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
默識
言者不知。
口頭三昧
塞其兌,
內(nèi)榮
閉其門,
外衞
挫其銳,
無爭
解其紛,
總持
和其光,
慧生
同其塵,
離垢
是謂玄同。
一貫
妙法元君注曰:道可言傳,亦不可以言傳。其可以言傳者,跡也,散殊也。不可以言傳者,體也,一本也。是惟知者識得道之來能無始無名,而從無始而始,無名而名,總可以默守之。故常不輕言。夫道若捃摭一二,擁座拂塵鑿鑿大言,謬自以爲(wèi)知道,而不知者固已多矣。此『兌』字指口,言與上不同。而『門』指喉舌,言亦與上異。言道在無言,是必塞止其口而閉其出納之門,挫其輕躁之銳氣,解其?結(jié)之紛紜。而有光不耀,用是和之,雖塵弗避用是,同之若是者可謂同矣。而塞與閉,挫與解,和與同,皆運於自然而無心以出之。所謂玄也。故曰: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
釋迦參禪未已
亦不可得而疎;
太上學(xué)道未濃
不可得而利,
伏羲究易未了
亦不可得而害;
孔子夢奠方終
不可得而貴,
道者心體
亦不可得而賤。
心者道用
故爲(wèi)天下貴。
一切皆盡眞當(dāng)獨存
又曰:事之操於人者,人得主之,而我不爲(wèi)政。孟子云:『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是也。若知道而默抱道而處,則人不得親之。夫親極必疎,旣不得親,則亦安從而疎之耶?推之於利害貴賤均無弗然。此道之所以不落聲色,不著形象,渾渾噩噩,爲(wèi)今古之重寶,而見貴於天下也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68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jīng)》五十五
下一篇: 八洞仙祖《太上道德經(jīng)》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