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 道 還 元
呂洞賓
《醫(yī)道還元》又名《呂祖醫(yī)道還元九卷》 。此書刊印于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
。
卷一:脈理奧旨
卷二:癥候源流
卷三:藥法闡微
卷四:天地心
卷五:五氣心法
卷六:五礙心印
卷七:性命洞源
卷八:修性復命
卷九:真體圓成
《醫(yī)道還元》自序(部分)
天地 ,一道之彌綸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兑住吩唬?一陰一陽之謂道"。盈天地皆道
,即盈天地皆陰陽。人處其中
,得天地陰陽之氣以成形,并得天地陰陽之理以成性
。性即道之所見端
,不有道而形為虛器,不有形而道將安付
?合天地之道而寄于人,皆各稟其全
。但人自有生以后,物欲錮蔽
,聲色貨利
,日斷喪其本真;奸巧貪殘
,漸流入于惡道。道之不明于天下
,所以有待于醫(yī)也
。然欲醫(yī)道之明者
,使之明必先醫(yī)載道之軀
,使之安和而自適。蓋人因知誘物
,化耗其元陽之真性
,繼而愈趨愈下,舉百端孽緣交集
,日積月累,五氣受制而不平
,三元因是而破敗
,百病遂覺旋生
。是人身之病先
,由離道而致
。故欲醫(yī)道
,不可不先醫(yī)其身也。
夫物不究其本 ,則泛而涉于偏,不能使舉世皆宜
,必不能徴(zhǐ)后世之信
。
一 、脈理奧旨總論
洪蒙未判 ,一氣混元;太極初分
,五行列位。陰陽貫乎萬象
,水火運于兩間
。天氣輕清
,常充盈而流轉
;地氣重濁,實凝固而安貞
。人稟三才之末,身具百脈之關
。上則符天
,下則符地。天有晷度
,人之脈竅同其源
;地有山河
,人之脈絡合其妙。三百六十
,無非脈之貫通;八萬四千
,盡是脈之穿透
。同源異用,合一分三
。內(nèi)景和諧諸災不作,本真耗散百病俱生
。
時手庸醫(yī),習古書而未化;強猜誤認,視人命若無關。悉由脈源不分,脈理所以多錯也。吾試言之:北坎命根,活五黃而通九紫;南離神室,宰白壁而守青松 。其動也若換宿移星
,其生也如長虹閃電
。清清淑淑,洋洋悠悠
。十二辰,動數(shù)有常
;上下關
,周行不滯。略言其概
,大象如斯
。
至若究乎命之源本,必審乎脈之根苗。土釜潤溫,息息之來不暴;金鐘鳴響,點點之報有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鸬盟伙j(biāo暴風)
,象如燕飛下上
;水得火而可治,形若鵝行往來
。藏魂宮安,那有鈍刀刮竹
;載意垣穩(wěn)
,豈見競弩張弦
。其至如賓
,知五臟之完固;其去似客
,識六腑之平和。興衰雖按四時
,端的實憑三指
。此乃以平等而論之
,先知無病所流露也
。
來長去短,陰海泉涸何疑;去疾來遲,陽關氣虧莫錯。察來撒豆拋珠
,知命基之不立;按去轉繩扭索
,有暴客之相侵
。鐵尺橫空水土敗,燈籠懸象火德非
。純陰自有本相,張舉則難速生
;純陽宜守舊規(guī)
,消沮而期將至
。頻頻到手,辨實與虛
;間間通音,問寒與熱
。江中竹筏
,須按部位以究其端;池底藕蓮
,亦依方所以原其疾。猛虎下山
,當知攻法
;微羊宿草
,間宜施威
。蔥里試問有否,石內(nèi)那見空焉
。滑等油車之轉
,男婦作用當分
;濇如石路之行
,陰陽損虧宜辯
。絡不流通,定是兩端首鼠
;關茍蔽塞
,好比一個驚鴻。三陰賊劫
,敲到密而且微;三陽敵攻
,打來重亦兼疾
。魚戲波
,難逃十日
;鳥啄木,莫度三朝
。暴然半刻不來,將作行尸之體
;倏爾幾聲亂應
,急求保命之丹
。時假時真兼望問
,欲前欲卻有吉兇。得藥加大知添病
,服湯益頻更違和。幾呼方來點水
,無常欲臨
;一吸已動七星
,圣醫(yī)難救
。浮大則晝可卜,沉細則夜為期
。
其或暴脫根株,難窺源本;兼辨聲色
,可究情由
。其音重急
,應知內(nèi)蘊非虛;其響緩微,多是中藏不實
。欲言而舌結沉沉,失珠光于海底
;無問而唇竟沓沓
,起魔障于絳宮
。聽若鏗鏗
,不壞關元氣海;發(fā)之囁囁
,定是敗土破金。此乃聲之原于經(jīng)脈
,實見脈之達于聲音
。脈隨五氣以發(fā)舒
,色因五行而遞見
。黃氣流形,中宮之惡
;黑云發(fā)見,下濕之殃
。青則震位之征
,白則兌宮之驗
。病起南離為大赤
,皆合八卦而同推。黃帶青木盛土瘦
,黃而黑土燥泉干。赤入黃中火燒瓦釜
,白侵黃里土失金甌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ハ嗖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自覺詳分。
脈合而一箭破的 ,脈殊而九竅當參
。載籍備詳,勤稽自得
。竅竅皆統(tǒng)于三焦,滴滴咸歸于六部
。察其兩旁
,大小攸辨
;究其三驛
,強弱暗分。獨盛一指
,當問賊由誰唆;兼變兩關
,還尋惡從何起
。左沖右突似敗兵
,細觀何宮之異
;忽來即去如狂鳥,詳搜攸伏之緣
。按部位以參求,憑靈苗為照燎
。擒賊先擒王
,正本清源之說
;除惡如除草
,救火避水之能。推本末之所流
,合外內(nèi)以互證。脈病坎宮
,宜建金屋
;脈傷離位,早灌木林
。少女衰弱
,黃庭打掃光明;長男憂愁
,黑虎豢養(yǎng)周密。中堂敝陋須補葺
,大法包羅要覓尋
。此乃察脈之先征
,即以防病于未發(fā)
。口腹之資
,按脈理而敬避;調(diào)理之妙
,憑心法以為宗
。制治于未乂
,保邦于未寧
。外寇所以不興,內(nèi)賊亦以不作
。醫(yī)未
病之病,見在機先;逐既災之災,法在指下。推之四時八節(jié),妙合天機;溯其分鎮(zhèn)各司,理同地道。星辰次舍,盡在身中;山岳川流,悉歸臓內(nèi)。斯理至奧,其妙靡窮。得吾說以靜觀,久久無微不入;在斯人之靈悟,一一可會其源。大開方便之門,克受無疆之福;體天地而救濟,作人卷以流傳。世皆獲益,身期得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腥缣依罘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何須張子之辟谷;似此黃金不換,可冀彭祖之延年。吾道在此,特為傳之!
二、癥候源流總論
易象包羅天地,不外休征咎征;人身調(diào)理陰陽,當稽無病有病。俯察仰觀,可識兩間之變;寒來暑往,悉憑四序之遷。奇正相生,祥殃互異。風狂雷迅,自是天氣不平;川竭山崩,孰非地靈失守。人稟其氣以成形,脈絡依然契合;身因乎氣之作慝,癥候自貴詳分。萬態(tài)千般,曷勝枚舉;賅原括委
,自獲統(tǒng)宗
。百脈推本乎五行
,諸災咸歸于八卦
。
乾元渾統(tǒng),察來識分鎮(zhèn)之愆;首出高居,按去聽諸關之報
。中男構釁
,欲耳不聞
;少女蒙塵
,掩鼻而過。雙目闔辟
,兼眾職而輔至尊;一口吐茹
,合庶司以歸無上
。界限分明
,稽察何宮之異
;脈源互證,歸本攸屬之行
。一卦變則原其始終
,數(shù)爻動亦推其本末
。或虛或?q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孰偽孰真
;一以貫之,無不明也
。
兌位西方,會合庚辛之氣;兌掌秋節(jié)
,權衡子卯之功。白帝遇
災,望平林而赤龍莫托,盼眢井則玄璃無光
。山不生輝
,每因白圭之玷
;土難奠定
,多是白石之崩。谷水二道
,送往須待金車;驛舍千門
,迎來亦憑金節(jié)
。握樞則才堪調(diào)燮
,失職則患自頻仍
。因其端緒,莫昧分毫
;溯其根由,難移寸步
。
二七離火鎮(zhèn)南藩,文明而天下治,撲滅則境土殃
。君王坐位不端,鬼交夜里
;神京刺客久寓
,毒流寰中
。少年似老叟
,孰使腰曲背彎
?朝嘯至夕瞑
,多由液干火熾
。以火引火,一發(fā)焚遍萬山
;積薪毀薪,重逢命懸一縷
。惡流入宮危旦夕
,毒氣沖竅喪英靈
。旨歸當究
,一合何疑;妙手隨施
,十全罔缺。
震則位乎青宮,巽獨為其淑配
。陰前陽后,資益無方
;陽唱陰隨,貞恒有象
。七情搖動
,久久破散良金
;四德悖違
,常常劃除
凈土。修竹引風嫌過茂,古松蔽日患終凋。怯怯如閨媛
,林中失鹿
;洸洸似武士
,藪里鳴鴻
。伐木只伐惡叢,培材宜培嘉植
。勿使枯柴興烈焰,仍防冷炭遇寒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必首箨P,須求符節(jié)
;憑茲妙策,莫誤針砭
。 真流入坎
,獨推生物之源
;暴客問津
,恐沉渡人之筏。大淵龍斗
,巨浸浪翻。波無日照
,深谷澤冷空停
;水失金生
,窮溝泉涸立待
。昆崗火燃,欲救先須掘井
;園林日灌,競汲切勿罷梁
。雞鳴破谷道
,耗冱首在此關;鴉宿燥天庭
,崩殘亦由斯闕。未寒先栗誰作祟
,真饑假飽此為殃
。神而明之
,同條共貫
;道則高矣,原始反終。
艮為山、坤為地,少男隨老嫗而制治,進來賴化去以成能。長棹偶停,如此來如此去;中原不樂,孰是飽孰是饑。泥垣客水灌,濕流四方;地室狂火燒,燥止五位。運轉百貨 ,駕馭眾司。山虞藉以厚生
,反奸還當內(nèi)省
。水衡賴以壯志
,退弱緣失扶持
。萬化原可興,百惡亦可作
。所以五行無土不生,千川得土以鎮(zhèn)
。因其變故
,補不足而削有余
;使之安平
,致廣生而昭大化。
要之,坤土率艮土以化成,權操生死;震木統(tǒng)巽木而藏納,令掌榮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参諠櫹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非火不治;離為溫中之本
,無水則炎。兌茍失位
,聲氣安求;干若招非
,官司互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蛸O外來之劫奪
,或由內(nèi)發(fā)而牽連。無不包管于易象
,即以著見于周身。觸類旁通
,察之明而見之定
;潛心體認
,理其本更治其標
。語求統(tǒng)宗,不為泛涉
;人思集益,可試靜觀
。
三、藥法闡微總論
蓋謂藥物繁生,何止飛潛動植
;丹方妙用,恒施水火陰陽
。五氣清濁,化成聲形色味
;九皇正變
,造就時地性情。道合君臣,何須重作本草
;事關人命,慎勿輕投古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v教讀盡方書
,未必能窺原本
;若非殷勤救世,何勞詳發(fā)玄微
!疾亦多門,固貴因端竟委
;藥求妙法
,尤在運巧制宜。
味若輕清,急需則或相倍蓰;品如重濁,過用則立見災非
。善走多耗本真
,太和易生惡積
。或降或升
,有時交相為用;作通作塞
,亦間凖類以施
。除災如除盜,攻守自有權衡
;調(diào)藥似調(diào)兵,后先豈無節(jié)度
。按剛柔之妙用
,別進退之機關
。
春夏相生,和同大造
;秋冬交濟
,氣合化工
。性稟中五,每貫徹乎八方
;關膈有三,實統(tǒng)融于一氣
。生生法乎河洛
,在在妙其屈伸。真訣無多
,全憑領悟;奇功至廣
,試為詳言。
其或泉竭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