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普洱茶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權
——訪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館館長廖義榮
2004年08月27日
走進滇池湖畔的大友普洱茶博物館,古色古香的各式家具
據了解,云南大友普洱茶博物館是臺灣大友普洱茶博物館的姊妹館
“大友公司每年花費大量資金來經營大友普洱茶博物館并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廖館長熱愛普洱茶幾乎到了癡迷的地步
。1995年因為大批量收購香港收藏家手中的普洱茶珍品,大友公司資金嚴重短缺,有人勸廖館長放棄收購計劃,但他始終不聽。最后低價處理了大友公司的一些固定資產他才如愿以償。據介紹,今天館內的珍品,有很多就是那時候收購的。因為對普洱茶傳統(tǒng)文化情有獨鐘,廖館長曾經五次在臺灣發(fā)起
、主辦國際普洱茶展,經常在刊物、報紙上撰文介紹有關普洱茶的知識,他希望能夠通過這一代普洱茶經營者的共同努力,使普洱茶傳統(tǒng)文化得以普及,并發(fā)揚光大。談到普洱茶,從普洱茶“真
、醇、雅”的優(yōu)良品質、普洱茶獨有的保健功能到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到今天國人對普洱茶資源保護的不足,廖先生話語滔滔不絕,總有談不完的話題。“大友普洱茶博物館不以贏利為目的
,可商人總是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廖館長不慍不怒地回答道:“我們做普洱茶博物館的確是做公益事業(yè)
,希望博物館成為一所普及普洱茶知識的學校。因為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云南是普洱茶的發(fā)源地“并且,我雖然沒有寄希望靠這個普洱茶博物館來賺錢
,但并不等于它以后就永遠不會給我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在舍和得之間人往往記得的是‘舍’,而忘記了‘得’“現在中國普洱茶的經營很不規(guī)范
“我們尊重所有普洱茶經營者希望增加收入
“從目前來看,一些普洱茶經營者的眼前利益和普洱茶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權之間的確存在著矛盾”
“大陸普洱茶業(yè)亟待重建一個良好的經營規(guī)范
“現在大陸普洱茶界談茶更多強調的是‘茶藝’,如何擺放茶具
廖先生告訴記者
,他就是農家子弟,很了解農民生活的艱辛。成功了的廖先生始終沒有忘記他自己是農家子弟,言語中自始至終飽含著對農民的深厚感情。“從1997年大友公司開始進入云南普洱茶區(qū)起
,我們就始終告訴農民,優(yōu)質才會有高價,并從種植、制作技術等方面扶持茶農,引導他們改變不衛(wèi)生的普洱茶制作習慣。幾年過去,普洱茶質量有所提高,茶農收入增加了,1997年1千克普洱茶鮮葉才賣8元人民幣,到今年,1千克上好的普洱茶鮮葉已經賣到了80元人民幣,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他們也真正體會到優(yōu)質高價的道理了。”“我們剛到勐臘縣易武鄉(xiāng)的時候
,那里的茶葉生產質量不高,而且因為農村經濟條件差,整個鄉(xiāng)的年輕人基本都走光了,到城市里打工去了,整個鄉(xiāng)只剩下些老人小孩”,瘳先生對記者回憶道,“但是,城里面打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數人沒有技術,很難獲得發(fā)展不但幫助茶農
,大友公司還通過幫助普洱茶產區(qū)那些生產技術落后、規(guī)模小、流動資金少的茶廠走出了經營的困境,這也間接地解決了當地大批的下崗工人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yè)問題。幾年來,廖先生幾乎走遍了云南省所有的普洱茶產區(qū)
,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盡可能地幫助所有種植普洱茶的農民,能夠復制他近乎神話的成功故事,擺脫貧困,并且?guī)痈嗟牟柁r擺脫貧困。廖總說,這并不是望梅止渴
,整個世界優(yōu)質普洱茶有限的產量和巨大的消費群體消費需求的落差決定了普洱茶利潤還有上揚的空間。但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在開發(fā)利用普洱茶資源的時候,如何保護宣揚發(fā)展普洱茶傳統(tǒng)文化,是殺雞取卵?還是亡羊補牢?這個問題值得國人特別是有關普洱茶經營者和管理者深思。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731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