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經(jīng)方與應(yīng)用

      咳嗽氣喘,吐痰清稀,四肢浮腫的治療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5 01:37:57

      劉xx

      ,男
      ,38歲,農(nóng)民
      。1973年1月11日初診。現(xiàn)病史:近三年來有咳嗽
      、氣喘
      、吐痰病,因未根治
      ,入冬嚴(yán)重
      。又因在田間勞動出汗,脫去棉衣感受風(fēng)寒
      ,咳喘更重
      ,面目及全身浮腫,在本公社衛(wèi)生院檢查尿液正常

      癥狀:憎寒發(fā)熱

      ,咳嗽氣喘,吐痰清稀
      ,面目四肢浮腫
      ,小便不利,但腹部不腫
      。頭痛
      ,全身疼痛,無汗煩躁
      ,飲食減少
      ,口干不渴,怕冷
      ,不能參加勞動

      檢查:脈象浮數(shù),舌質(zhì)紅

      、苔薄白而膩
      。體溫39℃。喉間及兩肺均有痰鳴音
      ,心率快而無雜音
      。肝脾不腫大。驗?zāi)蛘
      !?/p>

      辨證:痰飲犯肺

      ,汗出當(dāng)風(fēng),內(nèi)外合邪
      ,肺失通調(diào)
      ,水氣四溢
      ,熱郁于里而致溢飲病。

      治則:宣透郁熱

      ,利水消腫

      方藥:大青龍湯加味。

      處方:麻黃10g

      ,杏仁12g
      ,生石膏30g,桂枝10g
      ,茯苓15g
      ,半夏10g,紫背浮萍30g
      ,陳皮12g,白茅根30g
      ,車前草30g
      ,甘草5g,每天一劑
      ,吃低鹽飯

      1月16日二診:服藥三劑,全身微汗

      ,煩躁發(fā)熱減輕
      ,浮腫漸消,咳喘吐痰減少
      ,飲食增加
      ,小便清利。但怕風(fēng)
      ,著涼氣則咳嗽吐痰
      ,時欲嘔吐,短氣微喘
      ,脈緩無力
      ,舌苔淡白,依原方加減
      。處方:杏仁12g
      ,炙麻黃10g,桂枝10g
      ,細(xì)辛5g
      ,半夏10g,陳皮12g
      ,茯苓15g
      ,五味子12g
      ,葶藶子15g,炙款冬花15g
      ,生婆10g
      ,炙甘草3g,大棗6枚

      2月3日三診:咳嗽

      、氣喘吐痰均減輕,全身浮腫消失
      ,飲食
      、二便正常。但因病久體虛
      ,脾
      、肺、腎功能未復(fù)
      ,頭暈心悸
      ,稍有活動則心悸氣喘。脈虛緩無力
      ,舌苔淡白
      。改服六君子湯生脈散加減。處方:黨參15g
      ,白術(shù)10g
      ,茯苓15g,陳皮12g
      ,半夏10g
      ,五味子12g,麥冬15g
      ,北沙參15g
      ,款冬花15g,炙甘草3g
      ,生姜10g
      ,大棗10枚。每天一劑

      一個月之后訪問基本痊愈

      按;溢飲一病早見于《金匱要略》:“飲水流行

      ,歸于四肢
      ,當(dāng)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痛重,謂之溢飲"
      。又云:“病溢飲者
      ,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因內(nèi)有郁熱
      ,故先大青龍湯加二陳湯清肺中郁熱,散飲利肺
      ;加浮萍草
      、白茅根、車前草清熱利水消腫
      ,使飲去熱止而咳喘浮腫消退
      。但因外邪解而里飲在,故又以小青龍湯合二陳湯
      、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清除內(nèi)飲而咳喘漸消
      。由于病久脾肺氣虛,故終以六君子湯合生脈散加減鞏固療效

      ——本段摘自《醫(yī)案叢刊 雜病論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1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方劑組成】麻黃18克,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棗5枚,生石膏45—100克
      ,半夏15克
      。【用法】煎服法同麻黃湯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靖柙E】越婢加半夏湯方,治咳逆上氣肺脹,熱壅飲逆外邪郁
      ,解外逐飲力能昌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半夏瀉心湯證
      ,癥狀較急迫者
      ,加甘草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秱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金匱》名【組成】半夏11克,甘草7克
      ,黃芩
      、干姜、大棗各5.5克
      ,黃連1.8克(人參5克)
      。煎法、用法同前
      。按:傷寒論方中無人參
      ,注家有謂,系因人參增氣
      ,故去之
      。原注:臣億等,謂半夏
      2023-06-25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當(dāng)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dāng)歸芍藥散證辯證
      【組成】當(dāng)歸三兩
      ,芎藭三兩,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shù)四兩,澤瀉半斤
      。右六味,杵為散
      ,取方寸匕,酒和
      劉渡舟總結(jié)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傷寒論總共有方112方
      ,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長沙方歌括》
      。《長沙方歌括》是以韻文的方式總結(jié)整理的
      ,而這篇文章的方歌是劉渡舟按麻黃湯類、葛根湯類
      、抵擋湯類等類方形式總結(jié)的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由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