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飲工夫茶
。茶具雖小
,但用茶量較多
。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fèi)者的年齡結(jié)構(gòu)與飲茶歷史有關(guān)
。中
、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
,喜喝較濃的茶
,故用量較多
;年輕人初學(xué)飲茶的多,普遍喜愛較淡的茶
,故用量宜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傊莶栌昧康亩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關(guān)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
,茶多水少
,則味濃
;茶少水多,則味淡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gè)試驗(yàn):取四只茶杯
,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
、100毫升
、150毫升和200毫升
。5分鐘后審評茶湯滋味
,結(jié)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
,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
,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泡茶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
。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候湯(即指燒開水煮茶――作者注)最難
,未熟則沫浮
,過熟則茶沉
,前世謂之蟹眼者
,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
,故曰候湯最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泵鞔S次紓在《茶疏》中說得更為具體:“水一入銚,便需急煮
,候有松聲
,即去蓋
,以消息其老嫩
。蟹眼之后,水有微濤
,是為當(dāng)時(shí);大濤鼎沸
,旋至無聲,是為過時(shí);過則湯老而香散
,決不堪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陨险f明
,泡茶燒水
,要大火急沸
,不要文火慢煮
。以剛煮沸起泡為宜
,用這樣的水泡茶,茶湯香味皆佳
。如水沸騰過久,即古人所稱的“水老”
。此時(shí),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揮發(fā)殆盡
,泡茶鮮爽味便大為遜色
。培養(yǎng)沸滾的水
,古人稱為“水嫩”
,也不適宜泡茶
,因水溫低
,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
,使香味低淡
,而且茶浮水面
,飲用不便
。
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
。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xì)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
,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
、愈綠,沖泡水溫要低
,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
,滋味鮮爽
,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
。而在高溫下
,茶湯容易變黃
,滋味較苦(茶中咖啡堿容易浸出)
,維生素c大量破壞
。正如平時(shí)說的,水溫高
,把茶葉“燙熟”了。泡飲各種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