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從張元素學術角度淺析《內經》五臟五味補瀉理論(2)

      醫(yī)案日記 2023-05-16 17:00:26

      2.3脾的五味補瀉

      脾苦濕

      ,急食苦以燥之。高士宗云:“苦為火味
      ,故能燥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盵3]

      但若單言苦為火味

      ,便以水火相克簡單看待苦能燥濕,筆者覺得仍屬牽強
      ,我們試以臨床實際用藥驗證之。祛濕藥不外乎幾類:苦溫燥濕
      、清熱燥濕、淡滲利濕
      、解表化濕
      、行氣化濕
      。經過分析
      ,上述大致可分為三類:1、苦味類:苦溫燥濕
      、清熱燥濕;2
      、甘淡味類:淡滲利濕;3
      、辛味類:解表化濕、行氣化濕
      。而其中辛味類實際是通過辛味的發(fā)散,達到解表行氣之功
      ,化濕實為附屬之作用
      ,即起直接祛濕功效只有兩類藥
      。但很可惜
      ,淡
      、澀在內經時代尚不屬五味之列
      ,故也無法言明淡味的功效
      。另外
      ,原文不言利濕而言燥濕,故當用苦藥無疑
      ,諸如蒼術
      、白術之苦溫
      ,黃連
      、苦參之苦寒
      ,俱為后世用藥之典范

      脾欲緩

      ,急食甘以緩之
      ,用苦瀉之
      ,甘補之
      。吳昆云:“脾以溫厚沖和為德,故欲緩
      ,病則失其緩矣
      ,宜食甘以緩之
      。”[6]再查張元素之緩用炙甘草
      ,補用人參
      ,瀉用黃連
      。緩與補均為補脾之藥,因而可知脾氣健運即為緩
      ,反之脾虛產生諸如納呆
      、精神不振、體削形槁等就謂之不緩
      ,此時若更加以苦寒之藥
      ,必會損傷中陽
      ,脾虛更甚

      2.4肺的五味補瀉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張景岳云:“肺主氣
      ,行治節(jié)之令
      ,氣病則上逆于肺,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盵1]全元起云:“肺氣上逆,是其氣有余
      。按肺本下降,今上逆
      ,是本不足而標有余
      。苦能宣泄以治標
      。”[2]此兩注將肺之生理解釋得甚詳
      ,又因經云“酸苦涌泄為陰”、“陰味出下竅”
      ,故苦能降泄
      ,食苦以降上逆之肺氣。張元素在此補充的藥是訶子
      ,固然有其個人經驗方面的原因,但按當今的觀點看
      ,訶子畢竟是瀉肺不足而斂肺有余。換另外一例解釋更為恰當
      ,《金匱》治肺癰喘不得臥
      ,用葶藶大棗瀉肺湯
      ,方中葶藶為君,為苦辛大寒之物
      ,即宗“苦以泄之”之旨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辛瀉之。張景岳云:“肺應秋
      ,氣主收斂,故宜食酸以收之
      。肺氣宜聚不宜散
      ,故酸收為補,辛散為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盵1]此處張氏收肺用的是白芍
      ,再聯系前文瀉肝同樣是用白芍。一物二用
      ,頗考心思
      。以筆者愚見
      ,是否當“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證時,使用白芍尤為適宜
      ?另外
      ,張景岳注釋所提“肺氣宜聚不宜散”的理論給臨床用藥以莫大啟示。因肺為嬌臟
      ,不忍峻攻
      ,尤是體質素虛
      ,肺氣不足的患者,在治病同時應注重勿傷肺氣
      ,固護衛(wèi)氣
      ,以使氣順流通為念。

      但筆者注意到

      ,臨床上肺氣不固者固然有,但肺氣閉郁
      ,聚過于散之病更多
      。譬如外感之閉肺證
      ,出現喘而胸滿
      ,面赤怫郁
      ,無汗發(fā)熱而惡寒等癥狀,豈不都是皮毛外閉
      ,肺氣不得宣散之征嗎
      ?太陽傷寒首方——麻黃湯
      ,方中主藥麻黃
      ,味辛麻,故能發(fā)汗解表
      ,宣肺平喘,李時珍稱之為:“肺經專藥
      ,治肺病多用之”

      然而同為肺之實證

      ,何故一用苦泄,一用辛瀉
      ?苦之如葶藶之流,借其降泄之力
      ,專泄肺中水飲及痰火等實邪,使其從小便而出
      ;辛之如麻黃之屬
      ,則是憑其宣散之功,達驅散表邪
      ,開通肺郁的目的,化之為汗而解
      ,這便是兩者的區(qū)別。

      2.5腎的五味補瀉

      腎苦燥

      ,急食辛以潤之
      。吳昆云:“腎者水藏
      ,喜潤而惡燥,若燥則失潤澤之體
      ,而苦之矣”[6]但辛為發(fā)散
      ,何以能潤
      ?高士宗解釋:“辛能開腠理,致在內之津液而通氣于外
      ,在下之津液而通氣于上
      ,故能潤也
      。”[3]此注真令人耳目一新
      。因為果是水虧腎燥,后世多用甘潤育陰之法
      ,皆遵“辛能發(fā)散”而將辛藥束之高閣,更不聞“辛以潤之”之法
      。歷代醫(yī)家的諸多方論
      、藥解故然也有以“辛以潤腎”為論點的,但至今仍難以達成共識
      。以筆者之愚見,何必大費周章
      ,仲景的腎氣丸便是“辛以潤腎”的明證
      。方中附桂二味,雖分量僅占全方的十分之一
      ,但卻在方中發(fā)揮著不可思議的重要作用
      。此二味為辛潤之物
      ,能引六味直入腎經
      ,調補腎燥;又能驅除陰霾
      ,生化腎氣
      ,使小便通利
      ,氣化正常
      。綜合全方之力,實能陰陽并調
      ,為補腎第一方

      腎欲堅

      ,急食苦以堅之
      ,用苦補之,咸瀉之
      。吳昆云:“腎以寒水為象
      ,堅勁為德也。病則失其堅矣
      ,宜食苦以堅之,蓋苦物玄寒
      ,以滋腎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嗄軋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故為補,咸能軟堅
      ,故謂瀉
      。”[6]再查張元素原文
      ,堅用地黃
      ,補用黃柏。其大意便了解了
      ,所謂“堅”,即瀉火存陰
      ,火退陰足,使陰陽平衡
      ,則腎自堅

      但腎為人體元陰元陽之藏所,《內經》只言其水虧火炎的一面

      ,尚有陽虛陰盛的一面
      ,若亦循“苦以堅之”就未免過于生搬硬套了

      3小結

      五臟五味理論是正確闡釋中藥歸經理論的源頭之一,對指導臨床靈活遣藥制方有著深遠的意義

      。本文試圖將張元素的一家之說加以擴展
      ,轉變?yōu)榕R床用藥的普遍規(guī)律
      。但同時筆者必須承認,中醫(yī)藥學發(fā)展到今天,僅憑五味來準確定位藥物作用及用于臨床是不符合實際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觀古今中藥文獻
      ,畢竟藥味相同的藥物,其功效應用并不一定相同
      ,有的甚至差異極大
      。而功效一致的藥物,又可能標不同的藥味
      ,變化莫測
      。因此
      ,我們學習應以掌握理論的實質為目的,臨床仍因堅持辨證論治為第一要務
      ,而不囿于五臟苦欲而施補瀉之法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48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眼之間就要到了
      天冷為什么愛牙痛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用愈來愈廣泛
      ,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還進一步用于慢性胃炎
      基因檢測結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報道
      ,最近
      ,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
      ,新近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若其基因檢測結果提示存在BRCA1或BRCA2突變的話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上一個時髦的診斷
      。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因心慌
      、失眠多夢
      、潮熱、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