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圓運動高手:用圓運動治病的病案五則

      荊十三 2024-02-09 17:08:49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出版后

      ,筆者勤學不輟,細心體會
      ,反復驗之于臨床
      ,其效桴鼓相應
      。誠如本書主校李可老先生所言:我讀彭子遺書
      ,深感其不僅是醫(yī)病之書,更是一冊“醫(yī)醫(yī)病之書”
      ,久歷臨床者讀之,更如醍醐灌頂
      ,格外親切
      。猶如長者在側
      ,耳提面命
      ,反思一生醫(yī)事之成敗,頓覺今是而昨非!以下病例是自己讀彭子遺書的一點體會
      ,以為拋磚引玉

      微信圖片_20240120113711.png

      例1,患者男

      ,68歲
      ,2008年10月20日就診。失眠6個月
      。患者入睡困難
      ,易醒
      ,伴心煩熱,右側頭脹
      ,有時頭暈
      。納減
      ,二便調(diào)
      。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
      。脈虛浮。診斷:中虛
      ,膽經(jīng)寒而相火不降
      。治療:補中氣
      ,升肝陽
      ,降膽經(jīng)。方藥:酸棗仁湯合四君子湯加味
      。炒棗仁25克,川芎10克
      ,當歸10克
      ,知母10克
      ,黨參15克
      ,炒白術10克,云苓12克
      ,炙甘草10克,制半夏25克
      ,焦三仙10克
      ,6劑,水煎服
      。藥后病愈

      按:此軸輪并運

      ,補中氣升肝以降膽之法也
      。人身陽入于陰則寐,陽出于陰則寤
      。人身陰陽圓運動
      ,左升右降。膽經(jīng)右降
      ,相火才能下行
      ,藏于腎水
      ,人才能寐
      。然膽經(jīng)降必得肝經(jīng)升,必得中氣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患者中氣虛
      ,軸運不靈
      ,肝陽弱而升氣不足,膽經(jīng)遂寒而不降
      。方用川芎溫補肝陽以助上升
      ,當歸溫補肝血以助川芎。炒棗仁補膽經(jīng)相火
      ,以助膽經(jīng)下降。膽經(jīng)不降逆而生熱則心煩
      ,右側頭脹
      ,有時頭暈
      ,故用知母以清虛熱
      。中氣虛則納減,故用四君子湯補中氣
      ,半夏降胃以助降膽經(jīng),焦三仙助四君以運中
      。脈虛浮是中氣虛陽氣不降之象
      ,虛者
      ,肝陽不足之象。藥后軸運輪行
      ,圓運動恢復故病愈

      中醫(yī)認為

      ,陽入于陰則寐
      ,陽出于陰則寤
      。但陽入陽出于陰有不同的情況,書中已在“酸棗仁湯證治推論的意義”一節(jié)展開論述
      。陽入于陰的前提是膽經(jīng)相火降,相火不降則陽不入陰
      ,如酸棗仁湯治療因膽經(jīng)寒而相火不降
      。還有因膽經(jīng)熱者
      ,因胃氣不降者
      。胃氣降有助于膽經(jīng)降。如由于陰虛或真水枯
      ,則陽不能藏
      。陽不能藏則陽出于陰,陽出于陰則寤
      ,因而失眠
      。此外,在臨床上還有因肺經(jīng)不降而失眠者
      ,因肺經(jīng)降也有助于膽經(jīng)降
      。正所謂“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也

      例2,患者男

      ,67歲
      ,2008年11月4日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颊呙坑谕砼P床時感覺背部發(fā)熱、出汗2年
      。脫衣裸露時才慢慢緩解
      ,然后再作
      ,嚴重影響睡眠
      。活動后氣喘
      。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效果不佳。有腦血管病病史
      、冠心病史
      。舌質(zhì)紅,前部有裂紋
      ,苔薄白
      ,脈弦細,右大于左
      。診斷:肝陰不足
      。治療:補肝陰、調(diào)升降
      。方藥:四逆散合一貫煎加減。

      柴胡10克

      ,枳殼10克
      ,生地15克,生白芍12克
      ,當歸10克,川芎10克
      ,枸杞子12克
      ,沙參12克
      ,麥冬12克
      ,炒棗仁25克,炒梔子10克
      ,云苓12克,炙甘草6克
      ,3劑
      ,水煎服
      。藥后癥狀有所減輕
      ,加淡豆豉15克,薤白12克
      ,5劑。服完后癥狀已明顯減輕
      。睡眠已有所改善
      ,能睡3h,背熱在晨3~4時發(fā)作,但程度已輕
      。仍有輕度出汗。舌淡紅
      ,舌質(zhì)裂紋已明顯減少
      ,脈弦偏細,左略小于右
      。加生龍牡各20克
      ,4劑而愈
      。愈后脈恢復正常

      按:人身陰陽圓運動,后升前降

      ,左升右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吒侮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肝陽相對偏勝。背面發(fā)熱
      ,是陽升于后,不能降于前之象
      ,汗出是木氣疏泄也
      。陽不降不能入于陰則不眠?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顒雍竽練馍蠜_擊肺則氣喘。舌質(zhì)紅為熱
      ,舌裂紋是津傷
      ,陰虛氣滯故脈弦細
      ,陰虛津枯故左細于右
      。方中地芍歸芎潤補木氣調(diào)升降,乃木氣整個圓運動之藥
      。柴胡、枳殼調(diào)氣之升降
      。枸杞子補肝血
      ,沙參、麥冬降肺金以生腎水而補肝
      ,棗仁助膽經(jīng)降而入眠
      ,梔子清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鹪谒聞t生氣,火在水上則生濕
      ,土濕則膽經(jīng)更無降路
      ,茯苓去土濕以通膽經(jīng)降路,炙甘草補中以助升降
      。二診時加淡豆豉以調(diào)中行滯
      ,薤白助降金氣以平喘。三診時脈細已減
      ,故加生龍牡降膽經(jīng)以助睡眠
      ,收斂以止汗
      。藥后升降有序
      ,圓運動恢復而病愈。

      例3

      ,患者女,72歲
      ,2008年11月3日診
      。背部有物壓迫感5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诟桑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惡心,納減
      ,食后有飽脹感
      。大便干,1~2天1次
      ,尿可。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乏效
      。舌質(zhì)暗紅稍干
      ,脈虛澀
      。診斷:中虛衛(wèi)閉而不降
      。治療:補中開閉降逆
      。方藥:四君子湯合葛根湯加減,黨參10克
      ,炒白術10克,云苓10克
      ,炙甘草3克,制半夏10克
      ,焦三仙各10克,葛根15克
      ,生麻黃10克
      ,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
      ,杏仁10克,天花粉12克
      ,4付
      ,水煎服
      。服藥后癥狀明顯減輕
      ,僅下午3時以后略有壓迫感。舌淡紅偏暗
      ,苔薄白,脈較前有力
      ,續(xù)4劑
      。服后病愈。

      按:書曰:榮衛(wèi)為人身整個圓運動

      。職司在肝肺,樞機在中氣
      ,根源在兩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颊咧袣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軸運不靈
      ,榮衛(wèi)失和
      ,衛(wèi)氣閉而膀胱經(jīng)氣不降
      ,故背部有壓迫感。中虛腎水不能上濟故舌干
      、口干
      、口渴。中虛胃逆故納減
      、惡心、食后飽脹
      。金氣斂結不降故大便干
      ,1~2天1次。舌暗紅脈虛澀為中虛榮衛(wèi)失調(diào)之象
      。用四君子補中氣以調(diào)和榮衛(wèi),生麻黃開泄衛(wèi)閉
      ,而降膀胱之經(jīng)
      ,桂枝益陽調(diào)榮衛(wèi)
      ,葛根助麻黃開衛(wèi)氣之閉生津液
      ,芍藥降膽經(jīng)以調(diào)榮,半夏降胃逆
      ,焦三仙運中
      ,天花粉、杏仁清潤降肺金
      ,金降則諸經(jīng)降
      ,榮衛(wèi)調(diào)。藥后中氣鍵運
      ,榮衛(wèi)調(diào)和
      ,諸經(jīng)降而不逆故病愈。

      例4

      ,患者女
      ,54歲
      ,2008年6月23日診
      。周身無力、頭脹
      、眼瞼腫反復發(fā)作5年
      。發(fā)作時無力上下樓,甚至行走困難
      。伴頭熱
      ,繼之煩躁
      。呼吸時口內(nèi)發(fā)涼
      ,平素周身怕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诟刹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中西醫(yī)多方治療效果不佳。近1個月發(fā)作
      ,并逐漸加重而求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淘\:癥狀同前,眠可
      ,納減
      ,大便干,2~3天1次
      ,尿清。有高血壓病史
      ,最高達180/100mmHg?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服硝苯地平
      、卡托普利
      。查:BP156/76mmHg。精神欠佳
      ,無力姿勢,無其他異常體征
      。實驗室檢查正常
      。心電圖示竇緩。舌質(zhì)暗紅
      ,邊有瘀斑
      ,舌體略腫,苔薄白
      。脈沉遲弦細無力

      診斷:肝陽虛風動

      。治療:補肝陽息風
      。方藥:桂枝湯加味。制附子6克
      ,桂枝10克,生白芍10克
      ,炙甘草10克
      ,天麻10克,鉤藤15克
      ,生石決明30克,太子參12克
      ,云苓12克
      ,梔子5克,丹參15克
      ,生姜3片,大棗6枚
      。3付
      ,水煎服。藥后癥狀減輕
      ,納食略有增加,但五天來未解大便
      。加當歸10克
      ,改太子參15克。服1劑大便解
      ,連服12劑
      ,病愈。血壓130/80mmHg

      按:肝陽虛疏泄無力,木氣不能左升

      ,則行動無力
      。木虛生風
      ,上沖則頭脹、瞼腫發(fā)作
      。所謂陽沖于上則虛于下。風上沖則少陽膽經(jīng)
      、厥陰心包經(jīng)不降則頭熱
      、煩躁。木虛而升降不遂則郁而克土
      ,故納減,生濕則舌腫不欲飲
      。疏泄無力則便艱

      肝腎同源

      ,肝陽源于腎陽
      。腎中相火不足,故全身怕冷
      、口內(nèi)發(fā)涼
      、口干。尿清是內(nèi)寒
      ,舌邊有瘀斑為血瘀之象
      。藥用制附子補火以助陽
      ,桂枝溫升肝陽
      ,白芍降膽經(jīng)。肝膽升降
      ,互為其根
      ,膽經(jīng)降則肝經(jīng)升
      。梔子以清熱
      ,茯苓去土濕以通膽經(jīng)降路。太子參
      、生姜、大棗補中氣以運土氣
      。生石決明
      、天麻、鉤藤收上沖之風
      。丹參祛瘀以利經(jīng)氣升降
      。藥癥相符,故服3劑已見效
      。二診時大便已5天未解
      ,故加當歸溫補肝血以助疏泄通便
      。共用藥15劑而肝陽足風不上沖
      ,膽經(jīng)降而運動復圓。

      例5

      ,患者女,39歲
      ,2008年9月24日診
      。周身起皰疹并反復發(fā)作3年。3年來皰疹反復發(fā)作
      ,一般呈皮膚潮紅、丘疹
      、水皰
      ,因癢搔抓而流滋、結痂并存
      。皮疹散布于全身,有的連成片
      ,四肢尤為嚴重
      。反復用中西醫(yī)治療病情時輕時重。近20天來發(fā)作并加重
      ,用糖皮質(zhì)激素、康體多
      、維生素C
      、10%葡萄糖酸鈣靜脈點滴,氯雷他啶口服等治療效果不佳延余診治
      。刻診:周身見遍布大小不等的皰疹
      ,間有丘疹
      、結痂、抓痕,四肢尤多
      ,皮疹周圍皮膚發(fā)紅。伴有瘙癢
      ,夜間尤甚
      ,影響睡眠。性急易怒
      。納可,二便調(diào)
      。舌質(zhì)紅
      ,苔薄白膩。脈右弦滑
      ,但尺少,左弦細
      。診斷:木枯金敗
      ,濕熱。

      治療:潤補肝腎

      ,清熱燥濕。方藥:六味地黃丸加味
      。生地30克
      ,生山藥30克,山萸肉10克
      ,丹皮10克,生白術10克
      ,云苓15克
      ,澤瀉15
      ,當歸10克,生白芍12克
      ,川芎10克
      ,苦參15克,生苡仁30克
      ,烏梢蛇20克
      ,黃芩10克
      ,黃連6克
      ,巴戟天10克
      。7劑。二診:藥后癥狀明顯減輕
      ,水皰已皺,但夜癢仍甚
      。舌脈同前
      。效不更方,續(xù)7劑
      。三疹:癥狀續(xù)減,舌質(zhì)暗紅
      ,苔薄稍淡黃
      ,脈同前,但左細已減
      。生地30克,生山藥30克
      ,山萸肉10克
      ,丹皮10克,云苓10克
      ,澤瀉10克,炒白術15克
      ,當歸10克
      ,生白芍15克,川芎6克
      ,生何首烏30克
      ,烏梢蛇20克
      ,黃芩10克
      ,黃連6克,巴戟天5克
      ,黑豆30克。7劑

      四診:癥狀續(xù)減

      ,干痂已脫落,皮膚留有痕跡,夜稍感癢
      ,但不影響睡眠。舌淡紅
      ,苔薄白
      。脈同前。續(xù)11劑
      。五診:諸癥消失,但左脈似稍顯細
      ,故續(xù)服12劑
      ,隔日1服。隨訪至今未再復發(fā)

      按:患者平素情懷不暢

      ,木氣郁而傷陰,疏泄失常故皮疹反復發(fā)作
      ,性急易怒
      。木郁克金,金氣敗而不收故現(xiàn)皰疹
      。夜癢甚為熱和腎虛
      ,皮膚潮紅、舌質(zhì)紅為熱
      ,右脈為木枯金敗生濕之象
      ,左脈為肝腎虛象。生地潤木氣
      ,調(diào)疏泄
      ,而保水氣。生山藥補肺金
      ,助收降而生水氣
      。腎水充足而生肝木,使肝陰得補
      。萸肉斂火調(diào)疏泄

      山藥、白術

      、云苓
      、苡仁
      、澤瀉、苡仁補肺、健脾而除濕
      。因肺金敗而收降不能
      ,木金升降不遂
      ,土氣郁而生濕也
      。歸地芎芍潤肝血而助升降調(diào)木氣,何首烏補木氣能通能斂
      ,黑豆養(yǎng)中養(yǎng)木平疏泄
      ,烏梢蛇調(diào)滯氣
      。芩連苦參清熱去濕
      。巴戟補腎虛,因右脈尺少故也
      。用藥后使升降協(xié)調(diào)運動復圓
      ,故癥狀很快緩解
      ,皰疹去后減苦參
      、苡仁。前后共服45劑
      ,諸癥消失而愈
      。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本文來自:唐洪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4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牽引術后緣何會便秘
      牽引術后緣何會便秘我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癥
      ,前不久在一家中醫(yī)院做牽引手法復位術治療
      ,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做過手法后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每年冬季,尤其是在氣溫驟降的天氣里
      ,到牙科就診的就會明顯增多
      。是為什么呢?一般來說
      ,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疾病,如齲齒
      、急性牙髓炎
      、牙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牙本質(zhì)過敏
      、牙齒隱裂或根折等
      。齲齒引起的牙痛是因為牙體有齲洞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用愈來愈廣泛
      ,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一步用于慢性胃炎、潰瘍病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基因檢測結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報道,最近
      ,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
      ,是一種雙側腎臟的彌漫性、非化膿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學齡兒童,6-9歲最為常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
      ,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上一個時髦的診斷
      。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
      ,因心慌
      、失眠多夢
      、潮熱、煩躁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道家“丹道密授”點擊獲取免費學習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