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漸法之金丹大道 >> 丹道五大流派

    東派丹法:東派祖師陸西星真人之方壺外史《玄膚論》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玄 膚 論
    陸 西 星
    自 序
    《玄膚論》者,陸生所述也

    。陸生既聞性命之學(xué)于圣師
    ,豁然有契于其衷,乃述所傳
    ,為論二十篇
    ,總七干余言,名曰《玄膚》

    玄膚者
    ,言玄理膚淺
    ,非精詣也
    。去圣愈遠,大道 失傳,狂瞽之師,各售所見
    。類皆竊近似以文神奸,故有口禪之衲,兢斗機鋒
    ,壟斷之夫
    ,縱談黃白,人元則 以閨丹首亂
    ,服食則以金石戕生
    ,學(xué)術(shù)不明,流禍無極
    ,仁者憫焉
    !始生以文儒究心二氏,垂二十年
    ,錯足無虞之林
    ,置身不理之口,屢躓屢奮
    ,獨以初誠不退
    ,獲 茲遭遇也
    。夫性由自悟
    ,命假師傳
    。茲二語者,尚有遺論。何則
    ?自性自度者.雖上根利器
    ,亦須領(lǐng)悟于言下
    ,藉非密旨親承,徒師心以自用
    。猶之瞽不任杖
    ,倀倀 何之乎
    ?道之不得聞?wù)?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其故有三
    ,朵二朵頤世味
    ,以妄為常
    ,虞有耽空,害有之侮者
    ,名曰不信之心
    ;少知向慕
    ,(上四中口下月)掛俗網(wǎng),不即解脫
    ,姑置而少 持者
    ,名曰不了之心;具曰子圣
    ,不售善言
    ,高談雄論,千人自廢者
    ,名曰不虛之心
    。三者有一焉,圣師不顧也
    ,良友不親也
    。因循積習(xí)
    ,沒齒無聞,斃而后已
    ,殊 可哀也
    !生為此懼,早夜遑遑
    ,不敢自棄
    。是以摒去妄心,沉潛至道也
    。靜養(yǎng)之暇,仰思圣師誨諭之旨
    ,聊復(fù)述之篇章
    ,冒犯忌諱
    ,所不敢辭
    。要在開示真宗,流通 正脈
    ,使人知鄉(xiāng)道而已
    。或謂古人著書
    ,多道成之后,子急于有言
    ,無乃躁乎?吾聞太上立德
    ,其次立言
    ,言之不可已也。吾為其次者
    ,夫道則進于德矣
    。進于德, 不言可也
    。夫德竊有志焉
    ,而未之逮也

    隆慶元年歲在丁卯重九日

    三 元 論
    愚聞之師曰
    ;“丹有三元
    ,皆可了命。”三元者
    ,天元、地?zé)o
    、人元之謂也
    。天元謂之神丹
    。神丹者
    ,上水下火,煉于神室之中
    ,無質(zhì)生質(zhì)
    ,九轉(zhuǎn)數(shù)足,而成白 雪
    。三年加煉
    ,化為神符。得而餌之
    ,飄然輕舉
    。乃藥化功靈,圣神之奇事也。其道則軒轅之龍虎,旌陽之石函
    ,言之備矣。地元謂之靈丹。靈丹者
    ,點化金石
    ,而 成至寶。其丹乃銀鉛砂汞有形之物
    ,但可濟世
    ,而不可以輕身。九轉(zhuǎn)數(shù)足
    ,用其藥之至靈妙者
    ,鑄這神室,而以上接乎天元
    。乃修道 之舟航
    ,學(xué)人之資斧也。古今上 圣高真
    ,名為圣事
    ,其法至易至簡,不過采先天之鉛
    ,伏后天之汞
    ,識浮沉,知老嫩而已
    。今之盲師
    ,率多昧此,故千舉萬敗
    ,迄以無成
    。不知地元之道,與人元不 殊
    。必洞曉陰陽
    ,深達造化者,而后可以語此
    。人元者
    ,謂之大丹。大丹者
    ,創(chuàng)鼎于外
    ,煉藥于內(nèi),取坎填離
    ,盜機逆用之謂也
    。古者高仙上圣,莫不由之
    。故了命 之學(xué)
    ,其切近而精實者
    ,莫要于人元。故丹有三元
    ,系于天地鬼神而不可以必得者
    ,天元也;法度修明
    ,福意雙美
    ,舉之而如取如攜者,地元也
    ;宇宙在手
    ,萬化生 身,鬼神不能測其機
    ,陰陽不能逃其算者
    ,人元也。然則亦有大小乎
    ?曰:“愚聞之師
    ,天包乎地,地載乎人
    ,大小見矣
    ,是三元之品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內(nèi) 外 藥 論
    夫人元之學(xué)
    ,創(chuàng)鼎于外,而煉藥于內(nèi)
    ,于是始有內(nèi)藥外藥之分
    。而世之言外藥考,率多不得其旨
    ,以盲引盲
    ,殊可悼痛!夫道在我身
    ,內(nèi)煉城是矣
    ,而何以創(chuàng)鼎 于外?創(chuàng)鼎者
    ,圣人不得已焉而為之之事也
    。老圣比之用兵。其言曰:“夫兵者
    ,不祥之器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鼻曳蛏纤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神與氣
    、精
    ,凡吾所具于先天 者
    ,渾淪未鑿,何假修煉
    ?故童初之子
    ,皆圣胎也。自夫情竇一開
    ,而渾淪之體破矣
    !渾倫之體既破,則丹吾身之所有者
    ,日改月化
    ,動皆落于后天。后天之物皆屬 于陰
    ,其法不能以久存
    ,不得不假夫同類之先天者以補之。而同類之先天則太陽乾金也
    。以陽煉陰
    ,形乃長存?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酢酚兄唬骸坝鞣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須求同類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h破竹 補
    ,覆雞用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缢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甚明切也。然又須知彼我之氣
    ,同一太極之所分
    。其中陰陽之精,互藏其宅
    ,有不可以獨修者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巴? 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
    ,”《契》曰:“冠婚氣相紐
    ,元年乃芽滋
    。”造化之理
    ,順則成人
    ,逆則成丹。神妙自然
    ,不可誣也
    。煉藥于內(nèi),而創(chuàng)鼎于外
    ,豈直補吾身之缺 而已哉

    陰 陽 互 藏 論
    “《契》曰:‘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兑住分^離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段蚱洹分娫唬骸劝亚槎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次搏烏免藥來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則陰陽之象也;烏兔
    ,則陰陽 之精也
    。離為日,日秉陽精
    ,而離之中畫卻是陰
    ,是陰藏于陽之宅也;坎為月
    ,月秉陰精
    ;而坎之中畫卻是陽,是陽藏于陰之宅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酢吩唬弧材袨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離女為 月
    。’蓋言此也
    。是知乾坤者
    ,陰陽之純也;坎離者
    ,陰陽之交也
    。其在人也
    ,情竇未鑿之先,一乾坤純陰純陽之象也
    ;既鑿之后
    ,陰陽之體交,而互藏之精用矣
    。 少陰之?dāng)?shù)八
    ,男子得之,故二八而精通
    ;少陽之?dāng)?shù)七,女子得之
    ,故二七而天癸至
    。豈非陽得陰數(shù),陰得陽數(shù)
    ,而互藏之義
    ,斯以見乎 ? ”
    或曰;“男子二八而精通
    ,彼之破體
    ,夫固有所感也。女子二七而天癸至
    ,何所感耶 ? ”
    ;“未論有感無感,但其氣既至
    ,則渾淪之體
    ,斯已破矣。且夫地勢重陰之下
    ,而忽有一陽來復(fù)
    ,乃十有一月之卦也。斯時也
    ,天地之心果何所見
    ?而夫子嘆 之,無亦以造化交感之氣雖未氤氳
    ,而其機斯已動乎
    ?方其不動而動,動而不動之時
    ,是謂先天真乙之氣
    ,所以為造化之根底,品匯之樞紐者
    ,實在于是
    。迨夫聯(lián)兆 已彰
    ,形色已見,斯則落于滓質(zhì)
    ,而屬之后天
    。故吾所謂破者,乃自氣機之動者而言之
    ,非謂必待于交感氤氳而后謂之破也
    。且男子之精始通也,其始未必先有滓 質(zhì)
    ,必待其氣先至
    ,既乃化而為水,又既乃化而為精
    。所謂先至之氣
    ,即先天也;氣化為水
    ,叩天一所生之水也
    。先天之體既破,后天之用遂行
    ;后天之用既行
    ,先 天之真愈隱矣。造化之妙
    ,發(fā)泄至此
    ,誰曰不然,請問之師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先 天 后 天 論
    “何以后天之用行而先天之真愈隱?“
    曰:“先天之真不可見
    。凡可見者
    ,皆后天也。今之言涕
    、唾
    、津、精
    、氣
    、血、液者
    ,皆有形滓質(zhì)之物
    ,俱屬后天而不可用,則又以精氣神當(dāng)之。不知后天之 用既行
    ,則精
    、氣與神又皆隨用顯發(fā),而落于后天
    。何者
    ?已鑿之后,說著用著皆落后天
    ,而先天之真
    ,沉潛淪匿,孱弱微細
    ,日就蕭索
    ,而不足以為一身之主,至 于老病死苦者
    ,后天之用竭
    ,而先天不存也。然則欲吾形之永固者
    ,舍先天奚以哉 ? ”
    鉛 汞 論
    或問:“先天之氣為真鉛,其旨安在
    ?”
    曰:“真者
    ,對凡而言。真則無形
    ,而凡則有象也
    。必欲競其說,請言其本
    。夫自乾坤交而離坎之體成矣
    。乾坤交,則渾淪之體己破
    。故后天卦位
    ,退乾坤于至 尊無用之地,而以離坎代之
    。蓋南北者
    ,天地之兩極也。先天卦位
    ,本乾坤所居
    。今退而不用,以離坎代之
    ,則后天之用行矣
    。離為日,照耀于南;坎為月
    ,照臨于 北
    ,日月交光,而萬物生焉
    。雖曰后天之用
    ,其實則先天之體為之。故坎之真氣
    ,化而為鉛
    ,即天一所生之水也:離之真精,化而為汞
    ,即地二所生之火也
    。鉛汞水 火,皆人間有名有相之物
    ,謂之真鉛真汞
    ,則不可名不可相也。故不得已而假有名有相之物以擬之
    ,而加之曰真實
    ,則陰精陽氣而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兑住吩唬骸珰鉃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精與 氣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耸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皆先天之用也。以其互藏也
    ,故男得其精
    ,而用精者化;女得其氣
    ,而用氣者昌
    。用精者化,故順而成人:用氣者昌
    ,故逆而成丹
    。先天之氣為 真鉛,厥有旨也
    。以先天未擾之真鉛
    ,制后天久積之真汞,則其相愛相戀
    ,如夫婦子母之不忍離
    ,是皆自然而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自非洞曉陰陽
    ,深達造化
    ,烏 足以語此哉!”
    元 精 元 氣 元 神 論
    “元氣為鉛
    ,元精為汞
    ,元神果何物乎?”

    曰:“元神為性
    ,精氣之主也
    。以其兩在而不測,靈通而無方
    ,故命之曰神
    。故神住則精凝,精凝則氣歸
    ,氣歸則丹結(jié)
    。皆先天之用也。所謂元精
    ,非交感之精 之謂也
    。精藏于離,心中之真液也
    。所謂元氣
    ,非口鼻呼吸之謂也。氣藏于坎
    ,虛無中之真氣也。所謂元神
    ,非思慮之神之謂也
    。神通于無極,父母末生以前之靈真 也
    。夫人
    ,一太極也,精氣即太極之陰陽也
    ,神即太極之無極也
    ,是謂元精、元氣
    、元神
    。善乎,翠虛之吟曰:‘此精不是文感糟
    ,乃是玉皇口中涎
    。’玉皇,心君 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谥邢眩闹兄`液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藲獠皇呛粑鼩猓酥獏s是太素?z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責(zé)煟忍煺嬉抑畾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松癫皇撬紤]神.可與元皇相比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始丛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是謂無極 之真,通天地
    ,貫宇宙
    ,巍然而獨尊,超然而獨運者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神 統(tǒng) 論
    “何以知神之統(tǒng)精氣乎?”
    “即舉一身之后天者言之
    。神太驚即精散而怔忡
    ,神太淫則氣脫而痿縮。故神藏于精
    ,則謂之曰精神
    ;神藏于氣,則謂之曰神氣
    。精氣之得神而王
    ,猶臣之得君 而尊也。故修真之士
    ,莫要于養(yǎng)神
    。神即性也,性定則神自安
    ,神安則精自住
    ,精住則氣自生。何以故
    ?性定則心火不至上炎
    ,火不炎則水不干
    ,故身中之精亦住。 凡身中五臟六腑之精皆水也
    。身中之精既住
    ,則腎中之精可知。腎為精府
    ,精盛于腎者
    ,積水生潮,滃然上騰
    ,如云霧然
    ,熏蒸四大,灌注上下
    。吾以元神斡運乎其 間
    ,則升降進止,如運諸掌
    ,是謂水火交而成既濟也
    ,是謂后天之氣而得之似醉也。然此特自吾身之后天者言之耳
    。若夫先天之用
    ,其采取交媾,脫胎神化
    ,元一而 非神之所為
    。故修真之士莫要于煉神。煉神者
    ,玉液煉已之謂也
    ,大道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金 液 玉 液 論
    “丹法有金液煉形
    ,玉液煉己之說,其旨安在
    ?”
    曰:“夫道者,性命兼修
    ,形神懼妙者也
    。金液煉形者,了命之謂也
    。玉液煉己者
    ,了性之謂也。何謂玉液
    ?玉者
    ,溫潤貞純之喻
    。金者,堅剛不壞之稱
    。夫煉 性者
    ,損之又損,克去己私
    ,務(wù)使溫潤貞純
    ,與玉比德,則己之內(nèi)煉熟矣
    。內(nèi)煉既熟.然后可以臨爐采藥
    ,而行一時半刻之功。及夫時至機動
    ,則取坎填離
    ,采鉛伏 汞。而坎中一畫之陽
    ,乃先天乾金也
    ,謂之金液。以之煉形
    ,則體化純陽
    ,而形骸為之永固,一如金之堅剛而不壞矣
    。故曰金煉玉煉
    。性命兼修,而形神俱妙者也
    。 玉煉
    ,則無為之道也;金煉,則有為之術(shù)也。自無為而有為
    ,有為之后
    ,而復(fù)返于無為,則性命之理得
    ,而圣修之能事畢矣。”
    性 命 論
    “何謂性
    ?何謂命?”
    曰:“性者
    ,萬物一源
    ;命者,己所自立
    。性非命弗彰
    ,命非性弗靈
    。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
    。今之論者
    ,類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
    ,有無相因
    ,虛實 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
    。故性則神也
    ,命則精與氣也;性則無極也
    ,命則太極也
    。可相離乎
    ?或言釋氏了性
    ,道家了命。非通論也
    。夫佛無我相
    ,破貪著之見也;道 言守母
    ,貴無名之始也
    。不知性安知命耶?既知命矣
    ,性可遺耶
    ?故論性而不淪于空,命在其中矣
    ;守母而復(fù)歸于樸
    ,性在其中矣。是謂了命關(guān)于性地
    ,是謂形神俱 妙與道合真也”

    或問:“子之論性命則既明且盡矣。敢問性之在人
    ,果何物也
    ?可得而見乎?”
    曰:“性不可見
    ,所以見則性也,于不可見而欲求其所以見
    ,則性愈遠矣
    。何耶
    ?性之為物也,可以無心見
    ,而不可以有心求
    。昔者老圣稱太樸以無名,黃帝索 玄珠于罔象
    ,古人之喻厥有深旨
    。請言人之所以生也!無極之真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所謂性即無極也
    ,所謂命即二五之精也
    。二者妙合,而人始生焉
    。方其末生 之前
    ,則所謂無極者,混沌鴻蒙
    ,何相何名
    ?何音何緒?何臭何聲
    ?及乎二五既凝
    ,得一以靈,何思何為
    ?何慮何營
    ?是性之本體也,夫自情識開而本體鑿矣
    。張子 曰:‘形而后有氣質(zhì)之性
    。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情識
    ,即氣質(zhì)之性也。所捐本體
    ,即天地之性也
    。者子曰:‘復(fù)歸于樸,復(fù)歸于嬰兒
    ,復(fù)歸于無極
    。’即 善反也
    。故修道之要
    ,莫先于煉性
    。性定而氣質(zhì)安不足以累之,則本體見矣
    。吾師之詩曰:‘不迷性自住
    ,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jié)
    ,壺中配坎離
    。’是后天得先天 而妙其用也
    。是之謂了命關(guān)于性也
    。”
    質(zhì) 性 論
    “夫性一而已
    。何以有本性質(zhì)性之異
    ?”

    曰:“本性者,自先天而言之
    。清凈圓明
    ,混成具足。圣不加豐
    ,愚不少嗇者也
    。質(zhì)性者,自后天而言之
    。生于形氣之私
    ,于是始有清濁厚薄之異。且夫二五變 合
    ,生人物之萬殊
    ,其問揉雜不齊,本于胎元受氣之始
    。何者
    ?吾自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皆以情欲而正命本
    。逐境起念
    ,遇物生情,熏習(xí)久矣
    。中間得氣有純駁
    ,故 嗜欲有淺深,莫不各借本然之性
    ,以行其有我之私
    。蓋質(zhì)性在人,非能自用。所以用者
    ,皆借靈于本性
    。如豪奴孽子,借主人以號令也
    。故常喻之。性則水也
    ,落于 氣質(zhì)
    ,猶水之入于泥淖中也。決而行之
    ,但見泥淖而不見其水
    。泥淖豈能自行?水行之也
    。但水混于泥淖而不見耳
    。澄之之久,則清者在上
    ,濁者在下
    。決而行之, 無非水矣
    。此澄湛之功
    ,善反之力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神 室 論
    “元性元神
    ,有以異乎?”
    曰:“元性即元神
    ,無以異也
    。以其靈通而莫測,妙應(yīng)而無方
    ,故名之曰神
    。謂之元者,所以別于后天之思慮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神之在人,亦有宅乎 ? ”
    曰:“吾聞之紫清仙師
    ,人有三谷
    ,乃元神之空,靈性之所存也
    。其空如谷
    ,又名谷神。神存則生,神去則死
    。日則接于物
    ,夜則接于夢。神不能安其居也
    。 《靈樞內(nèi)經(jīng)》曰:‘天谷元神
    ,守之自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松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曰天谷,泥丸是也
    ;中曰應(yīng)谷
    ,絳宮是也;下曰靈谷
    ,關(guān)元是也
    。此三谷者,神皆居之
    ,謂之三田
    。嘗為 之論,泥丸者
    ,棲神之本宮也
    ;絳宮者,布政之明堂也
    ;靈谷者
    ,藏修之密室也。故夫元神居于絳官
    ,則耳有聞
    ,目有見,五官效職而百體為之從今矣
    ;元神居于靈 谷
    ,則視者返,聽者收
    ,神氣相守
    ,而營魄為之抱一矣。楊子有言:‘藏心于淵
    ,美厥靈根
    。’淵者
    ,深昧不測之所
    ,靈谷是也
    。是神所藏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河 車 論
    神既藏矣
    ,是謂歸根。歸根曰靜
    ,靜曰復(fù)命
    。將見神氣相守,抱一無離
    。迨夫靜極而動
    ,則是神也。復(fù)乘氣機而上升于泥九
    ,于是河車之路始通。要知河車之 賂
    ,乃吾身前后任督二脈也
    。夫氣之始升也,油然滃然
    ,郁蒸于兩腎之間
    ,浩浩如潮生,溶溶如水泮
    ,泛溢于五腧之上者
    ,乃水經(jīng)濫行,不由溝洫也
    。吾急以神斡歸 尾閭
    ,使之循尾閭而上,至于夾脊雙關(guān)
    ,上風(fēng)府而直至于泥丸
    。神與氣交會于此,則其疏暢融液
    ,不言可知
    。少焉,降為新美之津
    ,則自重樓而下游絳宮
    ,入紫庭, 復(fù)歸其所藏之處而休焉
    。如此循環(huán)灌注
    ,久久純熟,氣滿三田
    ,上下交泰
    ,所謂“常使氣沖關(guān)節(jié)透,自然精滿谷神存”也。造化至此
    ,內(nèi)煉之征見矣
    。然非深造而實 詣,又烏知予言之有味哉

    澄 神 論
    “吾子所言藏神之宅
    ,則吾既得聞命矣。敢問藏神之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曰:“藏神者,凝神也
    。凝神之要
    ,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
    ,莫先于遣欲
    。《清凈經(jīng)》云
    ;‘遣其欲而心自靜
    ,澄其心而神自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兑住吩唬骸ト艘源讼? 心
    ,退藏于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洗心
    ,即澄神之謂也。周子曰:‘無欲故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無欲,即遣欲之盡也
    。夫人神好清
    ,而心擾之;人心好靜
    ,而欲牽之
    。所謂心者有二焉。 擾神之心
    ,乃妄心也
    ;好靜之心,乃真心也
    。既有妄心
    ,即驚其神
    ,其神可得清乎?既驚其神
    ,即著萬物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
    ,即是煩惱;煩惱妄想
    , 憂苦身心
    ,心可得而靜乎?故澄神之要
    ,莫先于遣欲
    。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
    ,心無其心
    ,知三心之不可得也。外觀其形
    ,形無其形,遠觀于物
    ,物無其物
    ,知四相之 俱忘也,三者既悟
    ,惟見于空
    ,則人空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諢o所空
    ,所空既無,無無亦無
    ,無無既無
    ,湛然常寂,則法空矣
    。如是則根塵永靜
    ,六欲不生,而心靜矣
    。心靜則神自 清
    ,如水之無波,而萬頃澄澈也
    。虛靖天師《大道歌》云:‘欲得身中神不出
    ,莫向靈臺留一物
    。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損筋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灿紊裰f,百世以俟圣 人
    ,不易吾言矣
    !”
    養(yǎng) 神 論
    “神既澄矣,又何以加焉 ? ”
    曰:“養(yǎng)之
    。養(yǎng)之者
    ,所以韜神之光使勿露也。神之為物也
    ,愈澄則愈清
    ,愈清則愈明。蓋定能生慧
    ,故靈光煥發(fā)
    ,旁燭洞達,莫可蓋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云:‘寧泰 定者,發(fā)乎天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粲弥灰眩瑒t太露而反傷于本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肚f子》云:‘古之治道者,以智養(yǎng)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巧灾菫橐玻^之以恬養(yǎng)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蹲鼧屑秸摗吩疲骸鄱? 用,實智若愚
    ;益資定慧
    ,雙美無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a href="/daodejingjishi">道德經(jīng)》云:‘敦兮其若樸
    ,渾兮其若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衷唬骸娙苏颜?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我獨若愚
    。俗人察察,我獨若悶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责B(yǎng)神之要義 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凝 神 論
    “神既養(yǎng)矣
    ,安所事凝耶?”

    曰:“凝神云者
    。無用用中之用
    ,了命之學(xué)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秴⑼酢吩唬骸?jīng)營養(yǎng)鄞鄂
    ,凝神以成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曳螂x宮修定
    ,禪之宗也;水府求玄
    ,丹之旨也
    。澄神要矣,凝 神急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洞涮撘鳌吩疲骸羧辗陰焸骺谠E,只要凝神入氣穴
    。’所謂氣穴
    ,乃吾人之鄞鄂也
    。予前所著《神室論》中,則既明且盡矣
    。慮夫?qū)W者徒知澄神
    ,而不知 凝神之處,則漫無歸宿
    ,而無以會夫歸根復(fù)命之原
    ,徒知養(yǎng)神而不知有凝神之方,則茫無下手
    ,而不能偵夫造化消息之妙
    ,故述所聞,復(fù)著此論
    。蓋凝神者
    ,入玄之 要旨
    ,丹家之第一義也。所謂凝者
    ,非塊然不動之謂也
    。乃以神入于氣穴之中,與之相守而不離也
    老子曰:‘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 ? ’夫氣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氣之初
    ,所稟父母精氣而成者
    ,即吾人各具之太極也。其名不一
    ,曰氣海
    ,曰關(guān)元,曰靈谷
    ,曰下田
    ,曰天根,曰命蒂
    ,曰歸根竅
    、復(fù)命 關(guān),即一處也
    。方其處胎之時
    ,呼吸之氣,與母相通
    。及夫子母分胎
    ,剪落臍帶,則自安爐鼎
    ,別立乾坤
    ,而一呼—吸,常歸于本穴之中
    。蓋呼吸者
    ,吾人立命之本 也。一息之間
    ,呼吸不至
    ,則氣絕而死矣。呼則氣辟
    ,陽之舒也
    ;吸則氣闔,陰之?dāng)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一呼一吸
    ,名曰一息
    。診家以之候氣,良有旨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肚f子》曰:‘眾人之息 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怎嗾撸^深入于穴也
    。眾人之息
    ,非不以踵也,但神有不存
    ,縱其出入焉
    ,而不自覺,若以喉耳
    。真人則神依于息
    ,而深入于本穴之中, 綿綿若存
    ,無少間斷
    ,故得專氣致柔,抱—無離
    ,虛極靜篤
    ,而能觀其復(fù)也。所謂依者
    ,又非逐于息而依之也
    ,有勿忘勿助之義焉。故神依于息則凝
    ,神凝則氣亦 凝
    ;神依于息則和,神和則氣亦和
    ,相須之道也
    。凝神之法
    ,自調(diào)息始
    。調(diào)息者,依息之謂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真 息 論
    所謂息者有二焉,曰凡息
    ,曰真息
    。凡息者
    ,口鼻出入之氣也;真息考
    ,胎息也
    ,上下乎本穴之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尬滔壬^“翕然而噓
    ,如春沼魚”者是也。凡息既停
    , 則真息自動
    。而凡息之所以停者,非有心以屏之也
    。虛極靜篤
    ,故心愈細,而氣愈微耳
    。今之論者但知調(diào)息
    ,而忽不自知其落于以心逐氣之病,蓋以凡夫躁競之心
    , 未閑調(diào)習(xí)
    ,一旦使之依息,心豈肯自依
    ?未免著意
    。著意則氣未平,而心先動矣
    。豈非復(fù)以氣而役神乎
    ?予故曰:“調(diào)息者,自然依息之謂
    ,非逐于息之謂也
    。”調(diào) 息又自調(diào)心始
    。調(diào)心者
    ,攝念歸靜,行住坐臥
    ,常在腔子
    。久久純熟,積習(xí)生常
    ,自然澡雪柔埏
    ,與息相和也。和則相依,依而勿逐
    。凡息自停
    ,真息自動。橐籥一 鼓
    ,煉精化氣
    ,熏而上騰,灌注三宮
    。是謂真橐籥
    、真鼎爐、真火候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火 符 論
    “以真息為火,其亦有說乎
    ?”

    曰:“有之
    。‘謾守藥爐看火候
    ,但安神息任天然
    。丹灶河車休矻矻,鶴胎龜息自綿綿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畔芍裕灰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然非以息為火也
    。火
    ,神火也
    ,息則火之橐籥 也。今夫神氣相守之時
    ,神則無為
    ,而氣機則不能以不動,故一闔一辟
    ,與經(jīng)脈上下相為流通
    。所以覺其動者,誰也
    ?神也
    。一氣流通,元神獨覺
    ,神與氣融
    ,寬急 相得,是火力調(diào)勻
    ,然后丹成而藥就也
    。予嘗以橐籥喻真息,蓋亦有理
    。今夫冶人之鑄金也
    ,必先鼓之以橐籥,然后火發(fā)而金始溶
    。若徒以浩蕩之風(fēng)吹之
    ,則火氣散 漫,而金終不可化矣
    。何者
    ?浩蕩之風(fēng),往來不常
    ,即眾人以喉之息也
    ,橐籥之風(fēng),綿綿不絕
    ,即真人以踵之息也
    。神依息而互融,即火之得乎風(fēng)也
    ;氣得神而自 化
    ,即金之化于火也。如斯而喻
    ,昭乎明矣
    !”
    或問:“火符進退,朝屯暮蒙
    ,其旨同異
    ?”

    曰:“予昔未得師指,竊以火候難明
    。亦嘗按之周天
    ,準之卦 0 氣,分更分漏
    ,徒費講求
    。而后乃今,豁然大悟
    。乃知丹經(jīng)萬卷
    ,火記六百,皆可言下而廢
    。所謂真火無候
    ,大藥元斤
    ,誠哉是言!不我欺也
    。夫煉藥有內(nèi)外
    ,故火 候有繁簡。所謂內(nèi)煉
    ,一言以蔽之曰:‘錦綿若存而已矣
    。’外藥者
    ,非前所論之外藥也
    ,蓋指天元地元而言。符者
    ,謂與天道相符合也
    。丹法以月之庚甲,象藥材 之老嫩
    ;日之子午
    ,為火候之消息。所謂朝屯暮蒙
    ,不過言其進退之則
    ,有如是耳。得其意忘象可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段蛘嫫吩疲骸畠?nèi)藥還同外藥.內(nèi)通外亦須通。丹頭和合類 相同
    ,溫養(yǎng)兩般作用
    。內(nèi)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常紅
    。外爐加減要勤功
    ,絕妙無過真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娣N者
    ,人元也。是火符之?dāng)喟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藥 火 論
    “藥與火同乎?異乎
    ?”
    曰:“藥與火
    ,可分也,亦可臺也
    。分則可異
    ,合則可同
    。何者?分而言之
    ,則藥者
    ,先天之氣也;火者
    ,先天之神也。合而言之
    ,則藥即火也
    ,火即藥也。知 合而不知分
    ,則采取不明
    ;知分而不知合,則溫養(yǎng)無法
    。何者
    ?采取之時,藥在外
    ,火在內(nèi)
    。以火而致藥,故藥火可分
    ;溫養(yǎng)之目
    ,藥在外,歸于內(nèi)
    ,得藥而行火
    , 故藥火可合。要之
    ,火其主也
    ,故火急則丹傷,火冷則丹散
    。幾言火而不言藥者
    ,十月之事也;言藥而不言火者
    ,一時半刻之功也
    。至于紫清仙師之言曰:‘以火煉 藥而成丹?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匆陨耨S氣而成道也
    ,更明切矣”。
    抽 添 論
    或問:“抽鉛添汞之旨
    ,可得聞歟
    ?”
    曰:“予聞之立陽先生得藥歸鼎之后
    ,養(yǎng)以天然真火,綿綿若存
    。其中抽添變化
    ,皆出自然。有不容以絲毫智力與乎其間
    。蓋道則無為
    ,而神氣自然有所為,乃 造化之妙也
    。所謂如米炊飯
    ,厥有深旨,非止特喻其易易而已
    。夫鉛之投汞
    ,譬則水之投于米中也。水不可以過多
    ,米不可以過少
    ,猶之二八相當(dāng)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鹆φ{(diào)勻
    ,其 水漸干而米漸長,斯成飯矣
    。水漸干則抽鉛之謂也
    ,米斯長則添汞之謂也。抽非內(nèi)減也
    ,神入氣中
    ,如天之氣行于地,而潛機不露也
    ;添非外益也
    ,氣包神外,如地 之氣承乎天
    ,而漸以滋長也
    。由是而胎圓神化,身外有身
    。造化之妙
    ,一至于此。要皆自然而然
    ,有莫知其所以然者
    。若于此而欲求其所以抽所以添,則涉于有心而 非自然矣
    。所謂自然
    ,亦有深旨
    。師語我曰:‘順自然,非聽自然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荚眨⊙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遺 言 論
    或問:“諸丹經(jīng)所言紅鉛
    、黑汞、青龍
    、白虎
    、白雪、黃芽
    、木公
    、金母
    、嬰姹
    、黃婆,異名殊字
    ,數(shù)更仆未易盡也
    。今子所著一切置而不言,意者將有遺論乎 ? ”
    曰:“否
    。子靜聽
    ,吾試語之。昔者吾以章句儒生
    ,學(xué)窺玄圃
    ,索無前識之資。偶以因緣遭際
    ,得授真宗
    ,頗知徑約。凡前所舉名義
    ,昔皆熟讀而詳味之
    。但識 此遺彼,適資捍格
    ,而后乃今知大道之不煩
    ,可一言而盡也。夫道不外乎一陰一陽而已
    。陰則為精
    ,陽則為氣,而神則統(tǒng)乎二者
    ,故神與氣精
    ,乃上藥之三品也
    。凡 言龍虎、鉛汞
    ,種種異名
    ,皆依此立。古仙垂語
    ,不欲輕泄
    ,故亂辭孔竅,紛爾多門
    ,使志學(xué)之士
    ,因文以見義,出博以之約
    。迨天真積力久
    ,豁然貫通,則刊落言 筌
    ,直見根本矣
    。”
    或問:“《玄膚》所著
    ,多言外藥
    。至于采取交媾,略而不言
    ,學(xué)人何述焉 ? ”

    曰:“采取交媾
    ,乃太上閟密之玄機,千圣傳心之要旨
    。吾非不欲指而言之
    ,但師命甚嚴,是以臨書而惴惴其栗也
    。然吾于前所論中
    ,似已訣破,但混于微言而 不覺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镀酢酚兄唬骸е軤N彬彬兮,萬遍將可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緦W(xué)之士,茍能千周萬遍
    ,則研精而妙義見矣
    。然非有求而未得之憤,則孰知期道之難聞?非有相悅以解 之妙
    ,則孰知予言之有味哉
    ?已乎已乎,吾茲將結(jié)舌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金 丹 大 旨 圖
    陸 西 星

    古仙丹法,載之丹經(jīng)
    ,無下千帙
    。讀之則愈煩愈難,悟之則惟簡惟易
    。大要觀天之道
    ,執(zhí)天之行,則二者其盡之矣
    。一陰一陽
    ,配合以兩者,天之道也
    ;日月運 行
    ,晝夜交光者,天之行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镀酢吩唬骸疤斓卦O(shè)位
    ,而易行乎其中矣
    。”易謂離坎是也
    。圣人知其如此
    ,故嘗準之以作丹法。是故以乾坤為鼎器
    ,以烏免為藥材
    。 而其中消息盈虛之?dāng)?shù),則又準之以為火候陰符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督?jīng)》云:‘日月有數(shù),大小有定
    ,圣功生焉
    ,神明出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挚偠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則曰盜機逆用盡之矣。是道邊
    ,言之不能 盡
    ,佰之不可得
    。若也逢師得訣,針芥相投
    ,則可言下而領(lǐng)
    。大患人無慧性,不能洞曉深達
    ,以故求之愈遠
    。又或搖以似是之非,主以先入之說
    ,則毒藥熏心
    ,鯨墨 入骨,吾未如之何也已
    。予生幸以空空鄙夫
    ,遭際圣師,提挈年久
    ,賴寸天不障
    ,忽睹堂室,乃知今世之遇
    ,干古希覯也
    。四方聞道之士,謂某可教
    ,各以師授參互 考訂
    ,比予所聞,率多枘鑿
    。匪道有異同
    ,戶牖自別故也。老子云:“大道甚夷
    ,而民好徑
    。”金丹之道
    ,至易至簡
    ,有所安排布置,則涉邪偽而非自然
    。故某所圖 述
    ,根極化原,直指命術(shù)
    ,舉綱說約
    ,大義昭然。要在不背于師旨,別為破論
    ,以辟邪宗
    。若乃好道之倫,玩索而有得焉
    ,或可盡性命而不惑于多歧之謬乎
    !歲在庚 午嘉平月,下浣潛虛子書于南沙之西禪精舍

    先 天 無 極 之 圖
    老子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
    ,強名曰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衷唬骸盁o名
    ,天地之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衷唬骸疤煜掠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以為天下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鄙w先天混元真乙之氣
    ,為生天生 地、生人生物之根方
    。其未有動機
    ,故溟滓無光,聲奧俱泯
    ,謂之無極
    。在人則至靜無感
    ,寂然不動者當(dāng)之
    。而佛氏所謂真空,儒者所謂末發(fā)
    ,亦不外是老子云“常 無欲以觀其妙”
    ,《易?系辭》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圓覺經(jīng)》云“惟取極靜由靜力”
    。故永斷煩惱
    ,競究成就,不起于坐
    ,便入涅槃
    。三教圣人同一宗 旨,但作用不同,故有三者之別耳

    太 極 未 分 之 圖
    《悟真篇》云:“道自虛無生一氣
    ,便從一氣產(chǎn)陰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睒O者
    ,陰陽體具末分之象也。老子云:“道生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患刺珮O也,其在吾人
    ,是謂玄牝
    。蓋玄牝者,乃 真精妙合自然而成
    。所謂無中生有
    ,虛里造實,乃神氣之根
    ,而性命之竅也
    。老子云:“嘗有欲以觀其徼?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徼之學(xué)
    ,遂為千古圣真立命之基,而圣功于是乎生
    , 神明于是乎出矣

    太 極 分 陰 陽 之 圖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笔翘珮O分兩儀也。兩儀分
    ,則天包地外
    ,地處天中,而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之妙寓于其中矣
    。何者?自虛無而生一氣
    ,是靜極而 動
    ,陰中之陽也;兩儀分而天包地外
    ,地處天中
    ,是動以涵靜
    ,陽中之陰也。邵子云:“陰陽之精
    ,互藏其宅
    。”故丹法陰中用陽
    ,陽中用陰
    ,而嘗以靜為主焉。老 子云:“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蓋能靜
    ,是謂抱元守一而可以復(fù)歸于無極矣

    陰 陽 互 藏 之 圖
    天地既判,日月運行
    ,照耀交光
    ,而造化生焉。日月者
    ,天地陰陽之精也
    。于卦則為離坎。離中之陰
    ,是謂烏精
    ;坎中之陽,是謂兔髓
    。丹法以烏兔為藥物
    ,故陰中用陽,陽中用陰
    。所謂東入西鄰
    ,西歸東舍,不過識互藏之精
    ,盜其機而逆用之耳

    坎 離 交 媾 之 圖
    古仙造丹,莫要于采藥
    。而藥物有銖兩
    ,采取有時節(jié)
    ,顛倒有法度
    。其要在于月出初庚
    ,鉛生癸后,而子南午北
    ,互為綱紀
    ,別有口訣,不著于文

    成 丹 之 圖
    《悟真篇》云:“虎躍龍騰風(fēng)浪粗
    ,中央正位產(chǎn)玄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衷疲骸八幏隁忸惙匠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道在希夷合自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酥幸稽c
    ,不謂之鉛,不謂之汞
    ,而謂之丹者
    ,乃日月交光,陰陽和氣
    ,自然而成
    。故丹之為字,象日象月

    《心印經(jīng)》云:“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鄙w以為青龍白虎
    ,則尚屬之兩家,既歸身中
    ,則混合為一矣
    。故云非白非育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騿枺骸昂沃^金液還丹
    ?”曰:“以其既失而復(fù)得,謂之曰還
    。以其采取水中之金
    ,合經(jīng)己汞而成,故曰金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周 天 符 火 圖
    此中得意須忘象,若究群爻漫役情

    還 元 圖
    功夫到此
    ,一句說不得,一字用不著


















    七 破 論
    陸 西 星
    破 非 論
    陸子既聞性命之學(xué)于圣師
    ,四方之士
    ,有就陸子而參道者。坐而與之言
    ,不契
    ,往復(fù)與之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蛴蟹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曰:“老圣有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善者不 辯
    ,辯者不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裎嶙又c人論道也
    ,口喋喋焉不能置,無乃費于辭而傷于德乎
    ?”曰:“某有罪
    。請為子解之。昔者楊
    、墨充塞仁義
    ,孟子辭而辟之。公孫丑 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且夫大道之世
    ,人無異言,士無異學(xué)
    ,故圣人者
    ,與天下相忘于無言。天下未必能 盡如圣人之意
    ,則圣人有憂之
    ,故不得已而立之言。若乃《陰符》
    、《道德》
    、《參同》、《悟真》
    ,皆圣人證道之左券
    。所以仁天下萬世于無窮者也。乃有狂師瞽 人
    ,不能祖述圣經(jīng)
    ,理會文字
    ,師心任臆
    ,而以其說蠱惑于天下
    ,則其敗壞人心,淆亂正道
    ,為禍孰甚焉
    ?譬則大明不照之地,山魈野狐牽人于山谷之中
    ,茍有見 焉
    ,必將狂呼盡力而逐之,恐入之迷惑以死而莫之覺也
    ,又焉能隱情惜已緘結(jié)而不言乎
    ?若乃以自見自是好勝好辯而罪予,則予之不白于人也久矣
    !”
    破 偽 論
    世人好小術(shù)
    ,不審道淺深,是以狂夫偽人
    ,得以行其無所忌憚之術(shù)
    。蓋以玄理幽深,不能洞究
    ,心無所主
    ,是以輕信而易惑。即以世之偽術(shù)
    ,略舉其概
    。或炮孕 婦之胎以辟谷
    ,或服砒硫之藥以御寒
    ,或用鉛劍以開關(guān),或養(yǎng)靈龜而展縮
    ,或搖肩脊而淅瀝有聲
    ,或擊頭顱而鏗訇相應(yīng),或壘坐如石
    ,或鼓腹如雷
    ,或倒掛如猿,或 曲睡如龍
    ,或輕旋如風(fēng)
    ,而屏氣不息,或疾行如猱而健步莫追
    。如此之類
    ,難以枚舉
    ,求諸至道,了不相關(guān)
    。類皆逞其頑技以文神奸
    ,止司馬真人所謂“巧蘊機心, 以干時利”
    。而外丹爐火
    ,為偽尤甚。蓋銀精附體
    ,亦可交易金石
    ,而追攝之法,世多有之
    。學(xué)人不知
    ,信為點化。誤矣
    !誤矣
    !其次則丁打騰挪,對面為盜
    ,呼鹿 作馬而主不知
    ,以羊易牛而人不覺。又其次者
    ,盲燒瞎煉
    ,耗火亡財,玩日惕時
    ,閣有成效
    。匪道誤人,人不審道故也
    。嗚呼
    !不審道之淺深而稱好道,不識師之真 偽而稱遇師
    ,遂使狂夫偽人
    ,抗顏居先,挺身納拜
    ,為愧孰甚焉
    ?予故著為此論,凡我同志好道之倫
    ,珍重珍重
    ,早息妄心,早求真諦,吾鞭不可得也

    破 執(zhí) 論
    夫物之瓜果
    ,與食之醯酒之類,凡破其體啟其冪者
    ,皆變壞而不能久
    。破體之人,亦猶是也
    。圣人知其如此
    ,故求其所謂先天真乙者以補之
    。而今之論先天者
    , 不過自吾已破之身,關(guān)鍵而固密之
    ,攢簇而和合之
    ,以求真乙之生,以為長生久視之道
    。不知真體既破
    ,則吾身中所有精、氣與神
    ,皆日改月化而入于后天
    。真乙之 氣,其能全乎
    ?是猶藏已壞之瓜果
    ,冪已啟之酒醯,求其無壞
    ,豈不難矣
    !此理甚明,人所易曉
    。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罕譬而喻者也
    。還丹之道
    ,載諸丹經(jīng),學(xué)者 不能熟讀而詳味之
    ,獨以一言半句
    ,出口入耳,自謂真?zhèn)鲗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至于終身執(zhí)迷
    ,獨修一物而莫之悟,可哀甚也!予憫此徒
    ,故著是論
    。古仙有云:“形以道全,命以 術(shù)延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裾摰勒弑缺龋g(shù)在何處
    ?請試思之

    破 邪 論
    今之論同類者,其說不一
    ,予皆舉之
    。九一之術(shù),邪勿論矣
    。其有先天梅子之說
    ,影響形似?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蛴锌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然皆有形渣質(zhì)之物,實與世之紅鉛異名而同事
    。以之為 道
    ,恐或未然。至于離形交氣之說.須田兩竅之說
    ,開關(guān)鑄劍之說
    ,上進下進之說,或反經(jīng)而為蟠桃
    ,或含棗而飲甘露
    ,或碎磁釀鐵而為酒漿,或取男女淫液而和曲 蘗
    ,或配秋石而稱人元
    。如是之為.種種不一,類皆邪師曲學(xué)
    ,以盲引盲
    ,窮年皓首,迄無成功
    ,以至敗德禍身
    ,為世嗤笑,大可憐也
    !且夫先天之氣
    ,來自虛無, 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
    ,博之不可得
    。如上揣摩鉤致,多方索取
    ,則去之愈遠矣
    !所謂浮沉銖兩,今復(fù)何在
    ?以予所聞
    ,真若薰蕕異味,不可同器而藏
    。老子云: “夫惟無知
    ,是以莫我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固煜掠兄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則吾道不孤矣。
    破 疑 論
    或疑:“占語有云:‘一言半句便通玄
    ,何用丹經(jīng)千萬篇?’言陳言之不足貴也
    。而夫子教人多讀丹經(jīng)
    ,使之洞曉陰陽,深達造化
    ,得無玩日(左忄右曷)時
    , 而以聞見自障其心?吾得師旨
    ,則一言半句
    ,可以循之而入,奚以多讀為哉
    ?”曰:“子之言談是矣
    。不知道有邪正,師有真?zhè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吾子素非法眼
    ,將何自而辨之?? 譬之欲試金者必以石
    。丹經(jīng)者
    ,時師之試石也。不能精思熟讀
    ,而徒以一言半句
    ,師人以求道,其不入于邪宗而惑于異說者無幾矣!昔人有欲之京師者
    ,問道于途
    , 途之人口口不一也。其人懼不敢往
    。一日之坊間見途籍焉
    ,于是執(zhí)籍以往,所言棲泊之處
    ,鬻販之所
    ,關(guān)津棧間之次第,毫發(fā)不差
    。然后知書記之與口傳
    ,何啻天 壤!丹經(jīng)者
    ,入道之途籍也
    。今也廢閣丹經(jīng),而求語句于時師
    ,是猶廢途籍而問路人
    ,欲之京師能無謬乎?且夫一言半句
    ,訣在真師
    。汝欲覓師,師在何處
    ?”
    破 愚 論
    今之好道者
    ,類皆延致方士,燒煉爐火
    ,以冀點化
    ,以求服食,謂之外丹
    。不知此等之事起于妄心
    。既有妄心,即招妄侶
    。以故巧偽之徒
    ,投間抵隙,以馬易 牛
    ,對面為賊
    ,曾莫之悟。即欲舉之
    ,更仆未易數(shù)也
    。予首未得師旨
    ,幾惑此輩。賴天之靈
    ,不致敗缺
    ,故著此論,以遺后人
    。凡爐火之事
    ,勿謂無有,乃金丹之印 證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秴⑼酢吩疲骸盃t火之事,真有所據(jù)
    。在人洞曉陰陽
    ,深達造化,然后妙用可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鄙w爐火煉氣,比之煉己
    。配合一道
    ,采取一機,溫養(yǎng)脫胎
    ,無不皆同
    。 大要識其浮沉,知其老嫩
    ,則丹道 其庶幾矣。今之論爐火者
    ,不知鉛汞何物
    ,銖兩何在,真土何歸
    ,動以凡砂水銀
    ,妄意配合,匱以八石
    ,煮以眾草
    。或取鉛華而為 水金
    ,或取砂魂而為黃硫
    ,或脫砂殼而為天琉,或取天癸而抱砂汞
    ;又或采錫取礦
    ,玩日(左忄右曷)時
    ,自謂真鉛真汞真土,舉世罕知
    ,千緒萬端
    ,無過此法。師 心用智
    ,各私其寶
    ,深藏巧售,世人不知
    。誤而聽之
    ,則亡耗之禍,大不可言矣
    。且夫金丹之道
    ,上天所寶。求得外護
    ,法財兩濟
    ,斯亦可矣。舉而售人
    ,以征禮 謝
    ,此復(fù)何說?不識其詐而信其人
    ,不究其理而用其術(shù)
    ,非愚而何?誤之于前
    ,而復(fù)踵之于后
    ,非愚而何?不務(wù)修德
    ,而求非望之福
    ,非愚而何?所謂竭殫財產(chǎn)
    ,妻 子饑貧
    。迄不諧遇,希能有成
    ,不幸而中仙翁之料者
    ,十人而九。嗚呼
    !殆哉
    !外丹之道,為之在人
    ,成之在天
    ;知之在慧
    ,凝之在福;訣之在師
    ,明之在眼
    ,有不 可絲厘毫忽假借于人者。茍能潛修德行
    ,密結(jié)同心
    ,德動天地,誠感鬼神
    ,自爾臨爐之時
    ,保無虞失。否則學(xué)術(shù)雖正
    ,心眼雖明
    ,如魔試何?余蓋親試歷驗
    ,今則不 敢自隱
    。恐人不知
    ,妄意輕舉
    ,迄以無成,反生懈退
    。非道負人
    ,人不知道故也。若也能知之而能不為
    ,能為之而能不用
    ,能用之而能不私則更善矣!
    破 癡 論
    金丹之道
    ,知之貴真
    ,修之貴早。所以純陽老師有云:“下手速修猶太遲
    。”世人不知
    ,執(zhí)著太上一百二十皆可還之說
    ,當(dāng)其強富之年,沉溺愛河
    ,(上四中口 下月)掛塵綱
    ,不即解脫,日作夜為
    ,亡耗幾盡
    。迨至日暮途窮
    ,方始就道,以為歸考之計
    。不知時日不待
    ,卦數(shù)既滿,藥材虧少
    ,承藉無基
    ,縱使遇師知藥,而時 節(jié)因緣忽已蹉過
    ,皓首無成
    ,反起虛無之嘆而已!可勝惜哉
    !所以紫陽先生《悟真》首篇喻光陰于石火
    ,等身世于浮泡,警悟之意
    ,蓋亦深且切矣
    。或問《黃庭》一 百二十之說
    ,曰
    ;“上古之世,民淳事簡
    ,婚配甚遲
    。譬之良田,其力未乏
    ,是以晚植而猶獲
    。今則磽瘠既甚,樹藝復(fù)晚
    ,則苗而不秀
    ,秀而不實,無怪其然
    。且古 今人之不相及
    ,風(fēng)氣使然也。又烏得以今之人
    ,而論古之世哉
    ?”













    金 丹 就 正 篇
    陸 西 星

    予觀丹經(jīng)萬卷,其言長生大藥
    ,必得先天真乙之氣而成
    。問氣所從來,必曰彼處
    。求之夫吾人一身
    ,獨無是氣
    ,而顧于彼處求之哉?信之者未一二
    ,而疑之者已 千百矣
    。星自早歲即雅志斯道,顧以根鈍質(zhì)愚
    ,未能洞其旨越
    。間取《參同》、《悟真》
    ,開卷讀之
    。荊榛載除,縮澀莫前
    。始為注師俞琰
    ,指以清凈無為之道。凡 言身外之修
    ,一切斥為旁門
    ;金鼎火符,悉皆認為爐火
    。固守先入
    ,堅不可破。噫
    !果清凈
    ,不知下士何以大笑,而謗毀何以易生也
    。予讀書至此
    ,不能無疑。嘉靖 丁未
    ,偶以因緣遭際
    ,得遇法祖呂公于北海之草堂,彌留款洽
    ,賜以玄醴
    ,慰以甘言。三生之遇
    ,干載希覿
    。既以上乘之道,勉進我人.首言陰陽合而成道
    。時則謬 舉三峰之說,以質(zhì)于師
    。師乃斥之
    。問嘗授以結(jié)胎之歌
    ,入室之旨。微言奧論
    ,動盈卷帙
    ,筆而藏之。顧旨其言
    ,而未能暢也
    。因循廿載,幾負師思
    。甲子嘉平
    ,予 乃遁于荒野,覽鏡悲生
    ,二毛侵鬢
    ,慨勛業(yè)之無成,知時日之不待
    。復(fù)感恩師示夢
    ,去彼掛此,遂大感悟
    ,追憶囊所授語
    ,十得八九。參以契論經(jīng)歌
    ,反復(fù)(左幺右 由)繹
    ,寐寐之間,性靈豁暢
    ,恍若有得
    ,乃作是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釉唬骸皽毓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今予所溫者故也
    ,而所知則新也
    。雖一時臆度之言,未敢就正有道
    ,然亦庶幾不背 吾師之旨乎

    是歲甲子嘉平月下弦日潛虛子序。
    后 序
    金丹之道
    ,煉己為先
    。己煉則神定,神定則氣住,氣住則精凝
    ,民安國富
    ,一戰(zhàn)而天下定矣。昔師示我曰
    ;“人能清修百日
    ,皆可以作胎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狈虬偃斩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片餉而得藥。十月而行火
    ,脫胎神化
    ,改形而仙,顧不易易哉
    !而世卒難其人
    ,此何說也?根淺者聞道而不信
    ,學(xué)疏者證道而不真
    。盲師妄引
    ,指東作西,不辨越 燕
    ,焉分蒼素?間或質(zhì)以《參同》
    、《悟真》,未即條析
    ,輒云陳言易得,口訣難逢
    ,別有開關(guān)展竅之秘,離形交氣之旨
    。韌學(xué)之士
    ,一聆其言
    ,意在速成
    ,心希僥 幸
    ,焚香誓天
    ,赍金固請,片言入耳
    ,肺腑深藏,而《參同》
    、《悟真》束之高閣矣!且夫陰陽同類感應(yīng)相與之道
    ,順之則人
    ,逆之則仙。是皆自然而然
    ,非有巧 偽。豈不聞《悟真》之詩云
    ;‘休施巧偽為心力
    。”《參同契》云:“自然之所為兮
    ,非有邪偽道
    。”古仙垂語示人
    ,曷嘗隱秘?然皆絕口不言開關(guān)展竅離形交氣之 說
    。而今乃有之,是知蛇足不添
    ,則駿骨無價。大道之厄
    ,斯人為之也
    。磋乎?魚目為珠
    ,燕石為寶
    。世人好小術(shù),不審道淺深
    ,獨奈何哉
    ?昔師示我云:“《參 同》、《悟真>乃入道之階梯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鳖櫻晕⒅歼h
    ,未易剖析,沉潛廿載
    ,始覺豁然
    。且夫仆非能心領(lǐng)神悟也
    ,賴玩索之功深
    ,而師言之可證耳。予既微有所見
    ,不敢自 私
    ,輒成是篇,以就正于有道
    。雖然此其大略云耳
    ,若夫入室細微之旨,內(nèi)外火候之詳
    ,自有二書者在
    ,予則安敢贅哉!予則安敢贅哉

    潛虛生再述。
    上 篇
    或有問于潛虛子曰:“丹經(jīng)之言先天一氣
    ,必于同類求之
    。為說者何?”
    曰:“予聞之師
    ,金丹之道
    ,必資陰陽相合而成。陰陽者
    ,一男一女也
    ,一離一坎也
    ,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藥物也
    。夫坎之真氣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
    。先 天之精積于我
    ,先天之氣取于彼。何以故
    ?彼
    ,坎也,外陰而內(nèi)陽
    ,于象為水為月
    ,其于人也為女
    ;我,離也
    ,外陽而內(nèi)陰
    ,于象為火為日,其于人也為男
    ,故夫男 女陰陽之道
    ,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
    ,其理一焉者也
    。”
    曰:“坎為中男
    ,離為中女
    ,《易》固言之矣。而此謂我反為離又何也
    ?”

    曰:“此先天圖位之說也
    。邵子曰:‘陰陽之精,互藏其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曳蛱珮O分而兩儀,兩儀而四象
    ,四象而八卦
    ,則離屬之乾,而坎屬之坤矣
    。離坎者
    ,乾坤之交 而成卦者也,男女者
    ,陰陽之交而成質(zhì)者也
    。故乾坤交,則乾不得不虛而成離
    ,坤不得不實而成坎矣
    ;男女交則陰不得不含夫陽,而陽不得不根夫陰矣
    。此坎離彼我 之別也
    。”
    曰:“然則離之中為陰精
    ,坎之中為陽氣
    ,吾之一身,豈無精氣而顧取之于彼乎
    ?”

    曰:“誠有之
    ,未竟其說也
    。吾嘗沒溺于玉吾老叟之論,而今始悟
    。子請靜聽
    ,吾試言之。聞之師曰:‘陰陽二五
    ,妙合而凝
    。’而人生焉
    ,其始也
    ,太樸未 雕,渾然太極之全體
    。老子曰:‘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粗蚰抵隙ㄗ笱揖ド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嗌不嘎
    ,和之至也。是陰陽之純也
    。斯時也
    , 先天之體渾淪完固,何假于取
    ,何事于填
    ?得而修之,則無為之上德又何加焉
    ?及夫情竇一開
    ,陰陽交感,則先天之氣
    ,乃奔蹶而逸于坤中
    。故三畫純乾乃破其體而 為離。離為日
    ,日昃之離
    ,大耋之嗟矣,能久視乎
    ?故丹法取坎
    。取坎者,補其既破之乾也
    ,填其既虛之畫也
    ,復(fù)其純陽之體也
    。此神仙還丹之說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曰:“我之為離也
    ,乃自奔蹶之后而得之。彼未奔蹶則固坤也
    ,其以為坎
    ,又何也 ? ”
    曰:“善哉問!渾淪之初
    ,彼固坤體二七之期有陽動焉
    。純坤之中忽有陽動,非坎乎
    ?故坎者
    ,陰中之陽,乃太極之靜極而動
    ,自然而然
    ,謂之先天。天一生 水
    ,真乙之氣藏于坎中
    。母隱子胎,水中有金
    。欲造金丹
    ,法當(dāng)取坎。此產(chǎn)藥之川源
    ,而登真之梯筏也
    。且夫陰中之陽,以動為主
    ,故取坎之期
    ,惟偵其動;陽中之 陰
    ,以靜為主
    ,故填離之后,致養(yǎng)于靜
    。知動知靜而不失其時者
    ,其惟圣人乎?圣人者
    ,觀天之道
    ,而執(zhí)天之行者也。是故,月盈虧象藥材之老嫩
    ,日早晚為火候之 消息
    。藥火相得而丹成。丹成斯脫胎而神化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或又曰:“子之所論皆后天也。其在先天
    ,抑有可言者乎
    ?”
    曰:“吾嘗因是而求之《易》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兑住吩唬骸珰鉃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游魂為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蜿幹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其名曰氣;陽中之陰
    ,其名曰精
    。二者相須。而物生焉
    。嘗觀順行之道 矣
    ,精先至而氣后隨,則陰包乎陽而成女
    ;氣先倡而精后隨
    ,則陽包乎陰而為男。然則離男坎女之辯
    ,又不待于成質(zhì)之后,而已預(yù)定于受氣之初矣
    。且夫金丹之道
    , 陰陽相合而成者也。人道順施
    ,仙道逆取
    ,取藥于坎,而造丹于離也
    。又何疑乎
    ?”
    中 篇
    或問:“吾人四大一身,皆屬陰也
    。有時而動
    ,將不屬之陽乎?”
    曰:“離為火為日
    ,動雖屬陽
    ,而實根于陰也
    。故曰火陽根陰。觀夫靈光閃爍莫可控制
    ,吾身之陽
    ,亦復(fù)如是。是以常有奔蹶之患
    。圣人知其如此
    ,故取坎中真 乙之水,以克制之
    。故夫情熾于中
    ,精逸于外,猶火炎于下
    ,而水沸于釜也
    。取彼先天真乙之氣,伏我奔蹶易逸之精
    ,猶之酌泉于甕
    ,而救沸于釜也,靡不濟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然則取坎之法,亦有可言者乎
    ?”
    曰:“天機至閟
    ,非得師旨,孰敢妄言
    ?請啟其端
    ,俟吾子悟焉。在《易》
    ,雷在地中
    ,于卦為復(fù)。夫地勢重陰之中
    ,而忽有陽動
    ,此造化之根柢,而品匯之樞 紐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油妗兑住分链耍挥X嘆曰:‘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
    !’《契》亦有之
    ,故易統(tǒng)天心,復(fù)卦建始初。又曰
    ;‘發(fā)號順節(jié)令
    ,勿失爻動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w言此也
    。故夫知 雷在地中而成復(fù),則知陽生于陰而真乙之氣之藏于彼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刹谎远饕樱 ?
    或又曰:“藥之生也
    ,丹經(jīng)每以三日出庚為喻
    ,可得聞乎?”
    曰:“坎為月
    ,月為太陰
    ,受日之光以生明。三日出庚
    ,陽始萌也
    。亦如復(fù)卦。八日上弦
    ,遍臨二陽
    ,東方盛滿,三陽開泰
    。下弦
    ,則陽之衰也;月晦
    ,則陽之 盡也
    。剝復(fù)相尋,終則有始
    。故三日而復(fù)蘇
    。彼之造化,亦復(fù)如是
    。丹法象此,以偵藥材之老嫩
    。師示我曰:‘月夕爐中藥
    。’又曰:‘雪映冰潭
    ,了凈梅梢新月
    , 始可藥生。天機玄妙,盡泄于此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嵛糁计溲远荒軙骋病=駝t恍然以悟
    ,乃知師恩深重
    ,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賜之視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曰:“藥材老嫩
    ,其用之也奈何 ? ”
    曰:“金丹造化,乃先天真乙之氣而成
    。先天之氣
    ,輕清未形,乃陽中之陽也
    。其端甚微
    ,而其妙莫測。故急采于癸生之韌
    ,而用之以一守之頃
    。稍遲則生滓而 度于后天,是又陽而反變?yōu)殛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段蛘妗分娫弧娭豢捎谩w言老也
    ;‘一霎火煙飛
    ,真人自出現(xiàn)’,蓋言速也
    。噫
    !造化之妙,非圣人孰能知之哉
    !亦 非圣人孰能用之哉?
    !”
    下 篇
    或問:“造化之妙
    ,自非圣人莫能用。吾輩非圣人也
    ,伊欲用之
    ,其要安在 ? ”

    曰:“師不云乎:‘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嫱琳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己土是也。采藥之士
    ,不煉己土
    ,則靈汞易失,而所作無功
    ,反遭困辱矣
    。《經(jīng)》曰‘筑基煉 己’
    ,蓋言此也
    。己之為物,于人為意
    ,亦曰己性
    。以其周游于四象之中而無定位,故名之曰土
    。金丹始終
    ,皆籍于此。故煉藥求鉛
    ,以己迎之
    ;收火入鼎,以己送 之
    ;烹煉沐浴
    ,以己守之;溫養(yǎng)脫胎
    ,以己成之
    。正心誠意,則身修國治而天下平矣
    。此煉丹 之樞要也
    。《契》曰
    ;‘運谷正軸
    。’又曰
    ;‘辰極處正
    。’古仙垂 語
    ,叮嚀告城
    ,不一而足。

    “且夫父母以情欲而生我
    ,故氣質(zhì)之性每遇物而生情焉
    。茍煉己無功,六根未定
    ,人室之頃
    ,大用現(xiàn)前,性動情熾
    ,姹女逃亡
    ,又安能以一符之頃而奪驪龍之珠 于頷下哉?《傳》有之曰:‘探虎穴
    ,捋虎須
    ,幾不免虎口哉?危乎
    !危乎
    !非大智慧不足以破此,非大力量不足以得此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瘞熓疚以唬骸腩^鏡,在汝心
    ,心不虛 兮境不真
    。’噫嘻
    !虛心之旨
    ,其煉己之要乎?《清凈經(jīng)》云:‘內(nèi)觀其心
    ,心無其心
    ;外觀其形,形無其形
    ;遠觀于物
    ,物無其物。三者既悟
    ,惟見于空
    。所空既 無,無無亦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颂撔闹^。煉己之大解脫
    、大休歇也
    。故下文繼之曰:‘常 f 靜常應(yīng)?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瘑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常靜者
    ,其煉己之驗;而常應(yīng)者
    ,其求鉛之用乎
    !師示我云:‘月夕爐中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鼘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子茫然未有以應(yīng)也。復(fù)自對云:‘風(fēng)花座上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蛄暨B 光景者,每以風(fēng)花雪月為四勝
    。對境生情
    ,應(yīng)接不暇。而師一切擬之為座上之灰
    ,非忘己忘物面忘忘者乎
    ?采藥之符,煉己之要
    ,師示我者至矣
    。予昔旨其言而今暢 之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被蚵勚S然起曰:“微子之言
    ,吾終不聞大道之要,請塞子兌
    ,吾退而煉已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51/3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丹道中派祖師黃元吉真人之《道門語要》
    道 門 語 要 ? 黃 元 吉 道 門 語 要 序 念不出總持門
    ,心要在腔子里
    。自古三教圣人
    ,訣惟此而已矣。修道 清靜無為
    ,隨地隨時皆是
    。不用習(xí)靜觀空,自然止其所止
    北派丹法:《碧苑壇經(jīng)》(龍門心法)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崑陽子王常月演,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
    北派丹法:龍門西域心宗閔一得編《古書隱樓藏書》
    碧 苑 壇 經(jīng) 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龍門承律第七代昆陽子王常月演 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
    ,第十一代宗裔閔一得訂 卷 首 一
    中派李道純祖師之《中和集》
    中和集 元. 李道純 李道純簡介: 李道純(1219—1296),字元素
    ,都梁(今湖南武岡縣)人
    ,號清庵,又號瑩蟾子
    北派丹法:北七真之丘處機《大丹直指》
    邱 祖 秘 傳 大 丹 直 指 一 、 論 三 寶 三 要 修煉有三寶三要
    。 三寶者
    ,精、氣
    、神也
    。精,先天一點元陽也
    ;氣
    ,人身未生之初祖氣也
    ;神即性,天所賦也
    。此三品上藥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煉神化道
    ,三寶之旨也。
    2023-04-21
    北派丹法:北七真之丘處機《大丹直指》
    南宗丹法:紫陽真人《金丹四百字》
    金 丹 四 百 字 天臺紫陽真人張平叔撰 北宗龍門后裔閔一得注 自序 七返九還金液大丹者
    ,七以火數(shù)
    ,九乃金數(shù),以火煉金
    ,返本還元
    北派丹法:北宗全真教祖師重陽真人傳《五篇靈文》
    五 篇 靈 文 最上一乘妙訣重陽祖師心傳 夫最上者,以太虛為鼎
    ,太極為爐
    ,清凈為妙用,無為為丹基
    ,性命為鉛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