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案?
劉某,女,44,初診日期:2011年3月7日
。
湯方證.png)
患者訴咳嗽3月,痰少色白,咽癢不干
,自汗
,手腳涼,口干欲飲
,大便1日1?2次有時(shí)成形有時(shí)不成形
,白天小便多,無起夜
,納可
,舌黯苔白,脈細(xì)
。
辨六經(jīng)屬太陰里虛寒挾飲證
,辨方證為半夏厚樸加杏仁杷葉桔梗甘草湯方證。處方:清半夏15g,厚樸10g,茯苓12g
,蘇子10g
,炙枇杷葉10g,杏仁10g,桔梗10g,炙甘草6g,生姜15g。7劑
,水煎服
,日1劑。
二診日期:2011年3月14日
。
患者訴服用第1劑藥后
,咳嗽減輕明顯,之后幾天咳嗽較重沒有變化,痰量減少
,口干減輕
,飲水量減少,手腳涼減輕
,汗出減輕
,小便白天多,大便1日1?2次
,有時(shí)成形
,有時(shí)不成形,舌淡苔白
,脈細(xì)
。
辨六經(jīng)屬太陰挾飲,辨方證為半夏厚樸加桔梗甘草杏仁杷葉干姜五味子蒼術(shù)湯方證
。處方:清半夏15g
,厚樸10g,茯苓12g
,蘇子10g,桔梗10g,杏仁10g,炙甘草6g,炙枇杷葉10g,干姜10g
,五味子15g,蒼術(shù)10g,生姜15g
。7劑
,水煎服,日1劑
。
按語:藥后咳嗽明顯減輕
、痰量減少、口干減輕
、飲水量減少
、手腳涼減輕、汗出減輕
,說明方證相應(yīng)
,痰飲將去,但幾天后咳嗽又加重
,痰飲仍未祛盡
,小便頻、大便不成形之寒濕下注證也未緩解
,故在原方基礎(chǔ)上加干姜、五味子
、蒼術(shù)
,加強(qiáng)溫化痰濕收斂止咳之功。此方包含了腎著湯、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之意
,方中干姜
、茯苓、白術(shù)并用
,溫中祛寒
,治小便自利、大便不成形
,五味子性酸溫
,生津斂肺,斂汗止咳
,進(jìn)一步減輕患者咳嗽
、口干、汗出癥狀
。
三診日期:2011年3月28日
。
患者訴咳嗽減輕,痰少
,咽癢
,氣短,早晚受涼易咳
,口干減輕
,飲水少,出汗減輕
,手腳涼減輕
,納少,食欲差
,時(shí)胃痛
,曾經(jīng)做過子宮肌瘤手術(shù),現(xiàn)在又長(zhǎng)肌瘤
,大便1日2?3次不成形
,舌黯淡苔白,脈細(xì)
。
辨六經(jīng)屬太陰挾飲
,方證為半夏厚樸加桔梗甘草杏仁杷葉陳皮湯方證。處方:清半夏15g
,厚樸10g
,茯苓12g,蘇子10g,桔梗10g,杏仁10g
,炙甘草6g,炙枇杷葉10g,陳皮30g,生姜15g
。7劑
,水煎服,日1劑
。結(jié)果:連服20劑
,諸癥均減。
按語:藥后患者諸證漸減
,又出現(xiàn)納少
、食欲差、時(shí)胃痛
,參合《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第22條:“干嘔噦
,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诎胂暮駱銣酃有尤疏凌巳~這一基礎(chǔ)方中加大量陳皮,這正是傳承了胡希恕老師的經(jīng)驗(yàn)
,胡老曾說:“橘皮一藥
,下氣止咳、健胃進(jìn)食
,古之橘皮
,現(xiàn)分陳皮、青皮
,配合生姜
,既可行氣下氣,亦可健胃祛水
,降逆止嘔
,臨床上用于氣逆而致手足厥冷者,可謂覆杯而安
,下咽即愈
。但是橘皮非大量用不可,一般用到30g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小郭家草本最正宗的配方
1、治感冒主方:金銀花30g
、連翹30g
、牛蒡子30g、牡丹皮30g
、知母15g
、甘草15g、桔梗20g
。大便如果干燥
,加紫草15g
,如果大便不干燥,但嗓子疼的加山豆根20g
。
2、治療水腫的方子
,治療原則:腰以下要利小便
,腰以上要發(fā)汗。腰以下有水的治療:茯苓40g
、澤瀉30g
、生白術(shù)30g、甘草10g
、桂枝30g
、干姜13g、五味子20g
。一劑的量
;腰以下沒水的癢咳治療,嗓子不紅不腫
,但癢
,晚上咳
白天不咳:柴胡30g、桂枝30g
、茯苓40g
、黨參30g、薏米100g(單煮
,用薏米湯煮藥)
。(方法論第十講)
3、沒感冒
,不發(fā)燒
,但一直咳嗽,喘
,治療方劑為桂枝湯加厚樸
、杏仁;有發(fā)燒癥狀或是肺炎的
,用麻杏石甘湯
。
圖片
4、急性咽炎的方子:金銀花30g
、牡丹皮30g
、連翹30g、桂枝20g
、牛蒡子25g(碎)
、山豆根20g
、紫草20g、葛根40g
、甘草15g
、知母30g。急性的分兩次服
,慢性分3—4次或去知母
、紫草,用的標(biāo)準(zhǔn)是體溫不低于正常
,咽部充血
。
5、桂枝湯方:桂枝30g
、白芍30g
、甘草13g、生姜25g
、大棗12g
,有相背僵疼加葛根40g,有嘔吐加柴胡
,有咳嗽
、喘加厚樸20g、杏仁20g(炒)主要治療微有汗的感冒
。(說白傷寒論)
6
、麻黃湯方:麻黃10g、桂枝30g
、杏仁20g(研)
、甘草13g。主要治療沒有汗的感冒
。
7
、肺炎治療方子:麻黃10g、杏仁20g
、生石膏40g(碎)
、甘草13g根據(jù)情況亦可加金銀花30g、連翹30g
、牛蒡子30g
。
圖片
8、肺感染方子:栝樓40g
、金銀花30g
、連翹30g、牛蒡子20g
、茯苓40g
、半夏20g
、澤瀉30g、杏仁20g(研)
、甘草15g
、知母30g。
9
、病毒性感冒(透表法):金銀花30g
、連翹30g、牛蒡子25g(研)
、牡丹皮30g、桃仁15g
、懷牛膝30g
、山豆根15g、知母30g
、桔梗20g
、甘草13g、葛根40g
。
10
、急性胃炎(心下痞):瀉心湯主劑:大黃漬10g、黃芩30g
、黃連20g
。半夏瀉心湯:去大黃,半夏
、人參
、干姜、甘草
、大棗
。生姜瀉心湯:生姜、干姜
、半夏
、人參、甘草
、大棗(去大黃)
,附子瀉心湯:加炮附子一枚。
11
、急性腸炎:黃芩黃連湯方:黃芩36g
、黃連30g(搗)、白芍30g
、甘草15g
;葛根芩連湯方:葛根50g
、黃芩36g、黃連30g(搗)
、白芍36g
、甘草15g。
12
、治療痢疾用白頭翁湯:白頭翁42g
、秦皮30g、黃芩36g
、黃連30g(搗)
、茯苓40g、澤瀉30g
、白芍36g
、甘草15g。
圖片
13
、治療睡眠障礙方劑:黃芪40g
、柴胡30g、黨參30g
、茯苓30g
、白術(shù)30g、甘草10g
、升麻10g
、另加懷山藥若干。
14
、桂枝麻黃湯(郭老稱為模糊方子):金銀花30g
、連翹30g、牛蒡子30g
、桂枝30g
、麻黃10g、芍藥30g
、甘草15g
。
15、肺感染的方子(與前邊略有不同):方一:用于大便利
、無汗身疼者
。栝樓40g、杏仁25g(研)
、金銀花30g
、連翹30g、牛蒡子30g(研)、桔梗20g
、知母30g
、葛根40g、甘草15g
。方二:有汗身疼者用:栝樓40g
、杏仁25g(研)、知母30g
、桔梗25g
、半夏20g、生姜10g
、甘草15g
。均為成人量2次服,兒童酌減
。
16
、不發(fā)燒,化痰止痰方子:二陳湯方:陳皮30g
、茯苓40g、半夏20g
、甘草15g
,亦可以加厚樸20g、杏仁20g
。
17
、干咳,無痰
,夜重日輕
,無熱,水腫
,干咳又叫水寒射肺
。治療方子:柴胡30g、茯苓40g
、白術(shù)30g
、干姜15g、五味子25g
、甘草15g
、分兩次服。
圖片
18
、發(fā)燒
、急性腸胃炎方子(吐、嘔、下利
、稀水
、腹疼、身疼
、渴)癥狀有一個(gè)就可以用
,一般一副退燒,兩副好病
,夏秋之交病最多
。方子:川黃連25g、黃芩30g
、秦皮30g
、白芍30g、甘草15g
、葛根40g
、茯苓40g、澤瀉30g
。如吐的厲害可以加半夏20g
、生姜15g。
19
、急性咽炎:不光包含扁桃體
,而是咽部分,從血管往外排毒要用透表的方子
,急性分兩次服
,慢性分4次服,去知母
、紫草
。方子:銀花30g、牡丹皮30g
、連翹30g
、桂枝20g、牛蒡子25g(碎)
、山豆根20g
、紫草20g、葛根40g
、甘草15g
、知母30g。
20
、透表的方子:牡丹皮30g
、大黃10g、紫草10g—20g(大便干燥時(shí)加)。
21
、藥茶方子:西洋參3-5g
、枸杞子6-10g、黃芪10-15g
、黃精10g
,開水沖,蓋五分鐘
。
22
、模糊病區(qū)處理的方子:
發(fā)熱分不清有汗沒汗:麻黃5g、桂枝20g
、杏仁15g(打碎)
、甘草13g、葛根30g
。咽炎感冒分不清:銀花30g
、連翹30g、牛蒡子30g(打碎)
、葛根30g
、牡丹皮20g、桔梗20g
、甘草13g
。
咽炎沒有或好了,可以去掉牡丹皮桔梗
。
長(zhǎng)時(shí)間無名發(fā)熱,沒有明顯的趨勢(shì)
,只是發(fā)熱不發(fā)冷不顫抖:桂枝30g
、白芍30g、甘草13g
、生姜15g
、大棗12g、柴胡30g
、地骨皮40g
、鱉甲50g(虛弱很且燒時(shí)間長(zhǎng)時(shí)加)。
圖片
23
、銀翹透表湯方:治療咽炎和麻疹
。銀花20克、連翹30克
、牛蒡子20克(研)
、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
、甘草10克
、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鐘
,煮取400毫升
,每服100毫升,日三服
。如下痢
,去紫草,加黃連10克
;如大便干燥
,加紫草10克。服藥后
,喝開水
,忌食腥葷、
油炸
、干燥
、硬粘、臭味
、不易消化等食品
,宜吃流動(dòng)性食物,如米湯
、稀粥之類
。
圖片
24、甲流(甲型H1N1流感)的方子:銀花
、連翹
、牛蒡子、牡丹皮
、桔梗
、淮牛夕,各30克
,甘草13克
。如果發(fā)燒,加葛根40克
。大便干燥
,加紫草15克,知母30克
。這個(gè)方子
,目前的甲流病人
,病愈,沒有超過3副藥的
。
25
、治療感冒咳嗽有二方。方一:括婁30g
、杏仁20g
、茯苓40g、陳皮30g
、柴胡30g
、半夏18g、甘草13g
、生姜10g
。方二:銀花30g、連翹30g
、牛蒡子20g(打碎)
、麻黃6g、生石膏35g(先下)
、杏仁16g(研)(后下)
、甘草13g。第一個(gè)方子是針對(duì)長(zhǎng)期打針輸液吃藥后的亞健康
、免疫力低下而長(zhǎng)期只是咳嗽的人
。第二個(gè)是感冒咳嗽。這個(gè)用量是成人的
,一日兩次一劑的量
。小孩,基本是按體重情況
,1/2
,1/3,甚至1/4的量服用
。
26、紅眼病的治療方子 (1)處方如下:大黃10克
、牡丹皮30克
、茯苓30克、澤瀉30克
、桂枝30克
、甘草15克;上六味藥用水500毫升
,煮沸后10分鐘濾汁
,渣再加水200毫升煮40分鐘
,濾汁。兩次汁相合
,分兩次服
。早飯前,晚飯后各服一次
。年齡小體重輕的病人酌減服量
。
服藥后忌食:腥、葷
、肉
、蛋、乳品
、辛辣
,過咸品類。忌煙酒
、疲勞
,易靜養(yǎng)為佳。
大黃促進(jìn)腸胃蠕動(dòng)
,通大便
,這會(huì)導(dǎo)致血液下趨。血液下趨則使頭
、目部血在循環(huán)中向下行
。眼部的充血在大黃的作用下循環(huán)量提高。牡丹皮能使頭
、目淤積的充血性腫大破解
,在大黃造成循環(huán)下趨的狀態(tài)中,增強(qiáng)循環(huán)
。眼部有異物的血下行
,下部無異物的血上行在眼部形成新陳交換。
桂枝助牡丹皮通行血脈
。茯苓
、澤瀉利尿,把血中異物從尿中濾出
。共同完成眼部血中排異物的活動(dòng)
。
(2)針灸治療方法:針灸治療紅眼病,可以作為藥物輔助治療
。見效快
,不用花錢。用三棱針點(diǎn)刺太陽穴或耳尖出血
,一二十滴為好
。這個(gè)方是在患病的最近距離放血
。有異物的血直接排出,頭部無異物的血流來
,如此新陳交換
,達(dá)到排異目的。
用大黃牡丹皮湯與針刺出血都是出自生命排異本能系統(tǒng)方法
。
27
、手腳冰冷的治療方子:當(dāng)歸36克、桂枝40克
、細(xì)辛3克
、甘草15克、白芍30克
、茯苓40克
。內(nèi)服方,早晚各一次
;亦可煮湯泡手腳
,每日兩次,每次泡30分鐘以上
。
28
、一種對(duì)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代謝系統(tǒng)疾病
、免疫系統(tǒng)疾病有突出療效的治療方案——生態(tài)同步療法配方
,其配方為:黃芪40克、天麻15克
、豬苓30克
、澤瀉30克、牡丹皮15克
、白術(shù)30克
、柴胡35克、山萸肉10克
、石菖蒲30克
、黨參30克、棗仁30克
、遠(yuǎn)志15克
、黃精30克、玉竹20克
、山藥20克
、葛根粉40克
、蓮子粉30克
、花粉30克
、茯苓20克、薏苡仁20克
、百合20克
。
三省者:
人性最大的惡,是消耗別人的善良
!
貪了人世的便宜
,會(huì)吃天道的虧
余生很貴,靜而不爭(zhēng)
氣場(chǎng)強(qiáng)大的人
,都有這三個(gè)特征
當(dāng)明白了無常
,你就不會(huì)張揚(yáng)(好文)
季羨林: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老石更中醫(yī)男科:
〖神奇秘方〗壯陽止泄餅,已治愈2000多
最猛的壯陽起痿奇方
,讓你告別腎虛做回男人
讓男人更堅(jiān)硬的三大鍛煉秘方
壯陽茶哪種最好
?最快最有效的男人壯陽茶
祛寒的總原則 - 溫補(bǔ)腎陽
中醫(yī)治療感冒的辯證療法
寒性感冒
單純的寒性感冒,通常分:感寒邪或感風(fēng)邪
。
對(duì)應(yīng)的證分別為:寒邪犯肺證與風(fēng)邪犯肺證
,以六經(jīng)辨證論即太陽傷寒證與太陽中風(fēng)證。
對(duì)治的方分別為麻黃湯與桂枝湯
。
麻黃湯(麻黃
、桂枝、北杏
、炙甘草)
。
桂枝湯(桂枝、白芍
、生姜
、大棗、炙甘草)
。
一個(gè)主治的方
,為什么還要作藥物加減?
因?yàn)榛颊邆€(gè)體差異不同
,則面對(duì)致病因素反應(yīng)也有所不同
。
比如,同是寒邪犯肺證
,兼證各有差別
,或兼有咳,或兼有喘
,或兼頭痛
,或兼鼻塞,或兼內(nèi)熱等
,這就需要在主治的基本方上
,根據(jù)具體情況作針對(duì)性的藥物加味
。
以大青龍湯為例。大青龍湯由麻黃湯+石膏
、生姜
、大棗組成。
大青龍湯主治外感風(fēng)寒兼里熱
。
其中麻黃湯發(fā)散風(fēng)寒
,宣降肺氣以治病之本(外感風(fēng)寒);
兼有里熱
,則另加石膏清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