。我人學煉金丹
      ,全憑我之真我法身、真神凝結
      。既得大造精一點化
      ,上棲天谷,決應法鎮(zhèn)以順天也
      。鎮(zhèn)能普照三才
      ,我亦普照三 才。第我只照一身之三才
      ,茍不內(nèi)外消忘
      、自在無我,何能貫徹三界
      、隨地順天
      、動靜如一、聚散不貳
      ?此固非無神慧者所可冀及
      ,亦斷非專恃神慧者所能永保也。 薛祖故曰:“純陽有云‘法天象地’
      ,談何容易
      ?不假虛極靜篤,萬難居塵出塵
      。然而得致之者
      ,端在入塵磨煉,所謂靜以養(yǎng)慧
      、動以煉慧也
      。”杏林注曰:“但恐 識不破、撇不下
      ,故須加煉
      。”愚按煉法
      ,止不外一誠字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是故誠于靜者神自明
      ,誠于動者性自澈
      。性澈而神自大定
      ,天下無撇 不下之心情;神明而性自圓通
      ,天下無識不破之物理
      。此真格物知致而意以誠,其心之正
      、身之修
      ,有不期然而然如響斯應者,乃為養(yǎng)慧
      、煉慧之真秘訣
      。其中不可 以知知,不可以識識
      ,并不可以神神
      ,惟安定我不神之所以神,即造自誠而明之本性也
      。有命也
      ,君子不徒為性也,是即煉神之功用
      。進造還虛
      ,基在是矣!





      煉 神 還 虛 第 十
      前乃定能生慧
      ,核即靜極而動
      ,有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之妙——得大智慧
      、具大神通
      。但使常動而不還,則慧何能保而神何能不疲
      ?祖師故又有煉神還虛之訣
      。其訣 即于群動之中,獨抱靜觀自得之趣。存此身世
      ,至廣至大
      ,個中氣機,隱現(xiàn)無常
      ,皆我一體
      。觀彼凡夫,身處其中
      ,渺如一栗
      ,與世浮沉。我則獨體真常
      ,物來順 應
      ,既不忤物,亦不廢物
      。凡夫七情八識之隱隱現(xiàn)現(xiàn)
      ,無非梵氣之彌羅。我獨擅我浩浩元精
      ,融化得虛空粉碎
      。第覺物我一貫,咸乘六氣而周流
      ;凡圣同天
      ,更無形 神之分別。寄平地成天之符命于帝主
      ,而我不宰其權
      ;任存神過化之應感于氣機,而我不期其效
      。一如日月之容光必照
      ,而日月無容心,斯能亙古今而常明
      ,歷萬劫 而不敝
      。曰煉曰還,如是而已
      。謂曰煉還
      ,仍假法也。善還虛者
      ,一如得魚而忘筌焉可也






      煉 虛 合 道 第 十 一
      前曰還虛,已到物我無間地位
      ,尚有物我之見存焉
      。此見不除
      ,克己未盡,必須百盡竿頭
      ,更進一步
      。祖師尚有煉虛合道一訣,得之方能與道合真
      。蓋以此世此 身終屬幻影
      ,可見可聞,若不破此虛空
      ,仍存此實彼虛
      、此虛彼實之邪見。此見不除
      ,終難保無薄蝕之患
      ,一遇世緣忤犯,復墮擾鑲塵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般裤客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朋從爾 思”
      ,何能絕念忘情哉?法惟真幻兩忘
      ,一任自然
      ,乃自合道。謂曰煉者
      ,只有“打破虛空”一句
      ,登時道合自然。
      夫此道也
      ,譬如閻浮之通衢大路
      ,萬物并由之,所謂“周道如砥
      ,其直如矢
      。”只患目不明
      、足不健
      、志不專,何患造詣之不抵其極哉
      ?無如世失其道而中無只 眼
      ,兼被邪師盲販妄指蹊徑
      、妄予柱仗
      ,甚有南轅而北轍者。太上憫之
      ,復生衡陽李公述此金丹節(jié)次功夫,而又為道販竊真雜偽
      、欺世營私
      。殊不知此道之在人心, 不分三教
      ,不問何宗
      ,大家有不可磨滅之良知良能,直貫乎太上之心傳

      衡陽系出南宗
      ,(得)叨嗣北宗,同屬呂祖門下
      ,師本一家
      ,言豈有異?遭覯此書
      ,惜其真贗錯雜
      ,為之補綴成編,宛如一室寤言
      ,同聲相應
      ;即擬惠諸后學,以副 同氣之相求
      。惟愿后之學者得此心傳
      ,毫無假名托喻之疑,又無勞神苦形之跡
      。一心靜定
      ,直見本來;一念不生
      ,輪回便息
      ;塵沙惡業(yè),隨念消除
      ;等與群生
      ,同清 靜果,何等直捷
      、何等快活
      ,更何所憚而不肯直下承當耶?功造其極
      ,自能全受全歸
      黃帝失珠得珠,曾子啟手啟足
      ,皆了此煉虛一著完成之候也
      。三教門人
      ,當共 可以恍然喻矣!



      與 道 合 真 第 十 二
      功至煉虛合道
      ,更無功力可施
      ,衡其學力,以際圣人知命耳
      !從容中道
      ,自世人觀之,但見語即成爻
      、默則成象
      ,動與天俱、靜與天游
      。自然八百功圓
      、三千行 滿,如仲尼之從心所欲
      、堯舜之從欲以治
      、孟子所謂天民、釋氏所謂大乘金仙
      、吾宗所謂上品天仙
      。用行于世,而國治天下平——動而世為天下道
      ,行而世為天下 法
      ,言而世為天下則
      ;遠之則有望
      ,近之則不厭。神證太虛
      ,則無不持載
      、無不覆幬——并育萬物而不害,周流六虛而不宰
      ;與天地同其闔辟循環(huán)
      ,不與天地同其缺 隱休戚。吾師所謂“羲皇齊驅(qū)
      、元始比肩
      。”其實與羲皇元始渾化于無垠矣

      原本此篇題名《待詔飛升》
      ,云“于此際必須積功累行以待天詔下降、鸞鶴來迎
      、飛升沖舉”等語
      ,是渺小見解
      ,仍為中下二品丹成之效,未足以證上品丹法
      ,故并改之
      ,學者幸毋疑焉可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51/3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相關文章
      丹道中派祖師黃元吉真人之《道門語要》
      道 門 語 要 ? 黃 元 吉 道 門 語 要 序 念不出總持門,心要在腔子里
      。自古三教圣人
      ,訣惟此而已矣。修道 清靜無為
      ,隨地隨時皆是
      。不用習靜觀空,自然止其所止
      北派丹法:《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 碧 苑 壇 經(jīng) 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第十一代宗裔閔一得訂 碧 苑 壇 經(jīng) 卷 首 一 北派丹法:《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div   id=,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 onerror="nofind(this)" >
      中派李道純祖師之《中和集》
      中和集 元. 李道純 李道純簡介: 李道純(1219—1296)
      ,字元素
      ,都梁(今湖南武岡縣)人,號清庵
      ,又號瑩蟾子
      北派丹法:北七真之丘處機《大丹直指》
      邱 祖 秘 傳 大 丹 直 指 一
      、 論 三 寶 三 要 修煉有三寶三要
      。 三寶者,精
      、氣
      、神也。精
      ,先天一點元陽也
      ;氣,人身未生之初祖氣也
      ;神即性
      ,天所賦也。此三品上藥
      ,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煉神化道
      ,三寶之旨也
      2023-04-21
      北派丹法:北七真之丘處機《大丹直指》
      南宗丹法:紫陽真人《金丹四百字》
      金 丹 四 百 字 天臺紫陽真人張平叔撰 北宗龍門后裔閔一得注 自序 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以火數(shù)
      ,九乃金數(shù),以火煉金
      ,返本還元
      北派丹法:北宗全真教祖師重陽真人傳《五篇靈文》
      五 篇 靈 文 最上一乘妙訣重陽祖師心傳 夫最上者,以太虛為鼎
      ,太極為爐
      ,清凈為妙用
      ,無為為丹基,性命為鉛汞
      ,定慧為水火
      ,以自然造化為真種子,以勿忘勿助為火侯
      北派丹法:劉一明《修真辯難》
      修真辯難 修真辯難序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夫理即道也
      ,道即理也
      。陰陽之道即性命之道。此理此道位天地而育萬物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先天而天弗違
      ,后天而奉天時
      南宗丹法:南宗二祖石杏林真人《還原篇》
      還 源 篇 石杏林 泰素慕真宗,遍游圣境
      。參傳正法
      ,愿以濟世為心;專一存三
      ,尤以養(yǎng)生為重
      。 蓋謂學仙甚易而人自難,脫塵不難而人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