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要開始黃庭禪坐
,不論您是采用的是單盤、或雙盤,或是不要靠著背直接坐在椅子上,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來做選擇。靜坐的目的
想要讓靜坐這門功課對您產(chǎn)生更好的功效
,讓定力與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那么在靜坐的過程中,您最好盡量保持姿勢不動,以便在較大的身心挑戰(zhàn)中,不斷磨煉與檢驗?zāi)^照心性自在的能力。但若是您覺得痛苦已達忍無可忍
,實在無法繼續(xù)觀照身心的實相時,便可以稍微挪動一下腳或是身體,讓身心的浮躁緩和一下,然后再重新開始。任何一次禪坐的開始
,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幾次,好讓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夠更加的自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先把心情放松下來……然后把頭頂輕輕的往上頂一點點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頭頂上
接著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額頭,把眉頭舒開
,不要皺眉,想象額頭向四方松散開來……把注意力移到整個臉部
,把整個臉頰里面的力量都松掉,想象它越來越松,檢驗自己的表情,是否詳和而自在……講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到兩邊的太陽穴
,想象兩邊的太陽穴也漸漸松開來……現(xiàn)在放松你的后腦勺,只是運用你的想象力
,慢慢的松開來,像海棉一樣的松開……脖子
,檢驗是否松巧,不要僵硬,想象它像海棉一樣肩膀,不要往上舉
想象兩只手
胸膛
背部
臀部,僅僅只是靜靜的承受著身體的重量
現(xiàn)在讓我們從頭再放松一遍
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
為什么靜坐前要做這樣的放松呢
身心保持自在安舒
在這次的禪坐過程中
,我會引導(dǎo)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觀察,觀察在感受所帶來的迷惘當(dāng)下,要如何從中獲得解脫,我們所用的方法,就是觀照,也就是去感覺但當(dāng)我們靜坐到20分
這次的靜坐,我們有一個主軸
,那就是:「把身體想象猶如太虛一般」。為什么要把身體想象成太虛,也就是宇宙呢?因為太虛里面不是空無一物的,它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有草木叢林,有風(fēng)雨云霧……太虛的可貴并非無物,而是能包容萬物。因此我們在學(xué)習(xí)清靜平和時
,可以觀想自己的身體像太虛一樣,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落實以下幾個步驟:第一
,是要你學(xué)習(xí)能否像太虛一般,毫無抵抗的,去包容著身內(nèi)發(fā)生的任何大小感受第二,是要你去檢驗
,當(dāng)你面對這些不斷升起滅去的感受時,心中有沒有一絲絲貪嗔罣礙的發(fā)生,第三
,是去檢驗,當(dāng)你的內(nèi)心發(fā)生煩惱浮躁時,除了由于身體的感受,或是腦中的妄念所引起的浮躁之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黃庭」里面,都有著或大或小的波動在起伏著,在對這個煩惱的情緒能量推波助瀾。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訓(xùn)練你觀照黃庭中那個潮來潮往的波動,看出它本無意義的真相,進而解脫所有情緒的枷鎖,重獲自在清明的心靈。因此靜坐的目的
,并不是叫你要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虛一般,毫無知覺以上幾點
,便是您在每一次靜坐時所要專注的主軸所在了。在落實以上幾點的觀察時,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身體就像個太虛一樣,此時里面正有些輕輕淡淡的風(fēng),這些風(fēng)正在太虛的各個部位慢慢的升起,慢慢的醞釀,太虛并不罣礙這些小小的風(fēng),也不會抵抗任何風(fēng)。你要學(xué)習(xí)的是,接受這些清清淡淡的風(fēng)
以同樣的心接受身中溫度的感受
心經(jīng)中所謂的「觀自在」
它其實只是太虛間一陣陣各種不同型態(tài)的風(fēng)而已.有些是緊緊的風(fēng)
你要注意的是
它僅僅只是這樣無意義的自在飄蕩
你可以專注在身中任何一個特定的小區(qū)域
任何感受都像太虛里的一陣風(fēng)
現(xiàn)在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先把頭頂輕輕的往上頂一點點,然后跟著我的指引
我們靜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為了要追求充滿輕妙感受的禪定喜悅
還是為了要訓(xùn)練自己的腦中不起一個念頭?
還是要讓自己從總總不安的情緒罣礙中解脫出來呢
古人說:“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與日常生活并行的
以上這三個目的當(dāng)中,哪一個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臥之中
,依然隨時隨地都可以保持而沒有沖突的呢
?只有第三個:「讓自己從所有情緒的罣礙中解脫出來」這一種能力
,才是往后你可以用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無沖突,并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莫大的利益的,這就是靜坐這個法門的最大目的所在。而藉由靜坐觀心,到底是在觀察什么呢
?每當(dāng)人們所謂情緒激動的時候,胸中一定會陪襯著一股氣
不論一個人外在的挑戰(zhàn)有多少
由此可知,罣礙著我們的主角
,讓我們想要清靜而不能清靜的主角,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戰(zhàn),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蕩不已的能量,也就是那股氣,也就是「各種感受」。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跟著我的指引
,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松掉……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腹腔,臀部,大腿,小腿,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所謂解脫心情上的罣礙
現(xiàn)在
,試著觀察你一只手掌中的感受,想象你的手掌像個小太虛一般,里面充滿著各種的感受,各種的風(fēng)你很容易可以在這么熱鬧的能量活動中,靜靜的覺知著它
這就是所謂的「空」
,所謂的「無物」,因為它沒有任何貪嗔癡愛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
在你身上其他各處的感受
有人說我的腳掌好麻
有人說我的小腿好酸
有人說我的膝蓋很痛
就像這樣來回不斷的檢驗
腳酸也是一種風(fēng)
把你對身中所有感受的抵抗與忍耐完全放開
,讓那些風(fēng)完全自由的存在,檢查你對于身中各種感受全身上下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
,讓我們來試試看!十、九、八,你的心猶如太虛一般,真的毫不忍耐,七、六、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雖然使你煩躁的原因
,可能從四面八方襲擊而來,它可能是外面的一個聲音,或是想象中的一個畫面而這小小的氣血動蕩之中,竟然攀附著無限的貪嗔癡愛的沖動在上面
每一次靜坐時,如果你在最煩躁的當(dāng)下仔細的去覺察
然而
你不必急著把它消滅
,也不必急著與它交戰(zhàn),不要像神秀一樣,走在那條「時時勤拂拭」的死胡同里。你只需要像觀照其它部位一樣
用你自在輕巧的心靈去觀察它
鐘聲再次的響起,以下二十秒內(nèi)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
剛剛你是否淺嘗了幾秒鐘的完全不抵抗呢?你的感受是否經(jīng)歷了幾秒鐘的完全自在呢
只是看著它的暢然,不加以分別好惡
佛陀說「應(yīng)作如是觀」,意思就是:只是根據(jù)它本來的樣貌去觀察它
不在身心的感受上攀附任何分別好惡的知見
,只是無畏無懼的接受它暢然的起伏,你立即可以在動蕩燃燒的氣血下,得到非常安然的心境,六祖所謂「煩惱即是菩提」,并非等到感受消滅后才得到清凈的,而是煩惱激昂的當(dāng)下,就照見氣血暢然自在的本貌了文源:修行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179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