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
碧 苑 壇 經(jīng)
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第十一代宗裔閔一得訂
碧 苑 壇 經(jīng) 卷 首
一、心法真言
康熙二年,歲在癸卯,十月之吉,崑陽子說戒于金陵碧苑。謂凝真子邵守善
,扶搖子詹守椿曰:“余自髫年慕道,識透浮生不實
,幻境無常
,要免輪迴,蚤修至
道
。但崆峒雖近
,
廣成子未許相逢;蓬島非遙
,凡夫身安能得到
?務(wù)必遠離汚染,埽盡塵埃
,滌蕩心胸
,潔涓志慮,消磨結(jié)習(xí)而俗念如灰
,淘汰慾身而妄根截斷
。諸
緣頓息,俱從戒定中一步步行來
;萬慮歸空
,悉自智慧里一層層看到。拔得開則拏得定
,看得透則忍得來
。是以豎起眉毛,手掣割情刀子
;放開腳步
,直登渡世船
兒。翻身則解脫輪迴
,轉(zhuǎn)念則超離羅網(wǎng)
。悲心不泯
,古云自度度他
;慈愿常存,我欲自度度彼
。記得昔年尋真訪道,曾參王屋
,得遇明師
。上蒙三寶之洪恩,親聞法
寶
;下仗一身之膂力
,苦行修身。皈依無上法王
,行持大乘妙道
。當(dāng)逢盛世,安樂清平
,萬劫難聞
,千生罕見。敢不闡揚三寶
,答報四恩
!少盡涓埃之愿,聊輸方寸
之明
。是以不忘僭妄之愆
,開壇說戒;莫避笑譏之謗
,演教談經(jīng)
。非關(guān)好事沽名,祗為闢邪解惑
。天律不容綺語
,至道惟在直言。謹將龍門第七代家風(fēng)
,告諸大眾
;
敬錄碧苑一腔直話,普利人天
。不敢虛文
,何妨實說。今將授汝
,正以接引愚迷
,闡明正法。若夫上乘法器
,明眼高人
,則貧道下風(fēng)有幸,正欲請慈領(lǐng)教
,以印證其
所聞
,貧道之愿也
。”二子聞是訓(xùn)已
,作禮而退
,東西序立。于是廣陵戒弟子施守平稽首頌曰:“法原無法因心有
,心本無心為法空
。心現(xiàn)法王心現(xiàn)相,法皈心主法
皈空
。要明定法非圓相
,須悟凡心即圣心。心法法心心法法
,法心解脫是知音
。”
二、皈依三寶
三寶者,道經(jīng)師也。道本虛空
,無形無名,非經(jīng)不可以明道
。道在經(jīng)中
,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
。若不皈依三寶
,必致沉淪邪道,顛倒昏迷
。凡修真學(xué)道之
士
,志心皈命者,須作難得遭逢之想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
,當(dāng)愿眾生,常侍天尊
,永脫輪迴
。第二皈依無上經(jīng)寶,當(dāng)愿眾生
,生生世世
,得聞?wù)ā5谌б罒o上師
寶
,當(dāng)愿眾生
,學(xué)最上乘
,不落邪見。此三皈依
,乃昔之圣賢
,度人入道,第一步上昇之路
,第一重入德之門
。成仙成道,成圣成賢
,莫不從此三皈依起首
。何以
故?蓋性命生死
,大事因緣
,微妙祕密,難可見聞
。最上一乘解脫妙法
,若無師真垂慈開示,引誘靈機
,安能頓悟大乘正宗
,漸入虛無妙道,而不致墮落邪見
,錯入
旁門也耶
?所以未能明道之士,先皈依經(jīng)
;未能明經(jīng)
,先皈依師。若能皈依師寶
,則經(jīng)寶可聞於不聞之中
;能聞經(jīng)寶,則道寶可見於不見之際
。昔日之不可見聞?wù)撸?
一旦豁然貫通
,皆由皈依師寶之力也。自然解悟真文
,得明正法
,超脫生死,不落輪迴
。但我所說皈依三寶法門
,須要皈依真三寶。何以故
?大眾
!如今三皈依視為
泛常
,早晚在圣像之前,口誦禮拜而已
,并不曾嚼破皈依端的
,為何而來,故爾畢竟沉迷邪法
,不免輪迴
,如何得明
大道、得脫生死哉!所說真三寶者,皈依意,使
念無生滅,則道寶可得而明;皈依心,使機無障礙,則經(jīng)寶可得而悟;皈依身,使眼無見,聞無聞 ,鼻無嗅,舌無嘗
,手無妄動,足無妄行
,不染邪淫汚濁
,躬行苦
行,勞其筋骨
,餓其肌膚
,惰其肢體,舍其形骸
,則師寶可得而感矣
。有能感動師慈,傳經(jīng)授道者
,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為真三寶也
。我身之耳目,未能忘其見
聞
,非迷于色
,即著于聲。聲色尚存
,則身非真矣
。非真何以感師
?茍能持身端正,心養(yǎng)靈根
,意合真常
,則念念虛空,諶然泰定
,名為皈依三寶
。身不邪淫,則師
寶可感
;心不昧靈
,則經(jīng)寶可悟;意不二用
,則道寶可明
。身固則精全而體健,心靈則氣清而慧通
,意誠則神凝而性現(xiàn)
。精氣既足,神智變化
,元妙不測
,皆從皈依
身心意自己三寶來,然道經(jīng)師即從而出也
。且說如何皈依身心意
。大眾!汝等各各志心諦聽
,我今說明皈依身心意三寶之法
,使汝等破暗除疑。大眾
!此身乃父精母
血交媾成形
,情性容顏肢體,俱從胞胎長就
。一團汚穢
,四大皮囊,眼視耳聽
,足動手搖
,口說舌嘗,最非長久善良之物
。善用者
,則成仙成佛,成圣成賢;不善用
者
,則成魔成怪
,成鬼成畜類。向上一轉(zhuǎn)
,則天堂可登
;向下一轉(zhuǎn),則地獄可到
。受福報者
,以此為外物,受惡報者
,以此作根基
。何況大眾既已出家,欲超生死
,
必須皈依此身
,方為妥當(dāng),不然則六根外用
,三毒內(nèi)生
,萬禍千災(zāi),九魔十難
,皆由身起
,如何能夠修行入道?若要皈依
,惟有一法
,能制此身。須是行持戒律
,收
伏狂骸
。以四大威儀為主,行住坐臥
,約束端莊。使耳不聽聲
,目不視色
,莊嚴妙相,端正慈悲
,人見歡喜
,又生恭敬者。戒律拘制狂身
,變?yōu)榉w
,而師寶可皈
矣。大眾!此第一段法
,既已指明
,須是皈依心。大眾
!此心又比此身不同
。險惡異變,不可測度
,如風(fēng)吹海
,海水洪深,風(fēng)勢涌烈
,波濤潮浪
,涌撼洶翻,起落不
測
,轉(zhuǎn)輾難憑
。厯劫以來,所謂出頭無日
,苦海無邊也
。今欲皈依此心,當(dāng)明此心是一團血肉結(jié)成
,更非長久善良之物
。食聲娛色,不畏犯法遭刑
;甘食好財
,那顧
喪身失命?沉於餓鬼畜生不怕
,送之刀山炭火不驚
;流於瘟惶疫癘不辭,弄出星殞山崩不避
。種種禍因
,皆是此心招遙起首。六賊先鋒
,七情魁帥
。若欲修行而不自
皈依此心者,豈能降魔伏怪
,開障除邪
,悟透元機,得明正法
,精參宗旨
,直入上乘?然欲制此心,又須持行戒律中冥心入定
,勒馬兜韁
,回風(fēng)熄焰。若此心無明火
發(fā)
,便以忍水尅之
。化烈焰為慧風(fēng)
,變無明為大智
。移惡因為善果,解讐怨為歡娛
。撥聲色為浮埃
,轉(zhuǎn)怠慢為恭敬。無起昏垢
,不辨是非
,不使去畱交戰(zhàn),往復(fù)低
昂
,得失推移
,旋轉(zhuǎn)動蕩。自然氣定心平
,心平氣定
,而經(jīng)寶可皈矣。大眾
,既將定力攝服血肉狂心
,便浪靜風(fēng)恬,波平月起
,珠透光明
,慧通經(jīng)蘊,智達經(jīng)詮
。又
須皈依此意
。此意又比此心難制,心則求正
,意在於誠
。誠者,慎密之謂也
。定則密中了了分明
,毫芒不掩
,不二不息
,動靜一如,光明普照。是故未皈依于意
,猶
虞定靜之心
。竊發(fā)操權(quán),機械變詐
;詭幻紛岐
,或來或去。造作多途
,倏滅倏生
;波翻巧樣,如龍如虎
。不可擒拏
,為影為風(fēng);難能捉摸
,無形可見
。寸機弩發(fā)千
鈞,無聲可聞
;點滴舟通萬斛
,千謀萬算。不測神通
,換日偷天
,無邊詭計。自意皈依以后
,即如氷消瓦解
,萬象回春?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匀胧コ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可以登仙了道。在俗化導(dǎo)
,
國治民安
,時和歲稔,忠孝節(jié)義
,廉潔貞清
。三綱五倫,意誠而出
;九流三教
,意誠而生。誠不誠之間
,禍福災(zāi)祥
,吉兇否泰
,皆視此意,為性命因緣
、輪迴果報
也
。大眾!若不皈依此意
,此心必難安定
。若欲安定,皈依此意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酃庾匀焕烧眨X悟便可一一了明
。此念未動之前
,湛然澄澈;此念一萌之際
,為邪為正
。不昧靈
光,機由樞轉(zhuǎn)
,星隨斗移
。此意誠,生死之權(quán)可執(zhí)
;此意不誠
,輪迴之柄誰操?大眾
!自己心中意寶
,一念真純,上可通天
,下能格冥
。鬼神失色由此意;日月失明
由此意
;造化失權(quán)由此意
;陰陽失當(dāng)由此意;妖魔遁跡由此意
;人物消長由此意
。三界內(nèi)外,惟意為尊
。放之則有
,收之則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v橫自在
,莫非此意
。上朝元始為祖
氣,中歸靈寶為梵氣
,下依太上為真氣,直伸普廣為浩氣
,凝聚溫和為元氣
,慈悲仁惠為陽氣,慘戚怒罰為陰氣
,貪嗔躁暴為血氣
,淫殺盜妄為邪氣,執(zhí)著蔽塞為魔
氣
,兇殘暗昧為妖氣
,劫刻冤抑為怨氣。皆由大眾身不皈依師寶
,偏縱兇強
;心不皈依經(jīng)寶,多昏迷暗
;意不皈依道寶
,雜亂紛更。偏斜不誠
,不誠則失中
,失中則
慧光不生,定力不固
,戒行不嚴
,神不能凝,氣不能聚
,精不能化
。是故身不能修,心不能定
,意不能誠也
。大眾!我今明將大道
,直指人心
。若不急早降伏身心
意,化為三寶真身
,度出輪迴
,然后一一皈依世上先覺先知道經(jīng)師三寶,不枉了出家一段好因緣也
。若有能依戒定慧三大法門
,行持信切
,不生游移退悔者,當(dāng)知此
人
,決定成道
。如有半點差移,不能依著
,自己懈怠者
,當(dāng)知此人,罪深福薄
,不能明道
,天神不容,豈能得聞無上至真清靜解脫之道哉
!如遇斯輩
,慎勿嗔呵,當(dāng)
生慈憫
,委曲方便
,善引入道,是名皈依三寶
。于是戒弟子等稽首皈依而作頌曰:“大道清虛不可名
,因經(jīng)微妙著為文。若非師闡元元理
,混濁愚迷怎得明
。明明相
續(xù)號全真,全得真元脫死生
。先知先覺慈悲切
,無盡賢良引入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三、懺悔罪業(yè)(附懺悔發(fā)愿文)
大眾!既已皈依三寶,必須遵修妙行。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其過大小,有數(shù)
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罪業(yè)者
,過失之謂也
。如今修行之士,自昧良知
,自欺本性
,只見他人之過,不知自己之非
。即此不知自己之過,罪已深
,業(yè)已重
矣
。瞞心昧己,豈能入道
?是以須當(dāng)懺悔
。懺悔者,恭對圣真
,不敢隱其往咎
,痛立誓愿,不致再犯前非
,如此
,方能上進。我今不辭嗔責(zé)
,將世間瞞心昧己
,講箇
分明。大眾
,各各聽之
,便自明了。且說如何是瞞心昧己之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谥懈哒勯熣摚闹泻秘涁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外面裝身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