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經方與應用

      大黃牡丹湯的組成與功效主治,臨床加減應用醫(yī)案

      道醫(yī) 2023-06-25 02:47:47

      【組成】大黃12g 牡丹皮3g 桃仁9g 瓜子30g 芒硝9g

      【主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

      。右少腹疼痛拒按
      ,甚則局部腫痞
      ,小便自調
      ,或善屈右足
      ,牽引則痛劇
      ,或時時發(fā)熱
      ,自汗惡寒,舌苔薄膩而黃
      ,脈遲緊

      【病案】王某,25歲

      ,妊娠2月
      ,因飲食不節(jié),突然惡心
      ,嘔吐胃內容物
      ,大便秘結,上腹疼痛轉移右下腹痛
      ,外科診為妊娠合并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建議手術治療
      ,患者拒絕,青霉素皮試過敏
      ,來我科治療

      查:體溫39.9℃。試行中藥保守治療

      。因飲食不節(jié)而致脾胃運化失常
      ,腸道傳導失職,濕熱內阻
      ,氣滯血瘀
      ,郁久化熱,熱腐成膿
      ,形成腸痛

      采用扶正通下,活血化瘀的治則

      。方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制軍、丹皮
      、丹參
      、赤白芍各10g,木香
      、桃仁
      、紅花、甘草各6g
      ,冬瓜子
      、太子參、白術各15g
      ,三劑

      復診:病人自述腹痛明顯減輕,大便正常

      ,惡心嘔吐消失
      。查:體溫37.5℃,右下腹壓痛減輕
      ,無反跳痛
      ,原方再進三劑。

      三診:腹痛緩解

      ,飲食
      、二便均正常。舌淡紅苔薄白
      ,脈緩
      。B超示:胎兒發(fā)育良好
      。該服益氣和胃解毒之品,鞏固療效
      。 (摘自《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分析】本案情況比較特殊

      ,是一個妊娠2個月的患者,遇到這種情況時則尤其需要慎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呦仁怯猩细固弁矗俎D移到右下腹痛
      ,上腹是脾胃所在的位置
      ,而患者病起于飲食不節(jié),所以結合大便秘結
      ,可以判斷患者是因脾胃升降失司
      ,清濁不分,導致惡心
      、嘔吐
      ,而腸道承接胃氣而下降,胃氣不和
      ,則腑氣不通
      ,會出現(xiàn)大便秘結的表現(xiàn),陳腐積于腸道
      ,無法排出
      ,郁久化生濕熱,濕熱內阻
      ,阻礙氣血運行
      ,則熱盛肉腐,成癰成膿
      ,“不通則痛”
      ,故會出現(xiàn)腹部疼痛。結合舌紅苔薄膩
      ,脈象沉緊
      ,證屬濕熱內阻。

      大黃牡丹湯是治療腸痛的代表方劑

      。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下者
      ,引而竭之”,“其實者
      ,散而瀉之”的治療原則
      ,以瀉熱破瘀,散結消腫而立法
      。方中用大黃苦寒
      ,瀉熱逐瘀
      ,蕩滌腸中濕熱瘀結之毒。牡丹皮涼血清熱
      ,活血祛瘀
      ,《神農本草經》謂其

      “主寒熱……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加丹參

      、赤白芍增其活血化瘀之力
      ,冬瓜子清腸利濕,排膿散結
      ,為治內癰的要藥
      。桃仁性善破血,配合紅花增強活血能力
      ,并用木香行氣止痛
      。本案患者是個妊娠病人,因此尤其要注意扶助正氣
      ,方中重用白術
      、太子參補益脾氣,一則防止用藥過于峻猛
      ,二則因病起于飲食不節(jié)
      ,傷及脾胃,加白術
      、太子參亦取其顧護中焦之意。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3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方劑組成】麻黃18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大棗5枚
      ,生石膏45—100克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由烏梅
      、細辛
      、干姜、人參
      、當歸
      、附子、蜀椒
      、桂枝
      、黃連、黃柏10味藥物組成
      ,具有清熱祛寒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用醫(yī)案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甘草12g(4兩
      ,炙)
      、生姜9g(3兩,切)
      、人參6g(2兩)
      、生地黃30g(1斤)、桂枝9g(3兩
      ,去皮)
      、阿膠6g(2兩)、麥門冬9g(3兩
      ,去心)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方劑組成】甘遂3克
      ,半夏18克
      ,芍藥15克,炙甘草6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居梅ā恳运笕“氡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以蜜半杯合藥汁煎取4/5,頓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