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陽膀胱經(jīng):膈俞穴
穴位解析釋義
1
、膈俞
。膈
,心之下、脾之上也
,膈膜也
。俞
,輸也
。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氣血物質(zhì)由本穴外輸膀胱經(jīng)。本穴物質(zhì)來自心之下
、脾之上的膈膜之中
,故名膈俞。

膈俞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
。膈俞是八會穴之血會。膈指橫膈
,俞即輸注
,本穴是橫膈之氣轉(zhuǎn)輸?shù)牟课唬拭跤帷?/p>
膈
,指橫膈
。本穴內(nèi)應(yīng)橫膈
,故名。
膈
,指橫膈膜
,又,格拒也
。此穴內(nèi)應(yīng)橫膈膜
,而為之俞,可以開通胸膈之關(guān)格及格拒否塞諸病之處也
,故以為名
。
膈俞穴,胸腹之膈
膈
,心之下
、脾之上也,膈膜也
。俞
,輸也。
膈俞
,名意指膈膜中的氣血物質(zhì)由本穴外輸膀胱經(jīng)
。本穴物質(zhì)來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
,故名膈俞
。
2、血會
。因本穴物質(zhì)來自心之下
、脾之上的膈膜之中,為血液所化之氣
,故名血會
。
附注:八會穴之一,血會膈俞
。
穴位含義:心下膈膜中的濕熱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jīng)
。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心血液的氣化之氣,性濕熱
。(微觀下的血液微粒則當看成是氣態(tài)物)
運行規(guī)律:所散之熱循膀胱經(jīng)上行
,冷降之液循膀胱經(jīng)下行。
取穴
取穴方法:膈俞穴位于身體背部
,當?shù)谄咝刈导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旁開1.5寸(二指寬)處。
功能主治
膈俞的“膈”
,指的橫膈膜
。從解剖學(xué)上來看
,橫隔膜是胸腔和腹腔之間的分隔。通俗的理解
,它位于心臟和雙側(cè)肺臟的下面
,肝臟、脾臟
、胃的上方
,就像一個大圓盤平放在身體內(nèi)部分隔了胸腹腔,隨著呼吸運動而上下運動
。尤其是通過腹式呼吸時
,就能很明顯地感受到了橫膈膜的運動。
橫隔膜的作用
,除了通過膈的一張一弛幫助肺吸入呼出氣體
,還可在排便、嘔吐時可以增加腹壓
。
膈俞穴,八會穴之血會
什么叫血會?
大家注意一下膈俞穴的位置
,它靠近橫膈膜
,我們的每一次呼吸,都離不開橫膈膜的運動
。我們知道
,肺的作用,就相當于人體的水塔
,它是管疏布血液的
,但它又與現(xiàn)實中的水塔工作原理不完全相同。現(xiàn)實中的水塔
,可以通過地心引力產(chǎn)生的壓力從高處向低處流
,但肺要疏布血液,則是需要通過呼吸來加壓
。大家都玩過滋水槍
,之所以能將水射得很遠
,重要的原因
,是管腔中充滿了壓縮氣體。同樣
,肺要想將血疏布到身體的各個角落
,也是需要這種壓縮氣體來推動的,而橫膈膜就起到了類似滋水槍中活塞的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
,你才會看到人在進行腹式呼吸時肚子一起一伏的
,這就是橫膈膜在上下活動。正是靠著這種運動
,才能將加了壓的血疏布出去
,所以,膈俞之所以被稱為血會
,并非是這個地方會產(chǎn)血
,而是所有的血,都需要靠橫膈膜的加壓來推動疏布
,故名血會
。
功能作用:散熱化血。
主治病癥:呃逆
,氣喘
,咳嗽,吐血
,潮熱
,盜汗,慢性出血性疾病
、貧血
、神經(jīng)性嘔吐、蕁麻疹
、皮膚病等
。
穴位配伍:
膈俞穴配大椎、足三里
,治血虛
。膈俞穴配足三里、血海
、肓膏
,治貧血。膈俞穴配中脘
、內(nèi)關(guān)
、足三里、期門
、膻中
、合谷,治氣滯
、食積之呃逆
、嘔吐。膈俞穴配膻中
、中脘
、章門
、足三里、肝俞
、豐隆
、復(fù)溜,治痰氣交阻之噎膈
。膈俞穴配內(nèi)關(guān)
、足三里,治嘔吐
、呃逆
。膈俞穴配肺俞、風門
,治咳嗽
。膈俞穴配膻中、巨闕
、心俞
、陰郄,治心血瘀阻之胸痹
、心痛
。膈俞穴配天突、膻中
、內(nèi)關(guān)
、豐隆、行間
,治痰氣互結(jié)之梅核氣
。膈俞穴配肺俞、膏肓
、尺澤
、魚際、志室
、三陰交
,治陰虛火旺之肺癆。膈俞穴配大包
、章門
、期門、三陰交
、支溝
、肝俞
、日月
,治瘀血脅痛
。膈俞穴配心俞、腎俞
、內(nèi)關(guān)
、三陰交,治陰虛血少
、心神失養(yǎng)之郁證
。膈俞穴配大椎、肝俞
、脾俞
、血海、足三里
,治貧血
、血小板減少。膈俞穴配中極
、歸來
、血海、太沖
,治產(chǎn)后瘀血腹痛
。膈俞穴配肝俞、支溝
、陽陵泉
、期門,治瘀血停積之黃疸
。膈俞穴配中脘
、內(nèi)關(guān)、足三里
,治瘀血停滯之胃脘痛
。膈俞穴配足三里、脾俞
、關(guān)元
、三陰交、氣穴
、氣海
,治血虛經(jīng)遲。膈俞穴配肝俞
、脾俞
、腎俞、關(guān)元、足三里
、三陰交
,治血枯經(jīng)閉。膈俞穴配百會
、風池
、足三里、腎俞
,治血虛眩暈
。膈俞穴配脾俞、通里
、足三里
,治血虛驚悸。膈俞穴配公孫
、內(nèi)關(guān)
,治肝火犯胃之吐血。膈俞穴配脾俞
、足三里
、素髎,治氣不攝血之衄血
。膈俞穴配孔最
、尺澤、肺俞
、陰郄
,治陰虛肺熱之虛嗽咳血。膈俞穴配中脘
、脾俞
、足三里、隱白
,治脾虛吐血
。膈俞穴配大椎、脾俞
、郄門
,治氣不攝血之皮下紫癜。膈俞穴配脾俞
、三焦俞
、腎俞、列缺
、章門
、大敦
,治脾氣虧虛之尿血。膈俞穴配脾俞
、胃俞
、內(nèi)關(guān)、陽輔
、商丘
,治寒邪犯胃之胃脘痛
。膈俞穴配肺俞
、身柱、太溪
、復(fù)溜
,治陰虛火旺之潮熱、盜汗
。膈俞穴配風門
、風市、曲池
、血海
、風池,治風熱風疹癮疹及肌膚瘙癢
。膈俞穴配風池
、大杼、血海
、太沖
,治風邪入侵經(jīng)絡(luò)之行痹。膈俞配中脘
、內(nèi)關(guān)
,寬胸利氣,治胃痛
,呃逆
,嘔吐,腸炎
。膈俞配肺俞
、膻中,調(diào)理肺氣
,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氣喘
,肺炎
。膈俞配肝俞
、脾俞
,健脾統(tǒng)血,和營補血,主治貧血
,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膈俞配曲池
、三陰交
,祛風清熱,活血止癢
,治蕁麻疹
,皮膚瘙癢。膈俞配肝俞
、中脘
、內(nèi)關(guān),治膈肌痙攣
。膈俞配氣海
、肺俞、關(guān)元
,治自汗
、盜汗。膈俞配大椎
、血海
、脾俞、足三里
,治貧血
、慢性出血病臨床運用:神經(jīng)性嘔吐,胃炎
,肝炎
,腸炎,胸膜炎
,支氣管炎
,心動過速,食道狹窄
,淋巴結(jié)結(jié)核
,貧血,慢性出血性疾患
,膈肌痙攣
,蕁麻疹等。
養(yǎng)生保健
注意:膈俞穴不可深刺
,以防造成氣胸
。
艾灸療法:
艾炷灸5~7壯
,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艾條溫灸10~15分鐘
,治療咳喘
,胸悶。潰膿灸
,治療‘肺癆’
。隔姜灸中脘,治療胃寒刺痛
。隔蒜灸百會
,可防感冒。拔罐療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鐘
,隔天一次
,可緩解治療各種血癥等
。
刮痧療法:用面刮法從上而下刮拭膈俞穴
,力度微重,出痧為度
,可驅(qū)風散熱
,治療各種血癥。
膈俞穴 ,活血化瘀
明白了膈俞血會穴的工作原理
,也就不難理解它的活血化瘀的作用了。
我們都有這樣一種體會
,就是非常生氣
,想發(fā)火時,只要做幾次深呼吸
,馬上這股火就被化掉了
。
如果從五臟與五行的關(guān)系來說,肺主降
,肝主升
,深呼吸顯然是增加了肺金的功能,促進了橫膈上下運動的幅度
,將淤積在胸腔的氣血
,快速疏布到肢體的末端,自然就會將肝木的火壓下去
,心情馬上就會變好
。
我們刺激膈俞穴,實際上也相當于給橫膈膜做按摩和疏理
,如果遇到膈俞穴處有節(jié)結(jié)
,我們給疏通開了
,使橫膈膜能更靈活的上下運動,就可以提升其推動氣血疏布的功效
,活血的同時
,自然就會將血瘀也就化掉了。
所以說膈俞的作用相當于中藥里活血養(yǎng)血的當歸
,還兼有補血佳品阿膠的作用
。經(jīng)常按揉膈俞穴,不但能糾正貧血
,治療血虛導(dǎo)致的皮膚瘙癢
,緩解陰血虧虛導(dǎo)致的潮熱、盜汗
,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是人體保健不可多得的一個好穴位。
膈俞穴,活血化瘀、理氣寬胸,活血通脈
膈俞穴位于背部第7胸椎旁
,鄰近于膈膜
,又為上焦和中焦升降之樞紐,胸膈以上藏于心肺
,胸膈以下歸于胃
,故本穴以治療肺、胃疾病為主
。
膈俞穴具有補血化瘀
、調(diào)理血脈的作用,故可治療一切血證及皮膚病
。
膈俞穴為血之會
,故諸經(jīng)之血皆從膈膜而上下,心位膈上
,肝位膈下
,在上的為心俞,心主血
,在下為肝俞
,肝藏血,故取之可交通于膈膜治療血證
。
根據(jù)“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之理,膈俞穴是治療皮膚病的常用穴
。
凡膈肌有病
,均可取此
。
膈俞穴意為血之會穴,因動脈血管貫膈下行
,靜脈血管貫膈上行
,全部膈肌與血液循環(huán)大有關(guān)系,故膈俞穴治吐衄
、血暈諸病
,有補血化瘀之功。
食道下行
,亦由膈肌穿過
,故膈俞穴治胃脘痛、反胃
、積氣
、食不下,脹滿
,支腫
、周痹。
凡有關(guān)膈肌及血證者
,俱可取膈俞穴
。以其有關(guān)瘀血
,故亦治臟毒便血等癥
。
按摩手法:以雙手拇指指關(guān)節(jié),對準穴位進行點揉
,手法要均勻
、柔和,以局部有酸痛感為佳
。每次3分鐘
。
特效按摩:每天飯前按揉膈俞穴3次,每次200下
,可治中風病人進食難
、吃飯嗆、喝水嗆等癥
。
足太陽膀胱經(jīng)——項背部
項背部22個穴的位置和作用如下:
10
、天柱穴:
位置: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fā)際凹陷中
,約當后發(fā)際正中旁開1.3寸
。
主治:頭痛,項強
,鼻塞
,癲狂病
,肩背病,熱病
。
11
、大杼穴:
位置:在背部,當?shù)谝恍刈导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旁開1.5寸
。
主治:咳嗽,項強
,肩背痛
,發(fā)熱。
12
、風門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诙刈导幌拢蚤_1.5寸
。
主治:傷風
,咳嗽,項強
,胸背痛
,發(fā)熱頭痛。
13
、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谌刈导幌拢蚤_1.5寸
。
主治:咳嗽
,氣喘,吐血
,骨蒸
,潮熱,盜汗
,鼻塞
。
14、厥陰俞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谒男刈导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旁開1.5寸。
主治:咳嗽
,心痛
,胸悶,嘔吐。
15
、心俞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谖逍刈导幌拢蚤_1.5寸
。
主治:咳嗽
,心痛,驚悸
,吐血
,失眠,健忘
,盜汗
,夢遺,癲癇
。
16
、督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shù)诹刈导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旁開1.5寸
。
主治:心痛,胸悶
,腹痛
,寒熱,氣喘
。
17
、膈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shù)谄咝刈导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旁開1.5寸
。
主治:嘔吐,呃逆
,咳嗽,氣喘
,吐血
,潮熱,盜汗
。
18
、肝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shù)诰判刈导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旁開1.5寸
。
主治:黃疸,脅痛
,吐血
,目赤
,目眩,雀目
,癲狂癇
,脊背痛。
19
、膽俞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谑刈导幌拢蚤_1.5寸
。
主治:黃疸
,口苦,肋痛
,肺癆
,潮熱。
20
、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谑恍刈导幌拢蚤_1.5寸
。
主治:腹脹
,黃疸,嘔吐
,泄瀉
,痢疾,便血
,背痛
。
21、胃俞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谑刈导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旁開1.5寸。
主治:胸脅痛
,胃脘痛
,腹脹,嘔吐
,腸嗚
。
22、附分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诙刈导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旁開3寸。
主治:頸項強痛,肩背拘急
,肘臂麻木
。
23、魄戶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谌刈导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旁開3寸。
主治:咳嗽
,氣喘
,肺癆,項強
,肩背痛
。
24、膏肓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谒男刈导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旁開3寸。
主治:咳嗽
,氣喘
,肺癆,健忘
,遺精
,完谷不化。
25
、神堂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谖逍刈导幌拢蚤_3寸
。
主治:咳嗽
,氣喘,胸悶
,脊背強病
。
26、譩譆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诹刈导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旁開3寸。
主治:咳嗽
,氣喘,瘧疾
,熱病
,肩背痛。
27、膈關(guān)穴:
位置:在背部
,當?shù)谄咝刈导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旁開3寸。
主治:胸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