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雜談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初探

      醫(yī)案日記 2023-05-12 14:14:44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初探

      關(guān)鍵詞:《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徐大椿 生平簡介 體例 特色 版本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為清代名醫(yī)徐大椿氏所作

      。是歷代《本經(jīng)》注疏中偏重闡發(fā)古本草藥性機理與用藥規(guī)律的臨床指導(dǎo)著作
      。該書雖篇幅甚短
      ,但蘊奧極深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醫(yī)家》稱贊該書:“凡所箋釋,多有精意,較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載發(fā)明諸條
      ,頗為簡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帧肚迨犯濉ち袀鳌に囆g(shù)一》亦為推崇:“大椿學(xué)博而通
      ,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以舊注但言其當(dāng)然
      ,不言其所以然
      。采掇常用之品,備列經(jīng)文
      ,推闡主治之義
      ,于諸家中最有啟發(fā)之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毕旅婢托齑蟠慌c其著作《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以下簡稱《百種錄》)作一扼要概述

      作者生平、學(xué)術(shù)與著作

      1作者生平

      徐大椿

      ,又名大業(yè)
      ,字靈胎,晚號洄溪老人
      ,清代蘇州府吳江縣松陵鎮(zhèn)人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享年79歲,是清代著名醫(yī)家中崇古派的代表
      。祖父徐
      ,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xué)鴻詞,授翰林院檢討
      ,纂修明史
      。父徐養(yǎng)浩,精水利之學(xué)
      ,曾聘修《吳中水利志》
      。徐氏幼承家學(xué)
      ,博聞強記,通五經(jīng)
      ,精四書
      ,弱冠為諸生,旋習(xí)武
      ,不意功名
      ,而立之年究心岐黃,醫(yī)技精湛
      ,于鄉(xiāng)里活人無算
      ,曾先后兩次應(yīng)乾隆皇帝之召,入京診疾
      。徐氏才華過人
      ,于道家、醫(yī)學(xué)
      、天文
      、水利、數(shù)術(shù)
      、音律
      、詩文、技擊等諸多方面靡不通究
      。史書稱他喜研《周易》
      ,“好讀黃老與《陰符》家言”,“尤邃于醫(yī)”(《清史稿·徐大椿傳》)
      。徐氏為人恬淡誠樸
      ,推崇老子,平生布衣
      ,逍遙林泉
      ,業(yè)醫(yī)民間,治大癥
      ,起頑疴
      ,廣交英豪,游情山水
      ,誠醫(yī)林奇才

      2醫(yī)學(xué)學(xué)術(shù)

      徐氏一生博覽群書,經(jīng)綸滿腹

      ,然淡泊名利
      ,唯以刀圭活人。深厚的經(jīng)史功底
      ,深入的民間實踐
      ,為他逢源于《內(nèi)經(jīng)》
      、《本經(jīng)》、《難經(jīng)》
      、《傷寒論》
      ,游刃于內(nèi)、外
      、婦
      、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充實了豐富的內(nèi)涵
      。他篤奉崇古尊經(jīng)的治學(xué)之道,在醫(yī)學(xué)上言必稱《靈》
      、《素》
      ,藥必宗《本經(jīng)》,方必法仲景
      ,提倡學(xué)醫(yī)必溯本知源
      ,“上追《靈》、《素》根源
      ,下衍漢唐支派”(《慎疾芻言》)
      。徐氏深知:宗經(jīng)法古,需師古不泥
      ,當(dāng)師其心法
      ,化裁應(yīng)變,處處以落實臨床為要
      。他提出不少臨床極為實用的論點
      ,如:固護元氣為醫(yī)家第一活人要義;虛實之要莫逃乎脈
      ;陰陽升降
      ,以元陽固守為本;熱藥誤人最烈
      ;明方藥宜通針灸
      ;用藥如用兵等。徐氏治病
      ,別具只眼
      ,因病施法,隨證予方
      ,不拘一格,效如桴鼓
      ,名震當(dāng)時朝野
      。清代詩人袁枚在《徐大椿傳》中稱贊他:“每視人疾
      ,穿穴膏肓,能呼肺腑與之作語
      。其用藥也
      ,神施鬼設(shè),斬關(guān)奪隘
      ,如周亞夫之軍從天而下
      。”無論醫(yī)學(xué)理論
      ,還是臨床實踐
      ,徐氏均堪稱杏林巨擘,懸壺大家

      3主要著作

      徐氏生平著作頗多

      ,均為有感而發(fā),因悟而作
      ,言之出于肺腑
      ,讀之親切流暢,用之切于實際
      。大致概括可分三類:一
      、醫(yī)學(xué)著作。二
      、批點他人醫(yī)書的著作(如《徐評臨證指南醫(yī)案》)
      。三、非醫(yī)學(xué)著作(如《道德經(jīng)注》)
      。醫(yī)學(xué)著作內(nèi)容相當(dāng)豐富
      ,見解獨到,實用性強
      ,至今對臨床仍有著寶貴的指導(dǎo)意義
      。如:《難經(jīng)經(jīng)釋》、《傷寒類方》
      、《蘭臺軌范》
      、《慎疾芻言》等。下面要介紹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
      ,就是他以《本經(jīng)》精要指導(dǎo)臨床
      ,以臨床實效驗證《本經(jīng)》,感悟而述的心得之作

      撰述目的

      、體例及特色

      1撰述目的

      《百種錄》成書于清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徐氏認(rèn)為:“自唐以后,藥性不明

      ,方多自撰……宋元藥品日增
      ,性未研極,師心自用
      ,謬誤相仍……是以方不成方
      ,藥不成藥,必良由《本經(jīng)》之不講故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百種錄·凡例》)他指出前人本草注述之作,“只釋其所當(dāng)然
      ,而未推測其所以然”(《百種錄·凡例》)
      ,而《百種錄》之作,旨在“辨明藥性
      ,闡發(fā)義蘊
      ,使讀者深識其所以然,因此悟彼
      ,方藥不致誤用”(《百種錄·凡例》)
      ,“使古圣立方治病之心,灼然可見”(《百種錄·序》)
      ,并使后世醫(yī)家“知所以然
      ,則方可自制,而亦能合古人制方之意也”(《百種錄·凡例》)

      2編寫體例

      全書共一卷

      ,首錄徐氏自序
      ,次列《凡例》八條。正文藥物收錄一百種
      ,依目次分上
      、中、下三品(上品63味
      ,中品25味
      ,下品12味)。各品級下
      ,錄載該品所收藥物藥名
      、經(jīng)文;每句經(jīng)文下
      ,為徐氏注文
      ;每味藥經(jīng)文后,為發(fā)凡
      、附論
      。藥物收載
      ,品級劃分,錄藥次序
      ,經(jīng)文內(nèi)容
      ,俱依《大觀本草》(按:徐氏所據(jù)《大觀本草》版本不詳。其所錄經(jīng)文與清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年)武昌柯逢時影宋《大觀本草》刻本略有出入)所載白字《本經(jīng)》
      。其中,每味藥正名
      、性味
      、主治、功效
      ,照錄經(jīng)文并逐一注解
      ,而產(chǎn)地、異名因古今異地
      、傳襲失考
      ,難定其實,一概從略
      。從柯氏影宋本《大觀本草》的分類而言
      ,本書所錄一百種藥物;石部14味
      、草部53味
      、木部12味、果部6味
      、蟲部5味
      、禽部1味、獸部8味
      、人部1味
      。由于本書意在以《本經(jīng)》指導(dǎo)臨床用藥,故而“但擇耳目所習(xí)見不疑
      ,而理有可測者
      ,共得百種”(《百種錄·凡例》),對于“近世醫(yī)人不常用之藥”
      、“義在隱微
      ,一時難以推測”(《百種錄·凡例》)之藥,則付闕如
      。選藥如此精當(dāng)
      ,部類如此廣泛,可見徐氏用心良苦
      。如此既體現(xiàn)《本經(jīng)》藥物記述對臨床的具體指導(dǎo)
      ,又可使后世醫(yī)家依據(jù)他揭示的《本經(jīng)》藥用思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他藥物的運用
      ,在臨床上獲得更多的靈活性

      3注解特色

      徐氏學(xué)驗俱豐,功力淳厚

      ,他對《本經(jīng)》的注釋揭示了“古圣”之立本草所以能治百病的基本機理:“凡物之生于天地間
      ,氣性何如,則入于人身
      ,其奏效亦如之
      。蓋人者得天地之和氣以生,其氣血之性
      ,肖乎天地
      ,故以物之偏性投之,而亦無不應(yīng)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百種錄·菖蒲》)他領(lǐng)悟《本經(jīng)》用藥的基本思路為:“凡藥之用,或取其氣
      ,或取其味
      ,或取其色,或取其形
      ,或取其質(zhì)
      ,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時
      ,或取其所成之地
      ,各以其所偏勝而即資之療疾,故能補偏救弊
      ,調(diào)和臟腑
      。”(《百種錄·丹砂》)徐氏的注釋
      ,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為經(jīng)文注文,一為經(jīng)文附論
      。注文或釋字
      、或釋詞、或釋句
      ,重在解釋經(jīng)文本身
      ,言簡而意賅;附論或總括
      、或闡微
      、或評論
      ,重在鉤玄用藥規(guī)律,語詳而意豐
      。注文
      、附論的闡述特色,主要有以下五點:

      ①醫(yī)理必宗《內(nèi)經(jīng)》

      ,引方俱出仲景

      徐氏治學(xué)傾向于“端本以正末

      ,溯流以討源”,故注文
      、附論中漢以后諸家著述
      、觀點一概不引。凡涉及藥物作用于人體
      ,講述與人體生理、病理關(guān)系時
      ,必本《內(nèi)經(jīng)》
      。或引原文
      ,如苦參經(jīng)文:“味苦……補中
      。”注文:“《內(nèi)經(jīng)》云:‘脾苦濕
      ,急食苦以燥之’
      ,即此義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被蜃诖罅x
      ,如薏苡仁經(jīng)文:“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
      ,風(fēng)濕痹
      。”注文:“專除陽明之濕熱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备秸摚骸吧w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證之類(按:可參考《素問·痿論》)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秲?nèi)經(jīng)》治痿,獨取陽明
      。薏苡為陽明之主藥
      ,故能己諸疾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狈才e《本經(jīng)》藥用之古方
      ,則俱出《傷寒》
      、《金匱》,如柴胡附論:“如小柴胡湯……故氣味須輕清疏達
      ,而后能透土而出
      。”葶藶附論:“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
      ,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附論:“《金匱要略》方治小便閉淋
      ,用滑石
      、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②陰陽五行說理

      ,取象比類作論

      徐氏《百種錄》突出運用了傳統(tǒng)哲學(xué)人參天地、陰陽五行及取象比類等思維方式說理

      ,以“探本溯源
      ,發(fā)其所以然之義”(《百種錄·序》)。如夏枯草經(jīng)文:“味苦辛
      ,寒
      。瘰疬,鼠瘺頭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弊⑽模骸盎饸馑l(f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备秸摚骸胺参锝陨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長于夏,惟此草自夏而枯
      。蓋其性稟純陰
      ,得少陽之氣勃然興發(fā),一交盛陽
      ,陰氣將盡
      ,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陽留結(jié)之病
      ,用此為治
      ,亦即枯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偃琨滈T冬經(jīng)文:“主……胃絡(luò)脈絕
      。”附論:“后人以為肺藥者
      ,蓋土能生金
      ,肺氣全恃胃陰以生
      。”又如百合經(jīng)文:“益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弊⑽模骸胺沃鳉猓a肺則氣益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备秸摚骸按艘孕螢橹我玻俸仙锥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其形似肺
      ,始秋而花,又得金氣之全者
      ,故為清補肺金之藥
      。”

      ③宗經(jīng)切用臨床

      ,法古但不迷信

      《百種錄》通書注

      、論盡可能忠實于《本經(jīng)》原文,同時密切聯(lián)系臨床用藥實際
      。如玄參經(jīng)文:“女子產(chǎn)乳余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备秸摚骸爱a(chǎn)后血脫則陰衰
      ,而火無所制,又不可以寒涼折之
      ;氣血未寧
      ,又不能納峻補之劑。唯玄參寧火而帶微補
      ,用之最為的當(dāng)也
      。”若遇經(jīng)文傳刻有誤
      ,注文則存疑待考
      ,決不擅改經(jīng)文。如牛膝經(jīng)文:“味苦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弊⑽模骸按酥寡晕抖谎孕裕申I文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按:考清·柯逢時影宋《大觀本草》刻本,此條經(jīng)文作:“味苦
      ,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若遇經(jīng)文嚴(yán)重違背臨床(按:《本經(jīng)》藥效記述,似多雜秦漢方士家言)
      ,則于附論點明臨床真象
      ,予以分析批評。如:水銀經(jīng)文:“久服神仙不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备秸摚骸捌渌危云つw熱毒之疾……人與萬物
      ,本為異體
      ,借物之氣,以攻六邪
      ,理之所有
      ;借物之質(zhì),以永性命
      ,理之所無……其人已死
      ,詭云尚在,試其術(shù)者
      ,破家喪身
      。”

      ④注論簡明實用

      ,觀點提綱挈領(lǐng)

      徐氏每能以平易樸實的寥寥數(shù)語

      ,將《本經(jīng)》古澀玄奧處,點明藥用真諦
      。如茯苓經(jīng)文:“久服安魂養(yǎng)神
      ,不饑延年?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弊⑽模骸靶钠⒑屯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于附論中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偫ㄓ盟幰?guī)律
      ,凝煉普適法則,使讀者推一藥而知百藥
      ,明一理而知百方
      。如干姜附論:“凡味厚之藥主守,氣厚之藥主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陛私z子附論:“故古人有單方及秘方……皆得其藥之專能也。藥中如此者極多
      ,可以類推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⑤難解巧用比喻,異用擅考源流

      徐氏注《本經(jīng)》

      ,于通例難解時
      ,則巧用比喻以說明之。如人參附論:“人參亦草根耳
      ,于人殊體
      ,何以能驟益人之精血?蓋人參乃升提元氣之藥……如火藥藏于炮內(nèi)不能升發(fā),則以火發(fā)之
      ,若炮中本無火藥
      ,雖以炮投火中不發(fā)也。此補之義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惫沤裼盟幫袆e,不可以今釋古處
      ,則考核源流
      ,以示差異。如干地黃經(jīng)文:“生者尤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弊⑽模骸把F流行不貴滋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备秸摚骸肮欧街挥懈傻攸S
      、生地黃……熟地黃乃唐后制法,以之加入溫補腎經(jīng)藥中
      ,頗為得宜,若于湯劑及養(yǎng)血涼血等方
      ,甚屬不合
      。蓋地黃專取其性涼而滑利流通,熟則膩滯不良
      ,全失其本性矣
      。”

      值得注意的是

      ,徐氏理解的《本經(jīng)》藥用之“所以然”
      ,看作古代本草一般藥用規(guī)律則可,看作《本經(jīng)》著者之愿意
      ,尚待深究

      本書初刊、流傳及版本

      由于本書短小精悍

      ,解論透辟
      ,切用臨床
      ,故本書自乾隆元年丙辰初刊問世后,廣為后世臨床家所鐘愛
      ,中外多有翻刻
      ,流傳甚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珖嗅t(yī)圖書聯(lián)合目錄》(1991年版)著錄102種版本
      ,大體分為兩大版本系統(tǒng)。

      1

      、單行本系統(tǒng)(共12種)

      其中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吳江徐氏刻本與同年半松齋刻本

      ,為作者成書當(dāng)年即刊行者,是現(xiàn)存最早版本
      ,最具版本價值

      2、叢書本系統(tǒng)(共90種)

      此系統(tǒng)分為三個子系統(tǒng):

      其一

      、徐大椿醫(yī)書集系統(tǒng)
      ,又分為徐氏醫(yī)書《六種》、《八種》
      、《十二種》
      、《全書》、《三十二種》五類52種
      。前4種叢書早期版本也有較高的版本價值

      其二、陳修園醫(yī)書集系統(tǒng)

      ,又分為陳氏醫(yī)書《四十八種》
      、《五十種》、《六十種》
      、《七十種》
      、《七十二種》五類33種。

      其三

      、《四庫全書》系統(tǒng)
      ,又分為抄本(文津閣、文淵閣
      、文溯閣)
      、縮微膠片(文淵閣)、影印本(1986年中醫(yī)古籍出版社影清文淵閣)三類5種

      綜上所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從臨床藥用實效出發(fā),推原古本草學(xué)用藥物偏性糾正人體陰陽氣血之偏、使其返平的用藥思路
      ,本著傳統(tǒng)哲學(xué)陰陽五行
      ,取象比類的象數(shù)思維,闡注《本經(jīng)》藥物四氣五味
      、主治功效
      ,并融會《內(nèi)經(jīng)》、《傷寒》
      、《金匱》之精義于《本經(jīng)》注解
      、發(fā)凡之中,昭示《本經(jīng)》常用藥物藥性機理與用藥規(guī)律
      ,為后世醫(yī)家叩開本草學(xué)大門
      ,留下了發(fā)蒙解惑、撥迷歸正的引航之燈
      。在當(dāng)今信息時代
      ,精品意識廣為崇尚,徐氏《百種錄》以它簡明
      、實用的優(yōu)點
      ,極大地便利了今天的廣大讀者。

      囿于時代的限定

      ,作者對于藥性的解說迥別于今天生化試驗
      、藥理分析法,個別注文不免難被今人接受
      。但正由于它古樸的風(fēng)貌
      ,強調(diào)《本經(jīng)》原始的用藥思路,為我們發(fā)掘
      、繼承中醫(yī)藥傳統(tǒng)理論
      ,研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從本質(zhì)上領(lǐng)悟傳統(tǒng)中醫(yī)用藥神韻
      ,提供了正本清源的良好素材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北京,100029)邱浩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390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
      牽引術(shù)后緣何會便秘我因患腰椎間盤突出癥
      ,前不久在一家中醫(yī)院做牽引手法復(fù)位術(shù)治療
      ,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做過手法后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哪些兒童智商高哪些兒童智商高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yīng)用愈來愈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