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五大流派

      北派丹法:北七真之馬《丹陽真人語錄》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靈隱子王頤中集
      1   大定癸卯三月間。始拜師於牟平范明叔庵之南。師曰

      。汝從何而來。僕對(duì)曰
      。來自東武。仰師之德
      。不以貨財(cái)為富
      。恬然自得。坐進(jìn)斯道
      。乃聞其風(fēng)而悅之
      。願(yuàn)侍巾 屨。伏聽一言
      。師乃欣然曰
      。身年少有學(xué)道之心。不可得也
      。良久曰
      。饑者喫飯去。飯罷則打睡去
      。一日
      。師見僕拱手而立。方呵曰
      。道人只要豁暢
      。不可存體面。 庵不是廨宇
      。你又不是官長
      。若卻講俗禮。則交接去處
      。古人云。三山有侶人情淡。四海無家道義深
      。不徒設(shè)也

      2   師每垂語曰。學(xué)道者
      。必在自悟
      。不悟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杳伤鹿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欲發(fā)昏蒙。先滌其心
      。在乎澄湛明了而已
      。功到而成。不必叩請(qǐng)於他人
      。是工拙坦然明白矣

      3   師在東牟道上行。僧道往來者
      。識(shí)與不識(shí)
      。必先致拜。從者疑而問之曰
      。彼此俱昧平生
      。何用拜之。師曰
      。道以柔弱謙下為本
      。況三教同門異戶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
      。未聞一拜之為一過

      4   師言。祖師素攻文章
      。了道之後
      。九為敏給。至於藏頭
      、拆字
      、引語、聯(lián)珠
      。略不搆思
      。常和人詩。有押節(jié)字者。眾皆和畢
      。唯祖師最後和
      。云。三百六十金骨節(jié)
      。眾皆歎服
      。以為神仙語。如今誰能繼得
      。除是磻溪公
      。頗似步驟。
      5   師言
      。祖師嘗到登州
      。時(shí)頂笠懸鶉。執(zhí)一筇
      。攜一鐵罐
      。狀貌奇古。乞於市肆
      。登州人皆不識(shí)
      。夜歸觀。書一絕於壁
      。一別終南水竹村
      。家無兒女亦無孫。數(shù)千里之 外尋知友
      。引入長生不死門
      。明旦。拂衣東邁
      。後數(shù)日
      。郡守紇石烈邈詣?dòng)^
      。觀其題詩
      。欽歎不已。仍依韻和曰
      。迴首三年別故村
      。都忘庭竹長兒孫。他時(shí)拂袖尋君 去
      。應(yīng)許安閑一叩門

      6   師言。薄滋味所以養(yǎng)氣
      。去嗔怒所以養(yǎng)性
      。處污辱低下所以養(yǎng)德
      。守一清淨(jìng)恬澹所以養(yǎng)道。名不著於簿籍
      。心不繫於勢利
      。此所以脫人之殼。與天為徒也

      7   師曰。酒為亂性之漿
      。肉為斷命之物
      。直須不吃為上。酒肉犯之猶可恕
      。若犯於色
      。則罪不容於誅矣。何故
      。蓋色者
      。甚於狼虎。敗人美行
      。損人善事
      。亡精滅神。至於殞軀
      。故為道人之大孽也

      8   師曰。昇平快活
      。莫過於閑道人
      。若住庵稍倦。結(jié)一兩人作伴
      。掛搭腋袋
      。拖條拄杖。且歌且遊
      。撞著好山好水
      。且為盤桓。不可貪程途

      9   師謂僕曰
      。學(xué)道之人。要有終始
      。不可半道而廢
      。與他人作笑端。況身是讀書兒
      。豈不知凡人立身
      。須著一般事業(yè)
      。況為道者。正是男子立身大事

      10   師常書大字一聯(lián)
      。與道友曰。速把人我山放倒
      。急將龍虎穴衝開
      。僕因問曰。人我山始知
      。龍虎穴敢問其方
      。師笑曰。天機(jī)未敢輕分付
      。細(xì)細(xì)看賢悟不悟

      11   師一日呼僕。良久而赴
      。問那裏去來
      。僕對(duì)曰。午牕睡方足
      。神情湛然
      。床頭有莊子書一冊(cè)。因拈而讀之
      。所以不在此也
      。師曰。夫道要心契
      。若復(fù)以文字繫縛
      。何日是了期。所以道
      。悟徹南華迷更迷

      12   師在華亭曰。道者何物也
      。祖炁便是根源
      。豈不知鼻中出者也。豈不聞廣成子曰
      。丹竈何車休矻矻
      。鶴胎龜息自綿綿。師語眾曰
      。學(xué)道專一
      。則人人可以為。不同世俗之進(jìn)取有黜落也
      。儒則博而寡要
      。道則簡而易行
      。但清淨(jìng)無為。最上乘法也

      13   師居環(huán)堵中
      。但設(shè)幾榻筆硯羊皮而已。曠然無餘物
      。早晨則一碗粥
      。午間一鉢麵。過此已往
      。果茹不經(jīng)口
      。一日召僕入。命坐
      。良久。僕問曰
      。吾師之道有作為否
      。 師曰。無也
      。雖歌詞中
      。每詠龍虎嬰奼。皆寄言爾
      。是以要道之妙
      。不過養(yǎng)炁。人但汨沒利名
      。往往消耗其炁
      。學(xué)道者無他
      。務(wù)在養(yǎng)氣而已
      。夫心液下降。腎炁上昇 至于脾
      。元?dú)怆硽璨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則丹聚矣
      。若肝與肺往來之路也。習(xí)靜至久
      。當(dāng)自知之
      。茍不養(yǎng)炁。雖挾泰山超北海
      。非道也
      。此言未化前十日所說也。僕與曹劉二三伴在 環(huán)堵外立
      。忽出曰
      。夫道
      。但清淨(jìng)無為。逍遙自在
      。不染不著
      。此十二字若能咬嚼得破。便做箇徹底道人
      。但信老人言
      。行之自當(dāng)有益。必不誤你諸年少

      14   師在黃縣西郊
      。馬從仁庵內(nèi)唱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v日消萬兩黃金
      。正好粗衣淡飯。言去歲過外關(guān)
      。聞人誦此語
      。喜其有理。故記之
      。不知何人作
      。有馬元之曰。此語是順長老葦江集中語也
      。師言
      。奇哉是言也。
      15   師言
      。家風(fēng)誰是祖
      。鍾呂自親傳。頌曰
      。一點(diǎn)靈光晃太虛
      。丹青妙手莫能模。休將明月閑相比
      。有闕因緣怎類吾
      。此語稍露鋒芒矣。

      16   師曰
      。炁之難御
      。迅若奔馬。唯靜者為易
      。必去其外慕
      。雖覩紛華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窮谷中
      。方是道人心腸
      。儻不到無心地面
      。莫能制御。是知「道」者
      。貴於無心也

      17   師又云。心定則情忘
      。體虛則炁運(yùn)
      。心死則神活。陽盛則陰消
      。自然之理
      。昧者不知。但以為子孫計(jì)
      。返以學(xué)道者為無益
      。何不思之甚也。
      18   師曰
      。予年四十餘方遇師入道
      。所以鬢皤然。腹中別有一紺髮者
      。何由致之。向往關(guān)中十餘年
      。所養(yǎng)神與炁耳
      。譬如空谷中有呼之者。隨呼而應(yīng)之
      。豈別物哉
      。但其中沖虛故也。吾友不信
      。誠靜處養(yǎng)之
      。當(dāng)自知之。
      19   師言
      。海蟾公本燕國相
      。一旦悟道。乃絕家累
      。其詩有「拋離火宅三千口
      。屏棄門兵百萬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怪Z
      。後但乞食自資。逢場作戲
      。至與娼妓家擔(dān)酒攜榼
      。不以為恥
      。後來一等學(xué)道者。言我從富貴中來
      。你比他海蟾公不著

      20   師曰。清靜之道
      。人能辨之
      。則盡善盡美矣。故經(jīng)云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言天地者
      。非外指覆載之天地也
      。蓋指身中之天地也。人之膈已上為天
      。膈已下為地
      。若天氣降。地脈通
      。上下沖和
      。精氣自固矣。此小任仙之說也

      21   師曰
      。守炁妙在乎全精。尤當(dāng)防於睡眠
      。方欲寢時(shí)
      。令正念現(xiàn)前。萬慮悉泯
      。歛身側(cè)臥
      。鼻息綿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瓴粌?nèi)蕩
      。神不外遊。如是則炁精自定矣

      22   師曰
      。儒云以德報(bào)德。以直報(bào)怨
      。昔真人云
      。以信結(jié)友。以恩復(fù)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芍^至矣

      23   師在萊州時(shí)。有姜禧者
      。攜呂公傳
      。呈師。師讀到世人惟務(wù)名之與利
      。不知身之有神
      。逐物不返。喪盡天真
      。其誰咎矣
      。師乃掩卷謂禧曰。此語實(shí)中理矣
      。然世無悟者
      。何道之難行也。
      24   有韓淘字清甫
      。慕陶淵明
      、邵堯夫?yàn)槿恕L?hào)安樂園公
      。師自關(guān)右還東牟
      。道過濟(jì)南。邀師到園中
      。供以素飯
      。既畢。淘叩首於師曰
      。淘自幼歲慕道
      。今已垂白
      。幸遇 我?gu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yuàn)垂一語。以燭愚蒙
      。師答曰
      。夫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
      。以柔弱為本
      。以清靜為基。若施於人
      。必節(jié)飲食
      。絕思慮。靜坐以調(diào)息。安寢以養(yǎng)炁
      。心不馳則 性定
      。形不勞則精全。神不擾則丹結(jié)
      。然後滅情於虛
      。寧神於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芍^不出戶庭
      。而妙道得矣。韓謝曰
      大道鴻濛
      。無所扣詰。今聞妙論
      。得其門而入矣

      25   曹萊二公。本儒生也
      。隳儒學(xué)道
      。多年莫逆。常從容而問曰
      。師在關(guān)右時(shí)
      。如何辦道。曹萊答曰
      。師父冬夏批一布
      。懶衣食。粗取足
      。隆冬雪寒
      。庵中無火。兼時(shí)用冷水
      。其神炁和暢
      。殊無寒意。如此十年
      。非腹中有道炁
      。則不能枝梧矣。
      26   師曰
      。凡事必當(dāng)有備則無患
      。故為道者。於少壯之時(shí)
      。防其情欲
      。早為之備
      。則神仙可冀。若素髮垂頷
      。志氣衰憊
      。始欲學(xué)道。譬若大寒而後索衣裘
      。不亦晚乎

      27   師曰。三十六道引
      。二十四還丹
      。此乃入道之漸門。不可便為大道
      。若窮於爐竈
      。取象於龜蛇。乃無事生事
      。於性上添偽也
      。此皆誤人之甚矣。故道家留丹經(jīng)子書
      。千經(jīng)萬論
      。可一言以蔽之
      。曰清淨(jìng)

      28   師曰。清淨(jìng)者
      。清為清其心源
      。淨(jìng)為淨(jìng)其炁海。心源清
      。則外物不能撓
      。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淨(jìng)
      。則邪不能干
      。故精全而腹實(shí)矣。是以澄心如澄水
      。養(yǎng)炁如養(yǎng) 兒
      。炁秀則神靈
      。神靈則炁變
      。乃清淨(jìng)所致也。若行有心有為之功
      。則有盡之術(shù)法也
      。若行無心無為之理
      。乃無盡之清虛也。
      29   師曰
      。無為者
      。不思不慮也。愛欲嗔怒積蓄利害其間
      。雖有為而常無為
      。雖涉事而常無事。何況專一清心淨(jìng)意
      。養(yǎng)炁全神
      。飄遊於逍遙之地。入於無何有之鄉(xiāng)

      30   師曰
      。劉高尚居環(huán)堵四十年。別無他事
      。但虛其心
      。實(shí)其腹。去其華
      。忘其名
      。棄其利。清其神
      。全其氣
      。丹而結(jié)。仙自成
      。乃有讚之曰
      。塞其兌。閉其門
      。昔誦此語
      。今見斯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芍^簡且當(dāng)矣

      31   師曰。無心者
      。非同貓狗蠢然無心也
      。務(wù)存心於清淨(jìng)之域。而無邪心也
      。故俗人無清淨(jìng)之心
      。道人無塵垢之心。非所謂俱無心
      。而與木石貓狗一般也

      32   師曰
      。不生不滅見如來。悟了之時(shí)
      。免卻再投胎
      。丘君曰。此乃出陰神
      。若到天庭
      。忽有雙華飛。方出陽神
      。此乃初地也

      33   師曰。大道人情遠(yuǎn)
      。無為妙本基
      。世間無愛物。煩惱不相隨

      34   師曰
      。修行人功行未滿。大限到來
      。聖賢不教死
      。若不做修行人。大限到來
      。免他不得

      35         師曰。一念勿絕一世休
      。龔道昇問曰
      。湛然常寂時(shí)如何。師答曰
      。將來和湛然都不用
      。于清風(fēng)問曰。修行數(shù)年
      。道眼不明
      。心地不靈。何也
      。師曰
      。別無他事。行道不精爾

      36  師曰
      。一切男女。從無始已來
      。為有種種恩愛貪欲
      。不出輪迴。世界一切胎卵濕化
      。種種性相
      。皆因愛欲而生性命。性因愛而生
      。命因欲而有
      。皆因愛欲。而起逆順生嫉妒
      。從此輪迴綿綿不斷
      。法言。欲淨(jìng)其土
      。當(dāng)淨(jìng)其心
      。若心清靜。輪迴自息

      37   師性嗜撥粥
      。午間則啖一鉢畢。與人談道
      。訓(xùn)誘後進(jìn)不倦
      。師蓋性慈善君子也。在萊陽時(shí)
      。作長短句
      。有一餐鉢粥罷。須辨十分功之句
      。學(xué)者省此
      。徒飲食端坐。不以道為事者
      。其譴累故可知也

      38   師言。學(xué)道者不須廣看經(jīng)書
      。亂人心思
      。妨人道業(yè)。若河上公注道德經(jīng)
      。金陵子注陰符經(jīng)
      。二者時(shí)看。亦不妨
      。亦不如一切不讀
      。觜盧都地。養(yǎng)氣最為上策

      39 nbsp;  師言
      。學(xué)道人
      。行住坐臥。不得少頃心不在道
      。行則措足於坦途
      。住則凝情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
      。睡則抱臍下之珠
      。久而調(diào)息。無有間斷
      。而終日如愚
      。方是端的功夫。非干造作行持也

      40   師曰
      。凡初學(xué)道。截自今日
      。已往俗事不得掛心
      。若有纖毫未除。則道不固
      。既往事不思
      。未來事不念。且據(jù)目前為見在
      。便是無事人

      41   師又言。道人不厭貧
      。貧乃養(yǎng)生之本
      。饑則餐一鉢粥。睡來舖一束草
      。襤襤褸褸
      。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計(jì)
      。故知清淨(jìng)一事
      。豪貴人不能得。
      42   師過青社
      。有邀師齋者
      。在坐有衲僧?dāng)?shù)人。其中有一僧
      。騁其博辯
      。以言詰難。紛紜不止。師徐言答曰
      。倘除一身外
      。餘事皆不知。其僧赧然失色
      。不能措辭

      43   師曰。凡作道人
      。須是剛腸男子
      。切莫狐疑不決
      。但念性命事大
      。力行不退。期必於成
      。若兒女情多
      。煙霞志少。非所謂學(xué)道者也

      44   師曰
      。身中之氣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騿栐弧:斡傻脷獠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師曰
      。身無為。又曰
      。何由得神不昧
      。師曰。心無事
      。又曰
      。身心如是可住庵否。師曰
      。既處置得下
      。便好休歇去。
      45   師曰
      。道人心性
      。塵俗之事。切莫隨逐
      。若拖絛藜杖
      。嘲風(fēng)詠月。陶冶性情。有何不可
      。至於巡門求乞
      。推來搶去。恰是道人日用家風(fēng)也

      46   師言
      。你每初入關(guān)時(shí)。乞得一頓飯
      。便喫一頓
      。今則你每功行少也。揀好處住
      。揀好食吃
      。將來成道。則休不了
      。卻索還債去

      47   師曰。我初入關(guān)中乞化
      。到一酒肆
      。有一醉者。毀罵之間
      。後被他贈(zèng)一拳
      。便走拽住。又打一拳
      。只得忍受
      。汝曹曾遭此魔障否。弟子答曰
      。無
      。師云。好好遇著勿諍

      48   師言
      。祖師道。不得著好衣
      。不得喫好飯
      。唱歌打令。只要心頭物物不著

      49   師言
      。我嘗在俗中時(shí)。秤肉斗酒
      。今已戒之十?dāng)?shù)年矣
      。若食酒肉。亦做神仙。只是較遲了些
      。若心不懷道
      。又嗜酒貪羶。徒羨口腹
      。罪報(bào)難逃
      。終為下鬼之類也。
      50   師言
      。祖師引四人
      。謂丘劉譚馬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慈物L(fēng)子於好德
      。祖師云。倘聞之塞破耳
      。及乎見了
      。尚握著珍寶
      。不敢放動(dòng)
      。劉師叔亦嘗言之。
      51   師言
      。嘗在環(huán)裏思閑話
      。論及新瓜。道眾聞之
      。明日造瓜包子入環(huán)
      。食了三枚。罰了三日不得喫飯

      52   師言
      。祖師嘗使弟子去寧海。乞化些小錢米
      。我要使用
      。弟子道。教別箇弟兄去後如何
      。弟子有願(yuàn)
      。不還鄉(xiāng)裏。祖師怒打到平旦而止
      。打之無數(shù)
      。吾有退心。謝他丘師兄勸住
      。迨今不敢相忘

      53   師言。在鄉(xiāng)時(shí)。祖師令弟子入萊州乞化
      。到數(shù)日
      。意猶遲疑。夜夢師曰
      。來日長伸著手
      。做條好漢上街展手(初妄心障退故師發(fā)此言也)。師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剜l(xiāng)中。初上街
      。 祖師令總一頭小角兒
      。面上以脂粉搽之。私心云
      。不怕撞著兒女相識(shí)
      。只怕撞親家。每思到范明叔宅中欲少歇
      。見太親先在宅中
      。自云這回休羞麼。

      54   弟子問許真君上昇傳云
      。後一千二百四十年間
      。當(dāng)有八百人登仙。如何
      。祖師曾言
      。教萬人俚王子仙又說來。

      55   師曰
      。張閻子有一句甚好
      。每道話往來。但要照顧潤身之寶
      。師自笑曰
      。他開鋪席說話。卻是勸別人
      。師曰
      。百不歌十勸。非倘自出意
      。亦是祖師曾說過之話
      。因而成之。
      56   師言
      。大抵人多是自誇
      。俱能己勝
      。往往不肯恭順於人。
      57   師言
      。路上拾得驢契
      。祖師直打到曉頭。面上拳打有甚數(shù)目也
      。師言
      。人尚不信倘。于清風(fēng)曰
      。是他有信者
      。師微哂之。綦大成云
      。師父如此行止
      。尚人信。清風(fēng)曰
      。一箇信者一仙人
      。緣此不信。
      58   師曰
      。深藏白雪非為吝
      。廣積黃芽不屬貪。言畢笑曰
      。如何好麼
      。又曰
      。夢裏鑄成無影劍
      。法中去了有情心。又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幊氐钕虑帑[舞
      。閬苑宮中白鶴飛。
      59   師還海上
      。人家皆嚴(yán)持齋戒
      。投依五會(huì)。乃祖師所立
      。師童
      。聞馬師在登郡時(shí)。會(huì)眾百餘人
      。白師曰
      。弟子等。各各沐浴靜居
      。及戒斷葷酒
      。已七日矣
      。願(yuàn)隨清會(huì)祈 福。以消來業(yè)
      。師曰
      。善公等清淨(jìng)七日。尚言有福
      。馬風(fēng)門人
      。箇箇終身清淨(jìng)。絕嗜欲
      。斷葷酒
      。福且多矣。會(huì)眾皆禮拜
      。歎曰
      。清淨(jìng)之教。實(shí)不可思議
      。自是
      。三 州之人。比屋受教
      。漸及十方
      。聞風(fēng)信嚮。大教重興
      。自師而始

      60   師問眾門人曰。一日幾箇時(shí)辰
      。門人對(duì)曰
      。一日六箇時(shí)辰。師曰
      。晝夜總幾箇時(shí)辰
      。門人曰。晝夜總十二箇時(shí)辰
      。師曰
      。晝夜十二箇時(shí)中。天道運(yùn)行
      。斡旋造化
      。還 有頃刻停息否。門人對(duì)曰
      。無停息
      。師曰。凡學(xué)道之人
      。切須法天之道
      。斡旋己身中造化
      。十二時(shí)中。常清常淨(jìng)
      。不起纖毫塵念
      。則方是修行。日就月將
      。無有間 斷
      。決做神仙。茍或虧功失行
      。怎得了達(dá)
      。我觀汝輩。十二時(shí)中
      。不曾有一箇時(shí)辰
      。專心在道。受了十方施主供養(yǎng)
      。如何還得
      。一朝合眼。復(fù)入輪迴
      。何時(shí)出期
      。我 今叮嚀。說與汝等
      。但自澄心遣欲
      。萬緣不染。神炁沖和
      。便是道也
      。依此修行。不得到錯(cuò)了
      。若因循怠惰
      。行持不到。非吾罪也
      。豈不念汝等七祖。生前造諸惡 業(yè)
      。冥中受諸罪苦
      。望子孫成道。救拔得生天
      。各宜以此為念
      。發(fā)堅(jiān)固心。抱道而死
      。此吾所願(yuàn)也
      。珍重
      。門人聞是慈音。皆懽然自得
      。競加勉勵(lì)焉

      61   師謂眾曰。道無形名
      。是神炁之祖也
      。元炁降化。神明自生
      。鍊神合道
      。乃是修真。其餘名相紛紜
      。難為憑準(zhǔn)
      。我念為汝舉其大綱。夫修此之要
      。不離神炁
      。神炁是 性命。性命是龍虎
      。龍虎是鉛汞
      。鉛汞是水火。水火是嬰奼
      。嬰奼是真陰真陽
      。真陰真陽即是神炁。種種名相
      。皆不可著
      。止是神炁二字而。欲要養(yǎng)炁全神
      。須屏棄 萬緣
      。表裏清淨(jìng)。久久精專
      。神凝炁沖
      。三年不漏下丹結(jié)。六年不漏中丹結(jié)
      。九年不漏上丹結(jié)
      。是名三丹圓備。九轉(zhuǎn)功成
      。骨髓凝化
      。血脈成真。內(nèi)完外溢
      。光影澈 明
      。寂然不動(dòng)
      。應(yīng)感無窮。千變?nèi)f化
      。坐在立亡
      。三萬六千神靈踴躍。遊行天下
      。三界司迎
      。八難之中。千兇萬毒
      。不能消亡
      。至於大劫變化。洪災(zāi)四衝
      。神滿太 虛
      。亦無所礙。故天有時(shí)而崩
      。地有時(shí)而陷
      。山有時(shí)而摧。海有時(shí)而竭
      。凡有相者
      。終劫於壞。惟學(xué)道者
      。到神與道合處
      。則永劫無壞。兼功及九祖
      。昇上清矣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51/3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北派丹法:《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 碧 苑 壇 經(jīng) 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第十一代宗裔閔一得訂 碧 苑 壇 經(jīng) 卷 首 一 北派丹法:《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div   id=,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 onerror="nofind(this)" >
      北派丹法:龍門西域心宗閔一得編《古書隱樓藏書》
      碧 苑 壇 經(jīng) 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昆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第十一代宗裔閔一得訂 卷 首 一
      南宗丹法:紫陽真人《金丹四百字》
      金 丹 四 百 字 天臺(tái)紫陽真人張平叔撰 北宗龍門后裔閔一得注 自序 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七以火數(shù)
      ,九乃金數(shù)
      ,以火煉金,返本還元
      北派丹法:北宗全真教祖師重陽真人傳《五篇靈文》
      五 篇 靈 文 最上一乘妙訣重陽祖師心傳 夫最上者
      ,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
      ,清凈為妙用
      ,無為為丹基,性命為鉛汞
      ,定慧為水火
      ,以自然造化為真種子,以勿忘勿助為火侯
      北派丹法:劉一明《修真辯難》
      修真辯難 修真辯難序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又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夫理即道也
      ,道即理也
      。陰陽之道即性命之道。此理此道位天地而育萬物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先天而天弗違
      南宗丹法:南宗二祖石杏林真人《還原篇》
      還 源 篇 石杏林 泰素慕真宗
      ,遍游圣境
      。參傳正法
      ,愿以濟(jì)世為心;專一存三
      ,尤以養(yǎng)生為重
      。 蓋謂學(xué)仙甚易而人自難,脫塵不難而人未易
      ,深可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