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可追溯至傳說中的神農(nóng)時代
兩宋時期經(jīng)濟繁榮,文化融合
系統(tǒng)梳理中藥方劑
。太平惠民局除具備做藥、售藥、管藥等職能外分門別類記錄藥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劑方多丸散為主。此書共收入劑方多達788種
,但劑型多為丸散。我們知道,中藥劑型已有四十余種,丸、散、膏多次修訂不斷完善
。前文已經(jīng)提到,此書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初刊,至南宋淳祐年間(1241-1252)正式定型,跨越兩宋,在超過一個半世紀的過程中多次增補修訂,書名、卷次亦多次調整,不少古籍對此都有提及。如南宋著名目錄學家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載,“大觀中,詔通醫(yī)刊正藥局方書,閱歲,書成,校正七百八字,增損七十余方”。《和劑局方》“凡幾經(jīng)名醫(yī)之手,至提領以從官內(nèi)臣參校
,可謂精矣。”所以《和劑局方》成為中藥炮制、制劑、調劑研究和中醫(yī)臨床、教學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0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王介撰繪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本草圖譜
下一篇:
外科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