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的有關指標惡化增加女性貧血的發(fā)生風險
研究人員發(fā)現,CD4+細胞降低
、HIV RNA水平升高、使用過齊多夫定(zidovudine)及有臨床愛滋病病史等均是HIV感染女性發(fā)生貧血 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
。
洛杉磯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諾里斯腫瘤醫(yī)院的 Alexandra M.Levine博士與其同事評估了2,056例HIV陽性的女性和569例HIV陰性的女性貧血的發(fā)生率
,判斷有關疾病與之的相關性。
生風險.png)
研究結果表明37%HIV陽性的女性有貧血(血紅蛋白的水平低于12g/dL)
,顯著高于HIV陰性的女性(17%)
,在所有的研究對象中
,在所有女性中,黑人以及平均紅細胞體積小于80fl與貧血的存在有顯著相關性
。此外
,在所有HIV感染的女性中,CD4+細胞數每微升少于200個
、HIV-1RNA的負荷超過50,000拷貝/ml
、目前在應用齊多夫定及有臨床愛滋病病史均是貧血獨立的預測因素。
所有這些資料均與這個假說一致
,即HIV實質上會引起貧血
,這可能與造血前體細胞的生長存在多種缺陷、紅細胞生成素的反應遲鈍及其它體外和活體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紅細胞畸形有關
。
研究者指出:該研究以給予大劑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RRT)前的隊列性研究的資料為基礎
,雖然使用HARRT治療使病情得以改善與貧血發(fā)生的關系不大,但是加用其他的治療可能增加貧血的風險,如齊多夫定
。
關于艾滋病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用起的一種致死性傳染病
。艾滋病患者是指病人具有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即HIV抗體陽性)
,臨床出現機會性感染、各種腫瘤等癥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即攜帶者)是指病人具有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而尚無癥狀出現
,外表與正常人一樣
,只有通過體檢才能發(fā)現感染艾滋病病毒
。
據我國有關傳染病研究所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我國普通人群對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較大
,對艾滋病的抵抗力明顯低于美國白人
。專家分析
,倘若控制得好
,2010年全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約為150萬,如果不能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
,其病毒攜帶者將達到1000萬,成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隨之而來的社會經濟損失可達人民幣4600~7700億元
。
艾滋病被醫(yī)學界稱做“超級癌癥”
、“世界新瘟疫”,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肌體
,人體免疫功能即被破壞,許多正常人不會得的病和不會被感染上的病毒
,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則對之毫無招架之力
,很容易得病,稱機會性感染
。
艾滋病病毒具有的生物特性,使其具有特別嚴重的危害:一是人體一旦被病毒感染即具有持續(xù)性
,不但本人終生攜帶
,而且還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二是病毒在每一個復制周期后都會產生不同的病毒
,具有多變性,給治療帶來麻煩
,因為它會很快產生耐藥性
,對其用疫苗預防也很困難;三是病毒主要攻擊免疫系統(tǒng)中最主要的輔助性T細胞
,一旦該細胞被殺滅,整個免疫系統(tǒng)就會坍塌
,并激發(fā)各種各樣的感染以及腫瘤
。
艾滋病患者多出現明顯的消瘦和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貧血
、白細胞、血小板或全血細胞減少
。長期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
,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
、抑郁
、憂慮
、類妄想狂精神病或癡呆。心血管系統(tǒng)的損傷引起心動過速
、心臟增大
、充血性心力衰竭。腎功能的損傷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和腎小管壞死
,出現蛋白尿
、少尿、高度水腫
、氮質血癥及腎功能衰竭。肌肉骨骼系統(tǒng)的損傷可引起游走性關節(jié)炎
、關節(jié)疼痛和關節(jié)腔積液
,酷似風濕性關節(jié)炎,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
,亦可表現有多發(fā)性肌炎,肌肉明顯壓痛及活動障礙
,肌肉活檢呈壞死性肌炎
。內分泌系統(tǒng)的損傷可出現腎上腺功能不全和低腎素血癥、低血壓
、持續(xù)性低血鈉和高血鉀、甲狀腺功能低下
、糖尿病和腎上腺危象等
。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藥物
。最常用的藥物是疊氮胸苷、雙脫氧肌苷和雙脫氧胞苷等
,據有關資料顯示
,在感染早期如聯合使用上述藥物則效果更好。但是以上藥物均系國外生產
,且價格很貴,國內很少使用
。
其他免疫調節(jié)藥物有干擾素
、白細胞介素—Ⅱ和丙種球蛋白等,都具有抗病毒
、抗細菌感染和增強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其中白細胞介素—Ⅱ還可使患者淋巴細胞數增加,改善人體免疫功能
。
中國的一些中藥
,如香菇多糖、丹參
、黃芪和甘草甜素等亦有調整免疫功能的作用。目前在有些研究中已發(fā)現
,某些中藥或其成分在體外實驗過程中能抑制HIV
,且價格便宜,預計會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我國目前艾滋病的診斷標準是:血液檢查艾滋病抗體陽性,又具有下述癥狀中任何一項者
,可確診為艾滋病人
。
(1)近期(3~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xù)發(fā)熱達38℃
。
(2)近期(3~6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xù)腹瀉(每日達3~5次)1個月以上
。
(3)卡氏肺囊蟲肺炎
。
(4)卡波氏肉瘤。
(5)明顯的真菌或其他機會性感染
。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其傳染源是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及被污染的血液
、乳液、用具等
。目前已從艾滋病患者的血液
、精液
、唾液
、眼淚、乳汁及尿液等體液中分離出艾滋病病毒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
,現已確定患者和病毒攜帶者的血液、精液有很強的傳播作用
。它之所以能廣泛傳播
,完全是借助人與人之間體液的直接接觸,只要沒有造成體液直接接觸的條件
,就不會傳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3種:
(1)性傳播:包括陰道性交
、與同性或異性之間的肛交和口交,病毒經性交引起的粘膜微小破口而進入人體
。性接觸者越多
,感染艾滋病的危險越大。全球報告的艾滋病病毒傳染者的75%是通過性途徑感染
。
(2)血液傳播:指輸入或注射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經徹底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用品及其他侵入人體的器械或共用注射器吸毒
。
(3)母嬰傳播:指患有艾滋病或已感染HIV的婦女通過妊娠
、分娩或哺乳把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她的嬰幼兒,傳染幾率在30%左右
。
據專家說,一般生活中的接觸
,如握手
、擁抱、禮節(jié)性接吻
、吃飯(分餐制)
、游泳
、咳嗽
、蚊蟲叮咬、使用公用電話和公共廁所
、乘坐公共汽車等都不會被傳染
。因為艾滋病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很弱
,如果沒有體液直接接觸
,艾滋病病毒一經離開人體,較高的溫度
、日光照射等都可以使其迅速死亡而失去傳染力
。但是,近年來
,醫(yī)學專家們經過大量研究后發(fā)現
,吸咽者在相同的生活行為方式下比非吸煙者更易受艾滋病病毒感染
。吸煙者易患艾滋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吸煙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吸煙要使活化的免疫細胞和淋巴細胞明顯減少
,并可使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自然殺傷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下降,抗體生成減少
。對女性來說
,煙中的尼古丁及其代謝物可在吸煙女性子宮頸分泌物中蓄積
,并可引起局部免疫功能的變化
,使生殖系統(tǒng)對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增高。另外
,吸煙對肺的巨噬細胞也有影響
,并可使抗病毒淋巴細胞減少
,使呼吸系統(tǒng)病毒感染率增加
。
當艾滋病病毒進入了人體血液和其他體液時,一般不會使人有患病的感覺
,感染者或許不知道自己已攜帶有病毒
。從外觀來看跟平常人一樣
。不過
,據研究和臨床觀察,艾滋病患者在不同階段可能會出現以下各種征兆:
(1)接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
,最早癥狀是體內會出現有關的抗體
。美國一項研究證明
,具有這種抗體的人均有下述一些數種皮膚病變:
在直腸和肛門周圍出現單純皰疹的水皰
,在手、足和長胡須的部位發(fā)現新生的疣
;
足部出現嚴重的霉菌感染現象
;
皮膚有炎癥
、紅腫
,出現水皰,并伴有膿孢病和皮膚的細菌性感染
,典型的表現是在嘴和鼻周圍出現嚴重的油性鱗屑
;
在腋窩等部位出現毛囊炎
;
嚴重的脂溢性皮炎
,在面部
、頭皮和軀體皮膚出現嚴重的油性鱗屑;
嚴重的干皮病或者年輕人突然出現了類似于老年人的皮膚
。
(2)發(fā)病前1~4年內,大多數患者都會單獨出現口腔癥狀
,如上腭
、舌背發(fā)生白色念珠菌病,舌兩側邊緣產生毛狀白斑(白色或灰色病變)
,牙根發(fā)炎
、潰瘍
、壞死,牙齒松動
,并可出現牙根出血
、疼痛和惡臭以及在上腭和牙根出現卡波濟肉瘤等
。
(3)可能會有感冒現象或淋巴結大
、嗓子痛等感覺。
(4)無癥狀期
。
(5)綜合癥狀:肺部
、皮膚
、腸道等各種感染
、持續(xù)發(fā)熱并伴有腹瀉、體重下降等
。
艾滋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
,短者數月,長者可達5年
,一般為數月至2年,這與感染的病毒數量多少有關
,例如輸血中血液感染病毒的數量大
,受血者發(fā)病的潛伏期則相對較短。經性接觸感染病毒的數量較少時
,則發(fā)病的潛伏期較長。現在已發(fā)現有“慢性進展型”的患者
,能十幾年都不會發(fā)病
。
目前艾滋病還沒有特效藥物
,也沒有疫苗預防接種。臨床上可分為針對艾滋病病毒的治療
,和針對條件致病菌的治療。
(1)一般療法
。
對HIV感染者可不予治療
,應列入疾病控制網,嚴密監(jiān)視
,以防傳染他人或轉變?yōu)榘滩』颊摺Π滩〉南嚓P綜合征患者及艾滋病患者
,要給予道義上的關心和幫助
,讓患者注意飲食和休息,創(chuàng)造較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對于長期發(fā)熱的患者,給予物理降溫
,對于煩躁
、恐懼的患者適當給予鎮(zhèn)靜劑。
(2)免疫增強療法
。
如白介素-2
,γ-干擾素等有一定的療效
,但效果不大
。近年來艾滋病患者有進行骨髓移植者,但只能達到免疫狀況暫時性改善
。
(3)治療條件
。
致病菌感染根據不同的病原選擇相應的藥物:如治療卡氏肺囊蟲性肺炎
,可選用復方新諾明(SMZCO)每日20~100毫克/千克
,分4次服用;也可用羥乙基磺酸戊雙脒每日4毫克/千克
,肌注或靜脈點滴
。此二藥亦可合并應用
,療程為2~3周
。
(4)抗HIV的藥物治療。
疊氮胸苷(AZT)及疊氮去氧胸苷(ZDU)為胸苷核苷的變型
,經臨床試用似能延長艾滋病病人的生命
,實驗研究能抑制逆轉錄酶,阻斷HIV的復制
,但不能根除病毒
,且價格昂貴,藥品供應有限
,副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
現在有不少國家已在進行體外篩選和臨床試驗
,有一定療效但至今尚未發(fā)現有哪一類藥物真正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病毒
。中醫(yī)藥抗艾滋病病毒的研究,主要分為兩種:根據西藥篩選研究方法
,隨機篩選中草藥或植物成份
,如甘草甜素
、金絲桃素
、天花粉蛋白
、苦瓜蛋白等均對抑制艾滋病有一定療效
,再有成方小柴胡湯可抑制HIV-1逆轉錄酶
。針灸也可以緩解艾滋病病人的某些癥狀。
艾滋病雖然目前尚不能治愈
,但卻完全可以預防
。個人預防的有效措施
,首要是接受健康教育
,提高知曉度,同時切斷傳播途徑
。以下行為被認為是有效的:
(1)潔身自愛
,避免婚前、婚外的性行為及張口深度接吻
。
(2)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
。避免使用不潔理發(fā)刀
、修腳刀。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
、紋眉
、紋身
。
(4)懷疑自己或對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時
,性生活堅持使用避孕套
。但要明白,使用避孕套也只能降低85%的艾滋病感染風險
。這是就男用避孕套而言
,而現在大力提倡的女用避孕套則提高了防艾的幾率
。與傳統(tǒng)的避孕套相類似
,女用避孕套是一軟且堅韌的聚氨酯纖維套,與男用避孕套長度相當但寬度要大
。封閉端的環(huán)塑料用于在性交時把避孕套固定在陰道內
,開口端較大一些的環(huán)在外陰之外展開
。由于女用避孕套同時覆蓋女性陰道入口和男性陰莖基部
,這些地方是性病潰瘍的發(fā)生部位,易受HIV病毒侵入
,因此女用避孕套可以為男女雙方提供更多的保護
。
(5)不吸毒,在毒癮暫未戒除前切勿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必須注射或醫(yī)療及醫(yī)療檢查(如治牙病)時
,使用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和治療器械
。
(7)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必須輸血時
,使用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驗合格的血液。
如若不幸有過艾滋病的高危行為(傷口感染或不潔性行為)
,應盡快到大醫(yī)院或衛(wèi)生防疫站抽血測試艾滋病病毒抗體
,以便采取應對辦法。
有助抗艾滋病病毒的食物有:黃豆
、黃瓜、苦瓜
、海帶
、鵝血、大蒜。
可采用下列方法對艾滋病病毒污染物或懷疑被污染的物品進行消毒
。
(1)藥劑消毒:含氯消毒劑中常用的為次氯酸鈉
。其他含氯消毒劑亦可使用
。消毒劑中含有效氯500~5000毫克/千克
,處理10~30分鐘即可達到一般的消毒目的。遇有病人血液和其他體液時
,可使用含有效氯10000毫克/千克的溶液消毒
。
碘伏消毒劑可用于物品表面的消毒
。含有效碘50~150毫克/千克的溶液作用10~30分鐘即可
。
75%的乙醇(酒精)可用于手的消毒,作用10分鐘即可
。戊二醛多用于醫(yī)療器械的消毒
。
(2)熱消毒:艾滋病病毒對干燥和熱敏感。在56℃條件下作用30分鐘或100℃作用(如煮沸)20分鐘可以消滅艾滋病病毒
。
艾滋病預防常識
什么是艾滋病(AIDS)
?
答: 艾滋病是AIDS的音譯
,AIDS是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英文縮寫。艾滋病的醫(yī)學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英文全稱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
艾滋病是一種世界性
、致死性傳染性疾病。這個命名表達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
,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艾滋病的三個明確定義:(1)獲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獲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
,艾滋病是由一種逆轉錄病毒,亦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主要通過性接觸、吸毒
、圍產期等途徑傳染
。(2)免疫缺陷:表示在發(fā)病機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損傷而導致免疫系統(tǒng)的防護功能減低
、喪失。(3)綜合征:表示在臨床癥狀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導致的各個系統(tǒng)的機會性感染
、腫瘤而出現的復雜癥狀群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艾滋病。
艾滋病是哪年發(fā)現的?
艾滋病是1981年發(fā)現
,1982年正式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引起“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毒在1983年被發(fā)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在廣泛使用的名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1996年國際微生物學會及病毒分類學會統(tǒng)一命名的專用名詞
。
什么是HIV?
HIV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縮寫
。是一種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擊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病毒
。它把人體免疫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T4淋巴細胞作為攻擊目標
,大量吞噬
、破壞T4淋巴細胞,從而使整個人體免疫系統(tǒng)遭到破壞
,最終人體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導致死亡
。科學家把這種病毒叫做"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下面是HIV的照片(左)和模型(右)。
婦女如何作好自我保護?
①主動認識有關艾滋病的知識
,了解預防方法
。
②潔身自好,與唯一的固定性伴有性關系
。
③勸說自己的配偶或性伴了解認識艾滋病
,以保護他們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保護他們就是保護自己
。
④清楚了解性伴的生活背景和習慣,如有懷疑
,應拒絕與他發(fā)生性接觸或堅持使用避孕套
。
⑤決不與人共用注射器和針頭
。
HIV傳播必須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是什么?
① 有大量的病毒從感染者體內排出
。
② 排出的病毒要經過一定方式傳遞給他人。
③ 有足量的病毒進入體內
。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實驗證明
,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
、乳汁等都帶有HIV。因此可知
,HIV是經性接觸
、血液、母嬰(圍產期)
、母乳喂養(yǎng)途徑傳播的
。
HIV的主要傳播方式是什么?
在艾滋病流行的早期
,首先發(fā)現大多數的HIV感染是同性戀者
。但是,隨著艾滋病流行的進展和流行病學調查的不斷深入
,發(fā)現由于異性人群規(guī)模大
,HIV在異性人群中傳播已經成為當今的主要傳播方式
,占全球總感染人數的70%
。
婦女感染HIV與男性有什么差別?
女性同性戀常與艾滋病無關,因為女同性戀的性伴侶多為1:1
,而且相互間很少體液交換
。女性較男性更易感染HIV,一般認為
,經性接觸途徑
,男性傳給女性的機率是女性傳給男性機率的2—4倍
。
社交場合的接觸會傳播艾滋病嗎?
HIV偶爾也存在于其他體液中
,如眼淚、唾液和汗液中
,但是一般情況下存在的數量很少
,不足以導致HIV的傳播
。所以,在社交場合偶爾接觸
,諸如握手
、公用設備或衛(wèi)生間、一起進餐
、打噴嚏
、擁抱和禮節(jié)性接吻,一般不會傳染HIV
。
蚊子會傳播艾滋病嗎
?
據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體內既不發(fā)育也不繁殖
,所以不可能通過生物性的方式進行傳播
。而機械的傳播方式,在蚊子身上也不可行
。這是因為,蚊子在吸血前
,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作為其潤滑劑以便吸血)
,然后由食管吸入血液,而血液的吸入是單向的
,吸入后不會再吐出
。另外
,蚊子嘴上殘留的血液因其僅有0.00004毫升
,要反復叮咬2800次后,才能引起HIV感染
。而且
,即使蚊子吸入了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艾滋病病毒在2~3天內即可被蚊子消化
、破壞而完全消失。根據蚊子的生理特點
,蚊子一旦吸飽血后
,要待完全消化后才會再叮人吸血。目前
,世界范圍內尚未發(fā)現蚊子或是昆蟲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報道
。因此可不必擔心蚊子傳播乙型肝炎和艾滋病
。
唾液能否傳播艾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唾液中的確可查到艾滋病病毒
,但其中的病毒量是很少的
。艾滋病病毒要達到一定量都能引起傳播。有人推算過
,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達到致感染量
,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另外美國科學家發(fā)現
,人的唾液中有一種“分泌性白細胞抑制蛋白酶”的蛋白質
,這種蛋白在試管中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細胞,所以一般性接吻
、共同進餐、咳嗽或打噴嚏都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
。目前的報道中也無經唾液感染的病例報告
。但是熱烈地深吻并伴有感染者口腔牙齦出血或發(fā)生潰瘍;口交中
,感染者的精液排放到健康人的口腔中時
,就有可能發(fā)生艾滋病毒通過口腔粘膜而進入血液的傳播。
哪些是艾滋病的高危因素?
同性戀
;多個性伙伴;無保護的插入性性交
;同時患有性傳播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混o脈注射吸毒
;輸血傳播
。
艾滋病的流行趨勢?
自1981年美國首次發(fā)現艾滋病以來
,艾滋病以異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
,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幸免。截止到1999年底
,全球累計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4990萬人
,其中成人4510萬,成人中有婦女2100萬
,15歲以下兒童有480萬。感染者95%在發(fā)展中國家
。1999年
,全世界新增加HIV/AIDS約有560萬人,這相當于每天約有16000人感染此病病毒
。艾滋病襲擊的通常是青壯年
。
我國自1985年發(fā)現首例艾滋病病例以來
,截止到2000年底全國31個省
、市、自治區(qū)(不包括臺灣
、香港和澳門)累計報告HIV感染者22517例
,其中AIDS病例880例,已經死亡496例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女性HIV感染者近年明顯增加
,2000年已經接近感染者的20%
,隨著育齡婦女感染人數的增加,母嬰傳播在中國也會日趨嚴重
。
婦幼人群艾滋病的流行趨勢?
80年代艾滋病流行幾乎不涉及婦女和兒童
,而現在有成千上萬的婦女兒童感染HIV,他們已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
。1980年女性感染占20%,1995年占40%
,現在已超過40%
。迄今為止,艾滋病已經吞噬了300萬兒童的生命
,現今還有100萬兒童感染HIV
,新感染者約1/10是兒童,9/10出生在非洲
。女孩子感染的高峰年齡比男孩子要低。在新感染HIV的人中約有60%是15—24歲的青少年
,男女比例為1:2
。由于感染的母親哺乳和預防嬰兒感染的藥物昂貴,導致母嬰傳播HIV的機率在15—35%
;由于兒童感染HIV后進展到AIDS速度很快
,所以這些孩子大多等不到長大就夭折了
。到2010年
,如果艾滋病的傳播末得以控制,那么
,在流行嚴重的地區(qū)
,艾滋病將使嬰兒死亡率增加75%,使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增加一倍還多
。
艾滋病在婦幼人群中的流行特點?
①在流行病學方面
,最常見的婦女感染HIV的危險因素是異性問傳播,其次是靜脈吸毒者
。
②基于生物學因素
,婦女比男人更容易感染HIV,男性向女性傳播HIV的機率是女性向男性傳播機率的2—4倍
。
③有些婦女感染了性病后常常無明顯癥狀
,因而求醫(yī)的可能性較小
,而使她們在性病的基礎上感染HIV的危險增加
。
④由于貧血或分娩時的并發(fā)癥,在接受輸血和其他血液制品的人中
,婦女所占比例較大
。
⑤母嬰傳播是目前兒童感染HIV的主要傳播途徑,全球兒童感染者中通過母嬰傳播的占90%以上
。除此外,還有不少兒童從污染的血液制品
、異性接觸
、靜脈吸毒等途徑感染,青春期少女感染HIV的可能性遠遠高于少男
,女童生理上的易感性以及在兩性關系中的社會和身體的脆弱性
,使她們處于HIV感染的高風險中
有沒有預防艾滋病的疫苗?
預防一種傳染病
,最理想的手段是研制并使用疫苗
。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尚沒有成功
,有的科學家估計
,生產出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至少還需要十年。
當前預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在現階段
,最現實、最有效的辦法是針對其傳播途徑
,通過健康教育和咨詢來規(guī)范和改變人們的行為
。通過規(guī)范行為,來阻斷HIV經血
、經性和母嬰傳播
。同時,在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機構規(guī)范各項有關操作
,防止醫(yī)源性傳播并做好自身保護
。
母嬰傳播的特點?
①宮內感染,胎兒HIV的感染常呈彌散性
,多發(fā)生在妊娠晚期
。
②分娩時經產道感染
,40%HIV陽性孕婦的宮頸分泌物中可檢測到HIV
。從破膜到胎兒產出,超過4小時的嬰兒HIV感染危險率高
;
③產后感染,產婦乳汁中可檢測到HIV
,估計2000年后所有感染的兒童中30—50%是通過母乳喂養(yǎng)感染的
。
影響母嬰傳播的因素?
①母體HIV感染情況:病毒載量高的婦女較病毒載量低的婦女更易將HIV傳給孩子。
②產科因素:產程越長
,感染的危險越大
;雙胎時
,第一胎感染的危險大于第二胎
;陰道產感染率大于剖宮產。
②營養(yǎng)因素:營養(yǎng)的缺乏可影響粘膜的完整性
,并促進宮頸與陰道中HIV的排放
,增加垂直傳播。
④與性病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的母親較單一感染的母親傳播率高
。
⑤母乳喂養(yǎng):母親產后通過乳汁發(fā)生傳播的危險性最高。
⑥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感染的母親所產的嬰兒體重低
,34周以前出生的嬰兒比34周以后的更易感染
艾滋病毒感染窗口期有多長時間
,有什么意義?
窗口期一般為2周—3月,有極少數人可長達6個月
。如恰逢在窗口期作HIV抗體檢測
,結果可呈“陰性”,但其血中已有病毒
,可以傳染給別人
艾滋病確診病例的標準?
①HIV感染者需具備抗HIV抗體陽性。
②艾滋病病例具備有流行病學史
、臨床表現中任何一項和實驗室檢查中抗HIV抗體陽性
,CD4細胞少于200/mm3或200-500/mm3及可找到上述各種合并感染的病原學或腫瘤的病理依據。
參考資料:什么是艾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ˋIDS)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4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