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經(jīng)》
《脈經(jīng)》全書共十卷
《脈經(jīng)》雖然是一部綜合前代脈學成就的著作
,但由于它篇幅簡練、集中,便于學習,在我國醫(yī)學發(fā)展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國內(nèi)外影響極大。如唐代太醫(yī)署就把它做為必修課程《舊唐書》載《脈經(jīng)》二卷
二 全名有時也稱《黃帝甲乙經(jīng)》(《隋書·經(jīng)籍志》) 今本《針灸甲乙經(jīng)》全書十二卷 卷一至卷六 臨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紹內(nèi)科(包括傷寒熱病 《針灸甲乙經(jīng)》的著成 三 本書原名《肘后救卒》,計三卷 他所描繪的“虜瘡”即天花 書中還提到射工、沙虱 《肘后備急方》中專有一節(jié)討論“猘犬所咬毒”的處理。書中首先認識到猘犬(亦即狂犬)咬人的嚴重性 《肘后備急方》雖然都是一些簡便易得的治療方法 四 原書早佚 《名醫(yī)別錄》原書的收藥數(shù)目 對每一種藥 五 梁陶弘景撰 敦煌本殘卷只存一卷,也即“序錄”部分,原卷長十七米 吐魯番出土的殘卷為一28.5×27厘米的殘片 此兩件一在日本龍谷大學(一說在英國倫敦博物館),一在德國普魯士學院 六、《劉涓子鬼遺方》 《劉涓子鬼遺方》據(jù)說是晉末的劉涓子在丹陽郊外巧遇“黃父鬼”時所遺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專著,又稱《神仙遺論》 有關外科癰疽方面的認識 書中對癰與疽首先從病機和癥象方面作了明確的鑒別 《鬼遺方》在治療癰疽外證、石發(fā)中毒 《劉涓子鬼遺方》代表著我國南北朝時期外科的發(fā)展水平 本書現(xiàn)存最早版本為北京圖書館所藏之宋代刻本 七 《小品方》又稱《經(jīng)方小品》,是本時期一部重要著作 《小品方》 《小品方》內(nèi)容豐富 《小品方》自宋末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375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下一篇:
秦漢時期醫(yī)學