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的目的在于分享傳統(tǒng)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知識,我們只是把我們老祖宗的養(yǎng)生之道用更直白的方式表達出來
為什么我現在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了?因為現在不養(yǎng)生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總是習慣無顧忌地揮霍自己的身體。《黃帝內經》講:夫百病之始生者
,必起于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又說:百病生于氣也。“氣”就是情志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jiǒng],即熱)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怒是發(fā)怒,喜是高興
,悲是悲傷,這些話,說盡了人所有疾病的來源病生于氣候當心空調和人造氣
《黃帝內經》上講: “生于風寒暑濕燥火”
過去
,“風、寒、暑、濕、燥、火”是純自然的,但現在時代有了變化。我們現在的“風”
,除了自然風之外還有風扇;吹空調
、電風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還有空調、冷氣。“熱”除了夏天自然的熱
,還有冬天過高的暖氣。這些人為的東西
,雖然好像讓我們感覺更舒服了,但是很多都是“逆天”而行的。逆天,就會造成身體的問題。《黃帝內經》里面講的很清楚:人體內在也有四季和節(jié)律
。天熱的時候陽氣發(fā)散。陽氣發(fā)散,就會把身體里面的陰寒釋放出來;天冷的時候陽氣內收,我們養(yǎng)精蓄銳,來年才會更加健康。人要吃五谷雜糧,受四季陰陽
,人的身體狀態(tài)不能夠保證每時每刻都那么理想。我們身體里會有陰寒、濕氣
夏天來了以后人的汗毛孔都打開
出汗以后人體的髓道就打通
自然需要熱,人身也需要熱
所以《黃帝內經》里面講到:夏三月是“無厭于日”,夏三月我們最討厭太陽
。但是又明確告訴我們不要討厭太陽,這就叫作“從之”,因為人類健康的活著,需要太陽。可是
,現在我們越來越習慣于圖一時的安逸和舒服,夏天一到,很多人空調溫度開的很低。該發(fā)散的季節(jié),外界溫度卻低了
,那人的陽氣往哪走越來越多的婦女痛經
所以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夏天上午10點前
夏天 跑步 運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luo/579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