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真人
呂洞賓
呂洞賓畫像
呂
洞賓,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師,鐘、呂內丹派代表人物。原名呂巖,(“巖”或作“巖”、“巖”) ,(另說本名呂煜)
,字
洞賓,號純陽子
。一般認為呂洞賓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
,即貞元十二年)農歷四月十四生于永樂縣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zhèn))
。另說是他是唐末京兆
(今陜西西安)人。
中文名: 呂洞賓
別名: 呂巖、呂祖、呂祖師、呂仙祖
出生地: 招賢里,今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zhèn)
出生日期: 公元796年
所處時期: 唐朝
人物簡介
呂洞賓,原名呂巖,山西芮城人
。一般說法
,都稱呂洞賓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的孫子
,其父呂讓曾任海州刺史。他本名紹先
,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四
月十四日巳時
,出生于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芮城)。自幼好讀
,淹博百家,但三舉進士不第
。武則天天授二年(公元691)
,年已四十六歲的呂紹先又去長安應
考,在酒肆中遇見上天仙使
鐘離權。鐘離權讓他做了一個建功樹名
、出將入相
、封妻蔭子的美夢,醒后方知功名利祿均為夢幻
,遂大徹大悟,拜鐘離權為師
,赴終南
山中修道,改名喦
,字洞賓
。其后遍游山水,傳道度人
,五十三歲歸宗廬山,六十四歲上朝元始
、玉皇
,賜號純陽子
。
呂洞賓
在民間,呂洞賓是一位與觀音菩薩、關公一樣婦孺皆知、香火占盡的人物
,他們合稱“三大神明”。唐宋以來
,他與鐵拐李
、漢鐘離
、藍采和
、張果老
、何仙姑、韓湘子
、曹國舅并稱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間信仰中
,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
。
呂洞賓,原名呂巖,故鄉(xiāng)在河中府永樂鎮(zhèn)(今山西芮城縣,現(xiàn)芮城縣有紀念呂洞賓的道觀-永樂宮)。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 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jīng)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
后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 ,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
,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
,指
他們夫婦兩口
,兩口為呂
;“洞”
,是居住的山洞;“賓”
,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里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
,將萬貫家產散發(fā)給
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
,巧遇仙人鐘離權
,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后
,下山云游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
,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
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
,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鄉(xiāng)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
。到了金代
,因呂洞賓信奉道教
,于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
年
,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
,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
,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
,大興土木,修建了
“永樂宮”
。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
,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
呂洞賓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
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
,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民間流傳的呂洞賓傳說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儒
、道、佛
三教交融
。呂洞賓修習方術
,得道成仙,這是道教出世思想
。他成仙之后則要“度盡天下眾生”
,這又體現(xiàn)了儒家“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長生于人世
、樂于
施舍的所作所為
,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從呂洞賓傳說中可看到山西民間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痕跡
。二是不斷增加世俗化內容
,如呂洞賓時常出現(xiàn)于酒樓、茶館
、
飯鋪等吃吃喝喝
,走后留下仙跡。他放蕩形骸
,不拘小節(jié)
,好酒能詩,都為人們所熟知
,這些世俗生活內容
,使呂洞賓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贏得了百姓喜愛
。三
是與文人傳說相結合
。呂洞賓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經(jīng)歷
,以及他飲酒、賦詩
,追求山林的情趣
,更適應了中下層文人口味。在明末抗清戰(zhàn)爭中
,傳說他曾經(jīng)搭救過在
海上險些遇難的兵部尚書袁可立兵船
,所以道教在整個滿清時期都得不到弘揚發(fā)展。在故事流傳過程中
,附合了許多文人傳說因素
,使他同時成為失意知識分子的神
仙代表。呂洞賓傳說的這些特點是在長期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是多種文化現(xiàn)象的積淀
,使得這類傳說的研究意義更為深遠。
南宋初人吳曾所撰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 ,記有呂祖自傳
。據(jù)說呂洞賓曾自言:“世言吾飛劍取人頭,吾甚哂之
。實有三劍
,一斷無明煩惱,二斷無明嗔怒
,三斷無明貪欲
。”
編輯本段故事傳說
故事傳說
呂洞賓 (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為神仙
,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一說為唐朝宗室
,
姓
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于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
,改為呂姓
。因常居巖石之下,故名巖
。又常洞棲
,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
,因
感仕途多蹇
,轉而學道。《宋史?
陳摶傳》記載呂巖為
“關西逸人
,有劍術
,年百余歲。步履輕捷
,頃刻數(shù)百里
,數(shù)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圃姟肥沼兴脑娮鞫俣嗍住:笫赖澜毯兔耖g稱其為“劍
仙”
、“酒仙”
、“詩仙”
。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
,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鐘離權
,“黃粱一夢”
,于是感悟,求其超度
。經(jīng)過鐘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
,心無
所動,于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
。后來又遇火龍真君
,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
,自稱“一斷貪嗔
,二斷愛欲,三斷煩惱”
,并發(fā)誓盡渡天下
眾生
,方愿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
、飛劍斬黃龍等故事
,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
。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
,元代封為“純
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稱“呂純陽”
。
王重陽創(chuàng)立全真道后,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
。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
,歲時祭祀
,
至今香火不斷
。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歷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
。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
、《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
、《孚佑上帝天仙
金丹心法》等
,然大多為托名
編輯本段在陸肇祥
(清)彭定求
襄邑(今河南省睢縣)有袁家山,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在陸園地
也。四圍林樹高聳,巖壑水水。木清華景逾濯錦,上建純陽寶殿。額曰:“夢覺迷津”。后供呂帝閤目睡像,趺坐胡床前,設丹爐。最后高亭四敞 ,豁達清虛
。上供
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
,皆飛現(xiàn)云中。前后壁之間
,留題圣跡頗多
。書回道人志
。
乘(袁氏家乘)載袁尚書始祖榮,世有隱德。遞及尚書祖永康、父淮,皆崇奉呂帝最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闪⒔瞪眨磯魠蔚垡恍⊥疲骸叭昙沂来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且知敬信我
,今將小徒為爾后
。曰:異日此地當出仙人
。”即以此肇祥
。
淮甫晤而立生一生,文章事業(yè)董宗伯,其昌(董其昌)志載甚詳。而晚尤愛道,故于在陸園(袁家山)崇建殿宇數(shù)重,位置悉系夢中指點。皆隱寓丹訣之秘,至今靈應昭然焉。(《道藏輯要?呂祖圣跡輯要?在陸肇祥》)
按:袁家山迄今保存完好,為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筑群道場,公元2000年被河南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江湖夜雨筆下的呂洞賓
純陽真人----呂巖
純陽真人
呂巖
所謂呂巖,便是著名的八仙之一、道教的最佳形象代言人、社會活動家、道教內丹理論家、詩人呂洞賓先生。說起呂洞賓
,那真是婦孺皆知
,無人不曉。有關他的傳說乃至緋聞也為數(shù)不少。呂洞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真實的呂洞賓其實表字洞賓
,號純陽子
,名叫呂巖
。
關于呂洞賓的身世,當然也有不少的傳說,有的說他本是唐朝宗室之后,因為武則天要誅滅李家皇室子孫,不得已才隨母親姓呂。此傳說將呂洞賓的生年一下子提
到了武則天時代,不過呂洞賓是神仙嘛,什么年代出生的也不稀奇。不過可靠一點的說法是——呂洞賓應為唐末五代時的著名道士,和陳摶老祖、杜光庭、譚峭等這
些著名的道家高人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并有交往。呂洞賓從小也并非就是專職學神仙的,他小時候也是尖子生,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的文章,對他來說統(tǒng)統(tǒng)小菜一
碟,被稱為神童。但可惜生不逢時
,唐朝末年
,科場腐敗,他考了幾十年
,卻屢屢不第。但對于讀書人
,只有走科舉這條路啊
,所以呂洞賓四十六歲了,還堅持去應
試
,到了長安的酒店里
,正想喝幾杯消消愁
,卻見一位羽士著一白袍
,在墻壁上題詩道: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
。
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
得道高人不易逢,幾時歸去愿相從
。
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shù),得見清平有幾人
。呂洞賓見他形貌奇古
,詩中的意境不凡
,就問他姓名
。此人說:“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終南山
,你想跟我去嗎
?”呂洞賓還惦
記著考試的事呢
,沒有答應
。實際上這位云房先生就是八仙中的“漢鐘離”。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八仙形象
,漢鐘離是個大胖子,整天穿著露臍裝扇扇子
。但這里的漢鐘
離似乎并非這等模樣——這也不奇怪
,神仙們都是可以變化的嘛。這天晚上
,漢鐘離和呂洞賓同住在這家酒店中
,呂洞賓睡著后就做了個夢
,夢見自己已經(jīng)狀元及
第
,官場得意,子孫滿堂
。但樂極生悲,卻突然又因事獲罪
,家產抄沒
,妻離子散,窮苦潦倒
,只落下自己孤身一人立在風雪中發(fā)抖,也落了個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凈
——簡直就是一個《紅樓夢》精編版嘛
。呂洞賓突然醒來后
,漢鐘離的一鍋小米飯還沒煮熟呢,這就是有名的“黃粱夢”的故事
。呂洞賓從師父這兒學了這手就依樣
畫葫蘆,也讓人家嘗嘗“黃粱夢”的滋味
,比如《邯鄲夢》等故事
,這是后話
,且不去提
。呂洞賓經(jīng)此一夢,明白了世事無常
,榮華富貴都是眼前花的道理,于是決
心修道
,隨漢鐘離練成一身道法
。據(jù)說呂洞賓學成了天遁劍法
,常仗劍斬妖除害
。
呂洞賓在民間有極大的聲望 ,如果選道家的形象代言人
,呂祖的票
一定特多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读凝S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曾說過:“故佛道中惟觀自在(觀世音)
,仙道中惟純陽子(呂洞賓),神道中惟伏魔帝(關帝)
,此之圣愿力宏大,欲普渡
之身世界
,拔盡一切苦惱
,以是故祥云寶馬
,常雜處人間
,與人最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前。鸬郎袢讨邢慊鹱钍⒌木鸵獢?shù)觀音
、呂祖
、關老爺了
。呂祖之所以在道教神仙中人
氣最旺
,這是和以下幾點分不開的:
呂祖的形象極佳
呂洞賓的形象很好,雖說世間畫的呂祖之像不盡相同,有的畫成豪氣沖天的劍俠
形象,有的則是文質彬彬的文士形象。但無論怎么樣畫,呂洞賓在人們心中總體印象是仙風道骨、神采飛揚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芍^標準的神仙麻豆(MODEL) 。后世一說道家
的男仙人形象,大致就是呂洞賓這個樣子
。鐵拐李、漢鐘離那樣的
,道行雖然深
,但一個是殘疾人形象
,一個是需減肥的大胖子
,所以就遠不如呂祖的號召力大
。這
實力派不如偶像派在娛樂界中是很平常的事,看來在仙家也是如此
。
純陽真人-呂 巖(2)
呂祖有劍術
尋常小老百
姓,素質不高 ,往往是見了淺近的東西才喜歡
,見了刀棍才害怕。所以佛教中才有種種地獄之說
,唬得這小老百姓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去拜佛。而知識較高的人士學佛時卻并
不多談地獄之事
。相傳呂祖經(jīng)常身背一把長劍
,神威凜凜
,劍術通神
。《宋朝國史》中也這樣說:“關中逸人呂洞賓
,年百余歲,而狀貌如嬰兒
,世傳有劍術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泵?
間相傳呂祖可飛劍取人首級于千里之外
。也就是說,呂祖一念咒
,他身后這把劍就像“戰(zhàn)斧”巡航導彈一般自動飛去找目標了。
其實呂洞賓劍術極精
不假,他自己也寫詩說道:“欲整鋒芒敢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嗥。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钡珔巫媸窍扇?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他的劍并不會隨便殺人的。南宋時吳曾所撰
的《能改齋漫錄》卷十八中
,寫呂祖自已言道:“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
,吾甚曬之
。實有三劍
,一斷煩惱
,二斷貪嗔,三斷色欲
。”是啊
,揮劍殺人這等事
,正
像《
莊子》里《說劍》篇中說的那樣:“相擊于前,上斬頸項
,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
,無異于斗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只是未節(jié)小技
。而
老子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
強
。”斷煩惱
、貪嗔
、色欲之類卻比取人腦袋難得多了
,不過尋常下愚之人
,卻不明白這一點,只覺得飛劍取人頭既好玩又可怕
。
呂祖不避酒色
在民間的許多傳說中,呂洞賓不但精于劍術,經(jīng)常給人們上演“動作片”,而且不避酒色,還常常出演“三級片”。像什么“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故事。在該故
事中,呂洞賓好像是個到處留情的風流浪子,白牡丹的角色也有多種說法,有的故事中她是一個王母娘娘駕前的仙子
,呂洞賓為了借王母的簪子為人間除害
,于是就
施展美男計色誘白牡丹仙子
,求她盜出寶簪。
這算是比較能維護呂祖的光輝形象的,別的版本可就更糟糕了,有的說白牡丹是個民間女子
,呂洞賓調
戲未成
,挨了一頓罵
,這還僅僅是“性騷擾”的范疇
,更有的故事中可就“打真軍”了。這類故事說白牡丹是個妓女
,據(jù)說呂洞賓使出房中術,可以“御女不泄”
,
豈料八仙中的其他人(也有的說成是黃龍和尚)不滿意呂洞賓的胡作非為
,暗中指點了白牡丹,呂洞賓從而一泄如注
,走失了真寶,幾乎功力全失
。白牡丹卻因此得
道成仙
。有的人又把該故事和“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的事情“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
,說是呂洞賓要沒有這件“花花”事
,不至于被黃龍禪師收去寶劍,而無還手之
力。
其實,呂洞賓好酒是真,但好色卻未必。有人說三戲白牡丹乃是顏洞賓之事,與呂祖不相關。上面我們說了
,呂祖的寶劍最重要就是“斷煩惱
、
貪嗔
、色欲”的心中之劍
。他哪里會干這等到處留情的事情?呂祖自己還寫有一篇《警世》詩道:“二八佳人體似酥
,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
,暗里教君
骨髓枯
。”又說過:“息精息氣養(yǎng)精神
,精養(yǎng)丹田氣養(yǎng)身。有人學得這般術
,便是長生不死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眳巫嫒绻麎m心不斷
,好色如命,又哪里能練就一身的神通
?不過呂
洞賓經(jīng)常流連于酒肆妓院等處也可能是有的,所以這些緋聞也被編排到他的身上
。但呂洞賓經(jīng)常逛妓院并非好色濫淫
,而是開導勸化這些風塵女子們
。據(jù)說呂洞賓曾
在廣陵妓院的屏風上題下這樣二首詩
,使得當?shù)氐囊粋€名妓棄暗投明,悉心學道:嫫母西施共此身
,可憐老少隔千春
。
他年鶴發(fā)雞皮媼,今日玉顏花貌人 。
花開花落兩悲歡,花與人還事一般。
開在枝間妨客折,落來地上請誰看
。呂洞賓好酒
,這個卻是不假,道家對于酒并不排斥
,好多得道高人、仙人經(jīng)常都醉醺醺的
。所謂“醉里乾坤大
,壺中日月
長”
,大概酒中之趣就頗似道家真義
。沉醉之中,物我皆忘
,倒真有點萬物一也,天地齊也的意思
。呂洞賓自己有詩道:世上何人會此言
,休將名利掛心田
。
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
物外煙霞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