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脾的五味補瀉
脾苦濕
但若單言苦為火味
脾欲緩
,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吳昆云:“脾以溫厚沖和為德,故欲緩,病則失其緩矣,宜食甘以緩之。”[6]再查張元素之緩用炙甘草,補用人參,瀉用黃連。緩與補均為補脾之藥,因而可知脾氣健運即為緩,反之脾虛產生諸如納呆、精神不振、體削形槁等就謂之不緩,此時若更加以苦寒之藥,必會損傷中陽,脾虛更甚。2.4肺的五味補瀉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張景岳云:“肺主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辛瀉之。張景岳云:“肺應秋但筆者注意到
,臨床上肺氣不固者固然有,但肺氣閉郁然而同為肺之實證
2.5腎的五味補瀉
腎苦燥
腎欲堅
但腎為人體元陰元陽之藏所,《內經》只言其水虧火炎的一面
,尚有陽虛陰盛的一面,若亦循“苦以堅之”就未免過于生搬硬套了。3小結
五臟五味理論是正確闡釋中藥歸經理論的源頭之一,對指導臨床靈活遣藥制方有著深遠的意義
。本文試圖將張元素的一家之說加以擴展,轉變?yōu)榕R床用藥的普遍規(guī)律。但同時筆者必須承認,中醫(yī)藥學發(fā)展到今天,僅憑五味來準確定位藥物作用及用于臨床是不符合實際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觀古今中藥文獻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8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三焦的實質及其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