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半夏
【用法】分別搗篩已
【方歌】半夏散及湯方并,桂草半夏等分用
,桂枝甘草證咽痛,當知不是少陰病。【方解】半夏辛溫,降逆化痰
,《神農本草經》認為,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合于桂枝甘草湯中,則可知是治療桂枝甘草湯證的咽喉腫痛,或痰涎多者【仲景原文解析】
《傷寒論》第313條: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解析:咽痛指或左或右的一側痛,甘草湯或桔梗湯主治 按:咽痛證不宜大發(fā)汗 【臨證思考】咽痛以急性發(fā)作常見 【辨證要點】咽痛 【驗案】張某 清半夏12克 結果:服藥當天即感咽痛減輕 今天給各位分享藿香正氣散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藿香正氣散的功效與作用
本文目錄一覽:1、藿香正氣散的功效2
雖多用于外感風寒
夏季濕氣較盛,濕傷于頭目,則頭昏、頭痛
藿香正氣散以芳香化濕藥為主,為夏季防病治病常用的藥物
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惡寒發(fā)熱
藿香正氣散第一節(jié)化濕和胃劑
化濕和胃劑
代表方如平胃散、藿香正氣散等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一兩(各3g)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
如欲出汗
【功用】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
霍亂吐瀉,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舌苔白膩
以及山嵐瘴瘧等
【證治機理】本證系由風寒在表,濕滯脾胃所致
風寒犯表
治療當以外散風寒,內化濕濁,理氣和中,升清降濁為法。
【方解】方中藿香辛溫芳香,外散風寒,內化濕滯,辟穢和中,為治霍亂吐瀉之要藥,重用為君。
半夏曲、陳皮理氣燥濕,和胃降逆以止嘔;白術、茯苓健脾助運,除濕和中以止瀉,助藿香內化濕濁以止吐瀉,同為臣藥
紫蘇
甘草調和藥性,并協(xié)姜、棗以和中,用為使藥。
諸藥相合,使風寒外散,濕濁內化,氣機通暢
感受山嵐瘴氣以及水土不服
【配伍特點】表里同治而以除濕治里為主,脾胃同調而以升清降濁為要。
【運用】本方為治療夏月感寒傷濕,脾胃失和證之常用方。
以惡寒發(fā)熱,上吐下瀉,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本方解表之力較弱,故“如欲出汗”,宜“熱服”,且“衣被蓋”
霍亂吐瀉屬濕熱證者禁服本方。
【附方】
1.一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藿香梗二錢(6g)厚樸二錢(6g)杏仁二錢(6g)茯苓皮二錢(6g)廣皮一錢(3g)
神曲一錢五分(4.5g)麥芽一錢五分(4.5g)綿茵陳二錢(6g)大腹皮一錢(3g)
水五杯
功用:芳香化濁,行氣導滯
主治:三焦?jié)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升降失司
2.二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藿香梗三錢(6g)廣皮二錢(6g)厚樸二錢(6g)茯苓皮三錢(9g)木防己三錢(9g)?
大豆黃卷二錢(6g)川通草一錢五分(4.5g)薏苡仁三錢(9g)水八杯
功用:化濁利濕,行氣通絡
主治:濕郁三焦,脘悶
3.三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藿香連梗葉,三錢(9g)茯苓皮三錢(9g)厚樸二錢(6g)廣皮一錢五分(4.5g)?
杏仁三錢(9g)滑石五錢(15g)水五杯
功用:化濕理氣,兼以清熱
主治:穢濕著里,舌黃脘悶
4.四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藿香梗三錢(9g)厚樸二錢(6g)茯苓三錢(9g)廣皮一錢五分(4.5g)草果一錢(3g)?
楂肉炒,五錢(15g)神曲二錢(6g)水五杯
功用:化濕理氣
主治:穢濕著里
5.五加減正氣散(《溫病條辨》)?
藿香梗二錢(6g)廣皮一錢五分(4.5g)茯苓塊三錢(9g)厚樸二錢(6g)?
大腹皮一錢五分(4.5g)谷芽一錢(3g)蒼術二錢(6g)水五杯
功用:燥濕運脾
主治:穢濕著里
6.六和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縮砂仁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
白扁豆姜汁略炒木瓜各二兩(各6g)香薷厚樸姜汁制
每服四錢
功用:解表散寒
主治:心脾不調
婦人胎前
【鑒別】藿香正氣散與五首加減正氣散皆含藿香
其中藿香正氣散配入紫蘇、白芷
五首加減正氣散皆減去蘇、芷、桔等解表散邪藥物,故其功用更重于化濕健脾,行氣和中,所治證候以濕滯中焦,脘腹脹悶為主。
其中一加減正氣散中配伍杏仁、神曲、麥芽、茵陳、大腹皮等以宣上、和中、滲下,故宜于濕郁三焦、升降失司之證;二加減正氣散中配伍防己、薏苡仁、通草、大豆黃卷等宣痹通絡,利小便以實大便,屬“苦辛淡法”,常用于濕郁三焦、身痛便溏之證;三加減正氣散中配伍杏仁降利肺氣,滑石清利濕熱,屬“苦辛寒法”,用于濕郁化熱、濕重于熱證;四加減正氣散中配伍草果溫中燥濕,山楂、神曲消食和中,屬“苦辛溫法”,宜于寒濕中阻、脘痞納差之證;五加減正氣散中配伍蒼術、大腹皮、陳皮、谷芽等燥濕行氣,健脾和胃,亦屬“苦辛溫法”,宜于濕濁之邪較著,脘悶泄瀉者。
藿香正氣散與六和湯組成中均有藿、苓、夏、樸
藿香正氣散中尚有紫蘇、白芷
【方論選錄】內傷者調其中,藿香、白術、茯苓
外感者疏其表,紫蘇
若使表無風寒
(吳昆《醫(yī)方考》卷二)
此手太陰、足陽明藥也
藿香辛溫,理氣和中
正氣通暢,則邪逆自除矣
(汪昂《醫(yī)方集解·和解之劑》)
【醫(yī)案舉例】陳三農治制府王姓
用藿香正氣散加檳榔、羌活、防風,一劑而寒熱退
減去羌、蘇
(《續(xù)名醫(yī)類案》卷六)
【方歌】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陳苓術樸俱
藿香正氣散?
治傷寒頭疼,憎寒壯熱
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一兩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
苦梗各二兩藿香(去土)三兩甘草(炙)二兩半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姜錢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
如欲出汗
感冒門第三
敘曰:六氣襲人,深者為中
昆也生乎今之世,則亦趨時人之論矣,故考五方以治感冒。
藿香正氣散
大腹皮(凈洗)白芷茯苓(去皮)蘇莖葉藿香各三兩白術(炒)陳皮(去白)厚樸(姜湯炒)
桔梗半夏各二兩炙甘草一兩
凡受四時不正之氣,憎寒壯熱者,此方主之。
風寒客于皮毛,理宜解表。
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氣之品以主之。
白芷、紫蘇、藿香、陳皮、腹皮、厚樸、桔梗,皆氣勝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氣;白術、茯苓
霍亂門第十四
敘曰:霍亂有陰陽二證,夫人共知之。
若霍亂未顯之時,及霍亂始定之際,醫(yī)者不察,而以逆劑左之;病者不識,而以膩食啖之,則死道也。
今考古方八首以治霍亂,大都喜通而惡塞爾。
藿香正氣散
藿香三錢白術(炒)厚樸(姜湯炒)茯苓紫蘇半夏(制)大腹皮(凈洗)桔梗
陳皮(去白)甘草(炙)白芷各一錢
內傷、外感而成霍亂者,此方主之。
內傷者調其中,藿香、白術、茯苓、陳皮、甘草
若使表無風寒,二物亦能發(fā)越脾氣
火醋熏鼻法
凡感臭穢瘴毒暴絕者
不治即死
宜燒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氣,則可復蘇。
既蘇,以感冒門藿香正氣散主之
夏季常見病癥中暑該吃什么藥夏季容易得什么病?夏季天氣炎熱,是很多疾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
中暑——要時刻警惕
在夏季
中暑后輕則出現多汗
藿香正氣散有解表化濕
應家庭常備,時刻警惕夏季中暑
感冒——要對癥下藥
夏季經常吹空調、喝冰飲料等
夏季感冒與其他季節(jié)感冒不同,如果治療時藥不對癥
另外
藿香正氣散以藿香芳香化濕
腸胃不適——要因時制宜
夏季因為氣候變化、經常吹空調、吃冰鎮(zhèn)水果、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等帶來的腸胃不適,造成腹瀉嘔吐
此時
藿香正氣散具有理氣化濕、和胃健脾的功效
熱傷風
室內空調溫度開得過低,有些人會出現頭昏
專家介紹說
“熱傷風”尤其是在悶熱潮濕的“桑拿天”容易得,由于人體內存有內熱(通常人們所說的“上火”也屬于一種內熱),然后又感染了風邪的感冒。
專家指導:不要長期處在空調的環(huán)境中,最好在空調開機1—3小時后關機;空調溫度最好定在25—27℃,室內外溫差超過7℃,會加重人體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負擔,引起神經調節(jié)紊亂;辦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風直吹處,若長時間坐在辦公室,應適當增添衣服,比如披件長袖外套。
注意: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要披件長袖外套。
關節(jié)炎
很多人因為工作等原因,整天都會在開著冷氣的車廂里面工作,長時間這樣的話
這個時候
專家介紹,夏季天氣炎熱,許多市民往往只一時涼快,不注意關節(jié)的保暖,容易引發(fā)關節(jié)炎癥狀加劇或舊病復發(fā)。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把空調溫度開得過低。
市民工作、學習或開車一段時間后,最好起身活動一下關節(jié),舒展一下筋骨,即使在炎夏也要注意保暖。
穿著短褲的市民,久坐空調房,最好在腿上蓋上一條毯子。
注意:坐辦公室的腿上蓋個毛巾毯。
腹瀉
專家分析說,這些就診的患者多數人是在用過晚餐或食用過多油膩食品后,馬上吃一些冰鎮(zhèn)的水果、飲料或過于辛寒的食物,腸道受刺激后導致腹瀉。
專家介紹,腹瀉一般分為兩種
專家指導:一旦出現腹瀉
注意:吃完飯不要馬上吃冰冷食物。
中暑吃什么藥
降壓藥。
由于夏季氣溫較高,血管擴張,服用降壓藥后血壓會比較低。
尤其是利尿藥使排尿增多,機體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可能引起乏力、倦怠、食欲不振
因此夏季服用降壓藥后要及時補充水分
含偽麻黃堿的感冒藥
復方感冒藥常含偽麻黃堿,它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
服用這類藥物時要注意防曬,避免在高溫環(huán)境下從事體力勞動
解熱鎮(zhèn)痛藥。
布洛芬
夏季用這類藥時應多喝水
抗膽堿藥。
阿托品
如果在高溫天氣
建議服用這類藥物時,要盡量減少在高溫環(huán)境中活動
精神科用藥。
氯丙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