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 膚 論
陸 西 星
自 序
《玄膚論》者,陸生所述也。陸生既聞性命之學(xué)于圣師
,豁然有契于其衷,乃述所傳
,為論二十篇
,總七干余言,名曰《玄膚》
。
玄膚者 ,言玄理膚淺
,非精詣也
。去圣愈遠,大道
失傳,狂瞽之師,各售所見
。類皆竊近似以文神奸,故有口禪之衲,兢斗機鋒
,壟斷之夫
,縱談黃白,人元則
以閨丹首亂
,服食則以金石戕生
,學(xué)術(shù)不明,流禍無極
,仁者憫焉
!始生以文儒究心二氏,垂二十年
,錯足無虞之林
,置身不理之口,屢躓屢奮
,獨以初誠不退
,獲
茲遭遇也
。夫性由自悟
,命假師傳
。茲二語者,尚有遺論。何則
?自性自度者.雖上根利器
,亦須領(lǐng)悟于言下
,藉非密旨親承,徒師心以自用
。猶之瞽不任杖
,倀倀
何之乎
?道之不得聞?w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其故有三
,朵二朵頤世味
,以妄為常
,虞有耽空,害有之侮者
,名曰不信之心
;少知向慕
,(上四中口下月)掛俗網(wǎng),不即解脫
,姑置而少
持者
,名曰不了之心;具曰子圣
,不售善言
,高談雄論,千人自廢者
,名曰不虛之心
。三者有一焉,圣師不顧也
,良友不親也
。因循積習(xí)
,沒齒無聞,斃而后已
,殊
可哀也
!生為此懼,早夜遑遑
,不敢自棄
。是以摒去妄心,沉潛至道也
。靜養(yǎng)之暇,仰思圣師誨諭之旨
,聊復(fù)述之篇章
,冒犯忌諱
,所不敢辭
。要在開示真宗,流通
正脈
,使人知鄉(xiāng)道而已
。或謂古人著書
,多道成之后,子急于有言
,無乃躁乎?吾聞太上立德
,其次立言
,言之不可已也。吾為其次者
,夫道則進于德矣
。進于德,
不言可也
。夫德竊有志焉
,而未之逮也
。
隆慶元年歲在丁卯重九日。
三 元 論
愚聞之師曰;“丹有三元
,皆可了命。”三元者
,天元、地?zé)o
、人元之謂也
。天元謂之神丹
。神丹者
,上水下火,煉于神室之中
,無質(zhì)生質(zhì)
,九轉(zhuǎn)數(shù)足,而成白
雪
。三年加煉
,化為神符。得而餌之
,飄然輕舉
。乃藥化功靈,圣神之奇事也。其道則軒轅之龍虎,旌陽之石函
,言之備矣。地元謂之靈丹。靈丹者
,點化金石
,而
成至寶。其丹乃銀鉛砂汞有形之物
,但可濟世
,而不可以輕身。九轉(zhuǎn)數(shù)足
,用其藥之至靈妙者
,鑄這神室,而以上接乎天元
。乃
修道 之舟航 ,學(xué)人之資斧也。古今上
圣高真
,名為圣事
,其法至易至簡,不過采先天之鉛
,伏后天之汞
,識浮沉,知老嫩而已
。今之盲師
,率多昧此,故千舉萬敗
,迄以無成
。不知地元之道,與人元不
殊
。必洞曉陰陽
,深達造化者,而后可以語此
。人元者
,謂之大丹。大丹者
,創(chuàng)鼎于外
,煉藥于內(nèi),取坎填離
,盜機逆用之謂也
。古者高仙上圣,莫不由之
。故了命
之學(xué)
,其切近而精實者
,莫要于人元。故丹有三元
,系于天地鬼神而不可以必得者
,天元也;法度修明
,福意雙美
,舉之而如取如攜者,地元也
;宇宙在手
,萬化生
身,鬼神不能測其機
,陰陽不能逃其算者
,人元也。然則亦有大小乎
?曰:“愚聞之師
,天包乎地,地載乎人
,大小見矣
,是三元之品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內(nèi) 外 藥 論
夫人元之學(xué),創(chuàng)鼎于外,而煉藥于內(nèi),于是始有內(nèi)藥外藥之分。而世之言外藥考,率多不得其旨,以盲引盲,殊可悼痛!夫道在我身,內(nèi)煉城是矣,而何以創(chuàng)鼎
于外?創(chuàng)鼎者,圣人不得已焉而為之之事也。老圣比之用兵。其言曰:“夫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曳蛏纤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神與氣
、精
,凡吾所具于先天
者
,渾淪未鑿,何假修煉
?故童初之子
,皆圣胎也。自夫情竇一開
,而渾淪之體破矣
!渾倫之體既破,則丹吾身之所有者
,日改月化
,動皆落于后天。后天之物皆屬
于陰
,其法不能以久存
,不得不假夫同類之先天者以補之。而同類之先天則太陽乾金也
。以陽煉陰
,形乃長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酢酚兄唬骸坝鞣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須求同類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h破竹
補
,覆雞用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缢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甚明切也。然又須知彼我之氣
,同一太極之所分
。其中陰陽之精,互藏其宅
,有不可以獨修者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巴?
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
,”《契》曰:“冠婚氣相紐
,元年乃芽滋
。”造化之理
,順則成人
,逆則成丹。神妙自然
,不可誣也
。煉藥于內(nèi),而創(chuàng)鼎于外
,豈直補吾身之缺
而已哉
?
陰 陽 互 藏 論
“《契》曰:‘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住分^離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蚱洹分娫唬骸劝亚槎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次搏烏免藥來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則陰陽之象也;烏兔
,則陰陽
之精也
。離為日,日秉陽精
,而離之中畫卻是陰
,是陰藏于陽之宅也;坎為月
,月秉陰精
;而坎之中畫卻是陽,是陽藏于陰之宅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酢吩唬弧材袨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離女為
月
。’蓋言此也
。是知乾坤者
,陰陽之純也;坎離者
,陰陽之交也
。其在人也
,情竇未鑿之先,一乾坤純陰純陽之象也
;既鑿之后
,陰陽之體交,而互藏之精用矣
。
少陰之?dāng)?shù)八
,男子得之,故二八而精通
;少陽之?dāng)?shù)七,女子得之
,故二七而天癸至
。豈非陽得陰數(shù),陰得陽數(shù)
,而互藏之義
,斯以見乎 ? ”
或曰;“男子二八而精通,彼之破體
,夫固有所感也。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何所感耶 ? ”
曰;“未論有感無感,但其氣既至
,則渾淪之體
,斯已破矣。且夫地勢重陰之下
,而忽有一陽來復(fù)
,乃十有一月之卦也。斯時也
,天地之心果何所見
?而夫子嘆
之,無亦以造化交感之氣雖未氤氳
,而其機斯已動乎
?方其不動而動,動而不動之時
,是謂先天真乙之氣
,所以為造化之根底,品匯之樞紐者
,實在于是
。迨夫聯(lián)兆
已彰
,形色已見,斯則落于滓質(zhì)
,而屬之后天
。故吾所謂破者,乃自氣機之動者而言之
,非謂必待于交感氤氳而后謂之破也
。且男子之精始通也,其始未必先有滓
質(zhì)
,必待其氣先至
,既乃化而為水,又既乃化而為精
。所謂先至之氣
,即先天也;氣化為水
,叩天一所生之水也
。先天之體既破,后天之用遂行
;后天之用既行
,先
天之真愈隱矣。造化之妙
,發(fā)泄至此
,誰曰不然,請問之師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先 天 后 天 論
“何以后天之用行而先天之真愈隱?“
曰:“先天之真不可見。凡可見者
,皆后天也。今之言涕
、唾
、津、精
、氣
、血、液者
,皆有形滓質(zhì)之物
,俱屬后天而不可用,則又以精氣神當(dāng)之。不知后天之
用既行
,則精
、氣與神又皆隨用顯發(fā),而落于后天
。何者
?已鑿之后,說著用著皆落后天
,而先天之真
,沉潛淪匿,孱弱微細
,日就蕭索
,而不足以為一身之主,至
于老病死苦者
,后天之用竭
,而先天不存也。然則欲吾形之永固者
,舍先天奚以哉 ? ”
鉛 汞 論
或問:“先天之氣為真鉛,其旨安在 ?”
曰:“真者 ,對凡而言。真則無形
,而凡則有象也
。必欲競其說,請言其本
。夫自乾坤交而離坎之體成矣
。乾坤交,則渾淪之體己破
。故后天卦位
,退乾坤于至
尊無用之地,而以離坎代之
。蓋南北者
,天地之兩極也。先天卦位
,本乾坤所居
。今退而不用,以離坎代之
,則后天之用行矣
。離為日,照耀于南;坎為月
,照臨于
北
,日月交光,而萬物生焉
。雖曰后天之用
,其實則先天之體為之。故坎之真氣
,化而為鉛
,即天一所生之水也:離之真精,化而為汞
,即地二所生之火也
。鉛汞水
火,皆人間有名有相之物
,謂之真鉛真汞
,則不可名不可相也。故不得已而假有名有相之物以擬之
,而加之曰真實
,則陰精陽氣而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兑住吩唬骸珰鉃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精與
氣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耸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皆先天之用也。以其互藏也
,故男得其精
,而用精者化;女得其氣
,而用氣者昌
。用精者化,故順而成人:用氣者昌
,故逆而成丹
。先天之氣為
真鉛,厥有旨也
。以先天未擾之真鉛
,制后天久積之真汞,則其相愛相戀
,如夫婦子母之不忍離
,是皆自然而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自非洞曉陰陽
,深達造化
,烏
足以語此哉!”
元 精 元 氣 元 神 論
“元氣為鉛,元精為汞,元神果何物乎?”
曰:“元神為性,精氣之主也。以其兩在而不測,靈通而無方,故命之曰神。故神住則精凝,精凝則氣歸,氣歸則丹結(jié)。皆先天之用也。所謂元精,非交感之精
之謂也。精藏于離,心中之真液也。所謂元氣,非口鼻呼吸之謂也。氣藏于坎
,虛無中之真氣也。所謂元神
,非思慮之神之謂也
。神通于無極,父母末生以前之靈真
也
。夫人
,一太極也,精氣即太極之陰陽也
,神即太極之無極也
,是謂元精、元氣
、元神
。善乎,翠虛之吟曰:‘此精不是文感糟
,乃是玉皇口中涎
。’玉皇,心君
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谥邢眩闹兄`液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藲獠皇呛粑鼩猓酥獏s是太素?z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責(zé)煟忍煺嬉抑畾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松癫皇撬紤]神.可與元皇相比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始丛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是謂無極
之真,通天地
,貫宇宙
,巍然而獨尊,超然而獨運者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神 統(tǒng) 論
“何以知神之統(tǒng)精氣乎?”
“即舉一身之后天者言之。神太驚即精散而怔忡
,神太淫則氣脫而痿縮。故神藏于精
,則謂之曰精神
;神藏于氣,則謂之曰神氣
。精氣之得神而王
,猶臣之得君
而尊也。故修真之士
,莫要于養(yǎng)神
。神即性也,性定則神自安
,神安則精自住
,精住則氣自生。何以故
?性定則心火不至上炎
,火不炎則水不干
,故身中之精亦住。
凡身中五臟六腑之精皆水也
。身中之精既住
,則腎中之精可知。腎為精府
,精盛于腎者
,積水生潮,滃然上騰
,如云霧然
,熏蒸四大,灌注上下
。吾以元神斡運乎其
間
,則升降進止,如運諸掌
,是謂水火交而成既濟也
,是謂后天之氣而得之似醉也。然此特自吾身之后天者言之耳
。若夫先天之用
,其采取交媾,脫胎神化
,元一而
非神之所為
。故修真之士莫要于煉神。煉神者
,玉液煉已之謂也
,大道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金 液 玉 液 論
“丹法有金液煉形,玉液煉己之說,其旨安在
?”
曰:“夫道者,性命兼修,形神懼妙者也
。金液煉形者,了命之謂也
。玉液煉己者
,了性之謂也。何謂玉液
?玉者
,溫潤貞純之喻
。金者,堅剛不壞之稱
。夫煉
性者
,損之又損,克去己私
,務(wù)使溫潤貞純
,與玉比德,則己之內(nèi)煉熟矣
。內(nèi)煉既熟.然后可以臨爐采藥
,而行一時半刻之功。及夫時至機動
,則取坎填離
,采鉛伏
汞。而坎中一畫之陽
,乃先天乾金也
,謂之金液。以之煉形
,則體化純陽
,而形骸為之永固,一如金之堅剛而不壞矣
。故曰金煉玉煉
。性命兼修,而形神俱妙者也
。
玉煉
,則無為之道也;金煉,則有為之術(shù)也。自無為而有為
,有為之后
,而復(fù)返于無為,則性命之理得
,而圣修之能事畢矣。”
性 命 論
“何謂性 ?何謂命?”
曰:“性者 ,萬物一源
;命者,己所自立
。性非命弗彰
,命非性弗靈
。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
。今之論者
,類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
,有無相因
,虛實
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
。故性則神也
,命則精與氣也;性則無極也
,命則太極也
。可相離乎
?或言釋氏了性
,道家了命。非通論也
。夫佛無我相
,破貪著之見也;道
言守母
,貴無名之始也
。不知性安知命耶?既知命矣
,性可遺耶
?故論性而不淪于空,命在其中矣
;守母而復(fù)歸于樸
,性在其中矣。是謂了命關(guān)于性地
,是謂形神俱
妙與道合真也”
。
或問:“子之論性命則既明且盡矣。敢問性之在人,果何物也 ?可得而見乎?”
曰:“性不可見 ,所以見則性也,于不可見而欲求其所以見
,則性愈遠矣
。何耶
?性之為物也,可以無心見
,而不可以有心求
。昔者老圣稱太樸以無名,
黃帝索
玄珠于罔象
,古人之喻厥有深旨
。請言人之所以生也!無極之真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所謂性即無極也
,所謂命即二五之精也
。二者妙合,而人始生焉
。方其末生
之前
,則所謂無極者,混沌鴻蒙
,何相何名
?何音何緒?何臭何聲
?及乎二五既凝
,得一以靈,何思何為
?何慮何營
?是性之本體也,夫自情識開而本體鑿矣
。張子
曰:‘形而后有氣質(zhì)之性
。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情識
,即氣質(zhì)之性也。所捐本體
,即天地之性也
。者子曰:‘復(fù)歸于樸,復(fù)歸于嬰兒
,復(fù)歸于無極
。’即
善反也
。故修道之要
,莫先于煉性
。性定而氣質(zhì)安不足以累之,則本體見矣
。吾師之詩曰:‘不迷性自住
,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jié)
,壺中配坎離
。’是后天得先天
而妙其用也
。是之謂了命關(guān)于性也
。”
質(zhì) 性 論
“夫性一而已。何以有本性質(zhì)性之異?”
曰:“本性者,自先天而言之。清凈圓明,混成具足。圣不加豐,愚不少嗇者也。質(zhì)性者,自后天而言之。生于形氣之私,于是始有清濁厚薄之異。且夫二五變
合,生人物之萬殊,其問揉雜不齊,本于胎元受氣之始。何者?吾自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皆以情欲而正命本。逐境起念,遇物生情,熏習(xí)久矣。中間得氣有純駁,故
嗜欲有淺深,莫不各借本然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