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wèi)生部中日友好醫(yī)院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廣安門醫(yī)院和北京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共同完成的一項“當歸補血湯對高眼壓兔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RGCs)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表明,在眼壓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情況下
,當歸補血湯對實驗性高眼壓所致的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節(jié)細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這也為臨床運用中醫(yī)古典名方當歸補血湯治療青光眼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
研究人員采用0.4%的復方卡波姆前房注射造成兔實驗性高眼壓模型
,造模成功后將39只兔隨機分組
。T組給予0.5%噻嗎心安眼液每日兩次點眼控制眼壓
。TC組給予0.5%噻嗎心安加中藥當歸補血湯(每天6克/千克濃煎灌胃給藥
,每日兩次)
。EP組為高眼壓未治療組。各組模型觀察4
、6
、8周后處死,制作病理切片
,通過計數(shù)凋亡RGCs數(shù)和其超微結(jié)構(gòu)變化評估當歸補血湯對凋亡的抑制作用。

結(jié)果顯示
,馬修黃-派洛寧-甲基綠(MG-P-MY)標記的切片凋亡RGCs數(shù):TC組為0.67±0.82(個/張),明顯低于T組4±2.12(個/張)和EP組5.29±3.04(個/張)
,組間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TUNEL-N末端標記凋亡的RGCs數(shù):T組和TC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但明顯低于EP組(P
當歸補血湯為元代李東垣所創(chuàng)之益氣養(yǎng)血名方
。方中重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
,用當歸益血和營
。青光眼RGCs凋亡可能發(fā)生的機制主要有視乳頭血液動力學異常
、谷氨酸的興奮毒性
、自由基代謝紊亂等因素
。當歸具有活血通經(jīng)之功效
,黃芪能減輕由于缺血引起的心肌細胞
、心肌組織和紅細胞內(nèi)的鈣積聚,并能保護紅細胞膜鈣泵功能
,起到鈣拮抗作用。還能增加心肌組織SOD活力
,減少自由基損傷。因此
,研究人員認為當歸補血湯能通過其益氣養(yǎng)血活血
,達到對RGCs凋亡的抑制作用
。
肺癌的中醫(yī)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肺癌
肺癌又稱原發(fā)性支氣管癌
,是原發(fā)于各級支氣管上皮的常見惡性腫瘤
。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成人
,男性多于女性
。我國近20年來肺癌的發(fā)病率
,尤其在城市有明顯上升
。
咳嗽
、胸痛
、咯血
、胸悶
、氣急
、消瘦及惡病質(zhì)是其主癥
。目前肺癌組織學分類按細胞分化程度和形態(tài)特征大體上分為五類:鱗狀上皮細胞癌
、小細胞未分化癌、大細胞未分化癌
、腺癌、細支氣管-肺泡癌
,其中以鱗狀上皮細胞癌最為常見。
本病屬中醫(yī)“肺積”
、“痞癖”
、“咳嗽”等范疇
。本病病位在肺
,常累及脾胃和腎
。其病因病機是由于肺氣陰不足
,邪毒乘虛犯肺,以致肺氣宣降失司
,傳布津液功能失職,津液凝聚成痰
,痰氣交阻,久則瘀血內(nèi)生
,痰瘀互結(jié)
,阻于肺絡
,遂結(jié)聚成塊
,形成癌瘤
。癌瘤生成后
,更加阻滯氣機,加重肺氣宣降功能失常
,如此惡性循環(huán)
,病情益重。手術(shù)治療造成肺的正常功能減退
,氣陰不足之虛象較重。如施行化療或放療
,不但引起局部刺激,造成疼痛
、腫脹
、壞死
,還可損傷人體正氣
,引起脾胃功能障礙
,或引起肺之氣陰的進一步耗傷
。
(一)辨證施治
現(xiàn)將臨床常用辨證分型及治療介紹如下:
1.陰虛內(nèi)熱
[辨證要點]干咳少痰或無痰,或痰少而黏
,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胸痛氣短
,或低熱盜汗,或心煩不眠
,口干便燥
,舌紅或絳
,苔薄黃或無苔
,脈細數(shù)
。
[治法]滋陰清熱,解毒抗癌
。
[方藥]生地15g,百合15g
,麥門冬15g
,南北沙參各30g
,川貝母10g
,知母15g,半枝蓮30g
,石見穿20g
,生鱉甲15g
,白花蛇舌草30g
,魚腥草30g。
2.氣血瘀滯
[辨證要點]咳嗽不暢
,氣急胸痛如錐刺,痰中帶血絲
,喘憋不得臥,大便秘結(jié)
,失眠唇暗
,舌暗紅,有瘀斑
,苔薄黃,脈細弦或澀
。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
[方藥]桃仁10g
,杏仁10g
,桔梗10g
,枳殼10g
,丹參15g
,三棱10g,莪術(shù)10g
,元胡10g
,白芍10g
,五靈脂10g
,穿山甲10g
,石見穿30g
,紫草15g,白花蛇舌草30g
。
3.痰濕蘊肺
[辨證要點]咳重痰多
,胸悶氣短
,嘔惡納呆
,神疲乏力,腹脹便溏
,四肢沉重,或頭重如裹
,舌胖淡,苔白膩
,脈滑
。
[治法]健脾化痰
,解毒散結(jié)
。
[方藥]黨參15g
,茯苓10g
,白術(shù)10g,半夏10g
,陳皮10g,制南星10g
,前胡10g,杏仁10g
,生薏苡仁30g
,貓爪草30g
,龍葵30g
,馬兜鈴10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
,生麥芽15g
。
4.肺腎兩虛
[辨證要點]咳嗽氣短
,動則喘促
,咳痰無力
,胸悶憋氣,面色蒼白
,腰膝酸軟,身倦乏力
,肢涼畏寒,自汗
,便溏
,舌淡而胖
,苔白或白膩
,脈沉細無力
。
[治法]潤肺化痰
,溫補腎陽。
[方藥]熟地12g
,麥冬15g,山藥10g
,五味子10g
,黨參10g
,破故紙10g
,仙茅10g
,肉桂6g
,川貝母12g,白僵蠶15g
,蜂房5g,夏枯草15g
。
5.隨證加減根據(jù)肺癌病人主癥,在上述辨證分型的基礎(chǔ)上,如兼有下述癥狀時
,可酌情選用下列藥物:
(1)咳嗽痰多者
,加前胡
、杏仁
、紫菀
、川貝母
、半夏、青礞石
;咳吐黃痰者,加桑白皮
、膽南星
、黃芩、海蛤殼
、天竺黃、淡竹瀝
、魚腥草;喘咳甚者
,加炙蘇子
、紫菀
、蛤蚧
。
(2)痰中帶血或咯血者,加仙鶴草
、黛蛤散、三七粉
、生地榆、白及
、云南白藥
、側(cè)柏葉
、白茅根。
(3)自汗氣短
,加生芪、人參
、冬蟲夏草
、浮小麥
、五味子
、煅龍牡
、山萸肉等。
(4)胸痛者
,加乳香、沒藥
、延胡索、五靈脂
、蒲黃
、全蝎。
(5)胸水者
,加葶藶子
、龍葵
、商陸
、水紅花子、桑白皮
、車前子(草)。
(6)低熱者
,加銀柴胡、地骨皮
、竹葉
;高熱者,加生石膏
、寒水石、知母、牛黃
、紫雪丹
。
(7)有腫塊者,加山慈菇
、海藻、生牡蠣
、小金丹、夏枯草
、西黃丸
;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者
,加夏枯草
、白僵蠶、炮山甲
、土貝母等。
6.手術(shù)前后
,放化療期間的中醫(yī)辨證治療(1)術(shù)前治療以扶正培本,清熱解毒為主
,藥物組成:麥門冬
、沙參
、金銀花
、枇杷葉
、桔梗
、竹茹各10g,茯苓12g
,太子參、豬苓
、黃芪各15g,魚腥草
、白花蛇舌草各20g
,川貝、紫菀各9g
,水煎服
。
(2)術(shù)后宜益氣養(yǎng)陰
,潤肺化痰為主
,藥物組成:沙參、石斛
、枇杷葉、白芍
、川貝
、杏仁
、百部各10g,西洋參6g(沖服)
,太子參、豬苓
、茯苓、生黃芪
、麥門冬各15g
,白花蛇舌草
、魚腥草各20g
。
(3)放療期間多表現(xiàn)為燥熱傷陰之證
,應以益氣養(yǎng)陰
,潤燥解毒為主,首選:沙參
、麥門冬、石斛
、枇把葉、百部各10g
,百合
、玉竹、豬苓
、茯苓各15g
,魚腥草
、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各20g。惡心嘔吐明顯者
,可選溫膽湯、旋覆代赭湯
;血象下降明顯,宜補氣血
,益肝腎
,方選四物湯加二至丸
,或當歸補血湯加二仙湯
。
(二)其他療法
1.單方、驗方
(1)野葡萄根60g
,煎水代茶,頻服
。
(2)蒲公英30g,垂盆草30g
,水煎服
,每日1劑
。
(3)梅花點舌丹:每次2粒
,每日3次,服3個月為一療程
。
2.針灸療法針灸具有雙向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體針常取肺俞
、風門、膻中
、尺澤
、中府、腎俞
、列缺
、內(nèi)關(guān)
、足三里
,咳嗽
、咳痰者加取豐隆
、天突;耳穴取肺
、心、大腸
、腎上腺、內(nèi)分泌
、胸等,用王不留行籽貼敷
,連續(xù)貼5d,休息2d
,再貼第2個療程
。
3.飲食療法肺癌氣喘
、咳嗽可選擇蘿卜
、枇杷果或生梨
,咯血者可選藕
、香杏、無花果或白及燉燕窩等配合治療
。以下兩方可煮食常服:
(1)薏米湯:薏苡苡仁30g,糯米或粳米30g
,煮食具有健脾益胃,利水消腫之功
。
(2)薏仁粥:薏苡仁100g
,蓮子30枚(去心),粳米100g
,白糖適量
,煮食
,具有健脾益胃
,補肺益腎,養(yǎng)心安神之功
。
4.氣功療法肺癌病人可練功,如十二段錦
、二十四節(jié)氣坐功
、郭林新氣功等
,并可練習太極拳
。
(三)預防與調(diào)護
預防應提倡戒煙
,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
,調(diào)暢情志,調(diào)節(jié)飲食
,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zhì)
,加強勞動保護
,并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
,對高危人群(長期吸煙
,慢性咳嗽,有家族史
,經(jīng)常接觸放射性物質(zhì)、石棉等)要定期檢查
,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
、早治療
。
一旦確診為肺癌,病人應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tài)度
,調(diào)暢情志
,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增強信心
,以有利于疾病的治療和抗病能力的增強。飲食宜進豐富而易消化的高營養(yǎng)品
,多食新鮮蔬菜,避免辛辣
、肥膩之品
。生活應勞逸結(jié)合
,加強鍛煉
,戒除煙酒,適當練習各種氣功
。
當歸六黃湯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蘭室秘藏·自汗門》方之當歸六黃湯 4.1處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當歸六黃湯的用法用量4.5方解4.6臨床運用4.7現(xiàn)代適應證 4.7.1急性黃疸性肝炎4.7.2急性扁桃體炎4.7.3缺鐵性貧血4.7.4病毒性心肌炎 4.8當歸六黃湯的藥理作用 4.8.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4.8.2抗炎、抗氧化損傷作用4.8.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4.8.4對心血管系統(tǒng)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4.8.5對神經(jīng)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4.8.6對造血功能的影響4.8.7對消化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4.8.8其他 4.9歌訣4.10出處 5《麻癥集成》卷上方之當歸六黃湯 5.1處方5.2功能主治5.3出處 6《麻癥集成》卷三方之當歸六黃湯 6.1組成6.2功能主治6.3當歸六黃湯的用法用量6.4出處 7《寒溫條辨》卷五方之當歸六黃湯 7.1處方7.2功能主治7.3當歸六黃湯的用法用量7.4出處 8《傷寒全生集》卷二方之當歸六黃湯 8.1組成8.2功能主治8.3當歸六黃湯的用法用量8.4附注8.5出處 9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當歸六黃湯 1拼音 dāng guī liù huáng tāng
2英文參考 Danggui Liuhuang Tang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anggui liuhuang decoction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2004)]
3概述 當歸六黃湯同名方劑約有五首,其中《蘭室秘藏》卷下所記載者為常用方
。其組成為當歸9g、生地黃9g
、黃芩9g、黃柏9g
、黃連9g、熟地黃9g
、黃芪18g
,具有滋陰瀉火
,固表止汗之功效
。主治因陰虛火旺,陰液不守所致的盜汗證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結(jié)核病、甲狀腺功能亢進
、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癥汗出異常而屬于陰虛火旺者
。
4《蘭室秘藏·自汗門》方之當歸六黃湯
4.1處方
當歸、生地黃
、熟地黃、黃連
、黃芩
、黃柏各等分
,黃芪量加一倍[1]
。
當歸9g、生地黃9g
、黃芩9g、黃柏9g
、黃連9g、熟地黃9g
、黃芪18g[2]
當歸
、生地黃、熟地黃
、黃柏、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芪加倍[3]
。
4.2制法
上藥為粗末[1]
上為粗末[3]
。
4.3功能主治
《蘭室秘藏·自汗門》方之當歸六黃湯功能滋陰清熱,固表止汗[1]
。主治陰虛有火而致的盜汗發(fā)熱,面赤口干
、心煩唇燥,便難尿赤
,舌紅脈數(shù)者[1]
。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2]
。主治陰虛火旺盜汗證[2]
。癥見發(fā)熱盜汗,面赤心煩
,口干唇燥,小便黃赤
,大便干結(jié),舌紅苔黃
,脈數(shù)[2]
。亦治自汗
。
4.4當歸六黃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
,水煎,食前服
,小兒量減半[1]。
每服15克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
,空腹服
。小兒減半。
每服五錢
,水二盞
,煎至一盞
,食前服
,小兒減半[3]
4.5方解
方中當歸
、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yǎng)血以清熱
,使水足則能制火
;黃連、黃芩
、黃柏清熱瀉火以堅陰,使火去則不傷陰
;然夜寐盜汗時肌表衛(wèi)氣不足,故用黃芪益氣固表以止汗[1]
。七藥相合,陰平陽秘
,火不內(nèi)擾,肌表得固
,津液內(nèi)守
,盜汗可止[1]
。
全方六味
,以補陰為主,佐以瀉火之藥
,陰血安定
,盜汗自止[2]
。故《蘭室秘藏》稱其為"盜汗之圣藥"[2]。本方榮衛(wèi)兼顧
,后世又用以治療陰虛火旺之自汗證[2]
。
當歸六黃湯為治療陰虛火旺的盜汗而設(shè)[4]
。因腎水不足,不能上濟心火
,則心火偏亢
,陰虛則火愈旺
,火旺則陰液不守,蒸越外出
,故見以盜汗為主的諸種陰虛火旺表現(xiàn)[4]。治宜滋陰清熱
,固表止汗[4]。方中當歸
、生地
、熟地入肝腎而滋陰養(yǎng)血
,陰血充則水能制火,為方中君藥[4]
。盜汗因火旺迫陰
,水不濟火
,故臣以黃連
、黃芩、黃柏
,三黃以瀉火除煩,合苦以堅陰之意
;熱清則火不內(nèi)擾,陰堅則汗不外泄
,合君藥以育陰清熱[4]。由于汗出過多
,表氣不固,故倍用黃芪以益氣實衛(wèi)
、固表止汗,又可合當歸
、熟地以益氣養(yǎng)血[4]
。綜觀全方
,其配伍特點
,一是養(yǎng)血育陰與瀉火除熱并進,養(yǎng)陰以治本
,瀉火以治標
,使陰固而水能治火
,熱清則耗陰無由
;二是益氣固表與育陰瀉火相配
,育陰瀉火為本,益氣固表為標
,以使營陰內(nèi)守
,衛(wèi)外固密[4]
。諸藥合用,則有滋陰清熱
、固表止汗之功,于是內(nèi)熱
、外汗皆可相應而愈[4]。
4.6臨床運用
當歸六黃湯是治療陰虛火旺盜汗證的常用方劑[2]
。凡臨床上出現(xiàn)了以盜汗、面赤
、心煩
、溲赤
、舌紅、脈數(shù)等為主要表現(xiàn)者
,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2]。
加減法:若陰虛而內(nèi)火不旺者
,可去黃連
、黃柏
,加知母、玄參清熱瀉火而不傷陰
;盜汗盛者,可加烏梅
、浮小麥、煅牡蠣等斂營止汗[2]
。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2]
。
4.7現(xiàn)代適應證
[5]
當歸六黃湯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結(jié)核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
、更年期綜合征等病癥汗出異常而屬于陰虛火旺者[2]
。
當歸六黃湯適用于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黃疸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
、缺鐵性貧血見盜汗、面赤心煩者
。
4.7.1急性黃疸性肝炎 急性黃疸型肝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經(jīng)消化道傳播的一種傳染病
,常見的有甲
、乙
、丙
、丁、戊
、己
、庚7種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但其他如巨細胞病毒等也可感染
。其發(fā)病機理尚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是病毒直接損傷肝臟
,但大多數(shù)認為是細胞免疫或體液免疫或二者共同作用導致肝細胞腫脹、壞死
;膽小管壁上的肝細胞壞死,導致管壁破裂
,膽汁反流入血竇
,肝細胞腫脹壓迫膽小管使膽小管內(nèi)膽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