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人—尹喜傳
尹喜
人物簡介
歷史記載
《甘肅新通志》、《秦州直隸新志》、《天水縣志》等書記載:“尹喜故里,在縣城東三十里之伯陽渠北山上,有尹道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74/6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通玄真人—文子傳
下一篇:
真武隱仙—張三豐真人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甘肅天水人,周代楚康王(前559至前545年)之大夫
尹喜
尹
喜又名關尹
尹喜為函谷關關令時見東方有紫氣西邁
天水市東伯陽渠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觀。奉祀老子的道觀稱柏林觀
生平經(jīng)歷
民間傳說
相傳老子騎青牛云游天下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筑庵講道,一住便是
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練功,經(jīng)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jīng)》授于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
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jīng)》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
尹喜
又自著九簡,名曰《關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jīng)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經(jīng)典之一,收錄在《百子全書》之中
司馬遷《史記》記述了一個故事:老子久住周都研究道德學問
史料記載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虛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樣保持“心平體正”,并解釋說:“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
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賢、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說明這種心平體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不僅能夠治身治國,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
然。
老子授其道德經(jīng)并約定“后會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隱居谷內(nèi),后入蜀,歸棲于武當山三天門石壁下。公元五世紀
道之所隱即仙靈
不待邛州乘鶴去,此山仙己是天崖
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
《中國名人大字典》載“尹喜,天水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莊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為:“以本為精
尹喜
魏晉進梁湛所著《樓觀本起內(nèi)傳》稱:歷代時君世主相繼在尹喜故宅樓觀臺建廟立觀
道教學說最早的傳播者
清?范陽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別業(yè))碑記》:“立大功德者,如老子之為柱史
尹喜與老子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青羊?qū)m,著名的道教宮觀
相傳老子騎青牛云游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jīng)國濟世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筑庵講道
青羊?qū)m
練
功,經(jīng)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
尹喜出生于中國西北部甘肅省的天水
尹喜墓
尹喜墓
尹喜隱居地
原
墓占地1000平方米
歷史意義
尹喜是天水籍歷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賢名士,聞名中外的《道德經(jīng)》五千言,是由他承傳
尹喜畫像
[1]
推廣于世的。兩千多年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政治、軍事、史學等學術界影響極為深遠,意義非常,尹喜的功德是無量的。
大型辭書《道藏?尹喜傳》
尹道寺與老子講經(jīng)臺相距約數(shù)里路,殿宇中祀尹喜圣像。尹道寺建筑規(guī)模不大,殿前懸掛古聯(lián)一副,曰“華章九篇入《百子》;經(jīng)文五千頌《道德》”,對尹喜給予了歷史的精辟頌揚和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