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作為與朱子并稱的南宋道學家
,在淳熙二二年(1175年),由呂祖謙約陸象山兄弟與朱子會于信之鵝湖寺在近現(xiàn)代早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
“二程說”是指認為陸九淵思想來源于以二程為首的伊洛之學的說法
黃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學案》一書中認為陸九淵思想是由程門謝良佐之后
陸九淵是南宋時期最富有個性的哲學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
他提出“心即理”的哲學命題,形成一個新的學派——“心學”
陸九淵創(chuàng)建象山精舍講學期間
,也是他的學術進一步成熟完善時期。陸九淵利用這一段集中從事講學和學術研究的時間,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自己的心學思想。槐堂講學期間,朱陸之會集中討論、爭辯工夫論問題,而象山講學期間,朱陸二人通過書信的方式,又展開激烈的學術論戰(zhàn),這一次討論的核心問題是周敦頤的“無極”“太極”問題,涉及新儒家的本體論問題。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主要是為儒家倫理建構一個宇宙論的依據(jù),而朱熹對這一問題特別關注,故而對《太極圖說》及其“無極而太極”作出很高的評價。相反,陸九淵對周敦頤引入道家“無極”概念十分不滿,并提出許多批判意見。這一次學術爭辯,鮮明地反映了象山之學的學術立場,朱陸二人的學術爭辯對道學體系的建構十分重要。總之
,陸九淵在創(chuàng)建“槐堂”“象山精舍”講學,其實就是宋代道學家普遍采用的方式,即通過創(chuàng)辦書院、匯聚生徒、創(chuàng)建學派,以最終完成道學思想與地域學統(tǒng)建構。陸九淵創(chuàng)建的這一學派、學統(tǒng)如何稱呼?因為陸九淵最早在故宅創(chuàng)建“槐堂”講學,而且時間較長,故而《宋元學案》設立《槐堂諸儒學案》,集中了陸九淵的主要門徒,而參與陸九淵建構學派的士子往往統(tǒng)稱為“槐堂諸儒”,史學家全祖望也曾經稱陸九淵的學派為“槐堂之學”。但是陸九淵思想成熟、學派規(guī)模的奠定完成,卻是在淳熙十四年(1187)于貴溪建象山精舍講學期間。這一時期,陸九淵不僅完成了學派基地象山精舍的全面建設,同時也完成了學術思想的體系建構,完成了學術群體的學派建設。此后,陸九淵均被學者以“象山先生”稱之,其學派也以象山學派稱之。盡管《宋元學案》以“槐堂諸儒”命名陸九淵的門人,陸學有“槐堂之學”“象山之學”兩種地域學派稱呼。但是,從該學派的學術成熟程度、學術規(guī)模,以及從后來學界使用的習慣來看,稱象山學派、象山學統(tǒng)更陸九淵以槐堂
,特別是象山精舍為基地而開創(chuàng)了象山學統(tǒng)。但是,象山學統(tǒng)淵源于何處?宋學學統(tǒng)的研究不僅要探討學統(tǒng)形成過程,同時還得通過溯其源而知其學統(tǒng)的來源,通過辨其流而知其學統(tǒng)的衍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宋學興起于北宋初,宋儒特別倡導“師道”
某(詹子南)嘗問:“先生之學亦有所受乎?”(陸九淵)曰:“因讀《孟子》而自得之
他顯然希望越過北宋諸多自命傳承道統(tǒng)的大儒,自信地直接傳承孟子之道
陸九淵的自詡并不是完全沒有根據(jù)
既然陸九淵可以與孟子有跨越時空的思想傳承
而且
陸九淵之學
,與程門弟子也有學術脈絡與思想理路的關系。程門后學中,一些學者也與陸九淵一樣,有明顯的心學思想。南宋時程門自謝上蔡以后
,王信伯(圖片)、林竹軒(季仲)、張無垢(九成)至于林艾軒(光朝),皆其前茅,及象山而大成,而其宗傳亦最廣。根據(jù)這一看法
,許多洛學弟子均與陸九淵有著學術理路的脈絡關系,這包括謝良佐、王、林季仲、張九成、林光朝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陸九淵孟學思想是在兩宋“孟子升格”的背景下形成的,其形成過程中還受到程朱理學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rujia/1454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陸九淵思想的主旨是發(fā)明本心
下一篇:
陸九淵心學價值和當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