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人—莊子傳
莊子
文學巨匠——莊子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時哲學家,莊氏,名周,(一說子沐)。漢族,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一說今安徽蒙城縣)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
。莊
子是我國先秦(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
、哲學家
、和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
,楚莊王后裔,后因亂遷至宋國蒙
,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與道家始祖
老子并稱為
“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
,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
。代表作《莊子》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
、《齊物論》
等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
中文名: 莊周
別名: 莊子,南華真人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宋國蒙(今安徽蒙城縣)
出生日期: 約前369年
逝世日期: 前286年
職業(yè): 道家
信仰: 道
主要成就: 道家學說的重要繼承人及發(fā)揚者
“莊子哲學”思想體系
代表作品: 《莊子》
莊子簡介
莊子半身畫像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于老子的哲
學
。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曾作過漆園吏
,生活貧窮困頓
,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
,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
,
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
。對于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
,封建帝王尤為重視
,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
,后人即稱之為“南華
真人”
,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
,視其為
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
。
《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jīng)》
。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
,對后世文學有很大影響
。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
,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
,莊子主要認為自然
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
,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
。就像“ 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
,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
,但這棵樹太彎了
,沒法做房梁
;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
,要彎的
,但這棵樹太難看了
,又沒辦法
;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轱轆
,但這棵樹長得不行
,從某方面講是
無用的
。但從莊子的角度看
,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
,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
。“道”也是其哲學
的基礎和最高范疇
,即關于世界起源和本質的觀念
,又是之人認識境界
。主張“無為”
,放棄一切妄為
。又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
,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
,萬
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的主觀精神境界
,安時處順
,逍遙自得
,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反對一切社會制度
。
莊子形象(10張)
莊子的文章 ,想像力很強
,文筆變化多端
,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
,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其超常的想象
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
,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塵外
,怪生筆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⑽踺d《藝概?文概》)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著有《莊子》(被道
教奉為《南華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之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稘h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
,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
。分為:外篇
、內篇、雜篇
。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
著
;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后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研究中國哲學,不能不讀《莊子》;研究中國文學,也不能不讀《莊子》。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
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養(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葹楹笫纻髡b。
編輯本段史書記載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者 ,蒙人也,(1)名周
。周嘗為蒙漆園吏,(2)與梁惠王
莊子畫像
[1]
、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3)作《漁父》、《盜跖》、《胠篋》,(4)以詆訿孔子之徒,
(5)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6)然善屬書離辭,(7)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8)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
恣以適己,(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10)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
,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
?養(yǎng)食之數(shù)歲
,衣以文繡,以
入大廟
。當是之時
,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
?(11)子亟去,(12)無污我
。(13)我寧游戲污瀆(14)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
,終身不仕
,以快吾志
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5)
注(1)[集解]地理志蒙縣屬梁國。[索隱]地理志蒙縣屬梁國。劉向別錄云宋之蒙人也。[正義]郭緣生述征記云蒙縣,莊周之本邑也。
注(2)[正義]括地志云:“漆園故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贝嗽魄f周為漆園吏
,即此
。按:其城古屬蒙縣
。
注(3)[索隱]大抵猶言大略也。其書十余萬言,率皆立主客
,使之相對語
,故云“偶言”
。又音寓
,寓
,寄也
。故別錄云“作人姓名
,使相與語
,是寄辭于其人
,故莊子有寓言篇”
。[正義]率音律
。寓音遇
。率猶類也
。寓
,寄也
。
注(4)[索隱]胠篋猶言開篋也。胠音祛
,亦音去
。篋音去劫反
。[正義]胠音丘魚反
。篋音苦頰反
。胠
,開也。篋
,箱類也。此莊子三篇名
,皆誣毀自古圣君、賢臣
、孔子之徒
,營求名譽
,咸以喪身
,非抱素任真之道也
。
注(5)[索隱]詆,訐也
。詆音邸
。訿音紫
。謂詆訐毀訾孔子也
。
注(6)[索隱]按:莊子“畏累虛”,篇名也,即老聃弟子畏累
。鄒氏畏音于鬼反
,累音壘
。劉氏畏音烏罪反
,累路罪反
。郭象云“今東萊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阂舾
??
桑子,王劭本作“庚桑”
。司馬彪云“庚桑,楚人姓名也”
。[正義]莊子云:“庚桑楚者,老子弟子
,北居畏累之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背伞?左“王”右“莫”)云:“山在
魯
,亦云在深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似母3悦髦寥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韂生之經(jīng)
,若槁木無情
,死灰無心
,禍福不至,惡有人災
。言莊子雜篇庚桑楚已下,皆空設言語
,無有實事也
。
注(7)[正義]屬音燭。離辭猶分析其辭句也
。
注(8)[正義]剽,疋妙反。剽猶攻擊也
。
注(9)[索隱]洸洋音汪羊二音,又音晃養(yǎng)。亦有本作“漾”字。[正義]洋音翔。己音紀。
注(10)[正義]威王當周顯王三十年。
注(11)[索隱]孤者,小也,特也。愿為小豚不可得也 。[正義]不髃也。豚
,小豬
。臨宰時
,愿為孤小豚不可得也
。 注(12)[索隱]音棘
。亟猶急也
。
注(13)[索隱]污音烏故反 。
注(14)[索隱]音烏讀二音。污瀆 ,潢污之小渠瀆也
。
注(15)[正義]莊子云:“莊子釣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 ,曰:‘愿以境內累莊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指筒活櫍唬骸崧劤猩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死二千歲矣,巾笥藏之廟堂之
上
。此龜寧死為留骨而貴乎
?寧生曳尾泥中乎
?’大夫曰:‘寧曳尾涂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迸c此傳不同也。
編輯本段莊子學說
《史記》用精練的幾行字介紹了莊子,說他著書十余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 ,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
,“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
所寫
,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
,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
;“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
,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
,有一些篇
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
,如《盜跖》
、《說劍》等
。內篇最集中表現(xiàn)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
、《逍遙游》、《大宗師》等
。
編輯本段精神品質
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蒙邑的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棱角和鋒芒的人。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
、清靜無為
,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
,從他哲學有著退隱
、不爭
、率性的表象上
,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
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
;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jīng)歷
,所以他才與世無爭
;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
,所以他才強調率性
。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
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的熱烈
,所以他才恨的徹底
,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
,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
,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情形過于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
醒與反彈
。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
性質,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
;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
,要安時而處順
;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yǎng)
,德性充
足
,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
編輯本段莊子語錄
1、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
,殆已
;已而為知者
,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
,而知識卻是無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
;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
,便會弄得更加疲困不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莊子半身像
[2]
2、名也者
,相軋也
;知也者
,爭之器
。二者兇器
,非所以盡行也
。(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
;智是相互斗爭的手段
。兩者是兇器
,是不可以盡行的
。)
3、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
;天下無道
,圣人生也
。方今之時
,僅免刑焉
。福輕乎羽
,莫之知載
;禍重乎地
,莫之知避。(天下有道
,圣人可以成就事業(yè);天下無
道
,圣人只能保全生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這個時代
,僅僅可以避開刑戮
。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
,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
,不知怎樣才能避免。)
4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
,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
5 、泉涸
,魚相與處于陸
,相呴以濕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
,魚被困在陸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潑殘存的泉水
;這種情況固然很感人
,但是還不如在江湖之中暢游
,忘記對方的存在
。這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思想體現(xiàn)
。)
注:原句全部:泉涸,魚相與處于陸
,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
,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句讀由人
,殘句戕人
。古文最好上下連讀
。
6、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自然給我形體 ,用生使我操勞
,用老使我清閑
,用死使我安息
。所以稱善我生存的
,也同樣稱善我的死亡
。)
7 、夏蟲不可以語冰者(對于只在春夏兩季活著的蟲子不必講冬天的事
,意思是對于講不通的人就不要講了。)
8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對于只生活在井底的蛙不必對它講大海的廣闊,意思同第7句:對于講不通的人就不要講了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