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食療方(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
醫(yī)案日記
2023-06-13 06:20:43
清暑食療方
夏季暑熱挾濕
,易傷人體氣
、津
,人體工作生活受自然界影響,易感受暑
、熱
、濕
,從飲食養(yǎng)身方面角度,該季節(jié)應(yīng)預(yù)防為主
,提高抵抗能力
,宜服用清熱解暑
,益氣生津之品
。
1
、益氣生津
、健脾

西洋參6克、稻米1撮
、清水2碗
,煎至1.5碗水。
2
、清熱解暑
木棉花15克
,赤小豆30克
,薏苡仁15克
,土茯苓15克,炒扁豆30克
,川萆10克
,燈芯花1排,稻米適量(或冬瓜2斤)
,清水適量
,煎煮約一小時(shí)即可清熱解暑。
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
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
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
,夏季的時(shí)候天氣炎熱
,我們這時(shí)經(jīng)常會(huì)吃一些能消暑下火的食物。夏季多吃這些食物能有效幫助我們降暑開(kāi)胃
,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的相關(guān)信息
,供大家參考。
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1 1、絲瓜
絲瓜有清熱解暑的功效
。歷代醫(yī)藥典籍及其《本草綱目》皆說(shuō)絲瓜能“清熱利腸”。暑天吃些絲瓜湯
,是可以消暑解熱的
。
做湯時(shí)烹煮時(shí)間不宜長(zhǎng),最好能保持絲瓜的鮮綠色澤
。絲瓜皮及其絲瓜花一起熬水代茶
,也有防暑解熱之效。
2、西瓜
西瓜不僅能清熱解毒
、除煩止渴,并且能利尿
,幫助消化
,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
。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yíng)養(yǎng)物質(zhì)
,如蔗糖、葡萄糖
、果糖
、瓜氨酸、丙酸
、丙氨酸
、谷氨酸
、精氨酸
、磷酸
、蘋果酸、鹽類
,及其胡蘿卜素
、維生素C等。
3 、綠豆
工作及其勞動(dòng)之余
,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
、煩渴盡去
、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
,這是因?yàn)榫G豆起到清熱解暑
、止渴利尿的功效。
4、陳醋
夏天人們飲水較多
,胃酸相應(yīng)降低,使食欲減退
。適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濃度
,生津開(kāi)胃,幫助消化
。假如在烹調(diào)時(shí)加些醋
,可使胃酸增多增濃,從而增加食欲
。夏天是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jié)
,吃醋還能提高胃腸道的'殺菌效果。還有
,如在烹飪時(shí)加入幾滴醋
,就會(huì)降低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并且有利于食物中鐵的汲取
。
5、苦瓜
有人把西瓜當(dāng)成夏日解暑的珍寶,實(shí)際上從理論上說(shuō)最開(kāi)胃爽口
、祛暑清心的瓜類食品卻是苦瓜
。中國(guó)民間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熱”、“苦味能健胃”的經(jīng)驗(yàn)之談
。中醫(yī)認(rèn)為
,苦瓜味苦、性嚴(yán)寒、能清熱瀉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喙系奈⒖辔兜溃院竽艽碳と梭w唾液
、胃液分泌
,使食欲大增,清熱防暑
,所以
,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
,對(duì)肝火目赤
、胃熱煩渴、胃脘痛
、濕熱痢疾
,皆為輔助食療佳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喙吓葜频臎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飲后消暑怡神。
6、茄子
《本草綱目》上說(shuō)“茄子味甘
、性寒、無(wú)毒
。主治寒熱
、五臟勞損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
,去痢利尿
,消腫寬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夺t(yī)林纂要》稱茄子“寬中
、散血、止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表明
,茄子中豐富的維生素P,可增強(qiáng)細(xì)胞間的粘著能力
,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及其增進(jìn)傷口愈合
。所以,常吃茄子可防治腦溢血
、高血壓
、動(dòng)脈硬化等病癥
,對(duì)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醫(yī)治效果。
7、三鮮茶
鮮荷葉
、鮮藿香、鮮佩蘭葉各10克
,綠茶適量
,將前3味藥洗凈
、切碎
,加入綠茶,沸水沖泡即成
。具有消暑生津
、減肥的功用。
8、蓮芯茶
蓮子芯是蓮子中間青綠色的胚芽
,味極苦,但具有非常好的降壓和去脂功效
。用蓮子芯12克
,開(kāi)水沖泡后代茶飲用,除了能降血壓
,還有清熱
、安神、強(qiáng)心之特效
。
夏季吃什么清涼消暑2 夏季消暑食療方
1、綠豆粳米粥
綠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
、止渴消暑
、利尿潤(rùn)膚的功效。粳米與綠豆共煮其祛暑消煩
、生津止渴及解毒效果更好
。
2、銀花粥
銀花性味甘寒
、氣味清香
。用銀花30克水煎后取濃汁約150毫升,再用粳米50克
,加水300毫升煮成稀粥
,分早、晚兩次溫服
,可預(yù)防治療中暑
。風(fēng)熱患者、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高血壓
、冠心病患者最宜食用。
3、薄荷粥
先取新鮮薄荷30克
,或干薄荷15克,煎湯取汁備用
。再取100克大米煮成粥
,待粥將熟時(shí)加入薄荷湯及適量冰糖,煮沸一會(huì)兒即可
。此粥具有清熱解暑
、疏風(fēng)散熱、清利咽喉的功效
。薄荷葉性味辛涼
,氣味清香,很是可口
。
4、蓮子粥
蓮子有清心除煩、健脾止瀉的作用
。用蓮子粳米煮成蓮子粥
,對(duì)夏熱心煩不眠有治療作用。
5、荷葉粥
取新鮮荷葉1片
,洗凈切碎,放入紗布袋中水煎
,取濃汁150毫升
,加入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加水500毫升
,煮成稀粥,每天早
、晚各食1次
。荷葉氣香微澀,有清熱解暑
、消煩止渴
、降低血壓和減肥等功效,與粳米
、冰糖煮粥香甜爽口
,是極好的清熱解暑良“藥”
。
6、藿香粥
藿香15克(鮮品加倍)
,加水180毫升
,煎煮2至3分鐘,過(guò)濾去渣;粳米50克淘凈熬粥
,將熟時(shí)加入藿香汁再煮2至3分鐘即可
,每日溫食3次。藿香味辛性溫
,是夏令常用藥
,對(duì)中暑高熱、消化不良
、感冒胸悶
、吐瀉等有理想的防治作用
。
暑濕有哪些常用的飲食療法
暑濕是感受暑兼濕所致的急性外感熱病
。此病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性,尤其是長(zhǎng)夏之時(shí)
,夏 秋之交
,雷雨時(shí)作,濕邪當(dāng)令
,暑氣逼人
,最容易得暑濕之證。暑濕大多發(fā)病急驟
,病者多 半出現(xiàn)頭重如裹
,昏昏沉沉,心煩易嘔
,胸悶
,食少倦怠,腸鳴泄瀉等
。暑濕為病可分為暑 濕郁遏肌表
、暑濕困迫胃腸、暑濕傷氣等三種類型
。暑濕之食療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癥狀
,判斷所〗 屬類型而辨證施食。
【食療原則】
1. 暑濕的調(diào)補(bǔ)方法以清暑利濕為主
,佐以芳香化濕
。
2. 飲食宜清淡、清涼
,多吃清暑解熱的新鮮蔬菜
、水果
。蔬菜類有豌豆苗、薺菜
、馬蘭 頭等
,水果可選用梨、橘子
、枇杷
、鮮蓮子、西瓜等
。
3. 多吃具有化濕作用之食物
,如白扁豆、赤小豆
、綠豆
、薏苡仁、山藥
、荷葉茶等
。
4. 忌食甜膩、油膩
、煎炙之品
。對(duì)于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
、生姜
、胡椒等也屬忌食之范圍。
5. 暑濕氣陰兩虛者
,宜增加營(yíng)養(yǎng)
,但應(yīng)以清淡、滋陰食品為主
,如鴨子
、瘦肉等,既補(bǔ) 充營(yíng)養(yǎng)
,又滋陰清熱
。
【辨證施食】
一、暑濕郁遏肌表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
,微惡風(fēng)寒
,頭痛肢酸,無(wú)汗或微汗出
,脘痞心煩
,小便黃,舌尖 紅
,苔薄黃白相兼
,脈浮數(shù)或濡數(shù)
。
【施食原則】滌暑化濕,透邪出表
。
【食療方】
1. 香薷飲
配伍:香蕾10g
,厚樸5g,白扁_&5g〇
制法:將各物洗凈
,用剪刀把厚樸剪碎
,白扁豆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
,以沸水沖泡
, 蓋嚴(yán)溫浸1小時(shí)。
服法:代茶頻飲
,每日2?3次
。
方義:香薷性溫,味辛
,善發(fā)散
,兼能利濕,為夏月解表要物
,有“夏月麻黃”之稱; 厚樸性溫
,味苦
,善燥濕
,行氣消腫;扁豆性溫
,味甘
,功能健脾和胃、化濕消暑
。三味合 用
,共奏祛暑解表、化濕和中之功
。
2. 滌暑飲
配伍:鮮扁豆花
、鮮金銀花、鮮佩蘭葉各10g
,鮮荷葉15g
,絲瓜皮10g。
制法:將諸品入鍋煎煮15分鐘
,倒出煎液后再加水煮15分鐘
,將兩次液汁合并。
服法:白糖調(diào)味飲服
,日2?3次
。
方義:鮮扁豆花性偏寒
,可化濕解暑;鮮金銀花性寒
,味甘
,可清熱解毒;鮮佩蘭葉性 平
,味辛
,氣清香,有芳香辟穢
、祛暑化濕之效
;鮮荷葉性平,味苦
,有清除暑熱和升發(fā)脾 胃清陽(yáng)的作用
;絲瓜皮性涼,味甘
,可解毒
、消腫。以上五味合用
,共奏清熱解暑
、化濕止 瀉之功。
3. 藿香飲
配伍:鮮藿香葉10g
,白糖適量
。
制法:水煎蕾香葉,取汁1杯
,加入白糖和勻
。
服法:飲用,每日2?3次
。
方義:藿香性溫
,味辛,有芳香化濕
、辟穢解暑之功
。
4. 青蒿茶
配伍:青蒿30gD 制法:用開(kāi)水沖泡。
服法:代茶飲
,連飲半個(gè)月
。
方義:青蒿性寒,味苦
,有清解暑熱的功效
。
二、暑濕困迫胃腸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
,嘔吐
,心煩
,口渴,腹痛腹瀉
,瀉下急迫臭穢
,小便黃短,舌紅
, 苔黃白相兼或厚膩
,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施食原則】清熱解暑
,利水化濕
。
【食療方】
1.冬瓜薏苡仁綠豆粥
配伍:冬瓜250g (連皮),薏苡仁60g
,綠豆30g
,鮮荷葉1張(切絲),粳米60g
。
制法:上料洗凈共入鍋內(nèi)
,加水適量共熬煮成稀粥。
月艮法:調(diào)味趁熱飲服
。
方義:冬瓜性寒
,味甘,可清熱解暑
、利水消腫
;薏苡仁性平,味淡
,可健脾利水
;綠豆性寒,味甘
,可清熱祛暑解毒;鮮荷葉性平
,味苦
,可清除暑熱;粳米性溫
,味甘
,可健 脾益胃。此粥具有清熱解暑
、利水化濕之效
。
2. 木棉花扁豆粥
配伍:木棉花5g,扁豆15g
,薏米15g
,大米60gD
制法:將洗凈的木棉花
、大米、薏米
、扁豆同加入鍋內(nèi)
,加適量開(kāi)水,慢火煮熬成粥即 可
,食用時(shí)佐以調(diào)味品
。
服法:作為早點(diǎn)或加餐,經(jīng)常食用
。
方義:木棉花性涼
,味甘,有清熱解毒
、利濕止血的作用
;扁豆性微溫,味甘
;薏米性 微寒
,味甘淡,兩者都有健脾除濕之功
。三者合之
,共奏健脾除濕、清熱解暑之功
。
3. 薏苡仁綠豆粥
配伍:薏苡仁30g
,綠豆30g,藿香5g,扁豆30g
,陳皮5g
,粳米100g。
制法:薏苡仁
、綠豆
、扁豆、粳米洗凈后
,加清水煮為稀粥
;另將藿香、陳皮煎后取少 許藥汁
,在粥熟后加入粥中和勻
,再稍煮片刻即可。
服法:作為早點(diǎn)或加餐
,經(jīng)常食用
。
方義: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扁豆性微溫
、味甘
,二者健脾除濕;綠豆性寒
、味甘
, 可清熱利水;藿香性溫
、味辛
,可化濕辟穢解暑;陳皮性溫
、味辛苦
,可燥濕健脾;粳米性 溫
、味甘
,可健脾益胃。以上五味共奏清熱解暑
、燥濕健脾之功
。
4. 綠豆車前子湯
配伍:綠見(jiàn)60g,車前子30g。
制法:將綠豆洗凈
,車前子用細(xì)紗布包好(以免糊鍋)
,共放人鍋內(nèi)加水燒開(kāi)后,改用文 火煮至豆熟
,去車前子即成
。
服法:每日1劑,分2次服
,或天熱代茶飲
。
方義:綠豆性寒,味甘
,可清熱解毒
、利水消腫;車前子性寒
,味甘
,可利水通淋、止 瀉明目
,是通利滲濕常用之品。二者合之
,共奏瀉熱解毒之功
,尤擅治暑濕泄瀉。
三、暑濕傷氣證
【臨床表現(xiàn)】身熱
,自汗
,心煩口渴,胸悶氣短
,四肢困倦
,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小 便短赤
,舌淡紅,苔白或黃膩
,脈大或濡滑無(wú)力
。
【施食原則】清暑化濕,培元和中
。
【食療方】
1.冬瓜魚尾湯
配伍:冬瓜300g
,生姜3片,魚尾1個(gè)
。
制法:魚尾刮鱗后用清水洗凈
,然后用布將魚尾抹干,再用鹽抹過(guò)
;冬瓜(連皮)洗凈 后切塊
,轉(zhuǎn)入瓦煲內(nèi),放入生姜片
,再加清水6碗
,煲沸后,便將冬瓜放入煲內(nèi)
,然后再煲 至大沸便可食
。
服法:佐餐食用。
方義:冬瓜性寒
、味甘
,可清熱解暑、利水消腫
;魚尾性寒
、味咸,可補(bǔ)脾益胃
。此湯 不僅鮮美可口
,而且有清熱解暑、補(bǔ)益元?dú)庵πА?br>2. 二鮮三花飲
配伍:鮮竹葉心30根
,鮮荷梗30g
,絲瓜花20朵
,南瓜花5朵,扁豆花20朵
,泡參 30g,綠見(jiàn) 30g
。
制法:將上述各味洗凈,綠豆與泡參先入鍋
,加水共煎
,待綠豆開(kāi)花后,再加入其他各 味
,約10分鐘左右即可
,去淹取汁。
服法:每日分次當(dāng)茶飲
。
方義:鮮竹葉心性寒
、味辛甘淡,可清熱生津
;鮮荷梗性平
、味苦,可清熱解暑
;南瓜 花性平
、味甘,絲瓜花性涼
、味甘
,扁豆花性溫、味甘
,三花具有芳香化濕
、利水解暑之功 效;泡參性溫
、味苦
,可大補(bǔ)元?dú)狻⒔∑⒑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綠豆性寒
、味甘,可清熱解毒
。上述七味共 奏清暑化濕
、培元生津之功。
3. 清暑益氣湯
配伍:西洋參3g
,石斛10g
,麥冬10g,竹葉6g
,生甘草3g
,粳米30g
,鮮西瓜翠衣500g
,白糖少許
。
制法:西瓜翠衣打碎擠汁,備用
。麥冬
、石斛、竹葉
、生甘草水煎去渣留汁后人粳米
, 將熟時(shí)兌人西洋參及西瓜翠衣汁,加入白糖調(diào)味
。
服法:當(dāng)茶頻飲
。
方義:西洋參性涼、味微苦
,可養(yǎng)陰益氣
;石斛性微寒、味甘
,可滋陰清熱
、養(yǎng)胃生津; 麥冬性寒、味甘
,可養(yǎng)陰清熱生津
;竹葉性寒、味辛甘淡
,可清熱生津止渴
;西瓜翠衣性平、 味淡微苦
,可清暑解熱
。諸藥合用,補(bǔ)中有清
,清中有益
,共奏清暑益氣、生津止渴之功
。
夏季養(yǎng)生:記住這五個(gè)“清”飲食可以這樣吃
夏日炎炎
,酷暑難當(dāng),夏季 養(yǎng)生 要注意些什么呢
?
【夏季 養(yǎng)生 五個(gè)“清”】
思想宜清靜
。酷暑蒸灼
,人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躁
。所以這個(gè)季節(jié)為人處世切忌大動(dòng)肝火
,以防止心火內(nèi)生。
飲食宜清淡
。飲食應(yīng)以清淡質(zhì)軟
、易于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蛇m當(dāng)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
、菊花茶等
,也可用綠豆、扁豆
、蓮子
、荷葉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擱涼食用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款清暑粥品:二豆蓮荷粥
。具體做法是:荷葉1張,洗凈后煎湯取汁
,綠豆2
、白扁豆、蓮子各25克
,粳米100克
,以荷葉汁煮粥。
著衣宜清爽
。夏季日光照射增強(qiáng)
,空氣濕度較大,人體出汗增多
,故應(yīng)選擇具有良好的吸濕和散熱性能
、色彩素淡、款式寬松的服裝
。一般說(shuō)來(lái)
,質(zhì)地以輕、薄
、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