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常見脈象簡述
醫(yī)案日記
2023-05-16 21:41:06
十二種常見脈象簡述
浮脈:浮脈的部位表淺、浮在皮膚上
,手指輕按即可摸到搏動
,重按稍減
,但不空泛無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浮脈是脈搏動的部位淺顯
,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動
,摸到浮脈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輕淺
,外邪剛進入人體
,人體的正氣尚強
,與外邪相爭斗,將脈氣鼓動于外
,所以脈象顯浮而有力。如果表證脈現(xiàn)浮而無力
,說明患者平時體虛
,衛(wèi)氣弱
,這樣的表證就叫表虛證。若久病見脈浮而無力
,搖搖晃晃的,是陽氣浮越
,病情危重的表現(xiàn)
。
沉脈:沉脈與浮脈相反
,脈象顯現(xiàn)部位較深,輕按不明顯或無搏動的感覺
,重按才有明顯搏動的感覺
。沉脈主里證,沉而有力主里實
,說明內(nèi)臟的邪氣盛
,正氣也不很弱
。沉而無力,表示里虛證
,里虛是指正氣虛。脾氣虛
、腎氣虛
,都可見沉而無力的脈。四肢水腫的脈也可以沉
,所以脈沉還有水飲為患。

遲脈:遲脈是指每一息脈跳動不足四次
,即每分鐘脈跳在六十次以下
。這種跳得很慢的脈,表示寒邪為
患
。寒則血凝,使血氣運行緩慢
,所以脈搏跳動也慢
。遲而有力是實寒證,即實實在在的寒邪致病
。遲而無力是虛寒證
,主要是陽氣虛弱
,無力推動血液運行
。這種寒是因為陽寒引起的
,如冬天的寒冷
,是因為陽光弱一樣,并非實在的寒邪或寒水
,所以脈現(xiàn)遲而無力。
數(shù)脈:數(shù)與遲相反
,指一息脈跳五次以上,即每分鐘脈搏在九十次以上
。脈搏動快
,是有熱的反映。數(shù)而有力為實熱
。邪熱鼓動
,血流加快,熱邪與正氣搏斗
,所以脈快而有力
。數(shù)而無力為虛熱
。這種熱不是來自外界六淫之熱邪,而是內(nèi)臟陰陽失調(diào)產(chǎn)生的虛熱
。陰虛內(nèi)熱,脈現(xiàn)細數(shù)無力
。陰虛,脈管中津液陰血都不充盈
,所以脈細小
,虛熱雖可使血流加快,但鼓動無力
,所以脈即細小又快而無力,是陰虛內(nèi)熱或陰虛火旺的典型脈象
。虛陽外浮
,也可現(xiàn)脈數(shù)大而無力
。虛陽外浮常是由陰盛格陽
,陽氣不能入于陰
,而向外浮越
,這無根之火
,如那無油的燈火樣
,快熄滅之前
,火焰要向上竄幾下,顯得特別明亮
,可是很快就滅了
。虛陽外越也是如此
,那快消失的虛陽向外浮越,使脈形浮大而數(shù)
,但散亂無根
,即無力
,又不均勻
。這是人將死亡的先兆,應(yīng)及時搶救
。
細脈:細脈是指脈管在指下感覺細小,有的形容脈細如絲
,但脈起落搏指明顯
,能分清次數(shù)。其特點是脈窄
,波動小
。脈細主虛證
。主要指陰虛、血虛
,陰血不足脈管不充盈,所以脈現(xiàn)細小
。陰陽氣血都不足的久病虛證
,脈也細小
。點單純的陽虛氣虛,脈現(xiàn)沉微
,陽虛氣虛較重出現(xiàn)陽亡氣脫的危險階段時,脈反現(xiàn)浮大無力
。水濕較重的病人
,由于水濕充斥皮膚
,脈管受到擠壓便顯得細小,但細而柔軟
。與細脈相反的是洪大脈
,指下感覺脈寬大,波動也大
,如波濤洶涌,脈跳起搏指有力
,落下時較深,起伏較大
。多見于高熱病人
,且與數(shù)脈同時出現(xiàn)
。
濡脈:濡脈是脈顯浮細而柔軟
。柔軟是濡脈的主要特點,好像手按到松軟的海綿上一樣
,所以濡脈又叫軟脈
。濡脈主要指濕邪為病
,濕邪在表壅阻脈道,氣血被困
,所以脈浮細而軟
。若脈濡而緩
,多為濕邪困脾。也有氣血虛見濡脈的
,所以必須結(jié)合癥狀全面分析
。
弦脈:弦脈就如按到琴弦一樣,繃得較緊
,端直而長
,直起直落。弦脈是肝膽病的主脈
,肝為剛臟,病則經(jīng)脈筋經(jīng)緊急
,所以脈端直而弦
。痛證脈也多現(xiàn)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氣橫逆克伐脾土所致
。此外
,痛證多由寒邪引起
,寒主收引,使經(jīng)脈繃急
,故脈弦
。痰飲停留在肝經(jīng)所過的兩肋
,稱為懸飲
,也現(xiàn)弦脈。現(xiàn)代稱的動脈硬化的病人
,更是典型的弦脈
。
滑脈:滑脈是脈來流利
,應(yīng)指圓滑
,如珠走盤,滾滾滑利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主痰
、痰飲。因為痰飲內(nèi)阻
,在正氣不虛的情況下
,可出現(xiàn)氣血涌流,所以脈顯滑利
。高燒病人
,熱鼓血行,脈也滑利
,婦女受孕之后,氣血涌流以養(yǎng)胎兒
,更可見典型的滑脈
。
澀脈:澀與滑相反
,脈來艱澀,如輕刀刮竹
,滯澀不滑利
。脈澀而無力,主精虧血少
,脈道不充
,血流不暢
,所以脈氣往來艱澀。脈澀而有力
,主氣滯血瘀
,脈道受阻
,血行不流利
,故顯澀象。
結(jié)脈:脈來緩慢
,有不規(guī)則的歇止現(xiàn)象
。結(jié)脈主寒痰
、瘀血
、包塊,這些有形的邪氣阻滯脈道
,使氣血流通緩慢,而且時停時止。若脈結(jié)無力,又為心血虛心氣虛
,推動血行無力的脈象
。若偶爾出現(xiàn)一次歇止停跳現(xiàn)象,其人又無其它不適的癥狀
,則不作病論。若脈來緩慢
,歇止停跳又多
,病情較重,當于重視
。
代脈:脈來緩慢而有規(guī)則的歇止,即止有定數(shù)
,如每跳五次停一次
;或每跳三次停一次,甚至有每跳二次停一次的
。代脈主臟氣衰微
,其病危重
。有時痛證、驚恐也可出現(xiàn)代脈
,那是心氣失和,脈氣不相順接所致
,其病不一定嚴重
。總之
,代脈多是心氣絕,心臟病的表現(xiàn)
。
促脈:脈來急救有不規(guī)則的間歇
。熱性重病,熱勢灼盛
,迫血快流,所以脈跳得很快
,一般在六次以上
。但熱邪耗氣傷津,損傷臟器
,所以脈快中時有歇止
。凡氣
、血
、痰、食
、腫、痛等實熱證
,均可見促脈而有力
。若脈促而無力,則又是臟器虛損的表現(xiàn)
。
以上講的是單個脈象
,臨床上一個病人往往同時出現(xiàn)幾種脈象
。反映的病,是各個脈主病的綜合
。如脈浮數(shù)有力
。浮脈主表
,數(shù)脈主熱
,有力是實邪不是虛證。所以浮數(shù)有力的脈是表熱證的反映
,屬風(fēng)熱病初起的階段
。又如脈弦緩
,弦主肝病
,緩為脾脈,弦而且緩
,多屬肝木克脾土之病
。
中醫(yī)按脈象來看28種脈能分別對應(yīng)哪些癥型?
中醫(yī)師替人治病
,除望
、聞、問之外
,最觸目的一個舉動,便是替病人打脈
;因此
,不懂中醫(yī)理論的人
,便往往誤會打脈是中醫(yī)診斷疾病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
,甚至誤會為唯一的步驟;也有一些以訛傳訛的說法
,說古代御醫(yī)替宮中妃嬪治病,因受禮教束縛
,大夫不能跟妃嬪見面,也不能有肌膚的接觸
,切脈時
,只以一條紅線牽引切脈
,說得玄乎其玄
,神化了切脈的重要性;但這決不可能是事實的
。切脈是中醫(yī)四診的其中的一個步驟
,跟望、聞
,問同等重要;切脈
,就是檢查脈象。中醫(yī)對切脈很重視
,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
。但是,切脈僅是中醫(yī)診斷方法之一
,并非唯一的方法
,我們必須綜合運用四診,才能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
,得出正確的診斷
。切脈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橈動脈
,分寸
、關(guān)、尺三部按察
,掌后高骨處定為關(guān)
,關(guān)前為寸
,關(guān)后為尺;切脈必須在病人安靜后才進行
,病人手臂平放
,手掌向上,醫(yī)生用食
、中、無名指的指尖分別平按在寸
、關(guān)
、尺三個部位,用力則由輕到重
,用浮取、中取
、沉取三種手法
,體會脈象的情況。正常人的脈象
,在安靜時每分鐘跳動60至80次
,按之和緩均勻
,稱為平脈。中醫(yī)對脈象的分類精細
,最多有28種脈象:浮、沉
、遲
、數(shù)、滑
、澀、虛
、實
、長、短
、洪
、微
、緊、緩
、芤、弦
、革
、牢
、濡
、弱
、細
、散、伏
、動
、促
、結(jié)、代
、疾
;但臨 常見的脈象大約有以下十種。粗淺分四: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焊\的意思,輕按即能感覺
,見于外感諸病
。二.沉:與浮相反,深沉
,輕按不明顯,重按才能觸到
,見于 病
。三.遲:即緩慢的意思,每分鐘60次以下為遲脈
,見于寒證。四.數(shù):即快速的意思
,每分鐘90次以上為數(shù)脈
,見于熱證。解釋:浮脈:輕尋有
、按無有
,浮脈漂然肉上游
,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脈中間仔細究
,有力惡風(fēng)見表實
,無神無力指虛浮,浮脈里有七瓣(浮緊
、浮緩、浮滑
、浮數(shù)
、、浮遲
、浮虛、浮洪)
,其中理性要經(jīng)驗
。 洪脈:洪脈滿指波濤似,來時力狀去自然
。脈洪陽盛雖夏旺,非是火盛治災(zāi)凡
。 實脈:實畢畢更屬長
,舉按充實力最強,新病逢時是火盛
,久病逢時或氣痛。 長脈:長脈直過本位前
,迢迢自弱類長桿
,心腎身強氣本狀,實脈相聯(lián)似劍長
。 短脈:短脈象形似龜
,藏頭露尾脈中筋
,寸尺可憑關(guān)不診,澀微動結(jié)似相隨
,主病逢之為難治,概似真元氣多虧
。 芤脈:兩邊實中間空,芤形脈似軟如蔥
,寸陽見芤血上溢
,芤現(xiàn)遲脈下流紅,芤形浮細須輕診
,睡眠浮脈像得診,氣血傷耗精神損
,自汗陽虛骨蒸深
。 散脈:散脈形浮無沉候,如尋至數(shù)拘不定
,滿指散亂似揚先,按之分散難歸整
,產(chǎn)是生早胎為墮,久病脈散必喪命
。 沉脈:沉脈壯重迎指
,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無力真元弱
,有力為痛滯氣侵
,中寒其脈均沉類,沉緊
、沉滑
、沉弦
、沉細
、沉數(shù)、沉遲
、沉微,數(shù)頭機關(guān)勿誤人
。 微脈:細微小至如弦,沉而極細最不斷
,春夏少年均不宜
,春冬老弱確為善。 伏脈:沉之深
,伏脈游,下指推筋靠骨求
,真氣不行癥痞結(jié)
,脈喪瀉之不出頭。 弱脈:沉細軟綿似弱脈
,輕尋無板重采知
,元氣耗損精血虛
,少年可慮白頭矣
。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
,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
,汗多中
。 牢脈:沉而伏力很強,牢形實大和弦長
,勞傷微疾真精損
,氣喘腹疝,七情傷
。 革脈:革脈肢體自浮急
,象診真似按鼓皮,女人半產(chǎn)并崩漏
,男子血虛或“夢遺”。 遲脈:尋肉內(nèi)至來三
,來往極慢微遲脈
,浮遲表寒是表證,沉遲里冷必定見
。緩、結(jié)
、代、澀居遲類
,不究詳細莫輕談
。 緩脈:緩四至通不偏,和風(fēng)楊柳裊自然
,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間
,緩遲氣血皆傷損
,和緩從容為氣安
。 結(jié)脈:緩一指復(fù)又來
,結(jié)脈肢體記在懷
,悲慮積中成郁結(jié)
,五芤交攻為痞災(zāi)。(五芤:氣
、血
、痰
、飲
、食) 代脈:緩之不能隨手知,良久方來是代脈
,代是氣衰兇且甚
,妊娠奉同生機存。 澀脈:脈道澀難疏通
,細遲短散何成形
,來往濕滯似刮竹,病蠶食葉慢又難
,思虛交愁里積久
,不但損血又傷精
。 數(shù)脈:來往速數(shù)脈形
,一息六至仔細憑,數(shù)脈屬陽熱可知
,只把虛實火來醫(yī),實要涼瀉虛溫補
,肺病秋深卻畏之。急
、緊
、弦、滑
、動、促都從數(shù)脈安排定
。 疾脈:快過數(shù)者脈名疾
,載陽又可陽兇升。 緊脈:數(shù)又弦疾和成緊
,舉如轉(zhuǎn)索切繩形。浮緊表寒身體痛
,沉緊逢見腹疼痛
。 弦脈:舉迎手按不轉(zhuǎn),弦長端直若絲弦
,受病輕重如何認,指在弦上軟硬看
。 滑脈:滑脈如珠滾滾來,往來流利卻還前
,停食痰氣胸中瘀
,婦女滑緩定是胎
。
二十八脈的二十八種脈象
較常見的二十八種病脈脈象
。
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朱文鋒主編《中醫(yī)診斷學(xué)》常見28病脈是:浮
、沉、遲
、數(shù)
、滑
、澀
、 虛、實
、長
、短
、洪、微
、緊
、緩、弦
、芤(音摳 kou)、革
、牢、濡
、 弱
、散、細
、伏
、動
、促、結(jié)
,代
、疾(一說大脈)
。
28病脈脈象分類脈訣
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脈象的特征和主病
,歷代醫(yī)家對常見病脈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用歌訣的形勢記載下來,如六朝·高陽生《脈訣》
、宋·崔嘉彥《崔氏脈訣》(四言脈訣)、明·李月池《四言舉要》(四言脈訣)
、李時珍《瀕湖脈學(xué)》(七言脈訣)、李中梓《診家正眼》(四言脈訣)
、清·林之翰《四診抉微》(七言脈訣)等
。
在脈象分類方面,歷代醫(yī)家有許多分類方法
,如七表八里九道脈、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字綱等
。但其分類終不盡人意
,有許多欠缺。
常見的28病脈分類方法
,則較為科學(xué)。共分為浮
、沉
、遲、數(shù)
、虛
、實6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