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立秋后的最佳飲食
談談立秋后的最佳飲食
雖然立秋節(jié)氣(8月7日)已經過去十幾天了
,你知道秋天后的飲食應該注意什么嗎
?

立秋,標志著夏季的炎熱將離我們而去,身體的各個器官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發(fā)生著一定的改變,在這樣的節(jié)氣,我們吃什么更有利于健康呢?首席中醫(yī)養(yǎng)生專家、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楊力教授提示我們:立秋的最佳時令飲食是玉米和絲瓜
。
一、玉米
玉米
,又稱“玉蜀黍”
、“苞谷”、“玉茭”
、“棒子”等
,它味甘性平,具有調中開胃
、益肺寧心
、清濕熱、利肝膽
、延緩衰老等功能
。據(jù)考證,玉米原產于南美洲
,約在16世紀中期
,中國開始引種玉米。目前
,我國玉米的播種面積很大
,種類有黃玉米
、白玉米
、糯玉米和雜玉米等,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qū)及其他旱谷地區(qū)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
。玉米可煮湯代茶飲
,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
。
中醫(yī)學認為
,玉米性平味甘,入肝
、腎
、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
、健脾滲濕
、調中開胃、益肺寧心
、清濕熱等功能
,立秋時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于延緩衰老
。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
,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
、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研究證實,玉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
,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
,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xié)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
,并防止其沉積于血管壁
,因此,玉米對冠心病
、動脈粥樣硬化
、高脂血癥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玉米含有類黃酮
,對視網(wǎng)膜黃斑有一定作用
,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
玉米能防癌
、抗衰老
。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當硒與維生素E聯(lián)合作用時
,能防止十多種癌瘤
,尤其是最常見的乳腺癌和直腸癌,另外
,硒還可以調節(jié)甲狀腺的工作
,防止白內障的發(fā)生;鎂一方面能抑制癌細胞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能加強腸壁蠕動
,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
。它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
,它在硒的參與下
,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
、延緩衰老的功能
。
玉米須還有美容、減肥功能
。因為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還可促進人體細胞分裂
,防止皮膚出現(xiàn)皺紋;玉米須有利尿作用
,也有利于減肥
。膨化后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饑餓感
,但含熱量卻很低
,是減肥食品之一。
玉米中富含的維生素E可通過生殖腺增加荷爾蒙的分泌
,改善性能力
,預防小產。
另外
,玉米中含有的谷氨酸還有一定的健腦功能
。
下面向大家介紹一道玉米菜肴——松仁玉米:
原料:玉米,松仁
,紅菜椒
,蔥末,白糖
,鹽
。
做法:紅菜椒去籽洗凈,切成1厘米大小的菱形片
;玉米棒去皮和須
,剝下玉米粒。大火將平底煎鍋燒熱
,撒入生松仁
,調小火焙干。要用鍋鏟經常翻炒
,使松仁滾動
,顏色均勻
。當焙至松仁全部為金黃色時
,盛出攤在大盤中晾涼。煮鍋中放水
,大火燒沸
,將玉米粒放入
,調中火煮5分鐘,然后取出瀝干水分
。大火燒熱炒鍋
,倒入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
,先放蔥末煸香
,隨后再放入玉米粒和紅菜椒片,調入適量鹽和白糖翻炒片刻
。沿鍋邊加入約1湯匙(15毫升)清水
,再蓋上鍋蓋燜3分鐘。打開鍋蓋
,加入松仁
,大火翻炒均勻即可。
玉米食療小偏方:
玉米須飲:玉米須30克洗凈
,加水500克
,小火煮30分鐘,靜置片刻
,濾取汁液
,加白糖適量飲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衫蛳[
、退黃、降壓
。水腫
、高血壓、慢性腎炎患者可作為食療飲料
。
嬰兒濕疹偏方:選用白菜或卷心菜適量(其他新鮮蔬菜亦可)
,將菜葉切碎后倒入沸水中煮15分鐘制成菜泥。用細玉米面20~30克煮成粥
,再加適量菜泥
、冰糖煮成菜粥,分數(shù)次適量喂養(yǎng)嬰兒
。
二
、絲瓜
立秋時節(jié)另一種適宜的食物是絲瓜。
絲瓜
,翠綠鮮嫩
,清香脆甜,是夏秋之交季節(jié)非常適宜的蔬菜
。絲瓜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
,絲瓜中含有蛋白質
、脂肪、碳水化合物
、粗纖維
、鈣、磷
、鐵以及核黃素等B族維生素
、維生素C,還含有人參中所含的成分——皂苷
。
立秋時令多吃絲瓜對身體很有好處
。中醫(yī)學認為,絲瓜實味甘性平
,有清暑涼血
、解毒通便、祛風化痰
、潤肌美容
、通經絡、行血脈
、下乳汁等功效
,其絡、籽
、藤
、花、葉均可入藥
。
絲瓜汁有“美容水”之譽
。將生長的絲瓜藤割斷,流出的液汁
,用紗布蘸絲瓜水涂搽臉或肌膚
,有潤肌防皺功效;也可以將絲瓜直接絞汁
,調入適量蜂蜜或甘油搽
,效果也佳。
絲瓜食用的方法較多
,如做成湯
,做成炒菜,如蝦炒絲瓜(下圖)
、清炒絲瓜
、香菇燒絲瓜等。絲瓜清炒清淡可口
,清熱利濕
;香菇燒絲瓜益氣血、通經絡
。注意
,做前要先洗凈絲瓜的外皮。
絲瓜菜的做法之一
,是涼拌絲瓜
。
原料:絲瓜、香菇
、香油
、醬油、醋
做法:將絲瓜洗凈切片經開水焯后
,拌以香油
、醬油、醋等
,即可做成涼拌絲瓜
。
絲瓜也可以榨成汁飲用以提高食療效果。例如
,取生絲瓜適量洗凈榨汁
,按10∶1的比例調入蜂蜜攪勻而成的生絲瓜汁,具有清熱止咳化痰的功效
。
立秋以后 我們該吃什么食物?
拒絕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氣炎熱
,能量消耗較大
,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所致
。到了秋天
,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
,食欲大振
,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
。再加上氣候宜人
,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
。另外
,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
,因此
,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fā)的熱量
。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
,體重就會增加
,這對于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
,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
。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jié)
,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
,如赤小豆、蘿卜
、薏米
、海帶、蘑菇等
。 秋季養(yǎng)陰防濫補 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
,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
,具體包括如烏骨雞
、燕窩、銀耳
、蜂蜜
、芝麻、豆?jié){
、藕
、核桃、薏苡仁
、花生
、鴨蛋、梨等
,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
,則功效更佳。 慎食秋瓜防壞肚 民諺“秋瓜壞 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xù)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患
。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
,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
,勢必更助濕邪
,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
、下痢
、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fā)生。因此
,立秋之后應慎食瓜類水果
,脾胃虛寒的更要少吃一點。 慎吃水果 多飲雞
、魚湯 立秋過后
,進入水果豐收的季節(jié)
,但吃水果并非多多益善
,吃多了也會影響健康。比如: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
,患有腎炎
、糖尿病、冠心病者應少食;吃梨過多會傷脾胃
、助陰濕
,使胃腸功能失調,胃寒腹瀉者應忌食;葡萄含較多檸檬酸
、蘋果酸等
,糖尿病患者應少食或不食。 立秋會帶來“秋燥”的有關疾病
,應該多吃潤肺的食物
,飯前多飲雞、魚湯等
。常吃些清熱
、生津、養(yǎng)陰的蘿卜
、西紅柿
、豆腐、藕
、蜂蜜等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
、油膩的食物
,少飲酒。 秋天伊始早防“燥” 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yǎng)津液
,可適量飲開水
、淡茶、豆?jié){等飲料,并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
、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
,如梨、甘蔗
、荸薺
、柿子、百合
、銀耳等
。
立秋的飲食
注意事項一:暫時不要吃太多的高蛋白食品,如肉類
經過一個夏天炎熱的天氣
,立秋之后
,很多“苦夏”或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食欲逐漸好轉。不過此時人的腸胃功能較弱
,還沒有調理過來
,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
,影響胃腸功能
。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
,再多增加肉食
。
注意事項二: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秋燥時節(jié),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
,如辣椒
、花椒、桂皮
、生姜
、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
。這些食材屬于熱性
,又在烹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
。在古代醫(yī)書中也出現(xiàn)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
,秋不食姜;一日之內
,夜不食姜
。
注意事項三: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
,是人體真氣之源
,肺氣的盛衰關系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干燥,很容易傷及肺陰
,使人患鼻干喉痛
、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yǎng)肺
。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如銀耳、甘蔗
、燕窩
、梨、芝麻
、藕
、菠菜、鱉肉
、烏骨雞
、豬肺
、豆?jié){
、飴糖、鴨蛋
、蜂蜜
、龜肉、橄欖
。多食芝麻
、核桃、糯米
、蜂蜜
、甘蔗等。
注意事項四:多吃酸性食物
多吃些酸味食物
,以補肝氣
,如:蘋果、石榴
、葡萄
、芒果、櫻桃
、柚子
、檸檬、山楂
、番茄
、荸薺等。如蘋果、橘子
、山楂
、獼猴桃等,可收斂肺氣
。
注意事項五:多吃粥
初秋時節(jié)
,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
,悶熱蒸人
,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
,這些均會傷損脾胃
,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yǎng)胃
,又可帶來一日清爽
。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
、兔肉粳米粥
、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
、橘皮粳米粥
、柿餅粳米粥等。
注意事項六: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jié)
,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
,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
,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
、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立秋以后應該注意哪些飲食?
在古時把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二侯白露降”
、“三侯寒蟬鳴”
,一候為5天,立秋15天
,從立秋后氣溫逐漸變涼
。我們的飲食也要相對做些調整。秋季的飲食禁忌 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
,由于氣候宜人
,食物豐富
,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
,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
,使人發(fā)胖。在秋季飲食中
,要注意適量
,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 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
、辛辣、燥熱的食品
,如尖辣椒等
。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
,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
,都有散發(fā)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
飲食不要過于生冷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
,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fā)生變化
。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
,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
,發(fā)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
應忌過燥的食物中醫(yī)學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
。秋季燥邪當令
,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
,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許多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fā)或逐漸加重。所以
,秋令飲食養(yǎng)生應忌過燥的食物
,比如一些煎炸類的食物。適宜的飲食 秋季在飲食調養(yǎng)方面
,首先要按照《
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
,也就是說,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
,以防秋燥傷陰
;還有盡量“增酸”
,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之侵入
。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蘋果中醫(yī)認為
,蘋果具有生津、潤肺
、除煩
、開胃、醒酒等功用
,對消化不良
、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代醫(yī)學認為
,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
,并使之排出體外
。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
,所以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 葡萄性味甘、酸
,鮮食酸甜適口
,生津止渴,開胃消食
,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食多令人腹瀉。 楊桃性味甘
、酸
、平,其果能生津止渴
。秋天若患風熱咳嗽
,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
,用鮮楊桃2--3個
,洗凈切碎、搗爛成汁
,溫開水沖服
,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
,將鮮楊桃洗凈生食
,一日2--3次
,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
,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 柚子性味酸、寒
,可除脹
、化痰止咳、健胃消食
、消腫止痛
,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
、慢性咳嗽
、痰多氣喘等癥。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
,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
。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
,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 檸檬味極酸,具有生津
、止渴
、祛暑、安胎等功用
,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
。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
,對改善癥狀大有益處
。 山楂性味酸、甘
、微溫,有散瘀
、消積
、化痰、解毒
、活血
、提神、清胃
、醒腦
、防暑
、增進食欲等功效,對高血壓
、冠心病
、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銀耳又稱白木耳
,是一種有補益作用的名貴補品
。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
,具有補胃
、潤肺生津、提神
、養(yǎng)胃
、益氣、健腦等功效
,常用來治療虛勞咳嗽
、痰中帶血、老人身體虛弱
、消瘦
、食欲不好等癥,與黑木耳比
,其性偏涼
、養(yǎng)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 梨性寒
、味甘
,有潤肺、消痰
、止咳
、降火、清心等功用
,適用于秋燥或熱病傷陰所致的干咳
、口渴、便秘
,以及內熱所致的煩渴
、咳喘、痰黃等
。 芝麻性味甘平
,有養(yǎng)陰潤燥、補腎益腦
、止咳平喘之功
,適用于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
,皮膚干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發(fā)早白
、腰膝酸軟
。 藕性味甘涼,是止血
、生津的良藥
,富含淀粉、鈣
、磷
、鐵及多種營養(yǎng)素,尤其是含維生素C最多
。豆?jié){性味甘平
,功能補虛潤燥,清肺化痰
。常用于久病肺虛咳嗽及痰火哮喘
。 鴨蛋味甘咸,性涼
,功能滋陰
、清熱,可用于陰虛所致的咳嗽痰少
,咽干痛
,以及肺胃虛熱所致的口渴、痰咳
、便干等癥
。 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
,蜂蜜含果糖39%
,葡萄糖34%,這兩種單糖均能直接供給熱量
,補充體液
,營養(yǎng)全身。對于津液不足諸癥
,脾胃陰虧或氣虛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療效
。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517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