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道功法之丹道術養(yǎng)生丹道術要論之論魔難
網(wǎng)絡
2023-09-20 21:10:37
此道家內丹內丹術之丹道養(yǎng)生內丹術要論
,由道醫(yī)閣整編自明代正統(tǒng)道藏:論魔難
呂曰:內觀以聚陽神,煉神以超內院,上踴以出天門
,直超而入亂品
。既出既入而來往無差
,或來或往而遠近不錯
,欲住世則神與形合
,欲升仙則遠游蓬島
。若此
,功滿三千而自內觀以得超脫,不知陰鬼邪魔如何何制使奉道之人不得升神仙者也
?
鐘曰:奉道之士始有信心
,以恩愛利名,一切塵勞之事
,不可變其大志
;次發(fā)苦志以勤勞寂寞,一切清虛之境
,不可改其初心
。苦志必欲了于大成
,止于中成而已
,必欲了于中成,止于小成而已
,況不識大道
,難曉天機,所習小法而多好異端
,歲月蹉跎
,不見其功,晚年衰老,復入輪回
。致使后來好道之士
,以長生為妄說,超脫為虛言
,往往聞道而不信
,心縱信之而無苦志,對境生心
,以物喪志
,終不能出于十魔九難之中矣。
呂曰:所謂九難者何也
?
鐘曰:大藥未成而難當寒暑
,于一年之內,四一季要衣
;真氣未生而尚有饑渴
,于一日之問,三飡要食
。奉道之士所患者
,衣食逼迫,一難也
。
及夫宿錄業(yè)重
,流于今世填還,忙裹偷閑
,猶為尊長約束
,于尊親日不忍逃離一向清閑,而難為得暇
。奉道之士所患者
,尊長邀攔,此二難也
。
及夫愛者妻兒
,惜者父母,恩榔情扭
,每日增添
,火院愁車,無時休歇
,縱有清爭之心
,難敵愁煩之境。奉道之士所患者
,恩愛牽纏
,三難也
。
及夫富兼萬戶,貴極三公
,妄心不肯暫休
,貪者惟憂不足。奉直之士所患者
,一名利縈絆,四難也
。
及夫少年不肯秀持
,一以氣弱成病,頑心絕無省悟
,一以陰報成災
,見世一身受苦,可與一為誡
。奉道之士所患者
,災禍衡生,五難也
。
及夫人以生死事大
,急于求師之人不擇真?zhèn)危驇熡谵q辭利口
,火師于到貌古顏
,始也自謂得遇神仙終久方知好利之輩。奉道之士聽患者
,盲師約束
,六難也。
及夫盲師狂友妄指傍門
,尋枝摘葉而終無契合
,小法異端而互相指訣,殊不知日月不出
,出則大明
,使有目者皆見,雷霆不震
,震則大驚
,使有耳者皆聞,彼以煬火之光
,井蛙ㄓ語
,熒熒唧唧,而豈有合同
。奉道之士所患者
,議論差別
,七難也。
及夫朝為而夕改
,坐作而立忘悅于須臾而厭為持久憂勤而終懈怠
,奉道之所患者,志意懈怠
,八難也
。
及夫身中夫年,年中失月
,月中失日
,中失時,少將名利不忘于心
,老而兒孫嘗在于意
,年光有限,勿謂今年己過
,以待明年
,人事無涯,勿謂今日己過以待明日
,今日尚不保明日老年爭卻得少年
。奉道之士所患者,歲月蹉跎
,九難也
。
免此九難方可奉道,九難之中或有一二不可行持
,但以徒勞而不能成功者也
。
呂曰:九難既已知矣,所謂十魔者可得聞乎
?
鐘曰:所謂十魔者
,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見在,二曰夢寐
,三曰內觀
。
如滿目花芳,滿耳笙簧
,舌于甘味
,鼻好異香,情思舒蕩
,意氣洋洋
,如見不得認,是六賊魔也
。
如瓊樓寶閣
,畫楝雕梁
,珠簾誘幕,蕙帳蘭房
,珊瑚遍地
,金玉滿堂,如見不得認
,是富魔也
。
如金鞍寶馬,重蓋昂昂
,侯封萬戶
。使節(jié)旌幢,滿門青紫
,靴質盈林,如見不得認
,是貴魔也
。
如輕煙蕩漾,暖日舒長
,暴風大雨
,雷震電光,笙簧嘹曉
,哭泣悲傷
,如見不得認,是六情魔也
。
如親戚患難
,眷屬災傷二兒女疾病,父母喪亡
,兄弟離散
,妻妾分張,如見不得認
,是恩愛魔也
。
如失身火擭,墮落高岡
,惡蟲為害
,毒藥所傷,路逢兇黨
,犯fashen亡
,貧耐得認,是患難魔也
。
如十地當陽
,三清玉皇
,四神七曜,五岳八王
,威儀節(jié)制
,往復翱翔,如見不得認
,是圣賢魔也
。
如云屯士馬,兵刃如霜
,戈矛斗舉
,弓箭齊張,爭來殺害
,驍捷難當
,如見不得認,是刀兵魔也
。
如仙娥玉女
,羅列成行,笙簧嘹曉
,齊舉霓裳
,雙雙紅袖,爭獻金觴
,如見不得認
,是女樂魔也。
如幾多妹麗
,艷質濃妝
,蘭臺夜飲,玉體輕裳
,嘮人驕態(tài)
,爭要成雙,如見不得認
,是女色魔也
。
是此十魔難,有不認者是也
,既認則著
,既著則執(zhí),所以不成道者
,良以此也
。
若以奉道之人,身外見在不認不執(zhí)
,則心不退而志不移
,夢寐之問不認不著
,則神不迷而魂不散,內觀之時若見如是
,當審其虛實
,辨其真?zhèn)危呻S波逐浪
,認賊為子
,急起三昧真火以焚身,一揮群魔自散
,用紫河車搬運自己之陽神
,超內院而返天宮,然后以求超脫
。今古好道之流
,有清諍之心,對境改志
,往往難逃于十魔九難
,空有好道之虛名,終不見得道之實邇
。或而出離塵勞
,幽居絕邇而志在玄門
,于九難不能盡除,在十魔或著一二
,非不得道也
,而于道中或得中成,或得小成
,而于仙中或為人仙
,或為地仙。若以盡除魔難
,序證驗而節(jié)節(jié)升遷
,以內觀合就陽神,指日而歸三島
。
道家修煉的理論
我是個道士
你可以看看道教的修煉的經(jīng)典啊
修真九要
棲云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著
門人張陽全校閱
后學懷清氏重刊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
,亦天下第一件難事。以其至大至難
,古人皆謂之天下希有之事
。是事也,非深明造化
、洞曉陰陽
,存經(jīng)久不易之志
,循序漸進者,不能行之
。后世學人
,不究此事為何事,未曾學道
,即欲成道
;未曾學人,即欲作仙
。無怪乎修道者如牛毛
,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
,未遇正人
,不辨是非,乃亂乃萃
,幾乎受害
。幸逢吾師龕谷老人,略聞香風
,始知自己從前之錯
,亦知天下道人大半皆錯。因述吾師之意
,提其修真綱領
,總為九條,名曰修真九要
。其法由淺及深
,自卑登高,為初學之人作個梯級
。不論學道修道
,依此九要,循序而入
,終必深造自得
,且能識的盲師明師,辨得邪道正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
,庶不至空過歲月
,虛度一生矣。
時大清嘉慶三年歲次戊午菊月九日棲云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敘於自在窩中
勘破世事第一要
吁嗟!人生在世
,如夢幻泡影
,百年歲月,瞬息間耳
。無常一到
,縱有金穴銀山,買不得性命
;孝子賢孫
,分不了憂愁。若不及早打點
,臨時手忙腳亂
,閻王
老子不肯留情,一失人身
,萬劫沉淪
。有志于道者,須將這個關口急急打開
,方有通衢大路
。否則,塵緣不斷
,妄想成道
。雖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
,一舉一動
,無非在世事上用功夫,一行一止
,總是在人情上作活計
,不特不能成道
,而且無由聞道
,何貴乎出家?古今來無數(shù)學人
,多蹈此轍
。所以學道者如牛毛,達道者如麟角
。悟真云:“試問堆金如岱岳
,無常買的不來無?”了道歌云:“先將世事齊放下
,后把道理細研精
。”是言世事皆假,性命最真
,欲知其真
,先棄其假也。何則
?一認其假
,則心為假役,一假無不假
,與道日遠
,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不自惜性命
,懸虛不實
,空過歲月,老死而矣
,何益於事
?昔呂祖因一夢而群思頓脫,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
,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后修真
。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況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
。若未勘破而強出家
,有名無實,本欲登天而反墜地
,適以取敗
,豈不枉費心機耶?吾愿學人
,不論在家出家
,若欲辨切身大事,將世事先須嘗探一番
。嘗探來
,嘗探去,嘗探到?jīng)]一些滋味處
,始知萬緣皆空
,性命事大,從此把身外一切虛假之事一筆勾消
。腳踏實地
,尋師訪友,勇猛精進
,為道忘軀
,自然一誠格天
,祖師暗中提攜,當有真人度引矣
。
積德修行第二要
悟真云:“若非修行積陰德
,動有群魔作障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芍e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務
。倘離德以言道,便是異端邪說
,旁門外道
,差之多矣。故古之圣人
,必先明道
;古之賢人,必先積德
。未有不明道而能圣
,未有不積德而能賢。然欲希圣必先希賢
,若欲成道必先積德
。道德兩用,內外相濟
,圣賢之學業(yè)得矣
。道者,為己之事
;德者
,為人之事。修道有盡而積德無窮
。自古及今
,仙佛神圣成道之后,猶必和光同塵
,積功累行
,直待三千功滿,八百行完
,方受天詔
。況金丹大道為鬼神所忌
,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
,非大賢大德之人不敢傳。即強傳而知之
,鬼神不喜
,勢必暗降災殃,促其壽數(shù)。非徒無益
,而又害之
。予自得龕谷仙留之旨,以大公為懷
,每遇志士
,便欲接引。間或略示端倪
,徐觀其后
,未幾自滿自足,不能深入
,竟至日久懈怠
,志氣盡喪。其慳貪煩惱
,甚於常人
。前后數(shù)人,俱皆如此
。噫
!此等之輩必是祖先無德,自己無行
,以是始勤終怠
,迷失真宗,而不可挽回矣
。予因自不小心
,失言匪人,亦屢遭魔障
。幸喜無大關系
,真寶未被竊去。有鑒於此
,后遂結舌
,不敢輕露圭角,是必待有大力者傾囊付之耳
。世之學人方入門戶
,直視神仙為至易之事
,而遂騙化十方
,罔知所忌
。絕不思一絲一粒俱十方之血汗
;一飲一啄皆眾生之苦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蛴幸钥陬^禪籠人者
;或有以假道法攝財者
;或有以黃白術謀騙者;千方百計
,不可枚數(shù)
。異日欠下十分債賬,不知如何消化
。古人謂:“兩只角或有或無
,一條尾千定萬定”者,必此輩歟
?有志斯道者
,須當以德行為重,自立節(jié)操
,不要糊涂作事
,擔誤了前程。何為德
?恤老憐貧
、惜孤憫寡、施藥舍茶
、修橋補路
、扶危救困、輕財重義
、廣行方便者是也
。何為行?苦己利人
、勤打塵勞
、施德不望報,有怨不結讎
,有功而不伐
,有難而不懼,見義必為者是也
。能積德
,能立行,愈久愈力
,德服鬼神
,品超庸俗,高人一見
,決定入目
,大道有望。否則
,不積一德
,不修一行,妄想成道
,偶遇高人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自謂可以欺人
,殊不知人之視己
,如見其肺肝然矣。更有一等不務本分之流
,作孽百端
,朝酒肆而夕花鄉(xiāng),口道德而心盜跖
,損人利己
,千奇百怪,不知自悔
,反怨自己無福無緣
,乃毀謗丹經(jīng)盡屬誑言。真地獄種子
,當入異類
,求其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乎
。吁
!德者,自己人世之事
;道者
,師傳成仙之事。不積德而欲修道
,人事且不能
,仙道怎得成,可不三思乎
?
盡心窮理第三要
《說卦傳》曰:“窮理盡性
,以至于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芍M性至命之學
,全在窮理上定是非耳。窮理透徹
,則性能全
,命能保,直入無上至真之地
;窮理恍惚
,則命難修
,性難了,終有到老落空之悔
。今之學人
,糊涂出家,糊涂學道
,糊涂修行
,生則既然糊涂,死時焉能亮凈
?性命何事
,而乃如此妄為耶!金丹之道
,包羅天地之道也
,竊奪造化之道也,至尊至貴
,至神至妙
,非容易而知。學人不想自己性命為何物
,不辨祖師法言是何義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妄想一言半語之妙
,即欲成道,日則浪蕩打混
,夜則高枕安眠
,以丹經(jīng)為無用之言,以子書為哄人之套
。詐稱有道者
,以錯引錯,妄冀成真者
,以盲誘盲
。即有一二信心之士,亦不過是走馬看花
,何嘗深用心思
,窮究實理。古人亦有謂“若還紙上尋真義
,遍地都是大羅仙”之語
,是特為不求師者而發(fā),非言丹經(jīng)子書為無用。后人不知古人之意
,多借此為憑證
,而即置經(jīng)書于不問,大錯大錯
。夫仙真法言
,一字一意不敢妄發(fā),一言半語盡藏妙義
,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
,為后人作階梯
,與教門留眼目
。而反毀之謗之,其罪尚可言乎
!即后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
,總在古人范圍之中,究其實落
,未必高過于古人
。今之高人不哄學人,則古之仙真不誤后世也可知矣
。吾勸有志之士
,取古人之法言,細窮細究
,求師一決
,通前達后,毫無一點疑惑
,方可行持
,慎誤自恃聰明,而有己無人
;亦勿專聽梆聲
,而任人誤己;至于不通文字之學人
,亦須于俗語常言中
,辨別實義。蓋俗語常言中有大道藏焉
,特人未深思耳
。如“沒體面”,“沒人形”
,“有竅道”
,“好自在”,“顛三倒四”
,“隨方就圓”
、“隨機應變”
、“沙里淘金”、“無中生有”
、“七死八活”
、“有己無人”、“不知死活”
、“不顧性命”
、“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走三家不如守一家”
、“禮下于人,必有所得”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此等語天機大露
,何妨拈出一二
,作個悟頭,朝參幕思
。雖大理不明
,而知識漸開,與道相近
,亦不空過了歲月
。此窮理之學,不論賢愚
,人人可做
,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
。但所悟者一己之私見
,不得貿(mào)然下手。倘遇明師
,必須徹始徹終
,追究個清白,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