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易經(jīng)》的傳的內(nèi)容有七個部分,總共十篇 ,被稱為“十翼”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笆怼钡囊馑际鞘淖知q如經(jīng)的羽翼
。這十篇包括《彖傳》上
、下兩篇
,《象傳》上
、下兩篇
,《文言》一篇
,《系辭》上、下兩篇
,《說卦》一篇
,《序卦》一篇和《雜卦》一篇。
《十翼》原本各自為篇
,不與經(jīng)文相連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載《易經(jīng)》十二篇
,顏師古注曰:“上下經(jīng)及十翼
,故十二篇?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戰(zhàn)國時流傳的《易經(jīng)》
,有經(jīng)無傳。汲冢書可為例證
。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
,汲郡人不準(zhǔn)(姓不,名準(zhǔn)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安弧睘椤柏А敝∥模┍I發(fā)魏王墓,發(fā)現(xiàn)了竹簡文古書
,其中有《易經(jīng)》
。據(jù)杜預(yù)《春秋左氏傳集解后序》說:“《易經(jīng)》及《紀(jì)年》最為分了,《周易》上
、下篇與今正同”
。這只能證明經(jīng)、傳各自獨立
,但不能由此斷定戰(zhàn)國時期沒有《易傳》各篇著作
。
1972年,湖南長沙東郊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周易》分為三部分
。即:(一)《易經(jīng)》六十四卦
;(二)《易經(jīng)》卷后的佚書。除了很少一部分見于今本《系辭?下》以外
,此書的其余部分
,都是不曾流傳下來的佚書
,內(nèi)容為孔子及其弟子討論卦?爻辭含義的記錄;(三)《系辭》
。沒有今本《系辭?上》的第八章
,即“大衍之?dāng)?shù)五十”章。又今本《系辭?下》第四章的第五
、第六
、第八、第九等四節(jié)在上述佚書之內(nèi)
。除此之外
,今本《系辭》大致都包含在帛書《系辭》里面,不過兩者章節(jié)的次序不盡相同
,文句也有差異
。帛書《系辭》還包含了今本《說卦》的前三節(jié),又有兩千余字為今本《系辭》所無
。這都是孔門弟子所錄《系辭》流傳到漢初的本子
。
《史書?孔子世家》中:“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
,韋編三絕
。”司馬遷身為史官
,所見《易傳》
,十翼之中,僅少《雜卦》一篇
。
王充《論衡?正說》云:“孝宣皇帝之時
,河內(nèi)女子發(fā)老屋,得逸《易》
、《禮》
、《尚書》各一篇,奏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实巯率静┦浚缓蟆兑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禮》
、《尚書》各益一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衷疲骸啊抖Y》
、《易》篇數(shù)亦始足。”所說益《易》一篇
,當(dāng)是《雜卦》。有人認(rèn)為這一篇是《說卦》
,反疑《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卦二字是衍文
。如果是這樣,十翼之中
,尚缺《雜卦》
,王充就不能說《易》的篇數(shù)始足了。
今本《周易?十翼》中的《系辭》
、《說卦》
、《序卦》、《雜卦》四種各自獨立為篇
,列于經(jīng)文之后
。《彖傳》
、《象傳》
、《文言》三種各附于相關(guān)經(jīng)文之后。
據(jù)《三國志*高貴鄉(xiāng)公傳》載《彖》
、《象》連經(jīng)
,始于后漢鄭玄。鄭氏注《易》
,為了學(xué)者的方便
,以《彖》、《象》連經(jīng)
,謂始于前漢的費直
,這是誤會。由于鄭氏所傳的《易》學(xué)
,屬于費氏易
,于是誤認(rèn)鄭氏的體例源于費氏。殊不知費直并無章句
,但以《十翼》解經(jīng)
。既無章句,也就不存在以《彖》
、《象》連經(jīng)的問題
。
鄭玄以《彖》、《象》連經(jīng)
,是把傳文附在一卦之后
,六十四卦,全是這樣。在今本中
,只有乾卦還保存這種格式
。其余各卦,解釋爻辭的象辭
,各附在當(dāng)爻之下
。這一調(diào)整,始于王弼
。據(jù)孔穎達(dá)說:“夫子所作象辭
,元在六爻經(jīng)辭之后……及至輔嗣之意,以為象者本釋經(jīng)文
,宜相附近
,其義易了,故分爻之象辭
,各附其當(dāng)爻下
。”(坤卦初六象曰疏)
關(guān)于畫卦
、重卦
、卦辭、爻辭和《十翼》的作者問題
,歷來說法不一
,要之不離隱語。我們從隱語的角度來研究
,以
伏羲畫卦(八卦)
、
神農(nóng)重卦(六十四卦)、文王系辭(卦辭
、爻辭)和孔子作《十翼》為是
。有關(guān)的資料如下:
《三國志?魏志》:《易》博士淳于俊曰:“包羲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神農(nóng)演之為六十四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史記?日者傳》:“司馬季主曰‘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追f達(dá)《八論》:“伏羲制卦
,文王系辭,孔子作《十翼》
。
《易》歷三圣
,只謂此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伏羲或包犠即潛龍之意
,指地下的太陽
,神農(nóng)指地,地能生物
,故是神農(nóng)
。文王指日光照射月球所生月光。坤卦六五:“象曰:黃裳元吉
,文在中也
。”六五為月望
,文在其中,即文王居于羑里
。羑字從羊從久
,羑里為月亮的隱語。伏羲為陽
,神農(nóng)為陰
,文王為五行。五行表現(xiàn)陰陽
,故系辭者為文王
。孔子為深明于陰陽五行之道的圣人
,他和弟子討論卦
、爻辭的語錄,以及其后儒家門徒對于《易》義的著作
,合并成為《十翼》
。《十翼》作者之名
,儒家自非推尊孔子不可
。大抵先秦著作,所傳其作者之名
,多是虛中有實
,實中有虛,必須以隱語視之
。在今天
,若如歐陽修作《易童子問》辯論《十翼》非孔子作,便是枉費精神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傊吨芤住肥顷庩栁逍兴枷氲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畫卦
,重卦
,系辭,釋辭
,其作者巳不可知
,于是歸之于伏羲、神農(nóng)
、文王
、孔子。雖無其事
,卻有其理
。絕非無稽之談,不可視同龜毛兔角
。
《十翼》對于經(jīng)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近來舍傳言經(jīng)之說,十分流行
。提倡這種方法的
,可以高亨為代表。其《周易大傳今注》自序中說:
《易傳》解經(jīng)與易經(jīng)原意往往相去很遠(yuǎn)
,所以研究這兩部書
,應(yīng)當(dāng)以經(jīng)觀經(jīng),以傳觀傳
。解經(jīng)則從筮書的角度
,考定經(jīng)文的原意,不拘牽于傳的說釋
,不迷惑于傳為經(jīng)所涂的粉墨臉譜
。這樣才能窺見經(jīng)的真相。解傳則從哲學(xué)書的角度
,尋求傳文的本旨
,探索傳對經(jīng)的理解,并看它那一點與經(jīng)意相合
,那一點與經(jīng)意不合
,那一點是經(jīng)意所有,那一點是經(jīng)意所無
。這樣才能明確傳的意蘊
。而自漢以后,兩千佘年
,注釋《周易》的人約有千家
,都是熔經(jīng)傳于一爐,依傳說經(jīng)
,牽經(jīng)就傳
。傳解經(jīng)而正確
,注家也就正確了,傳解經(jīng)而錯誤
,注家也就錯誤了
,不能盡得經(jīng)的原意,而且失去傳的本旨
。
高氏以訓(xùn)詁解釋《易經(jīng)》著稱
。他似乎沒有察覺經(jīng)用隱語,傳也以隱語解經(jīng)
,專以訓(xùn)詁解經(jīng)
,勢必難于奏效。乾嘉的訓(xùn)詁學(xué)只能求言內(nèi)之意
,而《周易》經(jīng)傳意在言外
,未可拘泥于點畫。黑夜行路
,須有明燈指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兑讉鳌肪褪亲x《易經(jīng)》的一盞明燈
。傳意與經(jīng),無不吻合
。未見其同
,必須訴之于悟性,以求了解傳意
。然后就會發(fā)現(xiàn)《易傳》文字
,著墨不多,卻有畫龍點睛之妙
。我過去也曾經(jīng)不相信《易傳》
,就是受了舍傳解經(jīng)的影響。
《說卦傳》告訴我們《易經(jīng)》使用隱語,其要點如下:
1.謎底是一個
,而謎面可以多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断缔o傳》說:“天下同歸而殊涂
,一致而百慮”,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乾”是謎面
,《說卦傳》說:“乾為天,為園
,為君
,為父
,為玉,為寒
,為冰
,為大赤,為良馬
,為老馬
,為瘠馬,為駁馬
,為木果
。”天
、阛
、君、父等都是同乾相似的謎面
。這許多謎面和謎底之間
,都有某些類似的地方。
同樣
,《說卦傳》說:“坤為地
,為母,為布
,為釜
,為吝嗇,為均
,為子母牛
,為大輿,為文
,為眾
,為柄,其于地也
,為黑
。”地
、母
、布、釜等都是同坤相似的謎面
。
謎面可以有若干個
,究竟謎底是什么?這就有以下《易經(jīng)》使用隱語的另一個要點
。
2.《易經(jīng)》只提供謎面
,而不揭示謎底
。《說卦傳》遵守這條原則
,始終隱藏謎底
。
《易經(jīng)》以殷周鼎革為主題。忌諱明言
,所以使用隱語
。人間以男女為奴婢,猶如天上以日月為奴婢
,川流不息
,服役不休。日月象征弓矢
。因此
,乾坤既象征天地U月,又象征奴婢弓矢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墩f卦傳》中,乾為天以至為木果
,都是箭的隱語
,象征奴。坤為地以至“其于地也
,為黑”,都是弓的隱語
,象征婢
。所舉弓的象征,比較難于理解
,需要作些說明
。布、均都指弓的發(fā)布箭支
。釜者
,金父也。弓發(fā)命
,故似父
,箭(金)受命,故似子
。弓制箭而不發(fā)
,故為吝嗇。似有權(quán)柄
,故為柄
。陷阱內(nèi)設(shè)弩機
,故其地為黑。弓內(nèi)有箭
,故為子母牛
,為大輿,文和眾皆指弓中有箭
。
3.對于八卦的隱語
,《說卦傳》隱其多半,顯其少半
。八卦中包含天干十日
,天干中又包含陰陽五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兑讉鳌芬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坤、坎
、離
、震、艮
、巽
、兌為其謎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墩f卦傳》以隱語解釋隱語
,只揭示了坎、離二卦的謎底
。所說乾為天
,而實為陽(或陰陽,即地下的太陰)
,所說坤為地
,而實為陰。所說震為雷
,而實為木
。所說艮為山,而實為土
。所說兌為澤
,而實為金。所說巽為木
,而實為包含五行的萬物的種子
。木觸電則有雷,故以雷釋木。積土成山
,故以山釋土
。金能生水,故以澤釋兌
。谷物屬木
,故以木釋巽。對于八卦
,如果不顯示一兩個卦的謎底
,就難于使人知道八卦中包含有陰陽五行思想了。
八卦相配
,成為四對
。帛書取正對卦,不取反對卦
,因各對象征奴婢
,奴與婢具有矛盾的同一性,并非敵我關(guān)系
。帛書八經(jīng)卦所組成的四對卦
,又可象征弓矢。艮為弓
,兌為矢
。坎為弓
,離為矢
。巽為弓,震為矢
。弓與矢雖相反
,而實相成。帛書八經(jīng)卦所組成的四對卦
,與《說卦傳》下面的一段話,可以互相印證:
天地定位
,山澤通氣
,雷風(fēng)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錯
。天地為乾、坤
,乾上坤下為否卦山澤為艮
、兌,艮上兌下為損卦雷風(fēng)為震
、巽
,震上巽下為恒卦水火為坎
、離,坎上離下為既濟卦以上四對卦的順序
,當(dāng)以帛書為準(zhǔn)
。其所表達(dá)的思想為陰陽五行,就是在陰陽(日人地下)的時候
,月的運行規(guī)律為三易
、簡易(連山)、變易(歸藏)
、不易(周易)
。
乾坤成否,表示陰陽
,是日無光
。艮、兌為損
,即月之下弦
,月由明人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離為既濟,水在火上為月晦
。震
、巽為恒,即月之上弦
,月又復(fù)蘇
。坎為習(xí)坎
,弓在陷阱
,有箭不發(fā)以待時,箭則“居易以俟命”
,故云“水火不相射”
。
陰陽五行思想是以天象影射人事。既是陰陽
,又是月晦
,日月無光,上下昏暗
,此時必有持弓箭者出
,“武人為于大君”。(履卦六三)人類社會出現(xiàn)的這類威侮五行(五路)的武人,成則為王
,敗則為寇
。不為湯、武
,便成盜跖
。
卦有卦畫,一卦六畫
,謂之六爻
。卦有卦辭,爻有爻辭
。
《文言傳》解釋乾
、坤二卦的卦辭和爻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跺鑲鳌方忉屃呢缘呢赞o
。《象傳》解釋六十四卦的卦象和爻象
。以下分別作一些說明:
《文言傳》對坤卦六四的解釋是:“天地變化
,草木蕃。天地閉
,賢人隱
。《易》曰?.‘括囊
,無咎無譽’
,蓋言謹(jǐn)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里所說的就是變革風(fēng)暴到來之際的形勢
。天變而日無光,地化而月無光
。天地閉指日落
,賢人隱指月晦。草木蕃指天造草昧
,潛伏著叛亡者
。時機未至,宜于藏弓
。及至?xí)r機到來
,便脫穎而出
。坤卦是地道卦
,六四的月象為月晦。月晦無光,不宜于射
,故須謹(jǐn)于待時
。
《文言傳》用隱語解釋乾卦卦辭“元、亨
、利
、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蹲髠鳎ㄏ骞拍辏肤斈挛靡越忉岆S卦的卦辭
。《易經(jīng)》以月象表示射德
,元亨為上弦
,弓滿則射,利為下弦
,貞為月晦
,射箭中正,射者必須有仁
、義
、禮、信四德
。
《文言傳》解釋乾卦上九
,說:“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
,是以動而有悔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又說:“亢之為言也
,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知得而不知喪
。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唯圣人乎!”
《彖傳》解釋卦辭
,就卦辭所提出卦的中心思想加以闡明,間或也解釋卦名
。下面舉兩個例子:
(震下坎上)屯
。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
,利建侯
。
彖曰:剛?cè)崾冀欢y生
,動乎險中,大亨貞
。雷雨之動滿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
(解說)卦辭中的元亨利貞
,已見乾卦。但是乾卦講的是一般的射道
,屯卦講的卻是特殊的射道
。屯通鈍或豚,是地的隱語
。地下設(shè)置弩機
,如同建侯以待敵。彖辭首先指出弩機的特點
。剛(箭)柔(弓)始交而難生
。難者指箭受制于弓而不能發(fā),箭難而弓易
,箭只有居易以俟命
。“動乎險中”既言卦象
,又言卦義
。震為動,坎為險
。平時不動
,動則射而必中。弓既張滿
,則箭發(fā)如雷
,下落如雨。陷阱是天生地設(shè)的“草昧”
。
再以師卦為例:
(坎下坤上)師
。貞丈人吉,無咎
。
彖曰:師
,眾也。貞
,正也
。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剛中而
應(yīng)
,行險而順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吉,又何咎矣
。
(解說)彖辭首先解釋卦名
。其次,就卦體
、卦象闡明卦義
。第二爻為剛中,與五相應(yīng)
,卦體表明善射
。坎為險
,坤為順
,卦象表明射手的勇敢善戰(zhàn)。
《象傳》解釋爻象者
,隨爻闡明意蘊
。其解釋卦象者,多由卦象引申出倫理道德思想
。例如:乾卦象曰:“天行建
,君子以自強不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睅熦韵蟆暗刂杏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刂杏兴请[語,水為險
,險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