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胃、十二指腸潰瘍方
組成:黨參18克,白術(shù)12克
功效:健脾益氣
,舒肝和胃。主治:胃
、十二指腸潰瘍加減法:噯氣反酸者加砂仁
二
、治萎縮性胃炎方組成:太子參30克
,云苓12克,淮山藥12克,石斛12克,小環(huán)釵12克,麥芽 30 克,丹參12克,鱉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沖服)。功效:健脾養(yǎng)胃
,益陰活絡(luò)。主治: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
。加減法:脾胃氣虛較甚者加黃芪或參須(另燉)
;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郁金等三
組成:吳茱萸1~3克,川連3~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嘔
。主治:膽汁返流性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胃竇炎。四、治食管賁門失弛緩癥方
組成:太子參30克
,白術(shù)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臺(tái)烏12克,威靈仙15克。功效:健脾益氣
,緩急進(jìn)食。主治: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五
、治慢性結(jié)腸炎方組成:木香(后下)5克,川連5克
,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殼6克,甘草5克,太子參30克,白術(shù)15克功效:健脾舒肝
主治:慢性結(jié)腸炎
加減法:腹痛明顯者加砂仁
六
組成:新鮮番石榴葉30片(干品15~30克)
功效:消炎止瀉。
主治:腸炎泄瀉
七、治腸套疊方
組成:旋覆花5克
用法:上藥慢煎,服后半小時(shí)
功效:降逆理腸
主治:小兒腸套疊
八
組成:生大黃15克(后下)
功效:清熱瀉下。
主治:急性闌尾炎
針灸療法:針刺闌尾穴(雙側(cè)),用瀉法深刺之
外敷法:三黃散外敷
九
組成:生大黃9克,丹皮9克
功效:清熱瀉下
主治:慢性闌尾炎。
加減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
注:此方即大黃牡丹皮湯
十、治慢性肝炎方
組成:黨參或太子參15~30克
功效:健脾化濕濁
主治:慢性肝炎。
加減法:濕重者加法夏10克
十一、治早期肝硬化方
組成:太子參30克
,白術(shù)15克,楮實(shí)子12克功效:健脾護(hù)肝
主治:早期肝硬化
加減法:酒精中毒性肝硬化
十二、治腹水方
組成:甘草
、甘遂等量。用法:用等量之甘草煎濃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天3夜
,去甘草汁,將甘遂曬干為細(xì)末,每服1~2克,用腸溶膠囊裝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功效:攻逐瀉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注:此方為民間驗(yàn)方,攻逐力強(qiáng),不宜重用多用,仍須與辨證論治相結(jié)合。十三、治低白蛋白癥方
組成:淮山30克
,苡米15克,鱉或龜約斤許。用法:煲湯或燉服
。每周1~2次。功效:健脾填精。
主治:低白蛋白癥或A/G比值倒置者
。十四
、治肝吸蟲方組成:黨參(或太子參)12克,云苓12克
,白術(shù)10克,扁豆12克,山藥15克,郁金10克,棗子檳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用法:先服方
,每日1劑,復(fù)煎當(dāng)日服,連服3~4天;后服方,服法同上,連服5~7天為1療程。若體質(zhì)壯實(shí)者,則先服方,后服方,劑次不變。感染輕者,一般服1~2療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3療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療程。功效:健脾驅(qū)蟲疏肝
。主治:肝吸蟲病
。十五、治膽道蛔蟲癥方(膽蛔湯)
組成:炒榧子肉15克
,使君子(打)12克,棗子檳榔(切)12克,烏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功效:驅(qū)蟲,安蛔
,止痛。主治:膽道蛔蟲
,腸道蛔蟲,亦可治蛔蟲性腸梗阻。加減法:腹痛甚者加木香
、枳殼、砂仁;熱象明顯者加黃連、黃柏十六
組成:柴胡10克
功效:舒肝利膽排石
主治:膽囊炎,膽石癥
。加減法:熱盛者去太子參加黃芩
、梔子;濕盛者去太子參加茵陳、木通;大便秘結(jié)者去太子參加元明粉、枳殼或大黃;脾虛較甚者加云苓、白術(shù)。十七、治阿米巴痢疾方
組成:鴉膽子肉20粒
。用法:以滑石粉為衣
,空腹吞服。功效:清熱解毒
,殺蟲止痢。主治: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張錫純
十八
一方石決牡蠣湯:組成:石決明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
二方蓮椹湯:組成:蓮須10克
三方肝腎雙補(bǔ)湯:組成:桑寄生30克
四方赭決九味湯:組成:黃芪30克
十九
組成:黨參(或太子參)18克
功效:益氣祛痰以通心陽
主治:冠心病
加減法: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
二十
組成:太子參30克,白術(shù)15克
,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紅花5克,五爪龍30克,雞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功效:益氣活血。
主治:風(fēng)濕性心臟病
。二十一
、治慢性心衰方組成:花旗參10克(另燉),麥冬10克
,炙甘草6克,大棗4枚,太子參30克。功效:益氣生脈
。主治: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減法:心陽虛者用暖心方(紅參
二十二
、治偏癱截癱方組成:黃芪120~240克
,赤芍15克,歸尾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5克,地龍10克,丹參24克,水蛭10克。功效:益氣活血
。主治:中風(fēng)后遺癥,外傷性截癱
二十三、治咳嗽方
組成:百部10克,紫菀10克
,橘絡(luò)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龍20克,蘇子10克,萊菔子10克,甘草5克。功效:降氣化痰
,宣肺止咳。主治:咳嗽。
加減法:外感咳嗽加豨簽草15克
、桑葉10克、薄荷6克(后下)。食滯咳嗽加布渣葉15克、芒果核10克。脾虛咳嗽合四君子湯培土生金。暑熱咳嗽加蓮葉10克、扁豆花10克、西瓜皮15克。秋燥咳嗽加雪梨皮15克、沙參15克。過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克、生姜3片、蘇葉6克。痰熱咳嗽加黃芩12克、瓜蔞15克、竺黃10克。二十四
、治肺氣腫方組成:五爪龍30克
功效:培土生金
主治:肺氣腫,哮喘之緩解期
加減法: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
二十五
組成:百合30克
功效:固肺斂肺,止咳止血
。主治:支氣管擴(kuò)張癥
,肺結(jié)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注:上海驗(yàn)方。二十六
、治肺結(jié)核方組成:黨參15克,黃芪15克
功效:補(bǔ)氣養(yǎng)陰
主治:肺結(jié)核
二十七、治神經(jīng)官能癥方
組成:甘草10克
功效:養(yǎng)心安神
主治:神經(jīng)官能癥,失眠
注:此方即甘麥大棗湯
二十八
組成:防風(fēng)9克
功效:祛風(fēng),清熱
主治:頭痛,偏頭痛
加減法:陰虛明顯者生地易黃芩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藥,又名神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