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黃庭禪坐”的方法解析(打坐實修參考)

      荊十三 2024-01-07 15:01:31

      現(xiàn)在我們要開始黃庭禪坐

      ,不論您是采用的是單盤
      、或雙盤
      ,或是不要靠著背直接坐在椅子上
      ,這些都可以依照你的喜好來做選擇。

      靜坐的目的

      ,是為了體驗心的無相
      ,以及性的自在。而要驗證自在的心性
      ,莫過于觀照與放松,待會在靜坐的過程中
      ,我會給你適當(dāng)?shù)囊龑?dǎo)
      ,以便使您逐步的觀照身心,體驗心性自在的真義

      想要讓靜坐這門功課對您產(chǎn)生更好的功效

      ,讓定力與智慧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那么在靜坐的過程中
      ,您最好盡量保持姿勢不動,以便在較大的身心挑戰(zhàn)中,不斷磨煉與檢驗?zāi)^照心性自在的能力

      但若是您覺得痛苦已達忍無可忍

      ,實在無法繼續(xù)觀照身心的實相時,便可以稍微挪動一下腳或是身體
      ,讓身心的浮躁緩和一下
      ,然后再重新開始。

      任何一次禪坐的開始

      ,最好在全身上下放松幾次,好讓心性及身中的感受能夠更加的自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在請依照我的引導(dǎo)
      ,放松你的身心,來開始這一堂的禪坐……

      微信圖片_20240107151433.png

      先把心情放松下來……然后把頭頂輕輕的往上頂一點點

      ,好像要把脊椎拉直一般
      ,但要注意脖子不要僵硬,要松巧……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頭頂上

      ,想象頭皮整個松下來
      ,像海棉一樣的松開來,想象就可以達到
      ,發(fā)揮你的想象力……

      接著把注意力移到你的額頭,把眉頭舒開

      ,不要皺眉,想象額頭向四方松散開來……

      把注意力移到整個臉部

      ,把整個臉頰里面的力量都松掉
      ,想象它越來越松
      ,檢驗自己的表情
      ,是否詳和而自在……

      講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到兩邊的太陽穴

      ,想象兩邊的太陽穴也漸漸松開來……

      現(xiàn)在放松你的后腦勺,只是運用你的想象力

      ,慢慢的松開來,像海棉一樣的松開……

      脖子

      ,檢驗是否松巧
      ,不要僵硬,想象它像海棉一樣
      ,慢慢膨漲開來……

      肩膀,不要往上舉

      ,想象兩個肩膀一起垮下來,沉下來
      ,自然的下沉
      ,除了脊椎還挺立之外
      ,不要負擔(dān)一點點力量……

      想象兩只手

      ,跟繩子一樣
      ,只是掛在肩上
      ,完全自然的下垂,不要出力
      ,檢查有沒有一點點的力量在其中抗衡,不要出力
      ,只是松松的垂下來
      ,從手臂一直放松到指尖
      ,慢慢的放松下來,像繩子一樣的掛著……

      胸膛

      ,想象整個胸膛都松開,不論胸腔里面正有多少感受在發(fā)生
      ,就讓它發(fā)生,要喘就喘
      ,沒有關(guān)系
      ,不急著調(diào)息
      ,當(dāng)我們定靜到一個程度,氣息自然會愈來愈細
      ,你只是想象松開
      、松開
      ,任它去自在
      ,沒有一點點抵抗的力量……

      背部

      ,除了脊椎打直之外,把其余的力量都松掉
      ,整個腹腔,檢查有沒有出力
      ,把力量通通放下來
      ,通通松開來……

      臀部,僅僅只是靜靜的承受著身體的重量

      ,其它什么力量都不要,想象它也松開來
      ,檢查臀部與大腿交接處的關(guān)節(jié),有沒有出力
      ,把力量都卸掉大腿
      、小腿、然后一直放松到腳掌……

      現(xiàn)在讓我們從頭再放松一遍

      ,講到哪里松到哪里,但速度再快一點點……

      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

      ,松掉…肩膀
      、兩只手(垂下來)
      、胸膛
      ,腹腔,臀部
      ,大腿
      ,小腿
      ,腳掌…最后想象全身一起松透下來……

      為什么靜坐前要做這樣的放松呢

      ,它的目的是要確定,我們對于內(nèi)在的大小感受
      ,有沒有一點點控制的力量
      ,有沒有一點點的打壓
      ,或一點點的抵抗,有沒有讓所有的氣機完全獲得自在……

      身心保持自在安舒

      ,就這樣靜靜的坐著
      ,等待觀照身體各部位不斷發(fā)生的大小感受,甚至是不斷升起的各種的念頭

      在這次的禪坐過程中

      ,我會引導(dǎo)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觀察
      ,觀察在感受所帶來的迷惘當(dāng)下,要如何從中獲得解脫
      ,我們所用的方法
      ,就是觀照,也就是去感覺
      、覺知它的真相

      但當(dāng)我們靜坐到20分

      、30分之后,身中的氣血將慢慢炙熱
      、燃燒
      ,那個時侯對初學(xué)者來說,往往已經(jīng)只剩下忍耐
      ,沒有辦法再做任何的觀察
      ,而此刻剛?cè)胱鴷r
      ,每個人身中的感受還算平靜,這時侯來引導(dǎo)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觀察比較容易
      ,日后,當(dāng)觀察能力漸趨成熟時
      ,我們就可以在炙熱燃燒的感受中
      ,靠著觀照的定力
      ,而得到清真的寧靜

      這次的靜坐,我們有一個主軸

      ,那就是:「把身體想象猶如太虛一般」。為什么要把身體想象成太虛
      ,也就是宇宙呢?因為太虛里面不是空無一物的
      ,它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
      ,有草木叢林
      ,有風(fēng)雨云霧……太虛的可貴并非無物
      ,而是能包容萬物

      因此我們在學(xué)習(xí)清靜平和時

      ,可以觀想自己的身體像太虛一樣,如此一來
      ,我們就可以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

      ,是要你學(xué)習(xí)能否像太虛一般
      ,毫無抵抗的,去包容著身內(nèi)發(fā)生的任何大小感受

      第二,是要你去檢驗

      ,當(dāng)你面對這些不斷升起滅去的感受時
      ,心中有沒有一絲絲貪嗔罣礙的發(fā)生

      第三

      ,是去檢驗
      ,當(dāng)你的內(nèi)心發(fā)生煩惱浮躁時,除了由于身體的感受
      ,或是腦中的妄念所引起的浮躁之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
      ,也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黃庭」里面,都有著或大或小的波動在起伏著
      ,在對這個煩惱的情緒能量推波助瀾

      第四

      ,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訓(xùn)練你觀照黃庭中那個潮來潮往的波動
      ,看出它本無意義的真相,進而解脫所有情緒的枷鎖
      ,重獲自在清明的心靈

      因此靜坐的目的

      ,并不是叫你要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虛一般,毫無知覺
      ,或空無一物
      ,這是初學(xué)者對于文字的誤會所致
      ,黃庭禪坐甚至還要提醒你
      ,觀照你腦中不斷發(fā)出的絲絲念頭,也只是把它當(dāng)成太虛間不斷自在回蕩的音波一般
      ,對它們也都只是靜靜的觀照著
      ,靜靜的覺知著,覺知著它自在的發(fā)生
      ,觀照著自己在這當(dāng)下,是否有任何的罣礙……

      以上幾點

      ,便是您在每一次靜坐時所要專注的主軸所在了
      。在落實以上幾點的觀察時
      ,您可以想象自己的身體就像個太虛一樣
      ,此時里面正有些輕輕淡淡的風(fēng)
      ,這些風(fēng)正在太虛的各個部位慢慢的升起
      ,慢慢的醞釀
      ,太虛并不罣礙這些小小的風(fēng)
      ,也不會抵抗任何風(fēng)

      你要學(xué)習(xí)的是,接受這些清清淡淡的風(fēng)

      ,接受這些快速旋轉(zhuǎn)的風(fēng),熱的風(fēng)
      、冷的風(fēng)……

      以同樣的心接受身中溫度的感受

      ,細麻的感受
      ,酸痛的感受
      ,起伏的感受
      ,如太虛般,對身體各部位的感受保持不分別
      、不好惡
      ,不攀附任何貪嗔意義上去,這就是平等心的當(dāng)下
      ,也是平常心的當(dāng)下
      。在靜坐中不斷的做這樣的觀察比對
      ,非常有助于您得到深入的自在。

      心經(jīng)中所謂的「觀自在」

      ,指的是觀察身中各部位的感受自不自在,而不是你的自不自在
      。例如你的臀部坐著的地方有點緊、有點重
      ,或是腰部有點酸
      、有點熱……

      它其實只是太虛間一陣陣各種不同型態(tài)的風(fēng)而已.有些是緊緊的風(fēng)

      ,或者是麻麻的風(fēng),有些是酸酸的風(fēng)
      ,有些是起起伏伏的風(fēng)
      ,效法太虛包容著它們的存在
      ,學(xué)習(xí)太虛不干涉它們的自在…

      你要注意的是

      ,看著這些風(fēng),看著這些感受
      ,看它存在得是否自在暢然……

      它僅僅只是這樣無意義的自在飄蕩

      ,自在生滅,而你要注意的是
      ,你是否在這當(dāng)下對它起了貪嗔分別的知見,你是否對它的生滅起伏起了抵抗或牽制

      你可以專注在身中任何一個特定的小區(qū)域

      ,做以上這樣的觀察

      任何感受都像太虛里的一陣風(fēng)

      ,觀察那個區(qū)域的感受,氣機是否暢然
      ,是否自在,觀察身為太虛的我
      ,是否完全讓各部位的感受自由的存在
      ,是否真的任由身體的感受自在的去變化
      ?或著還是存在著一絲絲的抵抗,一絲絲的害怕
      ,觀察你是否因為它的存在
      ,而升起焦躁不安的情緒

      現(xiàn)在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先把頭頂輕輕的往上頂一點點,然后跟著我的指引

      ,講到哪里松到哪里,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
      ,松掉……肩膀
      、兩只手(垂下來)
      、胸膛
      ,腹腔,臀部
      ,大腿,小腿
      ,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

      我們靜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為了要追求充滿輕妙感受的禪定喜悅

      還是為了要訓(xùn)練自己的腦中不起一個念頭?

      還是要讓自己從總總不安的情緒罣礙中解脫出來呢

      古人說:“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與日常生活并行的

      ,并非真道之所在

      以上這三個目的當(dāng)中,哪一個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臥之中

      ,依然隨時隨地都可

      以保持而沒有沖突的呢

      只有第三個:「讓自己從所有情緒的罣礙中解脫出來」這一種能力

      ,才是往后你可以用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無沖突
      ,并可以為你的生活帶來莫大的利益的,這就是靜坐這個法門的最大目的所在

      而藉由靜坐觀心,到底是在觀察什么呢

      每當(dāng)人們所謂情緒激動的時候,胸中一定會陪襯著一股氣

      、一股能量同時跟著升起
      ,對不對呢?

      不論一個人外在的挑戰(zhàn)有多少

      ,或身內(nèi)的感受有多激烈
      ,只要胸中的氣血依然平靜,你就可以若無其事的接受一切,但只要胸中的氣血一激昂起來
      ,你就可以因為一萬個理由
      ,而陷入無法自拔的情緒之中
      ,想想看
      ,這有沒有道理呢

      由此可知,罣礙著我們的主角

      ,讓我們想要清靜而不能清靜的主角
      ,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戰(zhàn)
      ,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蕩不已的能量
      ,也就是那股氣,也就是「各種感受」

      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跟著我的指引

      ,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
      ,松掉……肩膀、兩只手(垂下來)、胸膛
      ,腹腔
      ,臀部,大腿
      ,小腿,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

      所謂解脫心情上的罣礙

      ,并不是要徹底的消滅或平撫胸膛中那些激蕩不安的氣血活動
      ,也不是要對身中所升起的感受,不斷的咬牙忍耐
      。而是要把你對胸中氣血活動的罣礙
      ,對它的貪嗔、害怕與忍耐全部都放下來
      。只有這樣
      ,才能在氣血的感受或動或靜時,能得到全方位的自在
      ,只有這樣,才是釜底抽薪的解脫辦法
      ,而這種方法
      ,與你的認知與習(xí)性恰好背道而馳
      ,因此
      ,這項練習(xí)對你來說
      ,相當(dāng)?shù)木哂刑魬?zhàn)性。為了培養(yǎng)您對胸中心田的觀察定力
      ,不被胸中小小的氣血晃動所迷惘
      ,我們可以先由肢體的末稍開始觀察


      現(xiàn)在

      ,試著觀察你一只手掌中的感受,想象你的手掌像個小太虛一般
      ,里面充滿著各種的感受,各種的風(fēng)
      ,也許是麻麻的風(fēng)
      ,也許是熱熱的風(fēng)
      ,也許是涼涼的風(fēng)
      ,也許你可以感覺到手掌中的脈膊,感覺到那種跳動
      ,手掌中到處充滿著充沛的能量
      ,好比太虛中到處充滿著自在漂蕩的風(fēng)一樣

      你很容易可以在這么熱鬧的能量活動中,靜靜的覺知著它

      ,它的真相只是一種暢然,只是一種自在的生滅起伏
      ,其它毫無意義
      。仔細的觀照著它的真相,它既不代表煩燥
      ,也沒有焦慮
      ,更沒有任何好惡的意義夾雜其間
      ,它僅僅就是一種非常單純而暢然的感受
      !對不對呢

      這就是所謂的「空」

      ,所謂的「無物」,因為它沒有任何貪嗔癡愛
      。只要看出這個真相,你就已經(jīng)在這個小小的局部里
      ,驗證了六祖所謂「本來無一物」的真境,也在這個小小的局部里
      ,驗證了自性本來清靜的安心之道
      ,以這樣的正見與定力
      ,去觀察全身所有的感受
      ,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周身上下無處不安然
      ,無處不解脫。

      我們再把身體從頭到腳放松一遍:注意力放在整個頭部

      ,松掉…肩膀
      、兩只手(垂下來)、胸膛
      ,腹腔
      ,臀部
      ,大腿,小腿
      ,腳掌…就這樣靜靜的坐著
      ,與身中各種感受同處
      ,放下我們聰明的腦袋
      ,啟動你的感覺
      ,靜靜的坐著
      ,猶如太虛一般
      ,等待各種「身中的風(fēng)」與「心中的風(fēng)」自在的吹起,也自在的滅去,用自在靈巧的心去觀察它
      ,覺知它…

      在你身上其他各處的感受

      ,都可以像剛才的方法一樣的去檢驗和觀察,例如現(xiàn)在把注意力移到你的兩只腿上來
      ,觀察此刻你的腳上充滿著什么樣的感覺?

      有人說我的腳掌好麻

      ,那你就觀察那個麻的暢然
      ,檢驗?zāi)闶欠褡屗杂傻拇嬖冢?/p>

      有人說我的小腿好酸

      ,那你就觀察那個酸
      ,檢驗?zāi)闶欠裥母是樵傅淖屗嬖冢翢o畏懼與抵抗
      ,試試看!

      有人說我的膝蓋很痛

      ,痛就看著那個痛
      ,看那個最痛的點有多深
      ,有多熱
      ,有多緊
      ,有多酸
      ,只看它的真相,膝蓋的酸只由膝蓋去承受,你不要介入其間,就像在河岸邊觀水一般
      ,靜靜地觀照著它的發(fā)生

      就像這樣來回不斷的檢驗

      ,對于身中每個局部的所有感受
      ,是否真的猶如太虛包容各種風(fēng)一樣的,毫無抵抗
      ,也沒有分別與取舍
      ,一切只是任其自在的發(fā)生,而不對它產(chǎn)生任何的攀附與罣礙


      腳酸也是一種風(fēng)

      ,這陣風(fēng)由腳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腿麻了也是一種風(fēng)
      ,這陣風(fēng)由腿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腰酸背痛也是一種風(fēng)
      ,這陣大風(fēng)也由腰與背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呼吸急促
      ,這也是一種風(fēng),這陣風(fēng)由呼吸系統(tǒng)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腦中意念紛紛也是一種風(fēng),這陣風(fēng)由腦部這個小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心情煩燥
      ,也是一種風(fēng);這陣風(fēng)則由你的黃庭這個方寸太虛來承受它的自在
      ,太虛中并非空無一物
      ,太虛中的各部位,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風(fēng)不斷的吹起滅去
      ,你要像太虛一般
      ,只是靜靜的包容著它的存在,包容著它的暢然
      ,甚至它的激昂與熱鬧

      把你對身中所有感受的抵抗與忍耐完全放開

      ,讓那些風(fēng)完全自由的存在,檢查你對于身中各種感受
      ,有沒有發(fā)出一絲絲的扺抗,有沒有一絲絲忍耐的心情
      ,這些全都要放掉
      ,只是用自在的心靈,看著它自在的發(fā)生……

      全身上下

      ,都可以像剛才所示范的一樣
      ,逐一的觀察
      ,逐一的檢驗各局部的自在
      ,以下每當(dāng)像這樣有鐘聲響起的二十秒時間內(nèi)
      ,你可以試著放寬胸懷
      ,心甘情愿,毫不忍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把胸膛放開,任其發(fā)生,毫不忍耐
      ,勇敢的試試看……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

      ,讓我們來試試看
      !十
      、九
      、八
      ,你的心猶如太虛一般,真的毫不忍耐
      ,七、六
      、五,心甘情愿,毫不抵抗
      ,四
      、三
      、二
      、一
      ,檢驗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現(xiàn)在你把注意力帶回到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黃庭一竅中來觀察
      ,胸膛也只不過是身體的一部份,也只不過是身中的另一個小太虛而已,觀察胸膛內(nèi)的所有能量或氣血的波動
      ,就像剛才觀照其他部位一樣,只看它的原貌
      ,不讓它有機會攀附一絲絲的好惡分別。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要讓胸中的熱浪興起時
      ,保持暢然與平等的真覺
      ,還真是件極具排戰(zhàn)性的難題呢!

      雖然使你煩躁的原因

      ,可能從四面八方襲擊而來,它可能是外面的一個聲音
      ,或是想象中的一個畫面
      ,或是腰的一個酸,腿的一個麻
      ,這就會使我們的平等心蕩然無存了。但是
      ,當(dāng)平等心要失去的時侯
      ,仔細的觀察
      ,必然在黃庭一竅中,會有一個小小的動蕩發(fā)生

      而這小小的氣血動蕩之中,竟然攀附著無限的貪嗔癡愛的沖動在上面

      每一次靜坐時,如果你在最煩躁的當(dāng)下仔細的去覺察

      ,這個我們身體中最大的機密
      ,很快就會水落石出了。

      然而

      ,我們的心頭
      ,也只不過是另一個小太虛罷了
      ,仔細觀察心頭里的小小動蕩
      ,也只不過是太虛內(nèi)的一陣小小的微風(fēng)罷了,拿出觀照其他部位時的定力與智慧
      ,去觀察方寸中那個小小的動蕩自不自在

      你不必急著把它消滅

      ,也不必急著與它交戰(zhàn),不要像神秀一樣
      ,走在那條「時時勤拂拭」的死胡同里。

      你只需要像觀照其它部位一樣

      ,放寬胸懷,不忍耐
      ,不改造
      ,無畏無懼的觀察它的自在。

      用你自在輕巧的心靈去觀察它

      ,你就已經(jīng)走在究竟解脫的道路上了

      鐘聲再次的響起,以下二十秒內(nèi)

      ,就是你要放寬胸懷,心甘情愿
      ,毫不忍耐的時刻
      ,現(xiàn)在胸膛放開,任其發(fā)生
      ,毫不忍耐
      ,勇敢的試試看…

      還有十秒,硬是把胸膛松開

      ,讓我們來試試看
      !十
      、九
      、八,你的心猶如太虛般
      ,真的毫不忍耐,七
      、六、五
      ,心甘情愿,毫不抵抗
      ,四
      、三、二
      、一
      ,檢驗它是否真的完全自在

      剛剛你是否淺嘗了幾秒鐘的完全不抵抗呢?你的感受是否經(jīng)歷了幾秒鐘的完全自在呢

      只是看著它的暢然,不加以分別好惡

      ,這就是無善無惡的本性所在
      ,也就是不取不舍的正等正覺所在
      。在靜坐中不斷的嘗試,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不久的將來
      ,嘗到與你的習(xí)性完全相反的解脫真味

      佛陀說「應(yīng)作如是觀」,意思就是:只是根據(jù)它本來的樣貌去觀察它

      ,沒有扺抗與害怕,孟子說「勿忘勿助」
      ,是不逃避,但也不助長
      ,愈是抗拒
      ,內(nèi)在的痛苦就愈大,抵抗并沒有減輕痛苦
      ,接受也不會讓痛苦增加
      ,不信的話
      ,您何不試試看呢?

      不在身心的感受上攀附任何分別好惡的知見

      ,只是無畏無懼的接受它暢然的起伏
      ,你立即可以在動蕩燃燒的氣血下
      ,得到非常安然的心境
      ,六祖所謂「煩惱即是菩提」
      ,并非等到感受消滅后才得到清凈的,而是煩惱激昂的當(dāng)下
      ,就照見氣血暢然自在的本貌了

      文源:修行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179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孫門內(nèi)家真?zhèn)鳂斗?/span>

      下一篇: 、瞑目合眼

      ,此是假打坐也" rel="prev"> 重陽祖師: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
      相關(guān)文章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zhuǎn)眼之間就要到了
      ,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野菜的吃法很多
      ,可清炒
      ,可煮湯,可做餡
      ,營養(yǎng)豐富,物美價廉
      ,殊不知野菜在抗癌方面也有一手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
      ,是一種雙側(cè)腎臟的彌漫性
      、非化膿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學(xué)齡兒童,6-9歲最為常見
      雜談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