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一得(1758-1836)是清代著名內(nèi)丹家,全真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
。他是清代道教龍門派在江浙地區(qū)盛傳期間
,道教著作最為豐厚者
;同時
,他開宗創(chuàng)派
,振興金蓋山龍門一派
,成績卓著
。他在秉承全真?zhèn)鹘y(tǒng)丹法的同時,又吸收西竺心宗的秘法
,兼采道教符箓派的“云篆”與佛教“真言”
,提出“中黃直透”法,對清代道教內(nèi)丹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古書隱樓藏書》是閔一得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譽為“清代最有影響的一部道教內(nèi)丹學叢書”1
,流傳甚廣
。書中收錄了兩部女子丹經(jīng):一曰《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原題為呂祖師中正重題
、太虛翁沈太師授
、孫元君遵剔補述、授業(yè)弟子閔一得注
;一曰《李泥丸女宗雙修寶筏》
,原題為太虛翁沈大師述并注、授業(yè)弟子閔一得重訂
。這兩部丹經(jīng)是清代道教女子丹經(jīng)中的重要著作
,本文據(jù)此文獻探討閔一得女丹思想的特色
金蓋山重視女修之傳統(tǒng)

金蓋山有重視女眾的傳統(tǒng),從其文獻《九天演政心印集經(jīng)》
、《九天演政心印寶懺》中便可看出
。《心印寶懺》中有:“三教統(tǒng)承
,性無男女
。立身唯異,證果從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種“性無男女”的觀點,為女性修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缎挠〖?jīng)》中地位最高的女神玉清神母即為斗姆之前身,由此可見一斑
。
另外
,金蓋山有女性得道成仙的先例
。《金蓋心燈》卷六下載有女貞篇2
,北宋1人
,清朝4人,共5篇
。其中記錄了胡剛剛仙子
、江云城、胡采采
、王霞棲
、繆妙真、蕭蓮石
、陸芳卿7位女仙的事跡
。此外《西泠仙詠》還著錄了閔一得的女性弟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队X云本支道統(tǒng)薪傳》中也列有《覺云本支女宗薪傳圖》
,共收錄覺云壇從第十二代起至第十六代共187位女眾,由此可見女宗之盛
。重視女性
,因而有專門指導女性修煉的女丹出現(xiàn),傳下《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與《李泥丸女宗雙修寶筏》兩部女子丹經(jīng)
。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之丹法
該經(jīng)所示之丹法
,依女子形體之差別,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為元炁未破
、真血未泄之童女
。當女子13-15歲時,元炁充足
、真血盈滿
,有陰中之一陽,月圓之光正旺
。此“陰中之一陽”即女子之初經(jīng)
,含于內(nèi)牝之中,如星如珠
,即是先天至寶
,藏于坤腹之上,位在中黃之中
。此時
,女子若知潔性,不看淫戲,不聽淫詞
,舉止幽閑
,動循內(nèi)則,靜則釋如
,則此一物得附性天
,便成元一,不變赤珠
,不化天癸
,能保元炁未破,真血不泄
。女子若能于此時從事修煉
,則不需要經(jīng)過“斬赤龍”與“復還月經(jīng)”的筑基階段,功法簡便許多
。
第二種為已破體但還未絕經(jīng)之婦女
。當女子13-15歲時,元炁充足
、真血盈滿
,有初經(jīng)一點含于內(nèi)牝之中。此時若不知潔性
,則氣動心搖、精神內(nèi)亂
、真炁不固
,則其 “初經(jīng)”油然融化,奪門而下
,破扉而出
,名曰天癸。天癸一降
,元炁道破
,真血遂泄。若到婚嫁之后
,或生男女
,元炁漸損、真血漸虧
,雖月月有信水復生
,即月月有信水復傷。由此造成女體的缺損
,若不事修經(jīng)
,則真血日少、真炁日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兜吩唬骸爸衿祈殞⒅裱a宜
。”因而要先斬斷赤龍
,阻斷真血與元炁的虧損
。
斬斷赤龍的方法:首先是疏通氣血。當于子午二時
,跨鶴而坐
,萬緣放下,叩齒七十二次
,以通肺腧二穴
;其次,用兩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
,以通周身血脈
。肺俞與血脈既通,當加勁不放松
,以防止元炁下泄
。然后以兩手分叉臍下扉上,以意往后向上而送
,行三十六息
;再以兩手作托天,分意存在尾閭
,導炁后達而升
,如是約行三十六息;再行緩托三十六次
、急托三十六次
,則自覺尾閭氣動,有騰騰上升之機趣
。如是后
,方可放下兩手,叉于兩腰
,用兩肩往上直聳三十六次
,如此,則自覺夾脊關(guān)
、肺腧等地氣勢動升
。若有堵塞,則咬緊牙關(guān)
,往上直提三十六次后
,則玉枕
、泥丸可通。
玉枕
、泥丸通后
,用下嘴唇包上嘴唇,微微用力
,則泥丸之氣下降至鼻中低處
。此時以舌搭天橋,甘露自降
。于鼻中微帶縮法
,以意送露咽下,直降絳闕
。片晌之后
,以意導向后退降,須分左右達存兩腰
,各旋三十六次
。再以意導分向臍輪,左旋三十六次
,右旋三十六次
,則自覺滿腹通暢。兩手仍叉臍下扉上
,以意分導乃是左右同刻
,齊提三十六次,則自覺有一點點入子宮
,則須若存若忘
。
第三種為已經(jīng)絕經(jīng)的婦女。已經(jīng)絕經(jīng)的婦女
,當先修致月經(jīng)復還,再斬赤龍
,修致還原如處女樣
。修經(jīng)的功法與斬赤龍略同,不過要將往上后提
,改為往前下注
、流歸溪海;應咽甘露
,只許咽咽留闕
,不許下送。加用手摩乳溪
,左三十六旋
,右三十六旋
,當覺此闕溪現(xiàn)有溶溶趣味;再加分摩兩乳
,緩摩三十六
,急摩三十六,先輕后重
,亦各行三十六
,共計144次。此時自覺兩房及乳溪之中有真炁氤氳
,得有涼液如泉出自雙關(guān)
、涌歸南海。此時只需息心以候
,而不用引導
,隨機散布,自覺遍體極清極和
。如是行持不間斷
,則自可復還天癸。之后繼用斬赤龍法
。
筑基功夫完畢
,就要修煉乳房,使之復還處女小兒形
,女體變?yōu)槟畜w
。其具體內(nèi)容包括兩項:一是煉液化血,一是煉赤返白
。之所以要煉液化血
,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女子以血為本
,在煉赤返白的過程中
,要煉液化血,以防血虧
。第二個原因
,閔一得解釋得很清楚。他說:“夫液曰泥
,似液而非液者
,本一飲食之所化,津類也
。乘氣著肺
、散布一身以潤經(jīng)絡者,此一物也
。身內(nèi)真炁旺
,物經(jīng)則化
,為用無窮。真炁若衰
,物經(jīng)不化
,流注臟腑經(jīng)絡,亦不為害
。惟適感至陰陰炁
,乃成泥液,似精非精
,壅塞氣道
,而被注留最多處,雙關(guān)
、下極兩地
。”3 泥液踞于一身
,造化生人
,乃為設關(guān)以護心,故名其處曰雙關(guān)
。雙關(guān)的位置在脊前宮后
,關(guān)內(nèi)有左膏,右肓二穴
,乃是人身泥液之所踞
,藥力不能到,真炁不能達
。故其聚積
,積若昆陰冰雪,歷經(jīng)三伏而不化
。雖有己土心罡
,以防以護,神旺則安
,神衰則危
。所以煉液化血,乃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
其具體功法,則要“露露留闕
,神注雙關(guān)
,使關(guān)內(nèi)舊積泥液熔化,如此則溪歸海歸
,血生必旺”
。4若要化血返白
,則需意注溪房,口齒緊咬
,虛寂心念
,氣自歸溪達房。繼而用兩掌分揉兩乳
,先緩后急
,先輕后重,共揉百四零四
,炁聚倍旺
,加意后退,分注兩腰
。更以目神分率炁旋左右
,共成七十有二息,必得炁烘若灸
。要以意導繞輪
,不計其數(shù),必得下極若沸
。則此赤化新白
,必自化氣,穿閭升脊
、逾枕透谷
,周流一身。斯時內(nèi)現(xiàn)三山玄圃不如凈境
,急須從事忘忘
,忽又冥冥成夜。我自寂守
,久之
,必目得有電掣雷轟,露灑若注
,華池充滿
,咽不勝咽,油然降闕達臍
,遍體清和
,自無欲火炎燥之患。
赤龍液化白鳳髓
。厥髓充足
,乃可從事逆流。待玉液丹還
,需從事胎息
,不假胎息
,還虛無日。其訣曰:虛極靜篤
,以尋息鼻
。無思無慮,朝斯夕斯
,一朝摸著祖竅
,竅自洞開,不招也
,不拒也
。翕然息與鼻合,浩浩兮無涯
,冥冥兮莫測
,不知祖是我、我是祖,一鼻呼吸,名曰胎息
。5陰陽五行、天地人物
,皆生于此竅中,成人
、成仙
、成鬼,皆由此中來
。其法惟有虛極靜篤
,息隨機感而機應,自成天水地人神鬼六等仙眷
。德合真一而修
,則成天仙;德合玄一而修
,則成水仙
;德合貞一而修,則成地仙
;德合精一而修
,則成人仙;德合情一而修
,偏陽則成神
,偏陰則成鬼。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重視戒律,強調(diào)守戒以煉性
。其開篇即指出:“按女修,應受九戒
。戒律曰:行持不退
,大有利益,戒果圓成
,不經(jīng)地獄之苦
,生逢十善之家,名登紫府
,位列仙班
。”6以“九戒”文為第一則
,而以“本命”文為第二則
,即是表明先性后命之義。修性
,正所以保命
。其次,與醫(yī)理結(jié)合
,強調(diào)女子以血為本
。在功法次第中,不忘隨時關(guān)照女性生理之特點
,以防出現(xiàn)病理現(xiàn)象
。最后,功法次第清晰明白
,易于上手
。
《李泥丸女宗雙修寶筏》之女丹功法
《李泥丸女宗雙修寶筏》這部女子丹經(jīng),從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fā)
,注重存想和按摩
。女子以血為本,性陰而喜涼
。因而女功之進步
,當從調(diào)心止念入手,而又不廢按摩之功
。按摩一則可通其氣機
,經(jīng)絡疏暢;二則可煉其津液
,不使液滯化痰
,而液乃化血。既可避免積液成痰的病理現(xiàn)象,又可暢通經(jīng)絡
,有助于女功進步
。經(jīng)中又提出:“以靜存為宗”。其原因在于:“一則君安臣安
,則神清不飛
;二則靜能慧生,不為欲攪
,而命得保固
。”7沈一炳說:“按摩雖妄
,棄之則氣機不通
;注想亦誣,廢之則炁精不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因而按摩與存想兩者不可偏廢。這是出于對女性生理與心理特點的考慮
。唐代醫(yī)家王燾在《外臺秘要》中說“女屬陰
,得氣多郁”。女子乃是重陰之體
,其血屬陰
,易于凝滯,體質(zhì)較男子虛弱
,因而精血易虧
,故其性格多偏于內(nèi)向,氣易郁結(jié)而不易疏散
。女子的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相互關(guān)聯(lián)
,又進一步通過身心機制,干擾生理功能從而產(chǎn)生病理現(xiàn)象
。所以在女丹修煉中不能不注意到這些特點
。
《雙修寶筏》第二則中介紹了女修天仙功夫的具體功法。第一步為息心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暗ぴE曰: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
,心斯涼矣
。”9女子以血為本
,血旺則精盈
,心涼則生血。而液血之煉、血精之化
,還仗神清
。若液未化血,液失神烘
,液泥成痰
,流注脾胃,蒸升著肺
,散流經(jīng)絡,百病猬生
,五臟被災
,六腑遭厄。因此
,必先息心
。第二步為按摩乳溪。待心涼液涌
,然后念注乳溪
,加以用手旋摩,務使氣機洋溢
。第三步為按摩乳房
。舉兩手分旋乳房,待暖氣后烘
、雙關(guān)有煙焰
,勢逼透關(guān),則滿關(guān)泥液
,分沛乳溪
,一如泉涌。第四步為以真意導入南洋
,寂而守之
。約有四九之息,舍意一松
,覺此個中
,油然而降,分注兩腰
,左右盤旋
,各約神息四九之數(shù)。第五步為以一意引聚臍輪深處
,緩旋四十九
,急旋四十九,察吾尾閭,暖氣后穿
,如或勢緩
,可用提縮二便法,自得穿尾升脊
,上過昆侖
,降注泥丸。以上功法并沒有嚴格的分階段
,只是方便說法
。經(jīng)中還描述了功至此時的景象:“斯時,覺此泥丸
,寬廣如海
,自可停留涵育,既而降注華池絳闕
,大地閻浮
,露珠沛灑,混忘所事
,但覺恍焉惚焉
,不呼自呼,不吸自吸
,不提自提
,不咽自咽,此中滋味甘香
,氣神充和
,三田一貫;已而玄況四塞
,急須內(nèi)顧
,順將萬緣放下,旋覺身虛若谷
,大地亦無
,隱隱涼氣襲人,氤氳四塞
;忽復霧散云收
,下現(xiàn)性海,碧波澄如
,我總一念不動
,忘境忘情,忽現(xiàn)金光萬道
,細雨如珠
,隨光下注
,左旋右轉(zhuǎn),化成皓月
,浮沉晶海
,蘧然如夢而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0李泥丸進一步指出:“此際急須內(nèi)省此身
,斯時以氣爽神清,遍體和暢為得
,得則全身照凝片時
,以意注牝,覺得此中恬泰
,是矣
。”11功道此時
,當摩手摩面,運神繞腹
,雙聳轆轤
,各行四十九次;然后徐徐扭腰
,擺灑膝腿
,坐點趾尖,各行二十四次而止
。如是行之百日
,每日行三次,堅持不懈
,則天仙根基可立
,只欠末后大著。
所謂末后大著
,即這部丹經(jīng)所題——雙修
。何為雙修?按陳攖寧的話說
,雙修是雙修雙成之法
,自古以來不形諸文字。這部丹經(jīng)中雖然透露了上乘雙修理法
,但不是一般人所能行持
,因為此法已經(jīng)無男女之相,是主要針對那些煉己有成
,功夫到“身外身”
,玄關(guān)大開之后的人
,且具備因緣條件方可行持的法門。所以稱之為“末后大著”
,以感通氣機
,引得天寶。
《雙修寶筏》第三則中說:“孤修非至道
,同類自相須
,身外有身者,形忘堪事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湓E曰:“乾元得自頂,坤元失自牝
。人元遍大千
,三元一心領。不外心寂虛
,不外身無梗
。動靜合真常,我無元自并
。元并一亦并
,一元即情性。情乃性之元
,性為才共稟
。能無元一化,自超無上品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所謂的身外身,也稱作法身
。沈一炳說:“法身者
,身外之身也。夫此一身
,非存想所得有
,非法煉所能成。其訣則借假修真
,其加修不外色身
。訣惟煉此色身,內(nèi)外貞白
,是身非身
,非身是身,所謂功舉則身無
,功停則身有
。方其無時
,一切寒暖覺非我,一切痛癢覺非我
,所謂覺而勿著者是也
。”13天人感通
,三元一心之理法
,如《雙修寶筏》第七則所說:
“其通也,以念引之
,油然沛然
,四鄰自至。故雖隔山隔湖
,而氣機之通
,有如覿面。其法惟何
?聞之師云:‘放光以引之
,攝心以俟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舯松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退我歸,會而已矣
,無益也。法惟于不寂中
,寂然不動
,虛而善受。氣機一到
,覺有諧暢之趣
,仍自寂然不動,以意包攝之
,深藏內(nèi)煉
,由坤達艮,乘槎入漢
,覺有金光電掣
,涼氣彌空,如云如煙
,繞身內(nèi)外
。于斯時也,戒雜人意
,或慕或疑
,念起立撇之
。覺有一種氣機,油然充塞于中
,無有內(nèi)外
,無有邊際,倏忽之間
,變態(tài)疊現(xiàn)
,難以計算,莫之能繪
,莫之能說
。然亦有寂無光耀,黑漆成夜者
。是皆謂之玄影
,又名彼岸圓像。實則彼我圓圖
,謂之華嚴
、楞嚴、法華三境
,三山
、十洲玄景。其實彼我化工之氣機
,彼岸非彼岸也
。而彼岸得證,又不外此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4
此雙修,實即胎息中機感機應而證天仙
、地仙
、神仙、水仙
、人仙之果的具體功法
。雖遠隔山水,亦感應立至
,不是尋常觀念中男女合氣之術(shù)
。
此外,秉承金蓋山閔派的一貫風格
,這部丹經(jīng)中
,同樣重視開玄關(guān)一竅。玄關(guān)一竅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nèi)
,思之不得
,運之不開。開玄關(guān)一竅
,惟有萬緣放下
、空忘其空、寂忘其寂者
,神自入彀
、炁自內(nèi)出。此氣體氤氳
、無頭無尾者
,即是此物之發(fā)現(xiàn)、身外身之始兆也
。
最后
,在女子修煉中也強調(diào)守戒與修心煉性的重要性。經(jīng)中說:“蓋性不徹者命難存
,戒不嚴者功不篤也
。” 15但是
,并不要求女性出家住廟
,脫離世俗生活:“欲事超凡,先凈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